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 隨著水產養(yǎng)殖、觀賞漁業(yè)以及生態(tài)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加大,我國從國外引進了超65種的魚種。
由于我國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出色,外來魚種繁衍無憂,稍不注意,便容易引起“入侵”危機。其中就有這樣一種魚類,在我國的南方水域繁衍了30多年,期間還一直被誤認為是草魚。
此魚名為麥瑞加拉鯪,俗稱麥鯪,原產于孟加拉國和印度,同時也是印度四大養(yǎng)殖魚類的其中之一。
此外,周邊的尼泊爾、緬甸、巴基斯坦、老撾和泰國,均有分布。
上世紀后期,商人們?yōu)榱素S富餐桌上的美味,也為了增加收入,于是從國外引進了一些經濟效益高的魚種,麥鯪就是其中之一。
90年代,麥鯪在南方地區(qū)開始大力推廣養(yǎng)殖,在兩廣、海南、福建和云南省一帶均有它的身影,如今更是已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經濟型魚種。
但期間由于養(yǎng)殖漏洞、洪水暴發(fā)、人為放生等原因,麥鯪從養(yǎng)殖場逃逸出來,來到了江河、水庫等自然水域,開始了它們的“入侵之路”。
2019年時,相關研究人員對珠江流域多個支流的魚類展開了調查。調查總共采集到5867尾魚類樣本,其中外來魚種數量到了927尾之多。
這其中麥鯪的數量位居第一,高達407尾。
緊隨其后的是尼羅羅非(360尾)、齊氏羅非魚(118尾),這兩個羅非魚品種一起加起來的數量也才與麥鯪相當。
因此,麥鯪在外來魚種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堪稱是入侵我國最成功的魚種了。
那么,為何麥鯪能成為“第一”呢?
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麥鯪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超強,就算是在水流湍急的江河中,它也能正常生存。此外,麥鯪具有耐低氧、抗病毒和耐低溫的能力,這點優(yōu)勢在冬季體現的尤為明顯。
二是麥鯪“不挑食”,它的食性很雜,而且攝食范圍廣。在自然水域里的野生麥鯪,通常是以有機植物碎屑和浮游植物為食,其中也會攝食水中的小昆蟲,以及水蚯蚓和一些幼蟲等。
三是麥鯪的繁殖能力、生長速度都十分驚人。一只一公斤左右的雌性麥鯪,可產卵10-15萬枚。而剛孵化出的麥鯪魚苗,在食物來源充足的環(huán)境下,一年便可以長到300-700g。
值得一提的是,麥鯪在我國南方水域繁殖的30多年間,因其與草魚長得十分相似,所以人們經常將二者弄混,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分不清。
麥鯪與草魚雖然外形極為相似,但還是有區(qū)別的,最明顯的便是魚眼的顏色,麥鯪的眼角是紅色,草魚則是黑白色。
麥鯪魚雖不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但由于它的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如此便會擠壓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
因此,對于麥鯪的不斷入侵,相關部門和普通百姓應當聯手起來,共同保護我國南方水域的生物多樣性。
圖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