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發(fā)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土爾扈特部在首領(lǐng)渥巴錫的帶領(lǐng)下東歸,重返祖國。這個偉大的壯舉當時轟動世界,被世人稱道,也因此被載入史冊。
土爾扈特部當時為什么要西遷?又為何要東歸?土爾扈特部的后代如今又在哪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重溫一下那段激蕩的歷史。
土爾扈特是我國一個比較古老的蒙古族部落,是四衛(wèi)拉特(清朝稱厄魯特)之一。部落祖上曾擔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wèi)。衛(wèi)拉特在明朝時被稱為瓦剌,明朝對韃靼用兵,瓦剌崛起,到也先時勢力一度達到極盛,曾大舉進攻明朝,發(fā)動讓明朝大傷元氣的土木堡之變,后被于謙擊退。
也先死后,瓦剌逐漸衰落,遷移至我國西北的新疆地區(qū)。至明末清初時,衛(wèi)拉特蒙古主要有四個最大的部落:土爾扈特、和碩特、杜爾伯特,另一個是后來讓康熙很頭疼的準噶爾部。還有一個較小的輝特部。準噶爾部實力最強,逐步統(tǒng)一其他部落,土爾扈特部迫于準噶爾部的壓力,西遷至伏爾加河沿岸。
當時伏爾加河沿岸地區(qū)尚未被沙俄占領(lǐng),土爾扈特部在那水草豐美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并建立了國家---土爾扈特汗國。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流域幸福地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沙俄開始了對外擴張的步伐。
沙俄政府認為土爾扈特汗國是個威脅,因為土爾扈特汗國強盛時期曾是和俄國平起平坐的。但是后來沙俄強大以后,最想要削弱、控制的就是土爾扈特汗國,畢竟東方游牧民族(成吉思汗)對俄來說曾經(jīng)是場噩夢。
1761年,年僅19歲的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繼位,沙俄強行控制土爾扈特汗國權(quán)利機構(gòu),扶植傀儡,對土爾扈特分化瓦解,削弱渥巴錫汗。同時,逼迫信奉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對土爾扈特人進行迫害。這還不算完,沙俄又指使哥薩克人瘋狂搶奪土爾扈特的地盤,碾壓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空間。
為了進一步的削弱土爾扈特,沙俄大肆征用土爾扈特青壯年,讓他們?nèi)ネ炼涞膽?zhàn)場上當炮灰。每次作戰(zhàn),土爾扈特騎兵十萬就有八九萬死在戰(zhàn)場上。關(guān)鍵是不是一兩次,而是一次一次又一次,沙俄和土耳其打了二十多年,土爾扈特人再多也不夠沙俄填坑的。土爾扈特強盛時期有7萬帳,到18世紀60年代,只剩下4萬帳左右。沙俄鐵了心地把土爾扈特往殘廢里整,如此下去不被滅絕也差不多了。
打又打不過,只剩下一條路就是回歸了。1770年,首領(lǐng)渥巴錫召開絕密會議,決定返回祖國。1771年,渥巴錫動員全體土爾扈特人東歸,結(jié)果消息走漏,不得不提前行動,伏爾加河西岸的一萬多戶,因未能渡河而只好留下。渥巴錫率領(lǐng)東岸的部眾三萬多戶約17萬人,離開生活了140多年的伏爾加河流域,開始了艱難的東歸之旅。
沙俄為阻止土爾扈特人東歸,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一路圍追堵截,因為土爾扈特人拖家?guī)Э?,趕著牛羊駱馬,行進比較緩慢。途中不斷的和沙俄、哥薩克、哈薩克兵進行戰(zhàn)斗,造成大量傷亡,另外由于嚴寒、疾病、饑餓等因素,而失去大量的部眾。
但是在首領(lǐng)渥巴錫的鼓勵下,土爾扈特人浴血奮戰(zhàn)、克服重重困難一往無前地向著祖國的方向行進。歷經(jīng)半年多,跋涉萬里,等回到祖國時,只剩下三萬五千多人,和出發(fā)時相比,十成只剩兩成。
好在清廷得知消息后,乾隆皇帝頂住沙俄的壓力,堅決對一心東歸的土爾扈特部進行了接納并按東、西、南、北四路進行分盟安置。渥巴錫所領(lǐng)的南路土爾扈特人后代生活在如今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和碩縣一帶。
和靜縣、和碩縣漢朝時屬于焉耆國,地處天山中段南麓,是新疆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優(yōu)越。如今南疆鐵路縱穿南北,國道216、217、218以及省道206、301、305、321等線路從境內(nèi)穿過。在和靜縣城的滿汗王府就是土爾扈特部第二十七世汗王滿楚克扎布的居所。
東、西、北三路的土爾扈特后代生活在烏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區(qū)的布爾津、富蘊縣、青河縣以及塔城地區(qū)的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地。
而未能和渥巴錫汗一起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如今生活在高加索山脈北邊的俄羅斯聯(lián)邦卡爾梅克共和國境內(nèi),成為卡爾梅克人。他們原本生活在伏爾加河沿岸,但在大部隊東歸之后,留下的這些備受哥薩克和沙俄人的欺壓,最終遷移到埃利斯塔一帶。
埃利斯塔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城市,被稱為歐洲小拉薩,就是因為土爾扈特人信奉佛教。二戰(zhàn)期間,卡爾梅克人因被懷疑和德國有牽連,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58年平反后才遷回并恢復卡爾梅克共和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