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并不是所有功臣都下場凄涼,像被劉邦視為帝業(yè)首功的蕭何,不僅沒有被除掉,還在他死后輔佐漢惠帝。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國功臣,為什么蕭何卻能幸免于難呢?
老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劉邦對韓信三人下手,自然有他本人猜忌過重的原因在,但他們自己的許多作法也的確招人猜忌。
韓信、彭越、英布,都是劉邦所封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實行“郡國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體。分封制下,各路諸侯王不僅有獨立的行政權,更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說他們是臣服于漢朝的獨立王國都不過分。
漢朝初期一共有八個異姓諸侯王存在,這些諸侯的勢力范圍加起來,比漢朝所能直接控制的郡縣數(shù)量還要多。面對這種情況。劉邦怎么能不擔憂?
更何況,韓信三人也的確有不少黑歷史。
比如垓下之戰(zhàn)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采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
這種無利不起早的行為,自然是讓劉邦氣得牙癢癢。同樣的情況還發(fā)生在劉邦征討叛亂的陳豨前后。
當時陳豨在代國謀反,劉邦決定御駕親征。為了早日平定叛亂,他還派人向彭越尋求軍事上的支持,結果彭越卻假借生病的名義只派了屬下前往。這種消極怠工的舉動激化了劉邦、彭越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后者被殺。
這幾位異姓王被殺,真不能完全怪劉邦刻薄寡恩,這些諸侯擁兵自重,在面對劉邦的重要安排時還經常討價還價,也難怪劉邦坐穩(wěn)江山后要回過頭來算賬了。
當然,盡管韓信、彭越有性格上的缺陷,但劉邦和呂后對他們的處置,還是有些太狠了。民間傳說,為了不違背劉邦對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諾言,韓信是被人裝在麻袋里用竹簽活生生插死的。
而彭越比韓信更慘,在被處死后,為了殺一儆百,尸體還被呂后剁成肉醬,送給了各路諸侯“品嘗”。而“彭越醬”也讓本就杯弓蛇影的淮南王英布驚駭不已,為了避免落得和彭越一樣的下場,他干脆先下手為強先反了劉邦,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兵敗被殺的命運。
和這三人一樣,蕭何也是漢初的重要人物,影響力、功勞比韓信三人不遑多讓,那他是怎么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的呢?
蕭何的情況和韓信、英布其實都有所區(qū)別。他只是大臣而非諸侯,因此對劉邦而言,他不會對劉邦產生類似韓信、英布那樣面對面刀兵相見的威脅。
另外,漢朝在剪除異姓諸侯的威脅后,外戚問題開始顯現(xiàn),這時作為功臣集團的代表人物,蕭何也成了劉邦平衡朝中各方勢力的關鍵。這樣一來,蕭何不僅不再是威脅,反而成了穩(wěn)定局面的定海神針。
除此以外,蕭何的資歷也遠不是韓信等人可比擬的。在劉邦還是沛縣亭長時,蕭何就已經追隨對方,他還多次用自己縣衙功曹身份袒護幫助劉邦??梢哉f,和韓信這類半路出家的追隨者不同,他其實才是劉邦最信任的老班底。
而蕭何不僅資歷老,在諸位大臣中,他的功績也是最大的。在劉邦征戰(zhàn)天下時,他一直充當劉邦的后勤管家,沒有他提供兵糧補給的支持,被項羽爆錘了幾次的劉邦,根本沒有辦法攢下翻盤的本錢。
不僅如此,在漢朝初年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危急時刻,正是蕭何挺身而出,配合劉邦、呂后一起干掉了韓信、彭越。這種基于革命友誼的信任正是他得以善終的基礎。
當然,如果一味相信皇帝對自己的信任,那蕭何的結局恐怕也不會比韓信等人好到哪里去,他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法寶。
劉邦登基稱帝后,他大封群臣時,蕭何作為其首功之臣,被封“酂侯”,是名副其實的開國第一侯。為了表示對蕭何的器重和信任,劉邦還授予蕭何“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榮耀。后世也有一個丞相獲此殊榮,那就是曹操。
這種榮譽和信任實在不小,但蕭何在此事后對劉邦卻越發(fā)恭敬,凡事推功攬過,在禮儀上更是不敢逾越一步。他深知,皇帝的恩寵和信任并不持久,為此他不得不用種種方式減少劉邦對自己的猜疑。
早在楚漢爆發(fā)滎陽之戰(zhàn)時,蕭何坐鎮(zhèn)后方,為防止劉邦猜忌,他主動將自己的子侄送到前線作戰(zhàn),實際上就是讓自己這些家人充當人質。
這還不算完,他又屢次自污,比如用低價強買百姓土地斂財,比如向劉邦建議開放上林苑給百姓耕地。
他晚年“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看起來是昏招迭出,但實際上卻是以此來逐漸釋放劉邦對自己的猜疑,不讓這種猜疑惡化成殺身之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