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六孤山天下景

       由慕才亭過西泠橋,便到了西湖的孤山游覽區(qū)。孤山雖然是西湖最低的山,海拔只有三十八米,是由天目山延伸而來的西湖棲霞嶺的余脈,但由于它橫絕湖

中,湖水環(huán)帶,顯得孤峰突聳。它的北面是里西湖,南面是外西湖,東端緊連著白堤,西端隔湖與蘇堤的跨虹橋相對。因它的秀麗清幽,又名孤嶼;傳說人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詩人林和靖隱居于此時,曾遍植梅花,故又稱梅嶼。

       孤山是西湖文物、勝跡薈萃之地,范圍約二十公頃。山南麓有文瀾閣、中山公園、浙江圖書館、浙江博物館,以及“西湖天下景”的園林建筑;山北麓臨湖有放鶴亭;東南瀕湖處有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山巔有西泠印社。文物勝跡點綴于綠蔭叢中,與青山碧水交相輝映。站在湖濱公園憑欄遠眺,孤山仿佛是一件大自然的水石盆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水中央”,堪稱描述孤山的傳神之筆。


四時月色最宜秋

       孤山風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孤山區(qū)的東南角,面臨外西湖,東面連接白堤西端的終點。宋代祝穆的《方輿勝覽》,曾這樣描述這個風景名勝的特點:“湖至秋而益澄,月至秋而愈潔,合水月以觀,而全湖精神出也?!痹诤圃庐斂盏那镆?,晴空萬里,湖天一碧,平湖秋月平臺前的湖面,就象美女晨妝時開啟的鏡子那樣明凈,高空的明月,清晰地倒影湖中,置身其間,仿佛天上仙境,自然會引起人們美麗的遐思。前人有詩道:“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恰到好處地寫出了這個勝景秋夜的景色。南宋宮廷畫院的著名畫師馬遠品題“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據(jù)前人記載,早在唐代中期,這里已筑有一座望湖亭。到了清代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就望湖亭遺址又勒石建亭,旁構(gòu)水軒,但規(guī)模很小,游覽區(qū)的面積不到二千平方米。一九一九年,英籍猶太富商哈同,在“平湖秋月”附近看上了一塊面湖背山的勝地,為他的滿族妻子羅莉莉建造了一座占地四千平方米的私人花園“羅苑”。

       一九五九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根據(jù)西湖園林建設(shè)總體規(guī)劃,為了開闊環(huán)湖風景視野,拆除了“羅苑”的圍墻,把原來只有一千平方米的“平湖秋月”擴大到近六千平方米;除整修了“平湖秋月”舊址外,修建、擴建和新建的有八角亭、四面廳和二層樓的“湖天一碧”,以及占地四百多平方米突出湖面的平臺,與原來的“平湖秋月”的布局連成一片,構(gòu)成一處狹長形的園林。

      從“平湖秋月”碑亭通過貼近水面的曲橋,便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樓閣。樓閣臨湖一面的屋檐下

懸有一塊匾額,上書“平湖秋月”四字。樓閣北面的柱子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穿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后山山”。楹聯(lián)題詠與景物渾然一體,它等于將這里的實景作了一番藝術(shù)加工;而且匾、聯(lián)書法功力俱深,特別是“平湖秋月”四個金色大字,書體道媚勁健,為書法界所推重。從“平湖秋月”樓,過一座曲橋,迎面依次是雅致的

水榭,開朗的四面廳;再沿一條

二米寬的平坦石板路,曲折西行,就是“湖天一碧”樓,再往前就是露天平臺。湖天一碧樓,原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一八藝社”舊址?,F(xiàn)在,這些園林建筑,經(jīng)過改造后,都擺脫了舊的幽暗的格局,代之以明朗的景象,然而又都保持了舊建筑的風貌。額枋、斗拱、棟梁上有翎毛花卉和飛禽走獸的民間裝飾雕刻,還有以文學、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傳統(tǒng)雕刻。在“湖天一碧”的壁門上雕有殷商、兩周、兩漢的鐘鼎器以及甲骨文圖案,重現(xiàn)了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

       一眼望盡的“平湖秋月”,花木種類很多,有海棠、石榴、杜鵑、珊瑚樹、金錢松、廣玉蘭等約四十多種,而以秋天開花最盛的桂花、紫薇為基調(diào)。桂花花色金黃,紫薇花色淡紅,色彩對比調(diào)和,形成了園林植物構(gòu)圖藝術(shù)的特色,遮掩了蕭蕭悲秋。使之同“平湖秋月”的“四時月好最宜秋”這一景致相吻合。在花樹叢中,還點綴了疊石假山。其中有一、兩塊單擺的,也有五、六塊組合成的,最高的有五米左右。由于獨具匠心的巧妙布置,看來宛若天然巖壑。身臨其境,不論停留在那個角度,極目四望,都可以看到西湖宜人的景色。



中山公園天下景

    

       位于孤山南麓的中山公園,東鄰浙江博物館,西靠浙江圖書館,南瀕外西湖,北倚后孤山。這一帶地方,原是南宋時西太乙宮的舊址。清代康年間,建為行宮,雍正年間,稍加修葺,改為圣因寺。一九二七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在這個遺址上建成了中山公園。

       走進中山公園大門,綠蔭紛披下是一條寬闊的石板甬道。沿

著甬道前行,鐫刻在石壁上的“孤山”兩個筆力雄健的擘窩大字,豁然入目。石壁的東西兩旁,聳立著別具格調(diào)的石亭各一座。這是二十年代末,杭州市民為感激南洋華僑資助災(zāi)民而修建的,至今亭臺石坊上還留有“善與人同”的題額。這是愛國華僑和祖國同胞休戚相關(guān)的歷史見證。

       由“善與人同”石亭兩旁循階而上,便是平臺。平臺東南側(cè)有以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詩句“西湖天下景”命名的亭閣一座,以亭閣為中心布置成一處別有風格的小巧庭園。庭園四周,回抱如環(huán),其間鑿池架橋,疊石構(gòu)閣,建筑物與自然結(jié)合得格外幽雅寧靜。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座亭閣和亭閣兩旁的一副楹聯(lián):“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贝寺?lián)全用疊字組成,在詩律中稱為“連珠對”,它把西湖的景色都點了出來。這副對聯(lián)無論順讀倒誦都可成句,因此更引起人們的興趣。庭園雖小,卻孕含著“西湖天下景”的大觀,吸引著廣大游客在這里流連欣賞,攝影留念。

       中山公園的最高處,山脊基地不大,建有四照亭、團結(jié)亭。在這里縱目欣賞西湖山水,山則連綿起伏,如駿馬奔騰;水則孕涵其間,宛若一色玻璃倒湛山巒;特別是雨天,看“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子湖山,分外有趣。這種秀麗不盡的景致,正如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的那樣,“斯園林而得致者“。

團結(jié)亭、綠云徑旁的一組假山疊石,全用太湖石堆砌,整個結(jié)構(gòu)氣勢自然,并不因造型而失之于做作雕琢。假山石上嵌有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小塊詩碑,其中四句是:“濛濛濕鶴毳,濯濯潤螺紋。謝傅東山好,微嫌絲竹紛?!贝笠庹f,在濛濛細雨中,仙鶴潤毛羽,孤山現(xiàn)螺紋,東晉謝安在浙江上虞所筑的東山別墅,園林設(shè)施雖然不錯,卻有絲竹嘈雜之聲,比不上這里清新幽靜。這幾句詩,把孤山詩韻雅意的意境都透出來了。

       沿“綠云徑”石階而下,經(jīng)過《雞毛信》群塑,就到了中山公園的后半部。在疏林綠樹中,掩映著一座頗為精巧的中山紀念亭和成片的中山紀念林。整片林木營造于一九二九年春天。其中以落葉闊樹為主,有金縷梅科的楓香,殼斗科的麻櫟,槭科的三角楓,大戟科的烏柏,銀杏科的銀杏,胡桃科的楓楊,珙桐科的喜樹,玄參科的泡桐,法桐科的青桐,無患子科的無患子,木蘭科的馬褂木,榆科的榔榆,桑科的構(gòu)樹,豆科的合歡,等等。常綠樹中主要的有:樟科的紫楠、香樟,殼斗科的石櫟、青剛櫟,薔薇科的石楠,棕櫚科的棕櫚,冬青科的冬青,山茶科的山茶,等等。既有高達數(shù)十米的喬木,又有依地而生的低矮草本,中間夾著高矮不一的灌木,有海桐科的海桐,冬青科的構(gòu)骨,木樨科的黃馨,杜鵑科的杜鵑,等等,植物群落的層次非常分明。有的樹干筆直,分杈很高,茂密參天;最低層有附在地皮上的地衣、苔蘚,還有藤本植物,有豆科的葛藤,五加科的長春藤,葡萄科的五葉爬山虎等。自然長成的禾本科的山竹,一般不到一米高,為山林陡坡中的優(yōu)勢植物。草本植物,隨處可見,種類不少,雖然都不很名貴,卻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如水龍骨科的貫眾,菊科的千里光,旋花科的馬蹄金,報春花科的過路黃,車前科的平車前草,百合科的七葉一枝黃花,等等。此外,在中山紀念林山脊以及東西巖坡的植物也生長茂密,除了人工栽培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結(jié)香、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楊、夾竹桃、南天竺、廣玉蘭、金錢松、國外松,以及由結(jié)縷草鋪成的大片草坪外,香茅、蘆葦、大葉芒草等天然植物群落也有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湖風景區(qū)早期的自然植被面貌,保持了半自然狀況的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這種把自然地貌和人工植被配合起來的景區(qū),在西湖群山間是不多見的。魯迅先生早年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時,曾帶領(lǐng)學生到這里觀察植物的生態(tài)和采集植物標本。



博物館文物薈萃

       浙江博物館是孤山景區(qū)人文景觀豐富的一頁。館的前身叫做西湖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一九二九年,是一座了解浙江歷史文物、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處所。它座落在孤山南麓,面臨外西湖,與中山公園毗鄰。

?       館里陳列的歷史文物中,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文物。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縣境,一九七三年被發(fā)現(xiàn),一九七四年冬季進行第一期發(fā)掘,出土了大量文物。陳列展品有從炭化谷堆中揀出來的完整谷粒,是屬于栽培稻的秈亞種中型晚稻型的水稻,距今已有六千多年。還有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帶有木榫的建筑構(gòu)件,耕種稻田的骨耜等農(nóng)具,鏃、錐、針、匕等手工生產(chǎn)工具,釜、罐、盤、缽及彩陶與刻紋陶等日常生活用具,以及鹿、鳥、魚等動物骨骼和樟、松、杉等植物遺存。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






原始社會的農(nóng)業(yè)、建筑,以及對地質(zhì)、水文、古生物、古氣候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這些文物的出土,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源地。

       在博物館的陳列室中,還有新石器時代的杭州良渚黑陶,也有商代銅觚,西周銅鐃,春秋銅劍,東漢銅鏡,六朝青瓷,宋代雕板,歷代錢幣,古代字畫,以及近代革命史料和實物。此外,還有一件惹人喜愛的銅噴水魚洗。魚洗類似深腹臉盆,底鑄有兩條噴水魚,沿口有兩個橋形銅立耳。當洗內(nèi)注滿清水,手心輕輕來回磨擦銅雙耳時,就會發(fā)出時高時低的陣陣“嗡嗡”之聲,隨著聲音起伏,晶瑩透亮的小水珠直涌而上,高達尺余。這件銅洗的制作,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技術(shù)和藝術(shù)才能。


       自然科學展品的陳列,是浙江省博物館的另一組成部分。在古人類陳列室里,那些模擬雕塑和繪畫,再現(xiàn)了人類原始社會的景物,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的理論,看到從猿到人的社會發(fā)展過程。

       動物標本陳列室里,陳列著獸類(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魚類,以及其他多種水生動物標本。

       植物標本陳列室里,各種植物臘葉標本比較多,其中以藥用植物為主。如浙八味的元胡、白術(shù)、妻冬、浙貝、玄參、杭白菊、溫郁金、臺烏藥等等。所有植物臘葉標本的陳列,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其種類、分布、生態(tài)及用途等。

       此外,博物館還不時放映科學技術(shù)影片,舉辦書畫覽或有關(guān)本地區(qū)歷史文物展覽,讓人們在參觀中,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文瀾閣《四庫全書》

       文瀾閣是珍藏《四庫全書》的藏書樓,也可以說是清代皇家圖書館。它位于浙江博物館里面的西端,始成于清代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建筑法式與明代浙江省的寧波天一閣藏書樓相仿,為六開間的二層樓閣。從博物館古生物陳列室通過月洞門進內(nèi),抬頭就看到以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書寫的“文瀾閣”三個大

字的直匾。在長方形的大院里,樓前有平明如鏡的池塘,池南有雄渾奇峭的假山,其上有玲瓏精巧的園亭。樓東的南北兩側(cè),有御碑亭,碑上鐫刻著《文瀾閣記》。院內(nèi)還點植蒼松翠柏,池中又養(yǎng)有游魚、蓮渠。尤以天氣晴朗的春秋佳日,天光云影倒映池中,綠樹繁花搖曳其間,使人越加感到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不失為一處富有江南庭園特色和中國民族風格的藏書樓。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一七七二年(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編纂,歷經(jīng)十年完成。所謂四庫”,就是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的代稱。根據(jù)《新唐書·藝文志》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收羅圖籍,分藏陜西省的長安和河南省的洛陽兩地,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jīng)、史、子、集四庫”,因而稱四部為四庫。清代編纂的這部《四庫全書》的書名,就是由此沿襲而來。經(jīng)部,分為詩、書、禮、樂、易、春秋、孝經(jīng)、四書、小學、五經(jīng)總義十類。史部,分為正史、編年、別史、什史、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紀事本末、詔令奏議十五類。子部,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nóng)家、醫(yī)家、什家、釋家、道家、藝術(shù)、譜錄、類書、小說家、天文算法十四類。集部,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詞典、詩文評五類。全書共計二百三十萬頁,九億九千七百萬字。按照清代皇上的旨意,就是說剔除“詞意抵觸”的“違礙”“狂悖”之書,選錄清代乾隆以前歷代重要典籍著作三千五百零三種,計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萬六千三百冊。冊面皆縹絹,用四種顏色區(qū)別為:經(jīng)部綠絹,史部紅絹,子部藍絹,集部灰絹。分裝成六千七百五十二

函。這部叢書是中國自有文字以來,幾千年間的政治、經(jīng)濟、哲學、文學、天算、輿地、科技、醫(yī)學等各方面著作的總匯,內(nèi)容浩瀚,其中尤以輯錄明代《永樂大典》的數(shù)百種古籍最為珍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和整理古籍的作用。

       為妥善保存《四庫全書》,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開始在北京紫禁城新建文淵閣,并設(shè)文淵閣領(lǐng)閣事、直閣事等文官進行管理,職掌注冊點驗和按時晾曬。以后又陸續(xù)用工整秀麗的楷書繕抄三份,分別藏放于北京圓明園的文源閣,東北沈陽故宮的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世稱“內(nèi)四閣”或“北四閣”。又鑒于浙江、江蘇兩省文人學士薈萃,“自必群思博覽”,乃于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再次繕寫三部,藏于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鎮(zhèn)江金山寺的文淙閣,杭州圣因寺的文瀾閣,故有“江浙三閣”或“南三閣”之稱。而這七部手抄的《四庫全書》,歷數(shù)戰(zhàn)亂,幾經(jīng)滄桑,多遭毀損。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文津閣一部,貯藏在北京圖書館,文淵閣一部在臺灣省。江南獨存的杭州文瀾閣的《四庫全書》,其中也有不少卷冊流失散佚,后經(jīng)藏書家求訪收購,終于補抄合璧。清代的杭州人丁丙、丁申和現(xiàn)代的張宗祥,為補抄這部書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一九三七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為了避免戰(zhàn)火,先將這部《四庫全書》運往浙江富陽,繼遷建德,三遷龍泉,再遷青田,輾轉(zhuǎn)運到貴州省貴陽,保藏于地母洞;一九四五年又由貴州運到四川省重慶,藏于青木關(guān)??箲?zhàn)勝利后,于一九四六年五月運回杭州,現(xiàn)由浙江圖書館保存。

       從文瀾閣出浙江博物館,向西行約三、五分鐘,在孤山山麓、中山公園西邊,圍著一個方圓十畝左右的庭院,其間高聳著層樓和書庫,這就是創(chuàng)立于一九九年的浙江圖書館。它是孤山景區(qū)的又一個文化之窗。設(shè)在孤山的分館為古籍部。館藏的多是重要的地方文獻,為海內(nèi)的孤本與稀見本。較為突出的是具有宋代浙刻風格和特點的《雷峰塔陀羅尼經(jīng)》,明代唐志契的《繪事微言》等善本。這些古籍,保存了我國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



山外青山樓外樓


       樓外樓菜館的命名,采自南宋林升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中的“樓外樓”三字。它背靠孤山,面臨外湖,是海內(nèi)外聞名的杭州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家菜館。據(jù)說它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原樓結(jié)構(gòu)陳舊,規(guī)模又小?,F(xiàn)在的樓外樓,是一九八年擴建的。建筑總面積為三千七百平方米。為了使它與孤山的自然風景相協(xié)調(diào),主樓只有兩層,分六個餐廳,可以同時接待一千多位顧客。

       從浙江圖書館孤山館西行數(shù)十步,便看到軒敞明朗、挑檐拱棟的一列建筑。建筑底層入口處卷棚小屋面下掛著一塊“樓外樓”三個大字的金字招牌,據(jù)說是清代杰出的書畫家和篆刻家趙之謙的墨寶。書體“顏底魏面”,沉雄樸厚,骨豐肉潤,增加了樓外樓的典雅風貌。

       進入館內(nèi),窗明席凈。底層設(shè)二個餐廳:東廳是點菜廳,西廳為快餐廳,另有一個供應(yīng)冷飲或點心的小餐廳。二樓分別設(shè):宴會餐廳,名菜餐廳,貴賓餐廳。傳統(tǒng)特色名菜有:東坡肉、西湖醋魚、杭州煨雞、武林炙鴨、龍井蝦仁、油爆大蝦、油燜春筍、生爆鱔片、魚頭豆腐、蜜汁火方、干菜蒸肉,以及西湖莼菜羹等數(shù)十種。尤以烹調(diào)西湖醋魚名播中外。西湖醋魚這道名

菜,據(jù)說,是宋代河南開封一酒家婦宋嫂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風味菜,魚肉鮮美嫩滑。前人有詩稱贊:“何處歸尋張翰鱸,魚美風味說西湖,虧君有此調(diào)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绷硪坏纻鹘y(tǒng)名菜“杭州煨雞”,又名叫化童雞。

相傳古時候在孤山腳下有個乞丐,最早用黃泥包雞,生火煨熟,其香撲鼻,別有口味。后來歷經(jīng)杭州高明的廚師進一步加工制作,更加美味可口,改名為“杭州煨雞”。這種雞選料新鮮,配料精細,外用網(wǎng)油、荷葉、黃泥包裹,經(jīng)過煨烤,使雞保持原汁原味,皮色金黃有光,雞肉脆香肥嫩?!皷|坡肉”,也是樓外樓的一道名菜。此肉肥而不膩,爽滑可口。

       樓外樓的名菜佳肴,加上菜館餐廳深得湖山之勝,尤以二樓地勢比較高聳,餐廳三面空透,極目望去,群峰疊岫,明湖碧水,湖光山色,盡收眼中,借景佐餐,把酒對酌,別有情趣。正如宴會廳內(nèi)一聯(lián)寫道:“推窗望湖平,水清柳翠,樓外風光好;舉箸嘗鰱肥,筍嫩莼鮮,席間笑聲盈?!边@種建筑設(shè)計,可稱適用合理,它把自然美和建筑美,渾成一體,為孤山園林增色添景。



放鶴亭與林和靖

       在孤山北麓,有一座放鶴亭。它是為紀念北宋詩人林和靖所建。林和靖(九六七——一○二八),原名逋,字君復(fù)。病逝后,宋仁宗根據(jù)他生前品學俱優(yōu),卻無意于追求高官厚祿,而以隱逸為安的行為,給他一個謚號,尊稱“和靖先生”,時人慣叫他“林處士”。

       林處士,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家原居縣城鬧市。少年時父母雙亡,家貧衣食不足;然而,勤奮苦學,日后,學而有成,經(jīng)史百家無不通曉,同時又善書畫,工詩詞。書則結(jié)體峭勁,詩則孤峭澄淡,詞則澄浹峭特,多奇句,畫則數(shù)筆湖山巉巖,有韻態(tài)。當時,有勸他出仕做官的,有做媒勸娶的,他都不以為然,直言道:“人生貴適志耳,志之所適,方為吾貴。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彼詾椋剿髅?,多不及秀甲天下的西湖。于是,決意移居孤山,編竹為籬,構(gòu)屋巢居,作畫題詩,植樹種花。一時,艷桃秾李,魏紫姚黃,春蘭秋菊,木樨寒梅,開滿孤山北麓。其中最多的要數(shù)梅樹,計有三百六十株。據(jù)說,這是因為“梅花既可觀,實亦可售,每售梅一株,以供一日之需?!彼龕勖罚€喜養(yǎng)鹿,且有詩表明其養(yǎng)鹿之目的在于“春雪滿山人起晚,數(shù)聲低叫喚籬門”。林和靖最善養(yǎng)鶴,并引ㄍ詩經(jīng)》中的“鶴鳴九皋,聲聞于天”之句,把他所養(yǎng)的鶴取名為“鶴皋”。他外出游湖時,有客來訪,家僮就開籠放鶴。他在湖上望見仙鶴盤桓上空,就返棹歸舟。每當他和客人飲酒賦詩時,仙鶴便舉首唳天,振翼舞風,以助雅興。由于他愛梅如妻,視鶴若子,養(yǎng)鹿為侶,“梅妻鶴子鹿侶”,一直傳為佳話。

       林和靖卒于宋仁宗天圣六年,臨終前曾留詩自寫胸臆,詩說:“湖上青山對結(jié)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且喜曾無封禪書”。詩中提到的“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這里借用來說明,他平生沒有寫過奉承阿諛帝王功德的文稿,以貧賤不移,引為樂事。由于他有著不趨炎附勢的性格和節(jié)操,因此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贊揚他“平生高節(jié)已難續(xù),將死微言猶可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更以“風節(jié)文學名天下”一語,給以很高的評價。元代人為追懷他的風節(jié)文學,把他長期隱居的后孤山叫做處士山,附近一座橋叫做處士橋,并在處士山坡建有梅亭和鶴亭,這兩座亭都已經(jīng)塌圯。現(xiàn)在見到的放鶴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重建于一九一五年,以后又經(jīng)修繕。

       新修的放鶴亭,四面臨空,三面花木叢生,一面臨近里西湖,隔湖與北岸的葛嶺相望。亭是木構(gòu)建筑,楹柱環(huán)周,重檐翹角,重檐之下,是一種懸挑結(jié)構(gòu)的仿宋斗拱,既承托屋檐,又有裝飾效果。亭內(nèi)正中高掛著“放鶴亭”匾額。匾額下面亭壁上嵌著碑石。碑上刻的是《舞鶴賦》四百余言。此賦的作者是鮑明遠(四一四——四六六),為南朝劉宋時代的文學家。他家世貧賤,才秀人微,為人清廉自持,清如玉壺冰,與林和靖一樣不企求功名富貴,所以特刻他的舞鶴賦于亭壁。舞鶴賦的書法,是清代康熙皇帝臨慕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草體,圓勁蒼秀,意態(tài)萬方。這個書法雖然碑刻上記的是康熙帝臨董其昌,可能是清初諸帝對董其昌書法的推崇,而由別的書法家托名書寫的。這塊碑刻的刻技也很精巧,鋒毫勁勢,筆畫濕枯,結(jié)構(gòu)風韻,在刀鋒上全體現(xiàn)出來。放鶴亭內(nèi)面湖楹柱上還有一副抱對:“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zhuǎn)不孤?!笔且话怂摹鹉犋f片戰(zhàn)爭中,堅決抵抗外侮的愛國政治家林則徐所撰。一九八年八月,由當代名書畫家林散之手書。亭聯(lián)輝映,相得益彰。

       放鶴亭山上山下以至西泠橋之東園地內(nèi),片栽和點栽著各色花梅。有花色殷紅、清香撩人的紅梅,有潔白如雪的白梅,有白花綠蒂的綠萼梅,有一樹開花二色的灑金梅,以及“冬至”前后開花的早梅,“春分”以后開花的晚梅。由于這里栽梅歷史久,又有林和靖膾炙人口的詠梅詩:“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唐代白居易的《憶杭州梅花詩》:“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的千古傳頌的名句,所以,孤山的梅花,為人向往。寒冬初春到孤山“踏雪尋梅”,是一種美的享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環(huán)游杭州西湖(一)白堤、平湖秋月、浙江省博物館、白蘇二公祠和林社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區(qū)導游詞
西湖攻略第三波——斷橋、白堤、孤山..……暢游北線就是這么簡單!
人間天堂一杭州2020.5
春 游 西 湖
孤山(南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