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唐代更是我國古詩詞文化最為輝煌璀璨的時期。在唐代誕生了許多極其著名的大詩人,而“詩圣”杜甫更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杜甫詩被后世的人們稱為“詩史”,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了杜甫極其崇高的道德情懷?,F(xiàn)在流傳在世的詩歌作品大約有1500首,而其中的名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因為擔(dān)心戰(zhàn)亂中的家人所作的《春望》,以及詠嘆國難民苦的《夏日嘆》,還有在茅屋中經(jīng)受狂風(fēng)驟雨中所做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等等,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一首能夠與“詩圣”所做的《孤雁》相媲美的另一首《孤雁》,這兩首詠雁詩在后世都有著極高的評價。
孤雁
唐代: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這首詩的作者崔涂一生漂泊不定,漫游在巴蜀、河南等地,所以他的詩多以漂泊生活為題材,感嘆身世浮沉。論名氣他雖不及盛唐時期的“李杜”也不及晚唐時期的“小李杜”,但是只這首《孤雁》便可看出崔涂的文學(xué)造詣并不低。
詩的首聯(lián)“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即點明了詩題“孤雁”,文中的“幾行”與“爾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以提出疑問的方式更加凸顯出了孤雁此時的孤單,讓人生憐,而作者看著從眼前飛過的孤雁,頓時便聯(lián)想到了多年漂泊在外,羈旅他鄉(xiāng),流離失所的自己。于此可見,文中的問句不僅僅是想要問那只飛過的孤雁,同時也是詩人自問,作者既憐憫這離群的雁,也同情自己這漂泊不定的人,其中的心酸悲涼,讓讀者也為之愴然。
詩的頜聯(lián)“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眲t是解答了首聯(lián)中孤雁為何會成為孤雁的疑問,原來是在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一隊大雁不顧氣候的惡劣繼續(xù)遷徙,但是畢竟是天氣惡劣,風(fēng)狂雨驟不那么好飛行,只一會這只大雁便掉隊了。發(fā)現(xiàn)自己掉隊的大雁驚慌不已,奮力的鳴叫著,希望能喚回自己的同伴,掉隊的惶恐以及風(fēng)雨的拍打讓孤雁筋疲力盡,忽然發(fā)現(xiàn)下面有一個蕭瑟的小池塘,想要下來休憩一會,但是在空中徘徊了幾圈后還是沒有下來。這一聯(lián)將孤雁的心態(tài),動作都描述的惟妙惟肖,仿佛作者感同身受一般,頗有莊周化蝶、知魚之樂的神韻。
頸聯(lián)“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緊承上兩聯(lián),進一步對孤雁的凄慘境況進行描寫,孤雁只能在陰沉的云層之間穿行,而這一路上能夠與孤雁相伴的只有這清冷的月色,進一步的表現(xiàn)出了孤雁惶恐孤單的形象。
尾聯(lián)“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則是表達了作者對孤雁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擔(dān)憂,雖然孤雁失群但是也未必會遭到暗箭所傷,然而這說法并不具有太大的說服力,緊接著下一句作者就說:孤單的飛翔總是會有些疑慮的。為什么有疑慮,因為畢竟是路途遙遠,孤苦無依。
雖然全詩句句都是詠雁,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作者在感嘆自己的遭遇,一世顛簸,羈旅無依,身邊沒有一個親近之人,哪怕是有開心之事也是無人分享,這其中的凄苦又如何為外人道也!實乃是雁孤飛,人孤行,前路未知,不知歸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