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總結(jié)試卷
一、名詞解釋
1.但欲寐:
2.頭項強痛:
3.合病:
4.口不仁:
5.日晡所:
6.水逆:
7.奔豚:
8.脾約:
9.喘冒:
10.鄭聲:
11.往來寒熱:
12.心下支結(jié):
13.息高:
14.泄利下重:
15.清便欲自可:
16.虛煩:
17.目中不了了:
18.系在
20.項背強幾幾
21.固瘕
22.勞復(fù)
23.并病
24.陽微結(jié)
25.脾家實
二、單項選擇題:
1.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者,選用( )
A桂枝加葛根湯 B黃芩湯 C葛根湯 D桂枝人參湯
2.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 )
A、白通湯 B、四逆湯 C、通脈四逆湯 D、四逆散
3.桂枝新加湯證的身痛,其病機是:()
A、陰陽兩虛 B、營血不足 C、風濕束表 D、寒邪外束
4.桂枝人參湯方的組成是( )
A桂枝湯方加人參 B桂枝湯合理中湯[3]理中湯加桂枝 D理中湯加人參
5.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
A大柴胡湯 B小柴胡湯 C小承氣湯 D柴胡加芒硝湯
6.生姜瀉心湯證的主癥為 ()
A噫氣不除,心下痞 B干噫食臭,心下痞硬 C腸鳴下利,心下痞硬 D嘔吐而利,心下痞硬
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者,宜選用()
A四逆湯 B白通湯 C通脈四逆湯 D白通加豬膽汁湯
8.桂枝去芍藥湯證的脈象是()
A、 脈浮 B、脈數(shù) C、脈促 D、脈滑
9.茯苓四逆湯的適應(yīng)癥是()
A、晝夜俱煩躁 B、晝?nèi)諢┰辏苟察o C、頭眩,身瞤動 D、身不痛,但重
10.頭汗出的病機是()
A、郁熱上蒸 B、虛陽上奔 C、營衛(wèi)失調(diào) D、陰陽兩虛
11.《傷寒論》首創(chuàng)哪種辨證方法( )
A衛(wèi)氣營血辨證 B六經(jīng)辨證 C臟腑辨證 D三焦辨證
12.茯苓四逆湯的藥物組成( )
A茯苓加四逆湯 B茯苓人參加四逆湯 C茯苓、白術(shù)加四逆湯 D茯苓、人參、大棗加四逆湯
13.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主以( )
A梔子甘草豉湯 B梔子厚樸湯 C梔子生姜豉湯D黃連阿膠湯
14.下列臨床表現(xiàn)中,不屬于十棗湯證的是( )
A漐漐汗出,發(fā)作有時 B發(fā)熱惡寒 C頭痛 D干嘔短氣
15.下列脈證中,何項不屬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證?( )
A頭項強痛 B發(fā)熱無汗 C小便不利 D大便溏薄
16.陽明病,譫語,發(fā)潮熱,脈滑而疾者,主以( )
A小承氣湯 B調(diào)胃承氣湯 C大承氣湯 D大陷胸湯
17.大柴胡湯主治“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其下利的病機是( ) A瀉熱迫腸 B陽陷于下 C燥實結(jié)腸 D虛寒下利
18.之意破陰回陽,佐以咸寒苦降的方子是( )
A通脈四逆湯 B白通加豬膽汁湯 C白通湯 D桂枝人參湯
19.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主以( )A通脈四逆湯 B理中丸 C白通湯 D桂枝人參湯
20.不屬于厥陰病熱厥證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熱少微厥,指頭寒 B脈伏不見 C熱少微厥,煩躁 D厥而嘔,胸脅煩悶
葛根湯證出現(xiàn)下利的機理是()
A表邪入里化熱,熱迫腸道B寒邪傷陽,中焦虛C表邪內(nèi)迫,大腸傳導(dǎo)失職 D太陽病誤下,脾胃受傷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用()
A理中湯 B茯苓四逆湯 C吳茱萸湯 D四逆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的治則是()
A和解和陽,兼以解表 B和解少陽,兼以溫陽C和解少陽,兼以安神 D和解少陽,兼化痰水
24.證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的治則是( )
A通陽散寒 B回陽救逆 C溫經(jīng)養(yǎng)血通絡(luò) D滋陰補血
25.傷寒,厥而心下悸,宜用( )
A苓桂術(shù)甘湯 B茯苓甘草湯 C真武湯 D五苓散
太陰表證,宜選用()A四逆湯 B理中丸 C桂枝湯 D麻黃湯
豬膚湯用于治療() A少陰陰虛咽痛B少陰客熱咽痛C少陰客寒咽痛 D少陰咽中生瘡
28.少陽陽明的治法是()A潤下 B導(dǎo)下 C攻下 D急下
29.附子瀉心湯的煎藥方法是( )
A三黃先煎,附子后入B附子先煎,三黃后入C甘瀾水煎服藥液 D麻沸湯漬三黃,附子另煎取汁
30.下列哪項非白虎湯主治癥候()A脈滑而厥B大渴C表里俱熱,時時惡風 D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
32.桂枝、甘草、人參三味藥同用的方劑有( )A、炙甘草湯 B、麻黃升麻湯 C、茯苓甘草湯 D、烏梅丸
33.苦酒湯主治 ( )A、少陰陰虛咽痛 B、少陰客熱咽痛C、少陰客寒咽痛 D、少陰病咽中生瘡
34.“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治用 ( )A、小柴胡湯 B、大承氣湯 C、白虎湯 D、調(diào)胃承氣湯
35.太陽與少陽合病下利者,宜用( )
A、葛根湯 B、葛根芩連湯 C、葛根加半夏湯 D、黃芩湯
36.用潦水煎藥的是( )
A、 枳實梔子豉湯 B、赤石脂禹余糧湯C、梔子柏皮湯 D、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37.協(xié)表寒利證宜用( )A、四逆湯 B、理中湯 C、桂枝人參湯 D、葛根芩連湯
38.太陽病輕證兼里熱時當選用( )
A、桂枝二麻黃一湯 B、桂枝二越婢一湯 C、大青龍湯 D、桂枝麻黃各半湯
39.附子瀉心湯煎藥的方法是( )A、三黃先煎,附子后入 B、附子先煎,三黃后入C、甘瀾水煎取藥液 D、麻沸湯漬三黃,附子另煎取汁
40.癥見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宜用( )A、十棗湯 B、大陷胸湯 C、旋復(fù)代赭湯 D、半夏瀉心湯
43.白頭翁湯適應(yīng)證是( )A下利清谷B滑脫失禁C熱利下重D便硬腹痛
47.“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治則是( )A通陽散寒 B回陽救逆 C溫經(jīng)養(yǎng)血通絡(luò) D滋陰補血
48.傷寒厥而心下悸,宜用( )A苓桂術(shù)甘湯 B茯苓甘草湯 C真武湯 D五苓散
49.太陰病誤下出現(xiàn)的癥狀是( )A胸下結(jié)硬 B胸脅痞硬 C心下痞硬 D少腹硬滿
51.太陽中風自汗出的病機中,哪項是錯誤的( )A、衛(wèi)強營弱 B、陽浮陰弱 C、營氣和而外不諧 D、表閉陽郁,營陰郁滯
53.少陰病寒化證的特點是( )A、自利不渴 B、自利而渴 C、下利便膿血 D、下利消渴
57.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用( )A、理中湯 B、四逆湯 C、茯苓四逆湯 D、吳茱萸湯
58.傷寒系在太陰的脈癥是( )A、腹?jié)M欲吐,食欲不佳 B、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 C、手足自溫,脈浮而緩D、自利口渴,腹?jié)M時痛
60.茯苓四逆湯證的表現(xiàn)是( )A、四肢厥逆 B、惡寒下利 C、發(fā)熱脈微 D、晝夜煩躁
62.鄭聲是指( )A、聲低氣微、語言重復(fù) B、聲高氣粗、揚手擲足 C、妄言妄見、胡言亂語 D、語顫、臥起不安
63.臍下悸,欲作奔豚者宜用( ) A、苓桂術(shù)甘湯 B、桂枝加桂湯 C、苓桂甘棗湯 D、桂甘龍牡湯
64.蒸蒸發(fā)熱者,可見于下列何方證( ?。〢、白虎湯 B、大承氣湯 C、桂枝湯 D、調(diào)胃承氣湯
65.胃陽虛,水停心下致厥而心下悸者,用( )A、五苓散 B、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 C、茯苓甘草湯 D、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67.熱擾胸膈的典型癥候是( )A、心悸不安 B、胸脅苦悶 C、腹?jié)M而嘔 D、心中懊憹
70.背惡寒可見于( )A、小青龍湯證 B、白虎加人參湯 C、四逆湯證 D、真武湯證
71.葛根湯出現(xiàn)下利的機理是()A表邪入里化熱,熱迫腸道 B寒邪傷陽,中焦虛寒C表邪內(nèi)迫,大腸傳導(dǎo)失職 D太陽病誤下,脾胃受傷
72.“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治以()A理中湯 B茯苓四逆湯 C吳茱萸湯 D四逆湯
73. 通脈四逆湯證或可見“利止脈不出”者,其“利止”的機理是()A陽復(fù)太過 B陽氣恢復(fù),運化正常 C陽氣大虛,陰液枯竭 D津液偏滲膀胱
77.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其正確的治法是A復(fù)與桂枝湯如前法 B先刺風池風府,再與桂枝湯 C與麻黃湯 D與桂枝麻黃各半湯
78.太陰表證,選用A桂枝湯 B小柴胡湯 C柴胡桂枝湯 D桂枝加葛根湯
79. 熱入血室證的“血室”一般宜理解為A沖脈 B肝臟 C胞宮 D胸膈
100.下列哪項非白虎湯所治()A發(fā)熱頭痛,惡風寒,汗出,脈洪大 B身大熱,大汗出,口大渴,脈洪大C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 D脈滑而厥
三、多項選擇題
1.背惡寒可見于( )
A小青龍湯證 B白虎湯證C附子湯D白虎加人參湯證 E真武湯
2.用蜜的方劑有:A、烏梅丸 B、麻子仁丸 C、抵當丸 D、豬膚湯 E、大陷胸丸
3.大陷胸湯主治脈癥為()A項亦強,如柔痙狀 B心下痛,按之石硬C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D脈沉緊E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
4.心下痞,可見于()A大黃黃連瀉心湯證 B旋復(fù)代赭湯證C五苓散證 D甘草瀉心湯證 E生姜瀉心湯證
5.烏梅丸可治療()A厥陰寒證 B厥陰熱證 C久利 D蛔厥 E厥陰上熱下寒證
6、下列哪幾個方證,大黃不后入( )A大黃黃連瀉心湯 B大承氣湯 C附子瀉心湯 D調(diào)胃承氣湯 E桂枝加大黃湯
7.下利可見于( )A葛根湯 B桂枝人參湯 C抵當湯 D小青龍湯 E理中丸
8.下列各證,先表后里治法的是( )A熱痞兼表證 B蓄血重癥表證仍在者 C蓄血輕癥表邪不解者 D太陰病脈浮者 E協(xié)熱脾虛下利者
9.大黃、枳實共用的方劑是( )A桃核承氣湯 B大承氣湯 C小承氣湯 D調(diào)胃承氣湯 E麻子仁丸
10.小柴胡湯的適應(yīng)證有( )
A陽明少陽合病,以少陽證為主者 B三陽證見,以少陽證為主者C少陽病誤下,柴胡證不罷者 D陽明兼少陽病,陽明里實未成者 E少陽病邪結(jié)偏里,心下痞硬者
11.喘可見于( )A麻黃湯證B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C小青龍湯證D麻杏石甘湯證 E葛根芩連湯證
13.茯苓、桂枝同用的方劑是()1五苓散B茯苓甘草湯C豬苓湯D真武湯E小青龍湯
14.麻黃湯的服藥方法與藥后調(diào)護中應(yīng)注意()A溫覆 B啜粥 C取微汗 D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E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24.少陰病的主要病理是( )
A 心陽虛衰 B腎陽虛衰 C心腎虛衰 D脾腎陽虛 E心腎不交
26.下列哪些湯證可見厥的表現(xiàn)( )
A、白虎湯證 B、四逆湯證 C、烏梅丸證 D、白通湯證 E、干姜附子湯證
27.下列諸癥,屬白通加豬膽汁湯證的是( )
A、下利 B、干嘔 C、煩 D、厥逆無脈 E、眩冒
28.心煩見于( )
A、調(diào)胃承氣湯證 B、豬苓湯證 C、桃核承氣湯證 D、小陷胸湯證 E、白虎加人參湯證
32.小便不利,見于( )
A、五苓散證 B、豬苓湯證 C、茯苓甘草湯證 D、桃花湯證 E、茵陳蒿湯證
34.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同用的方劑是( )
A、桂枝湯 B、桂枝加芍藥湯 C、桂枝加桂湯 D、小建中湯 E、桂枝人參湯
35.茵陳蒿湯證可見( )
A、無汗 B、小便不利 C、腹微滿 D、身黃如桔子色 E、身黃晦暗
36.下列方劑中含有半夏的有()A小青龍湯 B旋復(fù)代赭湯 C黃連湯 D小陷胸湯 E生姜瀉心湯
38.小建中湯主治證有()A胸脅滿痛 B膈內(nèi)拒痛 C干嘔腹痛D心中悸而煩 E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
39.應(yīng)用小柴胡湯的原則,應(yīng)符合()A少陽被郁,膽火上炎 2)太少并病C邪結(jié)脅下,樞機不利,正邪分爭于半表半里D三陽合病E少陽邪結(jié)偏里
50.心下痞硬可于( )A 半夏瀉心湯證 B五苓散證 C十棗湯證D大柴胡湯證 E旋復(fù)代赭湯證
四、填空題:
1.“臍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2.“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 者,大青龍湯主之?!?/span>
3.“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 , ,不惡寒,反惡熱也?!?/span>
4.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不下止, ,表里不解者, 主之。
5.“厥陰之為病, ,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span>
6.小柴胡湯的運用原則是“ ”。
7.“自利不渴者,屬 ,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 。
8.壞病是指 。其治則是“ ”。
9.“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主之?!?/span>
10.“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 主之?!?/span>
11.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 主之。
12.發(fā)熱惡寒,頭項強痛,無汗,脈浮緊,用 方。
13.“干嘔,吐涎沫,頭痛者, 主之。”
14.“凡厥者, 便為厥,厥者, 是也。”
15.“陽明病,若能食,名 ;不能食,名 。“
16.大黃黃連瀉心湯的煎服法是 。
17.白通加豬膽汁湯中豬膽汁、人尿的作用是 。
18.梔子豉湯證的病機是 。
19.傷寒論中以清酒加水煮取藥物的是 和 兩方。
20.大柴胡湯證的病機是 。
21.桃核承氣湯中大黃的作用是: 。
22.黃連湯中桂枝的作用是 。
23、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 ,或渴, ,或噎., 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24、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 , ,表未解也, ,葛根芩連湯主之。
25、陽明病外證, 。
26、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 主之。
27、厥陰病提綱: 。
28、《傷寒論》在中醫(yī)學術(shù)發(fā)展中的主要貢獻 。
29、桂枝加附子湯證的病機是 。
30、結(jié)胸證與氣痞證在臨床表現(xiàn)中的主要區(qū)別 。
32.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 主之。
33、大柴胡湯的藥物組成是小柴胡湯去 ,加 。
34.小建中湯的組成為:桂枝湯原方倍用 加入 。
35.真武湯證的病機是 。
36.白虎加人參湯中,人參的作用是 。
37.桂枝加芍藥湯中芍藥的作用是 。
38.黃連湯即半夏瀉心湯去掉 ,加入 組成。
39.太陰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 者,名為傷寒。
40.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 ,陰弱者,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 主之。
4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 主之。
4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 主
43.傷寒吐后,腹脹滿者,與 。
44.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 。
45.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主之。
46.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
47.太陽病,頭痛,發(fā)熱, ,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48.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 是也;正陽陽明者, 是也;少陽陽明者, 是也。
49.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救里宜 ,救表宜 。
50.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 ,利下不止,胸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51.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 主之。
52. 陽明病外證云何?曰: 。
53.桃花湯中赤石脂的煎法是 。
54.苦酒湯的服法是 。
55.白通加豬膽汁湯中豬膽汁的作用是 。
56、太陰之為病,________,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________。
57、厥陰之為病,______,氣上撞心,________,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______。
58、陽明之為病,_____ 是也。
59、________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______。
60、太陽病,發(fā)熱,____,惡風,____者,名為中風。
61、傷寒五六日,中風,________,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________,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62、傷寒,脈弦細,________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______。
63、發(fā)汗過多,其人__________,心下悸,欲得按者,__________主之。
64、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fù)吐下之,______,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___________主之。
65、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______,______,不惡寒,反惡熱也。
66、太陽之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惡寒。
67、少陰之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68、少陽之為病,_________,咽干,_________也。
69、少陰病,身體痛,___________,骨節(jié)痛,脈沉者,__________主之。
70、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_________,體痛,嘔逆,脈_________者,名為傷寒。
71、太陽病,外證未解,脈_______者,當以________,宜桂枝湯。
72、少陽中風,________________,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___________。
73、發(fā)汗后,其人__________者,欲作奔豚,___________________主之。
74、傷寒,________,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_______________主之。
75、心下痞,按之______,其脈關(guān)上浮者,_______________主之。
76.“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 。
77.壞病是指 。其治則是“ ”。
78.“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 ,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span>
79.太陽中風,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主之。11.干嘔,吐涎沫,頭痛者, 主之。
80.太陽病三日,發(fā)汗不解,蒸蒸發(fā)熱者,屬胃也, 主之。
81.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 主之;大實痛者, 主之。
82.傷寒六七日,結(jié)胸熱實,脈沉緊,下痛,按之石硬者, 主之。
8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主之。
84.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 主之。
85.心下痞,而復(fù) ,附子瀉心湯主之。
87. ,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 。
5、 判斷題:
1.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湯主之。( )
2.陽明病,譫語,發(fā)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
3.傷寒吐后,腹脹滿者,與調(diào)胃承氣湯。( )
4.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太陽。( )
5.少陰熱化證的病機是腎陽虛衰,心火獨亢。( )
6.干姜附子湯的服法是頓服。( )
7.茯苓四逆湯是四逆湯加茯苓( )
8.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四逆湯主之( )
9.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小承氣湯。( )
10.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豬苓湯主之( )
11.干姜附子湯的服法是頓服。( )
12.茯苓四逆湯是四逆湯加茯苓。( )
13.桃花湯中赤石脂在煎煮時需后入。( )
14.黃連湯中桂枝的作用是宣通上下陽氣,消除格拒。( )
15.桂枝加大黃湯中的大黃的功用是通下大便。( )。
六、簡答題:
1.桃花湯與白頭翁湯均可治療下利便膿血,其癥候特點、病因病機有何不同?
2.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皆可治喘,其病機特點有何不同?
3.結(jié)合原文簡述厥證的病理及特征。
4.簡要回答下述癥狀出現(xiàn)的機理。
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宜大承氣湯。
②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③陽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④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雖暴煩下利日數(shù)十行,必自止……
⑤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5白虎加人參湯證與附子湯證都可出現(xiàn)背惡寒,兩者在病機上有何區(qū)別?
6、壞病的治療原則及小柴胡湯的使用原則是什么?簡述其對臨床的指導(dǎo)意義。
7、桃花湯與白頭翁湯都治療下利便膿血,其主癥和病機有何不同?
8、桂枝去芍藥湯中為和去掉芍藥?桂枝加芍藥湯中為何加入芍藥?
9、茵陳蒿湯、大承氣湯、桂枝加大黃湯分別主治哪種病癥?方中大黃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黃連阿膠湯證的主癥、病機、治則、方藥組成各是什么?
10.白虎加人參湯證,附子湯證皆可見“背惡寒”,其機理有何不同?
11.小柴胡湯的使用原則是什么?其對臨床辨治有何指導(dǎo)意義?
12.黃連阿膠湯證的病機,主癥及治則是什么?
13.桂枝去芍藥湯為何去掉芍藥?桂枝加芍藥湯為何倍用芍藥?
14.傷寒的涵義。
15.臨床如何辨證應(yīng)用調(diào)胃承氣湯?
七、分析病案,(要求對主癥進行分析,寫出病機,治則,方藥。10分)
A張某,60歲,近幾天頭痛,發(fā)熱,全身緊感時惡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滿,有時惡心欲嘔,口渴不欲飲,舌苔白膩,脈浮緊數(shù)。
(2)男性患者,32歲,自舒緩“結(jié)腸炎”病史6年,常因天冷、飲食冷物而癥狀加重。近五天癥重,腹痛,喜按,喜熱,西邊一日兩次,有時大便呈膿樣物,有時便血,色暗。食欲不振,全身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弱。
(3) 王某某,女,3歲,6月12日,下午3點就診,家長代訴,因天氣炎熱,夜晚納涼過度,晨起發(fā)熱,汗出,鼻流清涕,自診受涼感冒,服中成藥,午后病兒熱度增高,T38.5℃,咳嗽,喘促,鼻翼煽動,兩肺可聞及干性羅音,口唇青紫,口渴,汗出,舌紅苔薄黃,脈浮滑數(shù).
八、思考題(明確論點、舉出論據(jù)進行論證??捎凶约旱挠^點,字數(shù)不限。10分)
1.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黃連湯、旋復(fù)代赭湯皆非補益劑,而都用到了人參、甘草、大棗三味補藥,為什么?體現(xiàn)了什么治療學思想?
2.“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而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保?79條)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shè)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保?80條)
1 何謂“大實痛”?“腹?jié)M時痛”、“大實痛”的機理。
2 傳統(tǒng)觀點認為太陰里實證是實在陽明氣分,李克紹老師提出本證為實在太陰脾絡(luò),病在血分。結(jié)合所給原文從本證的病因病機、藥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幾個方面論述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