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太極宮玄武門附近發(fā)動了一場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并且順勢進宮逼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太子,兩個月以后李淵禪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由此開啟了自己23年帝王之路,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成為了天可汗,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再回首玄武門之變,可以說這是一次很是冒險的政變,成功了自然是光芒萬丈,失敗了不只是人頭落地,還要遺臭萬年,風險可以說相當之大。
那么李世民當時為什么要鋌而走險呢,太子李建成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呢,竟然逼得李世民這個打下大唐大半天下的人都要孤注一擲的發(fā)動政變,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先來說說雙方實力對比。
太子李建成有自己的東宮體系,相當于一個小朝廷。秦王李世民因為功勞太大,唐高祖李淵甚至特意為他設置了一個“天策上將”官職,其特權之一就是可以自置官署“天策府”,“許自置官屬”,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相當于一個小朝廷,這點來看,兄弟兩個是半斤八兩。
李世民有秦王府私甲,太子李建成也不甘落后,是“私召四方驍勇,并募長安惡少年二千馀人,蓄為宮甲,分屯東宮左右長林門,號為長林兵”。
李世民文有杜如晦和房玄齡,還有文學館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jié)、侯君集、段志玄等大將。
太子李建成文有洗馬魏征和中允王珪等,武有薛萬徹和馮立等大將。
李世民的外援有洛陽張亮、幽州王君廓。太子李建成的外援有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河北前宮千牛李志安。
太子李建成這方的齊王李元吉也不容小覷,東宮擴充實力的同時,齊王府也進行了擴充,李元吉文有王孝逸,武有謝叔方等輔佐。
整體來說,因為李世民長期在外統(tǒng)領大軍,南征北戰(zhàn)的過程中是拉攏了不少文武人才,因此秦王府可謂是人才濟濟,實力強大。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加起來的實力,比之秦王府,其實還是有所不如的,但雙方差距也不大,更何況太子李建成可是儲君,名份上就比秦王李世民高多了,可以說雙方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
二、唐高祖李淵通過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斗法,雙方平衡被打破。
到了唐高祖李淵在位的武德后期,看似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斗爭越來越激烈,其實是這背后是唐高祖李淵在與李世民斗法。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秦王李世民拋去是唐高祖李淵嫡次子的身份,還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他可以說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很多開國皇帝都會清洗開國功臣,就是因為開國功臣功高震主權力太大了,所以雙方起了沖突,因此就有了開國功臣被清洗的情況。
而開國功臣和開國皇帝因為爭權奪利起沖突的事情,也在唐高祖李淵和秦王李世民父子之間出現(xiàn)過。
像唐朝開國以后,李世民經(jīng)營山東,就憑著“于管內(nèi)得專處分”的特權,公然對抗唐高祖李淵的詔敕。將山東當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精兵良將納入自己的秦王府,將文士謀臣收入自己的智囊團隊。
唐高祖李淵因此大怒,說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正因為李世民功勞太大,并且威脅到李淵的統(tǒng)治,所以到了武德后期李淵就通過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打壓李世民。
像武德后期的重大軍事戰(zhàn)役,李淵基本上不派李世民擔任統(tǒng)帥,而是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擔任。
因為李淵有意識的扶持,所以到了最后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勢力是明顯的超過了李世民。
諸如太子李建成就曾策反秦王府的尉遲敬德和段志玄等大將,事情不成就加以陷害和排擠,尉遲敬德就因此被下過詔獄。還有杜如晦和房玄齡兩大謀士也是被迫離開秦王府。
到了玄武門之變前夕,齊王李元吉更是借著率師拒突厥的機會,要求尉遲敬德、秦叔寶、段志玄等大將同行,又要奪秦王府私甲為自己所用,想要將秦王李世民徹底架空。
李世民本身在這場奪嫡之中,就因為唐高祖李淵偏袒支持太子李建成開始處于下風,現(xiàn)在又要被馬上被徹底架空,成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魚,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干脆放手一搏,于是就有了之后的玄武門之變。
總結來說,唐朝開國以后,在奪嫡之爭中,太子李建成加上齊王李元吉勉強也就是跟李世民打個平手。但后來隨著唐高祖李淵加入,所以到了玄武門之變前夕,秦王李世民面對的是唐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這三大對手,可謂是死局,所以他只能是選擇發(fā)動政變來富貴險中求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專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