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靈溪
8月9日從信陽驅(qū)車返回,10日上午來到了濮陽南樂縣,南樂縣古稱昌樂郡,古人倉頡 “生于斯,死于斯” ,故有倉頡陵而聞名。
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用文字記載歷史是承載人類文明的基石,也是人類擺脫愚昧的法寶。
倉頡生有四眼,來自天上。與我們大多數(shù)天人一樣,帶著使命而來!
倉頡溝通上天信息,模仿“天文”, 發(fā)明了漢字,并形成了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假借字、轉(zhuǎn)注字六種類型。
漢字有天文的能量、信息、密碼,里面蘊含著無邊的密意。相傳倉頡造字時一邊在石頭上用筆龍飛鳳舞,一邊跳著舞,相信一定也是在跳著從天上來的天舞吧!
在未來,當文化大同時,唯有漢字能被世界認可,并成為唯一通用的語言和文字。
是繁體字,而不是現(xiàn)代的簡體字。
亙古的中華文明在繁衍;
古老的天人信息在延續(xù)!
《淮南子·本經(jīng)》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的是倉頡造字感動了天帝,為了酬勞倉頡,便為人間降下了一場谷子雨,而形成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谷雨,這一天也就成了祭祀倉頡的日子。
這是一個令天地震驚的時刻。有了文字,歷史掙脫了時間的桎梏;有了文字,心靈的種種感悟得以凝固下來;有了文字,就有了開啟自然與智慧之靈的鑰匙,所謂“造化不能藏其秘”、“靈怪不能遁其形”。一切都會因神秘的文字而彰顯,一切都可因文字的創(chuàng)造而“傳于異地,留于異時”……
我到得比較早,廟門還沒有開。來到了倉頡陵前總要上炷香的,就到牌坊前買香,賣香人向我介紹一米二高香的同時還要跟我介紹炮仗。我本沒有買的意思,但是兩樣加起才要五十元錢,“盛情難卻”也就同意了。
來到倉頡廟門前的恭恭敬敬地上了香;把鞭炮擺成了一個圓,清清脆脆地放了炮。
走進牌坊,直進“倉頡廟”。高大的倉頡身著冕服,四目正襟危坐。旁邊的一個條幅上寫著的字很有印象:“生有睿智 四目靈光”。
廟內(nèi)的墻壁上是歷史上從倉頡開始各朝歷代的史官或文字上重大貢獻的人物,比如司馬遷、畢升等。
倉頡是軒轅黃帝的左史官,倉頡陵前有一個廟,上書“史皇林”,倉頡也被稱為史官第一人。
史官用正直的品德,正書歷史,用孜孜不倦的筆精誠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史官需要:
直!
正!
誠!
我沿著倉頡陵繞了一圈,用手摸著那陵前的碑石,不禁想起了師父賜予我的一句話:
“鐵肩擔道義,馭筆彩華章”
我一定承擔起自己的使命,用筆記錄下精彩的天地瞬間!用筆凝聚刻骨銘心的時刻!
讓人們永記此刻!
讓人們仰慕今朝!
2012年8月14日 17:15
(圖片為longde所加,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