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臥于溪側(cè),以其難徒,故得獨(dú)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菱溪,按圖與經(jīng)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2),云水出永陽嶺(3),西經(jīng)皇道山(4)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楊行密有淮南(5),淮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遺址,云故將劉金(6)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偽吳時貴將(7),與行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8),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9),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于富貴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臺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后散為編民(10),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11),惜其可愛而棄也(12),乃以三牛曳置幽谷(13);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14)之南北。亭負(fù)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棄沒于幽遠(yuǎn)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詞句注釋:
菱(líng)溪:溪名,在滁州東,源出永陽嶺,南入清流河。
刺史李漬為《荇溪記》:《全唐文》卷七六一載:“李潢,武宗朝官洛陽令,遷滁州刺史?!彼鴮戇^一篇《荇溪新亭記》,今收錄在《全唐文》中。
永陽嶺:在滁州北三里。
皇道山:在滁州東北十七里。
楊行密有淮南:唐末大亂時,合肥人楊行密曾被唐王朝封為弘農(nóng)郡王。后來唐朝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楊行密便占據(jù)淮南一帶,自稱吳王。
劉金:《新唐書·楊行密傳》載,乾寧二年(895年),楊行密襲擊濠州(今安徽鐘離),俘虜了濠州刺史張燧,命部將劉金守衛(wèi)?!妒畤呵飫⒔饌鳌份d,劉金擔(dān)任濠州圍練使,威名大震,為濠州人所稱頌。
偽吳時貴將:謂劉金是楊行密政權(quán)非常知名的大將。
金本武夫悍卒:劉金原本只是個武夫。
為兒女子之好:謂劉金竟然有如此的雅興。
編民:編入官府民籍的固定居戶。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我對于歷史上人和事的興起衰敗頗有感慨。
惜其可愛而棄也:可惜它非??蓯蹍s遭到廢棄。
幽谷:幽谷泉,也在滁州。
于亭:指修建豐樂亭。
《菱溪石記》作于慶歷六年(1046年),時作者貶官滁州。慶歷新政的失敗,使作者受到很大的打擊。其憂國憂民,期望國富民強(qiáng)的初衷雖未改變,但銳氣在減。這時的文章,多為寫景狀物、記事抒懷之作?!读庀洝芳词沁@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