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一道先生帶您認識真正的黃賓虹
李流芳、程邃、漸江三家,懷負奇才,離俗高遠,于新安一派可謂不同時期之極其重要的畫家,最為黃賓虹所推許與見重,其筆墨“辣”味十足,在此逐一作一下扼要論述。
李流芳(1575—1629),字長蘅,號檀園,歙縣人,僑居嘉定,詩文書畫并擅,尤精繪事,長于山水,為明末“畫中九友”之一。董其昌贊之“其人千古,其藝千古”,吳梅村稱其“丹青余事追營丘”,陳繼儒推之“吾度長衡墨仙也,決不死”,錢謙益許之“吾卻有二快,兼有兄(李流芳)與孟陽(程嘉燧)(作畫)耳”,嘉定詩人林大中以詩贈之“詩品能清真,畫品亦超逸”。
李流芳為人清高,耿直孤介,49歲之時絕意仕進,自建“檀園”,幽泉洗心,煙水為伴,詩書奉母,吟詩作畫。當時權勢熏天的大奸臣大宦官魏忠賢建生祠,檀園堅決不拜,并言“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就其山水繪畫而言,李流芳所處之時代為明朝中晚期,其時,以文、沈為代表的吳門畫派依然余威猶盛,以董、陳為代表的華亭派正是如日中天,而李流芳高自位置,絕無攀附,以其鮮明之藝術個性矯然特立于畫壇之上,身體力行,對新安畫派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黃賓虹曾屢屢論及李流芳的山水藝術,“李長蘅,筆力開張,格法平正”,“李長蘅,……山水法董源,出入宋元,逸氣飛動,畫江南臥游冊,紀吳中風景”,“李長蘅、査梅壑雅近倪迂,參以梅道人積墨之法,實由用筆清勁,人未易到”(以上見于《黃賓虹文集 書畫編》)?!办ㄐ菹日苋缋铋L蘅、詹東園山水,皆不僅學元人”,“歙之先哲以詹東園、李檀園為第一”,“李檀園畫筆剛健,得北苑之神似,在董玄宰之上,今歐亞學者公認為正軌第一”,“鄙意極心折于李檀園,以為吾鄉(xiāng)山水畫之最合正軌者”(以上見于《黃賓虹文集 書信編》)?!懊鲉⒌濋g,士大夫畫者不讓元季諸賢,吾歙尤多杰起之作。余于李檀園尤為心折,其得天趣勝也”,“董思翁宗北苑,啟禎名賢皆力追宋元,尤能以書法入畫,因多高手,偶擬李檀園意寫之”,“李長蘅筆可屈鐵,以北苑為宗而乏狂悍之習,因以儀之”,“其(李流芳)筆力之雄健與墨法之變化,李從董北苑得來,所謂取法其上者”,“渾厚中當有清高之氣,吾以是神往于李檀園而不能置”(以上見于《黃賓虹文集 題跋編》)。綜合論之,黃賓虹從三個大的層面闡述李流芳的山水藝術:一是師法古人、由元入宋的探本索源,二是師法造化、得天趣的寫生與創(chuàng)作,三是以書入畫、筆墨功深。尤其是著重地論及李流芳繪畫的“筆力開張”“用筆清勁”“畫筆剛健”“筆可屈鐵”“筆力雄健”之鮮明的藝術風格,可謂“辣”之甚也。
“干裂秋風,潤含春雨”乃新安畫家程邃之山水藝術所體現(xiàn)的新安之“辣”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亦為自清以來對程氏山水藝術最形象最貼切的贊賞與褒獎。程邃(1605—1691),字穆倩、朽民,號青溪、垢道人,歙縣人,詩文書畫與金石并擅兼能,為人“曠懷高尚,不與俗伍,尤重氣節(jié)”。畫史稱,程邃山水初學巨然,遠追五代北宋,近學倪黃,與董其昌、陳繼儒過往甚密。中年以后純用焦墨渴筆,中鋒運以金石趣味,沉郁蒼古,老辣生澀,與甜媚柔靡的主流畫風別開一格,別具蹊徑,“炯不猶人”。清人王昊廬稱之“(唐人)張璪有生筆,潤含春澤,干裂秋風,惟程穆倩得之”,推崇之甚。黃賓虹論道,“今觀其畫,沉郁蒼涼,澀老生辣之味,俱從身世感慨而出”,“于道人所畫山水,渴筆焦墨,戴鹿床稱為干裂秋風,潤含春雨,一種荒寒岑寂之氣,合元季四家黃大癡、倪云林、吳沙彌、王黃鶴為一手,而沉著渾厚,猶或過之,豈非以其生平身世與古人所同,而又能以金石熏陶耶?宜乎卓躒千古,無與抗衡者矣”,“當其縱觀前人墨寶之下,興會所至,偶然揮灑,筆蒼墨潤,丘壑茂美,不作平遠”,(以上見于《黃賓虹文集 書畫編》)。“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垢道人從元季王黃鶴、梅花庵一變其法,卓躒古今。茲試寫之?!保ā饵S賓虹文集 書信編》)。
漸江、汪之瑞、査士標、孫逸,史稱“新安四家”,乃新安畫派代表性畫家,以漸江聲名最著影響最大,為世之所公認的“新安畫派”奠基人。
漸江(1616—1664),本姓江,名韜,字六奇。出家為僧后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歙縣人,工詩書,愛寫梅竹,一生以山水名重與世。黃賓虹仰其人品重其繪畫,稱之“漸師”,敬言之“師可與新安山水并壽矣”,為其專門撰寫了《漸江大師事跡軼聞》《梅花古衲傳》《僧漸江之軼聞》,大力弘揚其山水藝術。
“疏樹寒山淡遠姿,明知自不合時宜”,此乃漸江自題詩語也,由此得知,其自許是遠離時習的。其友人汪滋穗(字未齋,工詩畫,常與漸江合作畫),深自嘉許漸江山水“峭壁巍峰,孤山萬仞,曾不作半點媚悅引人之致,其胸臆何如也”!更是旗幟鮮明地聲明,漸江之山水,與當時的畫壇喜好大異其趣,另有一番別樣的風致。
那么,漸江之山水藝術“異”在何處?
漸江山水,初法宋人,與李、范、荊、關遙接衣缽,后學元四家,尤其深悟倪云林之堂奧;加之久居黃山白岳,山水為親,造化山川逐漸化為“胸中丘壑”,其另一位知友湯燕生()譽其為“俯視宋英,兼之元達”。漸江傳世作品有《黃山圖冊》《黃山樹石圖》《曉江風便圖》《江山無盡圖》《山水圖》《陶庵圖》等,“畫多層巒丘壑,偉峻沉厚,……以北宋風骨,蔚元人氣韻”“極奇峭瑋麗之觀,本其幽淡天真,以寫崚嶒丘壑,不為平遠而為深遠高遠”,黃賓虹此論正可與湯燕生所言相互印證也。
“筆鋒歷歷起嵯峨”、“渴筆拈來半似棕”、“敢將墨氣說淋漓”、“余生醉飽筆淋漓”,漸江于山水特重筆墨,其筆墨超逸,腕力清勁,虛實兼到,蒼潤自然,筆酣墨飽,骨法兼力,腴潤而不枯薄的筆墨境界向來為畫界所激賞,黃賓虹贊曰:“(漸師)波折控縱,務求全神,筆蒼墨潤,為時史不可幾及”(《黃賓虹文集 書畫編》)、“學漸師,須靜看其筆力墨法,力挽千鈞,而墨法腴潤”(《黃賓虹文集 書信編》),此乃漸江之另一番滋味的“辣”也。(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