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正始十年十月,大將軍曹爽攜小皇帝曹芳拜謁高平陵,長期裝病的太傅司馬懿突然發(fā)動政變,控制都城洛陽,并最終殺死曹爽兄弟獨專朝政,從此拉開了司馬家謀奪天下的大幕。
對于司馬家侵占曹魏大權,最不能容忍的,自然應該是曹家人,尤其是曹操的25個兒子,為什么沒有跳出來阻止呢?
其實,曹操的兒子中,還真有人起來抵抗過司馬懿,無奈曹魏各地諸侯王沒有兵權。而曹家兒子雖然不少,能拿的出手的人才也就那么幾個,到高平陵政變時還在世的就更少,所以即使抵抗也是徒勞無功。
曹操這25個兒子,在高平陵政變時,大體可以分為四類情況:
第一類,有才能但已經去世。包括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沖。
曹昂是曹操長子,又是曹操正妻丁夫人的養(yǎng)子,早年追隨父親東征西戰(zhàn),可惜在宛城之戰(zhàn)中為保護父親戰(zhàn)死;
卞夫人所生的四子中,長子曹丕早年作為五官中郎將輔助父親處理軍政事務,曹操死后繼承魏王爵位,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曹魏政權;
次子曹彰戰(zhàn)功赫赫,曾大破烏丸,是曹操在軍事上仰仗的“黃須兒”;
三子曹植,文采斐然,深受士人愛戴,早年與曹丕奪嫡失利,《銅雀臺賦》、《洛神賦》等名篇傳唱千古;
曹沖是環(huán)夫人所生,從小聰慧,曾巧計稱象、智救庫吏,最得曹操寵愛,可惜13歲就病逝.曹操曾言,曹沖之死是自己的不幸,是曹丕等人的幸運,表明有讓曹沖嗣位的打算。
這四位如果在世,曹丕這個皇帝自不必說,其他三人以他們的聲望、能力,定會與司馬懿一斗,司馬懿只怕難以成功。
第二類,早逝歷史無記錄。相比曹沖雖然只活了13歲但深受曹操喜愛,更多的兒子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們也沒活多久,并且歷史上沒有留下太多記載。
這其中包括卞夫人的小兒子曹熊,劉夫人所生的曹鑠,杜夫人所生的曹袞,秦夫人所生的曹玹,尹夫人所生的曹矩,孫姬所生的曹上、曹勤,李姬所生的曹乘、曹整、曹京,周姬所生的曹均,劉姬所生的曹棘,宋姬所生的曹徽。
第三類,雖然在世卻無作為。前面18位都已作古,曹操剩下的兒子也只有7個了。
這七人中,又有4人碌碌無為,在歷史上也無過多記載,司馬懿根本不用放在眼里。他們是杜夫人所生的曹林、秦夫人所生的曹峻、趙姬所生的曹茂、陳妾所生的曹干。
這四位,想來也不過是些紈绔子弟。比如曹茂在曹丕在位時極不得寵,是唯一在世卻未封王的,曹叡即位后也稱他“少不閑禮教,長不務善道”,后來卻突然又被曹叡不斷加官進爵,估計是個馬屁精。
而最小的曹干,居然是因為其養(yǎng)母王昭儀(生母早逝)支持曹丕奪嫡才被多加照顧。這樣的公子哥,司馬懿花不了多少力氣就能擺平。
值得說一下的是第四類。他們三位真的曾經有機會在司馬懿奪權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可惜最后也都沒達成。
第一位是環(huán)夫人所生的曹宇。曹宇為人謙遜溫和,最為魏明帝曹叡信任,在其即位后入朝為官。
曹叡臨終前,曾有意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會同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wèi)將軍曹爽(曹真之子)、屯騎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驍騎將軍秦朗(曹操養(yǎng)子)共為托孤大臣。
結果曹叡的寵臣劉放、孫資與夏侯獻、曹肇等人不和,向曹叡進讒言,并在其無力下旨時強行傳旨,改任曹爽為大將軍,與驃騎將軍司馬懿共同輔政,曹宇等人被免職逐回封地。
司馬懿就這樣白撿了個便宜。如果當時曹叡還能夠多一口氣堅持自己的主張,由曹宇主政,那司馬懿根本沒法進入權力核心,也就沒有后來的司馬家奪權了。
回到封國的曹宇,遠離權力中樞,再也不會有什么大作為了。在魏帝曹髦討伐司馬昭被弒殺后,曹宇的兒子常道鄉(xiāng)公曹奐被選為新皇帝,最后“禪讓”于司馬炎。
這時候,曹宇還能做什么呢?他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就該燒高香了。
另一個差點觸摸到最高權力的,是同為環(huán)夫人所生的彭城王曹據(jù)。
司馬懿死后,其子司馬師以大將軍身份繼續(xù)把持朝政,中書令李豐與張皇后的父親張緝密謀發(fā)動政變,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取代司馬師,事敗被殺。
司馬師為除后患,廢皇帝曹芳為齊王,準備改立曹據(jù)為天子。但因為曹據(jù)輩分太大,他做皇帝等于侄子魏明帝曹叡絕后,所以最終改立了高貴鄉(xiāng)公曹髦。
如果曹據(jù)做皇帝會不會從司馬家手里奪權呢?估計也沒什么希望。畢竟,這么大的輩分還能被司馬家選中,一定是好欺負的傀儡,乾坤獨斷什么的就別指望了。
曹操兒子中,唯一一個最后真和司馬家拼命的,就是孫姬所生的曹彪。
司馬懿高平陵政變之后,太尉王凌不滿司馬懿專權,準備起兵擁立楚王曹彪為新君。結果事情泄露,司馬懿親自率軍將王凌擊敗,曹彪自殺。這唯一的一點星火就此熄滅,曹家也再沒有人敢反抗司馬懿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