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中,中國唯一的湖泊類文化遺產(chǎn)。
2000多年前,西湖是錢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積,在吳山和寶石山的山麓逐漸形成了沙嘴,兩處沙嘴逐漸靠攏,毗連為沙洲,沙洲西側(cè),形成了一個內(nèi)湖,因杭州古名錢塘,始稱錢塘湖。
錢塘湖湖在杭城之西,因此又名西湖,最早出現(xiàn)的“西湖”之名,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兩首詩中。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云: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zhàn)水風(fēng)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杭州回舫》詩云:
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fēng)月知。
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任內(nèi)曾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筑了一條堤,稱為白公堤,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跡可尋。
杭州人民為紀(jì)念白居易對杭州的杰出貢獻,把“白沙堤”命名為“白堤”。
北宋以來,大都以西湖為名,蘇東坡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之名。
蘇軾在這份奏狀中,五論西湖之不可廢,奏狀中稱:“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唐長慶中,白居易為刺史。方是時,湖溉田千余頃……使杭州而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fù)為人乎?”
公元1089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修筑了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后人命其為蘇堤。
今日之西湖,蘇東坡,功不可沒。
蘇東坡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則成為關(guān)于西湖的千古絕唱。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我去過杭州13次,每次去杭州,必然去西湖。
游歷西湖13次,每一次的記憶,西湖一樣美麗。
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的風(fēng)韻!
西湖之西,有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即公元326年,靈隱寺的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歷代都有整修和擴建。
清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云林禪寺”。
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yán)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yán)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gòu)成。
飛來峰石刻造像,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作品,從五代十國至明代,共有470多尊造像,其中有335尊保存較完整,妙相莊嚴(yán),彌足珍貴。
靈隱寺還有一處藤樹纏繞的奇觀,纏纏綿綿。
如果你是風(fēng)兒,
我是沙,
纏纏綿綿繞天涯,
有情相守才是家,
從此并肩,
看彩霞。
那一刻 我升起風(fēng)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jīng)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jīng)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