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奉化區(qū)有一條著名的水系,名叫剡江。
剡江的上游稱為剡溪,發(fā)源于寧波奉化與紹興新昌交界的剡界嶺一帶,一路有六詔、蹕駐、兩湖、臼坑、三石、茅渚、斑溪、高岙、公棠九處勝景,稱為“剡溪九曲”。
剡溪出溪口,稱剡江,流經(jīng)蕭王廟街道和江口街道,與縣江相匯后,稱為奉化江。
2019年,我曾專題考察寧波的三江水系,從剡江的源頭,一直到江口,見識了從涓涓細流,逐漸匯水成溪,匯溪成江,奔流向海的全過程。
那次考察中,沿剡江而下,至蕭王廟街道,江畔的一個村莊,僅僅匆匆一瞥,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村莊名叫青云村。
從2012年開始,我國已經(jīng)陸續(xù)公布了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寧波市先后有28個村莊榮登榜單,奉化區(qū)蕭王廟街道的青云村,名列榜單。
中國傳統(tǒng)村落系列走訪,我再次來到了青云村。
每當說起青云之名,總會讓人想起“平步青云”的故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龍觀鄉(xiāng)的青云梯景區(qū),就是取自“平步青云”之意。
那么,青云村之名,是否也有相似的意思呢?
青云村所在的蕭王廟街道一帶,宋代時村落即已相連成市,又以剡江在當時稱為泉溪,因此而名泉口。
青云村人主姓孫,因此稱為泉口孫家,另有楊、戴等姓氏人家世代和睦相處。
青云孫氏起源于唐代末年,山西樂安人孫原甫,出任奉化縣令,唐末亂世,故土難返,因此遂居泉溪之畔,繁衍生息,歷1100多年,遂成大村落。
明代,泉口孫家出了一位顯赫人物,名叫孫勝。
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孫勝進士登第,后來官至刑部主事。
1512年,受皇帝賜封,孫勝在村中修建了一座牌坊,取岑參的“聯(lián)步趨丹陛……青云羨鳥飛”之詩境,將牌坊取名為:聯(lián)步青云坊。
泉口孫家,這個名字一直用到了清代末年,民國時改為蕭王廟孫家。
蕭王廟,是為紀念北宋時期的奉化縣令蕭世顯的顯赫功績而建,蕭世顯,勤政廉潔,深得民望,百姓為他建廟塑像,世代拜祀。
元代時,元惠宗也被世代傳頌的蕭世顯事跡所感動,追封為“綏寧王”,因此所建之廟稱為蕭王廟。
地以廟名而稱蕭王廟鎮(zhèn)、蕭王廟街道。
解放后,蕭王廟孫家正式更名為:青云村。
青云村,因村中“聯(lián)步青云”牌坊而名。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岑參這首《寄左省杜拾遺》的詩,表達的是,岑參和杜甫同朝為官時,受朝政影響,遙望青云萬里,羨慕高飛自由鳥的復雜心境。
從古至今,青云鳥飛之自由,亦是人們共同之向往。
也就是說,青云村的青云之意,更多在于向往自由,與“平步青云”的直上高官之位的意思,大有不同。
青云村,南望同山,向北,向西,剡江婉轉繞村而去。
村前村后,還有南北兩溪穿村而過,因此青云村呈三水環(huán)繞之勢,獨特的自然風貌,造就了青云村獨特的人文風情。
南側之溪,當?shù)厝朔Q為門前河,已經(jīng)改造成為亭下湖水庫引水至東錢湖的明水渠。
青云村,清末民初的人文舊跡遺存眾多,清代大豐銀行董事長孫鶴皋故居、清代進士孫鏗故居、清代舉人楊裕豐故居、蔣介石時期的中央樂團指揮孫延康故居、蔣介石舅父孫琴風故居等等,馬頭墻,石屋墻門,庭院深深,歲月流光。
每一幢古宅,都有一段故事,行程匆忙,未及深究古宅背后的過往時光。
青云村,仿佛一本耐讀的繁體字的書,
需要慢慢品讀。
有緣再向青云村,把千年歲月,拉長。
無限拉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