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日本東京的鬧市街道上,出現了許多拉著小皮箱的年輕女孩。
她們剛結束白天作為餐館服務員、建筑工之類的工作,有的去提供簡單食宿的網吧過夜,有的在尋找招牌上寫著“能充電”的咖啡廳,準備捱到天明,還有的,則在等待援助交際的機會……拉桿箱中,就是她們的全部財產了。
這不是電影中的虛構場景,而是正在發(fā)生的現實。2018年初,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了兩部紀錄片,聚焦日本的女性貧困現象,引起轟動。
女性貧困
為什么光鮮亮麗的年輕女性會和“貧困”聯系在一起?中國女性是否也有相似的“貧困危機”?
我們先來看個真實的故事。
吉田茜曾經是一名外企白領,英語流利,現在在一家IT公司工作。同樣因為遭遇家暴,她帶著4歲的兒子從家里逃了出來。
因為獨自撫養(yǎng)孩子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她迫不得已由正式工轉成了薪資按小時計算的合同工。降薪之后,算上政府的育兒補助,小茜的月收入在20萬日元左右,但除去房租、水電費、孩子的托管費等,幾乎存不下什么錢。“每天光是解決溫飽就夠讓人頭疼的。”
為了省錢,她常常不吃午飯,餓著肚子,捱過休息時間。離婚后,她也從來沒帶兒子去旅行或者逛游樂園,連生了病,都不敢去醫(yī)院。
小茜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孩子長大不用照顧了,可以繼續(xù)去學英語,找一份像樣的工作,無論如何,也要供孩子上大學。
還有很多生活陷入困窘的女性案例:
因就業(yè)不景氣,只能靠打零工還助學貸款債務的女大學生;
童年被繼父性侵,從中學開始就靠“援交”謀生,“能活到三十歲就知足了”的未成年女孩……
更多數的女性,是像小茜那樣,她們之所以陷入貧困,與離婚或生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已遇見“貧困危機”的中國女性
看一真實案例:
李青曾經是一名教師,現在是一名全職媽媽。她說,其實這是有些無奈的選擇。
有一次,兒子因為發(fā)高燒,幼兒園不肯收,事情比較急,她沒有提前跟學校請假就趕去了。雖然沒有耽誤教學,但還是被人打了小報告,學校漸漸就不再排她的課,等于是間接辭退。
等兒子大了一些,她找了家附近的一所學校,重執(zhí)教鞭,僅用了一個學期,就把年級倒數第一的班帶到了第一名。
可是那一年,學校新招了很多編制內的老師,李青剛來半年,沒編制,又因照顧孩子請假比較多,再次被間接辭退,只好又回歸家庭。
雖然丈夫收入并不算太高,但好在婚姻穩(wěn)定。她就暫時在家中兼職做微商,賣點小零食,補貼家用。談起以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她傾向選擇公務員之類有編制的職業(yè)。而在以前,對那種“一眼望到頭”的工作她是很不屑的。但是作為媽媽,真的很不容易。
新聞調查發(fā)現:中國女性貧困現狀越來越嚴重
近幾年,隨著生育二胎政策的放開,可以明顯感受到,全職媽媽的數量在逐漸增加,其中的高知女性也越來越多。
有人甚至大膽預測:中國延續(xù)幾十年的“雙職工”家庭模式將會受到挑戰(zhàn),白領女性將迎來一波回歸家庭的潮流,全職媽媽時代或將到來。
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事實同樣不容忽視:中國的離婚率正在逐年上升,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性已大不如前。可以想見,對于職場地位不那么穩(wěn)定的女性來說,一旦婚姻關系也遭遇不測,養(yǎng)育壓力陡增,她們的生活質量就將面臨嚴峻考驗。
如何避免《女性貧困》中的現象在我們身邊真切發(fā)生?說實話,小編也沒有濟世良方,只能說從目前來看,不論是消除職場性別歧視,還是健全社會福利保障上,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會機制和環(huán)境,靠個人力量很難改變,但近年來有一種聲音,我覺得尤為需要女同胞們警惕——
“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yǎng)家?!?/p>
“男人掙了錢不給你花,就是不愛你。”
……
這類在自媒體上大行其道的言論,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許多女性的認知,使她們誤以為可以更多地依靠另一半,而不是自己,來實現幸福。
在我看來,這種“觀念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因為它會在潛意識中弱化了女性掌控自己生活的意識,在不容樂觀的現實環(huán)境中,這無疑會使她們對生活風險的抵御力變得更弱。
所以,靠任何人都是不行的,跟需要靠自己,希望各位女性可以更加順利。
要是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進行轉發(fā)和分享哦,期待你的關注。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