襄陽位于漢水中游,水陸交通發(fā)達,歷來有“得襄陽者得天下”的戰(zhàn)略定位,歷史上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晉時司馬統(tǒng)治集團,先后派出三位名臣任“鎮(zhèn)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足以證明他們重視程度。他們就是羊祜、杜預和劉弘,三位名臣不光完成軍事鎮(zhèn)守任務,還將襄陽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得到很多實惠,后世一直對他們念念不忘。
襄陽城
羊祜
晉武帝逼魏元帝曹奐禪讓成為晉朝事實上的開國皇帝時,羊祜因擁立有功,進號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后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戶,羊祜堅決推讓不受。羊祜原爵位是鉅平子,食邑六百戶。從子爵到郡公,越了好幾個等次。由于羊祜不接受郡公,最終以本爵封為鉅平侯。
《晉書》載:祜繕甲訓卒,廣為戎備。羊祜在積極訓練軍隊同時,主動向皇帝上書建言伐吳,可惜很多大臣反對,沒有實現(xiàn)。
《晉書·羊祜傳》中有這么一段記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嘗慨然嘆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后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必與此山俱傳。至若湛輩,乃當如公言耳。'被后人稱之為“峴山感嘆”。
羊祜后來病重時,舉薦杜預代替自己的位置。死的時候,五十八歲。西晉皇帝著素服為他哭靈。適逢大寒,皇帝鼻涕眼淚沾滿須鬢,都凍結成冰了。羊祜在洛陽病逝的消息傳到襄陽,襄陽人莫不罷市號慟,街巷痛哭羊祜之聲相連接。就連吳國邊境將士,也為羊祜的逝世哭泣。其后,襄陽百姓在峴山羊祜游憩之所建碑立廟,人們睹其碑莫不流淚,杜預因此將羊祜碑命名為“墮淚碑”。
當年鄒湛在峴山上勸慰羊祜“公(羊祜)德冠四海,道嗣前賢,令聞令望,必與此山俱傳”的“預言”,也被歷史證實。至今在峴山上有個離襄陽城最近的山頭仍叫“羊祜山”,就是為紀念羊祜而更名的。
杜預
羊祜死后,杜預南下襄陽,接替羊祜擔任荊州都督一職,晉荊州(首府在襄陽)和吳荊州(首府在江陵)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杜預到達襄陽后積極進行軍事部署,準備先拿下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是孫吳的西大門,丟掉西陵則整個吳荊州不保。
在時機成熟時,杜預三次上書,促使晉武帝下決心發(fā)起滅吳之戰(zhàn)。杜預被任命為西線指揮,具體任務是取江陵、占荊州,并且在荊州地區(qū)負責調(diào)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
江陵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在切斷江陵和外部的聯(lián)系之后,調(diào)動一部分兵力向西進攻,奪取沿江的一些城池。然后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一舉拿下樂鄉(xiāng)(今湖北鐘祥市西北)。在掃清外圍之后,杜預很快拿下江陵,占據(jù)吳荊州。接著揮師東進,配合各路晉軍攻打?qū)O吳的都城建鄴。同時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廣州。整個滅吳一役,杜預功勛卓著。
杜預立下這么大的戰(zhàn)功,心中的得意自是不言而喻?!稌x書·杜預傳》載:“預好為后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他沉碑的地方,被后人叫作沉碑潭,就在今萬山北隈。
劉弘
晉惠帝時張昌作亂,新野王司馬歆被殺,朝廷已派寧朔將軍劉弘任荊州刺史,帥軍前來襄助。劉弘在方城、宛、新野之間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司馬歆失敗后,劉弘代領鎮(zhèn)南將軍之職,都督荊州諸軍事。他命陶侃、蒯桓、皮初諸將,一方面固守襄陽,一方面襲擊張昌大本營,自己則在宛城等地回旋以牽制敵人。張昌回軍竟陵時被陶侃大敗。部眾全部投降。
劉弘進駐襄陽后,他勸課農(nóng)桑,寬刑減賦。當他聽說襄陽峴山、方山兩處山澤一直不允許百姓捕魚時,就說我們要與百姓共享其利,現(xiàn)在就解除這條禁令吧。
《晉書 李密傳附子興》記載: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zhèn)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yún)④姸贿€。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⒑肓⒌闹T葛孔明、羊叔子碣應當都在襄陽,是為了紀念襄陽的先賢。正因為劉弘崇拜兩位先賢,并且向兩位學習,才有了“弘于是勸課農(nóng)桑,寬刑省賦,歲用有年,百姓愛悅?!?/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