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戈婭。(受訪者供圖)
兒子火娃
35歲的重慶媽媽戈婭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后,決定舉家搬遷到云南大理。在她的記事本中,記錄著十幾個大理“在家上學”的互助機構,她的兒子火娃將在其中一個機構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
這個愛笑的小男孩是媽媽的心病
昨天,戈婭很忙,中午小憩了一會兒,精神才稍微好一些。幾天前,戈婭買了5月30日全家去大理的機票;5月18日下午,她向公司提出了離職申請,在離開前,有很多事需要處理。
戈婭做出這個決定,是為了給7歲半的兒子火娃尋找一個更好的未來。火娃是一個長著大眼睛,特別愛笑的男孩,但在他兩歲半的時候,不幸被查出“自閉癥譜系障礙”。
“他對家人的依戀特別深,特別愛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不一樣’的地方也表現(xiàn)得很明顯,比如語言發(fā)育落后、人際交往障礙,還有學習障礙——他只對學習手工和音樂感興趣,一旦開始認字、學數(shù)學,他就會大叫好想睡覺?!备陭I說,火娃的幼兒園生活很順利,在戈婭的手機相冊里,小家伙參與幼兒園活動時充滿了幸福感。戈婭覺得,這還得感謝火娃的那些同學和同學的家長,“家長們從來沒介意過自己的孩子和一個特殊的孩子一起學習、生活,他們有著極好的修養(yǎng),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幫扶弱者,所以,同學們總是帶著火娃一起玩?!?div style="height:15px;">
但火娃上完幼兒園后,戈婭發(fā)現(xiàn),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想去云南大理尋求“在家上學”
上完幼兒園后,戈婭曾帶著火娃去過本地某高校特殊教育學院開辦的兒童學校,哪知老師看了火娃之后說:“如果把這娃娃放在這里,他的情況可能變得更糟,你最好還是讓他去讀普通小學。”但考慮到兒子的情況非常特殊,戈婭沒有送他讀普通小學,而是送到了一家康復機構。在康復機構呆了半年,戈婭漸漸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勁,“雖然娃兒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在人際交往等方面卻出現(xiàn)退步?!备陭I仔細想了想,在康復機構,很多時候都是一對一地進行康復訓練,對于火娃來說,缺乏了一個社交環(huán)境和與人交流的氛圍。
之后,戈婭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職,帶著家人一起去尋找一個更適合火娃的地方。戈婭在網(wǎng)上找了很多地方,最終把目的地確定在了云南大理,因為火娃不喜歡大城市,他更喜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撒野。但事實上,促使戈婭作出去大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2010年,大理的新式教育“崛起”,興建了一系列小學堂,并受到一些家長的青睞;2011年,首屆“在家上學”研討會在大理蒼山學堂舉行。
“我想去試試另一種可能,我希望蒼山洱海能撫慰火娃的心靈。我更期盼與那邊的各種新型教育實踐機構對接,能讓火娃被另一群可愛的孩子、開明的家長和老師所接納。”戈婭說。
對“更自由的教育”充滿了期待
戈婭拜托大理的朋友她篩選和推薦了十幾家相關教育機構的名單,她還專門去研究了這些機構的課程:自然科學、國畫、搏擊、社會時事、英文、農(nóng)耕、書法、中醫(yī)、功夫、茶藝、木工、歷史等。她覺得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火娃適合這種更舒服、自由的受教育方式,而不是埋首于并不適合他的無窮無盡的作業(yè)和考試中?!?div style="height:15px;">
5月30日,火娃的外公、外婆將與戈婭和火娃同行,對于女兒的這個決定,戈婭的媽媽表示支持,她也迫切希望為外孫的成長找到一個突破口。戈婭說,雖然未來不可預知,但她充滿期待。本報首席記者 林祺
“在家上學”(Homeschooling)是美國19世紀末出現(xiàn)的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特指家長放棄工作,專職在家教育兒女?!霸诩疑蠈W”于20世紀50年代蓬勃發(fā)展起來,當時美國一些經(jīng)濟實力較強、文化素質(zhì)較高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出于對“程序化”、“機械化”的學校教育不放心,同時出于宗教、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不愿將孩子送入社會學校學習,而是自己帶領孩子學習,側(cè)重于關注孩子的個性、天賦和興趣點,并選擇適當?shù)慕逃椒ê蛯W習重點。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家上學”在美國的大多數(shù)州并不合法,后經(jīng)過多方努力,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各州陸續(xù)確認了“在家上學”的合法地位,并出臺相應的支撐體系。1993年秋,“在家上學”在美國50個州實現(xiàn)了合法化。近幾年來,中國部分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在家上學”的情況,涵蓋幼兒園至高中的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