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版《三國演義》,簡稱老《三國》,有不少加戲——即,原著沒有的玩意。
本來這類事,很容易招原著粉痛恨,但這就是老三國的妙處:許多戲份,加得恰到好處。
杜家福、朱曉平、劉樹生、葉式生、周鍇、李一波等諸位老師,真是了不起。
舉個楚云飛哦不對張光北老師的呂布例子。
原著里寫下邳被曹操包圍,又放水淹城。身臨絕境,呂布當(dāng)時反應(yīng)如下:
劇中,呂布也說了這句臺詞,且在斟酒,看似得意。“吾有赤兔馬,渡水如平地,又何懼哉!”乃日與妻妾痛飲美酒,因酒色過傷,形容銷減。
但隨后鏡頭拉近,酒已滿溢,他還在倒酒,渾然忘卻。
這一下可以有多種解讀——酒滿溢≈水滿溢;呂布色厲內(nèi)荏;呂布已經(jīng)魂不守舍,只能借酒逃避。
就這一個鏡頭的事。多妙。
這一段是沈好放導(dǎo)演做的。他老人家是第一部《群雄逐鹿》的導(dǎo)演——其實這一段說成曹操傳,也行。
曹操這個角色,甚難把握。治世能臣,亂世奸雄。英雄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茍爾化為塵。
既得寫得他是英雄,又得寫得他奸猾——尤其《三國演義》,他是三絕之一的奸絕。
鮑國安老師演得出神入化,每個細(xì)節(jié)都值得琢磨,令人如飲醇酒,這個說來話長。
且說幾處神來之筆的加戲,端的是豐滿了他的個性。
蘇軾科考時曾經(jīng)編過一個典故。后來被問起時,說按照圣人的做派,做這種事,也是意料中事吧。
加戲的原則也在于此:只要加得合乎邏輯,并不會招原著讀者反感,甚至,錦上添花呢。
某種程度上,鮑國安老師的曹操可以說就這么好,因為加戲,比原著還要好。
比如,滿網(wǎng)絡(luò)都愛傳這個梗:
但、電視劇里,曹操冷血地借了王垕首級以安眾心后,冷冷地看著王垕死了。
默默轉(zhuǎn)身,獨自一人在帳內(nèi),走了一刻。問題解決了。本該很輕松才是。
然而他轉(zhuǎn)身對外面,蹙眉,沉臉,做了個沒人看得見的拱手,以送王垕。
本集結(jié)束。
一言不發(fā)之間,曹操的形象,立起來了。
比如,就在同一集,宛城。鄒氏——也就是豬八戒背的媳婦——色誘曹操在城外,張繡與賈詡定計偷襲。典韋為救曹操,戰(zhàn)死了。
當(dāng)日鄒氏唱了一段歌:
“我本飄零人,薄命歷苦辛,
離亂得遇君,感君萍水恩。
君愛一時歡,烽煙作良辰,
含淚為君壽,酒痕掩征塵。
燈昏昏,帳深深,
淺淺斟,低低吟。
一霎歡欣,一霎溫馨。
明日淯水頭,遺韻埋香魂。”
就在歌聲里,典韋戰(zhàn)死。曹操發(fā)現(xiàn)賬外大亂,起身怒視鄒氏,片刻,轉(zhuǎn)身出帳逃命了。
這首歌寫活了鄒氏,不提。
妙在這歌詞用來說典韋,也是通的。中國古詩里常有忠臣以女子自況的習(xí)俗。
曹操愛一時之歡,典韋以性命一戰(zhàn),報了曹操知遇之恩。
一句多余的臺詞都沒有,就此寫活了鄒氏與典韋兩個人——曹操在轉(zhuǎn)身的前一刻,都還在盯著鄒氏(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盯著典韋)。
比如,白門樓。原著寫陳宮徑自求死,終不回頭。
電視劇這里,加了個鏡頭。
當(dāng)陳宮下城樓,曹操一路挽留時,陳宮回了一次頭,看著曹操。
此時畫外音起。
“我愿棄此縣令,隨公去圖大事。”——陳宮當(dāng)年捉放曹時說的。
“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曹操當(dāng)年對陳宮說的。
千言萬語,都在這兩句話里了。
于是陳宮回頭,殉道而去了。
原著里,陳琳為袁紹寫檄文罵曹操,曹操嚇得頭風(fēng)頓愈。到攻下冀州后,捉住陳琳喝問。陳琳說自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曹操于是放過了他。
電視劇里,曹操給陳琳多一個任務(wù):帶上那浩浩蕩蕩罵他的檄文,隨他一起去給袁紹上墳。
陳琳帶著檄文,開始念了。曹家諸將聽不下去,求曹操停了,別念。
下面這段臺詞,全劇巔峰。
“念!為何不念?當(dāng)年此文傳至許都,我方患頭風(fēng),臥病在床。此文讀過,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覺頭風(fēng)頓愈,才能自引大軍二十萬,進(jìn)黎陽、拒袁紹,與其決一死戰(zhàn)。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發(fā),卻又引得多少壯士尸陳沙場,魂歸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壯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燦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補(bǔ)天哉!”
這段,原著與《三國志》,全然沒有。
但寫得如此貼合,全像曹操口吻。甚至“星光殷殷,其燦如言”這勁頭,都是曹操寫詩的架勢。
哪怕這段不失收買人心的可能性(畢竟曹操是奸雄),但魏武的氣度,是真的出來了。
好了,第23集末尾,第一部要結(jié)束的時候到了。
當(dāng)日郭嘉病故,袁家兄弟投遼東,曹操頓兵不前。末尾,曹操獨自看海。
夏侯惇們當(dāng)然要當(dāng)懵懂配角,來提出疑問。然后二袁首級到,曹操解釋了郭嘉遺計。
就此北方平定,而郭嘉逝世。曹操仰天一句“奉孝死,乃天喪我也”時,海潮聲為背景,更助長這份聲勢。
接著就是神來之筆的,插了原著沒提的《觀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念將出來時,北方已定,袁家已滅。是為喜。
但郭嘉已死,而且是在曹操自己年過五十,“本欲托之后事,何期中年夭逝”的時候。是為悲。
以北方大海潮聲送郭嘉,送袁紹,送整個北方,送走波瀾壯闊的第一部,此后主角視角,便要轉(zhuǎn)到劉備與諸葛亮那一側(cè)了——在蔡曉晴老師導(dǎo)演的赤壁部分,曹操就主要得負(fù)責(zé)奸和萌的那一面了……
只是加了一首詩,一段景,味道就全然不同。
只好說,編劇很懂曹操,而且很愛曹操。
是那種“雖然要把你寫壞,但無法抑制地欣賞你啊”的喜歡。
像另外一部所謂三國的加戲,編劇讓陳建斌扮的曹操,從車上跳下來,就地撒尿。
我想來想去,最多能想到《三國志》注引《曹瞞傳》里說,“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及歡恱大笑,至以頭沒柸案中,肴膳皆沾洿巾幘,其輕易如此。”
——那是說曹操沒架子,動作幅度比較粗野。
至于下車當(dāng)眾就地撒尿,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來的?
比起“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燦如言”的加戲,孰高孰低,那真是一望即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