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導報》訪談
書家簡介
楊天才 中國書協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委員、山西書畫院研究員、山西省書協理事、曲阜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出版著作:《唐宋書畫詩賞讀》《文墨齋書畫論叢》《松庵談藝錄》《適廬山水詩稿》《中國山水畫思想論要》。
重建書法現代人文精神
——楊天才訪談
□本報記者 黃俊儉
黃俊儉:你在河南美術出版社、河南省書協工作了近十年,為河南的書法事業(yè)發(fā)展盡了自己的一份力。你到山西工作之后,我們聯系就少了,但作為彼此交往許多年的朋友和同道,非常高興看到你依然活躍在書壇。為此,有些問題想與你交流一下,聽聽你的高見。
當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種現象又助長了學術浮躁,產生學術泡沫,論文抄襲之類的學術丑聞不絕于耳。如果說在論文評審中,“低級”的抄襲我們可以借助于科技手段甄別論文是否為其原創(chuàng),那么書畫作品的抄襲就很難在評審過程中被識別,許多抄襲作品是在展覽中或在互聯網的傳播中被發(fā)現。近年來,書畫展覽中的抄襲現象有越演越烈之勢。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談談你的觀察。
楊天才:正如你所講,在書法界論文抄襲和書法作品抄襲是兩大頑疾。當代書法研究,一方面緣于固有的、傳統的理念制約,理論創(chuàng)新不夠,觀念過于陳舊,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現狀及文化現象缺乏敏銳而富有新意的解讀和闡釋。另一方面,緣于書法創(chuàng)作文本解讀能力的缺失。為此,以開放性的學術思維和嚴謹的治學精神為前提,倡導書法理論研究的學術性與規(guī)范性、自律性精神建設。
對于論文抄襲的斷定,是非常微妙而有難度的。中國古代史家對于歷史撰述的一個重要觀念——“史筆點竄涂改,全貴陶鑄群言”。古人將讀史心得和他人論述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取他人之說代己立言,表明他接受、認可這些說法。關于“因襲”和“抄襲”之辨,章學誠說:“夫古人著書,即彼陳編,就我創(chuàng)制,所以成專門之業(yè)也……史書因襲相沿,無妨并見;如史遷本《春秋》《國策》諸書,《漢書》本史遷所記,及劉歆所著者,當時兩書并存,不以因襲為嫌。專門之業(yè),別具心裁,不嫌貌似也……專門之精,與剽竊之陋,其相判也,蓋在幾希之間,則別擇之不可不慎者也。”這是因為《漢書》中秦漢之際至武帝之前的史事多抄《史記》;《漢紀》由刪節(jié)《漢書》而成;《通鑒紀事本末》又以《通鑒》為史源。秉承章學誠“專門之精,與剽竊之陋,其相判也,蓋在幾希之間”的告誡,審慎地作“別擇”之論當是必要的。
當下的書法展覽是一把雙刃劍,一些年輕書家在世俗功利影響下,處心積慮地想上展覽,展覽屢屢出現抄襲之作。筆者作為學術觀察員,在“十二屆國展”評選過程中,見到10多件作品模仿李雙陽第八屆“國展”草書作品李白詩《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品。書法作品抄襲嚴重背離了原創(chuàng)精神和經典傳統,他們的所謂書法創(chuàng)作無疑帶有濃重的貶義色彩。書法創(chuàng)作是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不能帶有實用功利的占有欲望。書家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力的實現,需要遠離世俗塵囂,超越現實功利,彰顯時代精神和書家的藝術才情。
黃俊儉:近年來,一些中青年書家有將其創(chuàng)作和學術人為割裂的傾向。書法家埋頭于作品創(chuàng)作,理論家專注于書法理論研究。當然,現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快,人們的精力有限,難于左右顧盼,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書法家缺乏學術修養(yǎng),其作品總顯得單??;理念家創(chuàng)作水平提不上去,其學術就難以服眾。我們總希望多出一些創(chuàng)作和理論都過硬的書法家。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楊天才:中國書法推崇“以人品為先,文章次之”“先器識,后文藝”“先道德,而后文學”,這種重視倫理思想對于書家的人格塑造和書法創(chuàng)作都起了巨大的榜樣作用。中國書法是本質上重人重文,包括了“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要素。當下,一些書法家缺乏深廣的社會視野,缺乏思想的深度,不能從藝術的宏觀格局中考察藝術和文化,他們以“賣得好”為書法創(chuàng)作終極目標,以能否“賣出去”成為一些書家的追求。一些書家急于“功成名就”,誤讀與肢解了中國書法的文化性,在創(chuàng)作中不能臻于“達其性情,形其哀樂”之境。因此,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經驗式的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跟著感覺走”的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缺乏藝術理念支撐的創(chuàng)作??偟膩碚f,就是一種缺乏藝術審美思想的創(chuàng)作。
重讀書、重學問、重藝術的全面修養(yǎng)、重字外功夫,是中國書家的優(yōu)良傳統。一個書家的字外功夫決定他的書法境界的高低。書法既是文化的客觀載體,又是藝術的“文以載道”。因為書法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以涵養(yǎng)和學問作為基礎,體現了文化人的氣質、風度、學識、性靈,彌漫著濃厚的書卷氣。技法固然相當重要,但技法卻不是書法的唯一,而重要的是書家學識修養(yǎng)積累及精神境界的凸現。
“技進乎道”。書家的文心與風骨,決定著書法的審美品格的重新塑造。當代書法的發(fā)展其核心是重建書法現代人文精神。只有在這樣的觀照和理解中,我們才能不斷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把思考的角度向縱深推進。書法在這樣的意義上便完成了對于個體生命的觀照和文化擔當。
黃俊儉:有的人自認為書法沒有標準,因此才斗膽混入書法家隊伍,并借助媒體之力包裝,大肆炒作,想以此成為著名書法家。你如何分析這種現象?你認為書法到底有沒有標準?
楊天才:當代書法是突飛猛進發(fā)展的40年,當代書法由實用走向審美,由書齋走向展廳,由文人走向大眾的快速過程,在書法史上是空前的。同時,當代書法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展示環(huán)境、創(chuàng)作心態(tài)、創(chuàng)作觀念、學術理念、價值取向、藝術主張與個性風貌建構上與古代已有不同,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書法有著藝術和商品雙重屬性,與市場及利潤有著密切的關系,背后有著一套復雜的機制在起作用,比如技法、藝術表現力、書法境界,獨特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這些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傳統和力量及由此建立起來的藝術評價體系,滲透到書法市場中,左右著書法作品的價位。
書法評價對于書法的重要性是無法比擬與取代的,它是書法的見證者和守護者,又是書法為廣大受眾所熟知甚至喜愛的重要引薦者,書法評價為書法建構起一座通向未來的關于當下書法變遷的橋梁。而評判準則是在書法圈內的某種規(guī)范、鑒賞經驗、權威說法和時代審美等氛圍中產生,即作品的水準和藝術價值往往是由書法家、評論家、鑒賞家和藝術收藏人等共同認可的,書法評價機制或書法評價體系就是在這樣一個互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具體而言,書法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它關注的焦點是作品的鑒賞和正確審美價值觀的引導,其目標不僅是指出作品文本的意義,而且還要在欣賞者和作品之間確立一種關系,意在成為一種言之成理的闡釋。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與評價對接,需要從書法本體出發(fā),把住文化思想力與獨立學術思維能力提升這個關捩,將歷史意識、個人情感與時代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以時代精神為統領,突出創(chuàng)造的價值與意義。
黃俊儉:新時代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目標應該使中國文化的特色更為鮮明,使中國藝術更具有原創(chuàng)性,使中國在世界上更具有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書法藝術的普及和提高更為重要。書法既通向中國文化核心,又在構建中國文化核心價值體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你曾經提出過“中國書法價值觀”的觀點,可否談一下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意義?
楊天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是中國書法發(fā)展史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在此時代背景之下,一方面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面對著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情境壓力和“全球化”的巨大威脅,中國書法必須調整和創(chuàng)新,推進其精神與體格的現代化轉型。另一方面,面對自成體系,有著豐厚文化積淀,中國書法必須堅持自己的文化屬性,保持自己的藝術本質。從這一意義上說,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路徑的拓展,隨著對傳統書法系統地、理性地、全面地梳理和思考,整個書法界對經典書法重新審視。
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著眼于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就在于著眼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著眼于對傳統書法進行重新闡釋與弘揚。隨著當代書法“展覽意識”的崛起,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與展覽的評價問題也日益凸現。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要對傳統書法進行重新闡釋與弘揚,不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行為,它更是一種文化思辨。
當代書法應以書法自信和文化自覺,立足中國文化立場去觀照當代書法,可謂是對中國書法價值觀的認識或看法。中國書法價值觀不是狹隘的民族情結,而是具有普世意義的文化觀、價值觀。應該說,“中國書法價值觀”概念提出的另一層蘊意,則是面對中西文化劇烈碰撞過程中西方思潮涌動的復雜現實,在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下和地域文化差異互動加劇的今日,提出中國書法的“中國化”的立場,牽涉到我們如何認識書法發(fā)展背后文化語境的生成?!爸袊鴷▋r值觀”的提出,是對書法歷史精神的總結和提煉。新時代下,當我們將“中國書法價值觀”的訴求,作為一種文化戰(zhàn)略和身份認同,可謂正逢其時,既滿足了當下書法藝術審美的需求,也是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內在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歷史的使然。
黃俊儉:你從河南回到山西工作后在忙些什么?你是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學書研究之路的?
楊天才:2003年的春天,我來到了河南,在中原的八年游學,應該是我一生中非常難忘的一段生活。在這八年的時光里,我先后在河南美術出版社、河南省書協工作,我接觸到了許多當代書畫家和理論家。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與他們進行過有關當代藝術,以及書畫研究的交流和探討。正是在交流和探討中,讓我開始對中國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形態(tài)有了濃厚的興趣?;氐缴轿鞴ぷ骱螅涍^數年的掂量和思考,我將自己近十年有關書法創(chuàng)作與觀念形態(tài)的研究,準備結集《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與觀念形態(tài)論稿》。
當我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與觀念形態(tài)論稿》的編選和整理工作做完之后,我才發(fā)現自己對當代書法的關注、審視和研究經歷了怎樣的一個思考的歷程,以及關注視角和審視的觀念又經歷了怎樣的一次次轉換。確切地說,不論是對當代書法的理論思考,還是對一部分當代書家的創(chuàng)作思考,都已經是十多年時間了。因此,也可以說是一個研究者十多年的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觀念的演變。
近期,為了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瑣碎的資料堆積,我采取了將書法理論和對當代書法家的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做到比較有效地,并且能比較準確深入地展現自己的研究視角;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僅可以在客觀上較為具體地呈現出中國當代書法的創(chuàng)作與觀念蹤跡,而且還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
黃俊儉: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
楊天才作品
(訪談發(fā)表于2022年12月28日出版的《書法導報》第十版)
黃俊儉,《書法導報》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著有《書法訪談錄》《軍旅書家訪談錄》,曾在南寧、蘇州、揚州、廈門,以及馬來西亞舉辦個人書法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