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冬天一直特別和暖,相對往年的三九天氣實在有些反常,踞伏江南的瑞昌,更是山青水秀,草木蔥蘢,尤其是青鮮油綠的菜園,就實在無法不令初來乍到的北方人為季候的懈怠感到驚喜,春節(jié)尚未過完,竹林畔一壟壟的油菜已有少計開始抽苔開花,回忘故鄉(xiāng)山巒的黛色,你又如何不為祖國的博大和季候的詩意而感動,當然這個季節(jié)的江南也并非和暖如春,一波波的冷空氣不斷南侵,許多個早晨的菜園都被白霜所覆蓋,如果踩摩托車上街,你同樣會被凍得手腳麻木,兩耳生疼,那種風刀霜劍的體會并不亞于故鄉(xiāng)隴東。初次陪妻子在岳父家過春節(jié),整日里守候在爐火旁,瑞昌農(nóng)家的爐子亦并非故鄉(xiāng)哪種配有煙囪的高腳鑄鐵火爐,而是北方人解放前通用并俗稱火盆的烤暖爐,燃料是岳父請人燒的杉木木炭,點燃了一家人圍爐而坐,一邊吃干果一邊聊天,倒也其樂融融,如果再冷點,還可以打開電暖,那種木欄柵式內(nèi)置爐盤的電暖,把腳架在木格盤上,再蓋上一層棉毯,任是多冰冷的腳都會很快被溫暖,腳烤著電暖,手湊著火盆,面部也近乎有種發(fā)燙的感覺,然在這樣的時刻,我依然會有一種無法述說的薄寒,細細思來,無非是缺了故鄉(xiāng)的火炕罷了。
故鄉(xiāng)正寧,地處隴樂,黃土溝黃土塬,黃土沙盤般的隴東,是周祖陶復陶穴的窯洞之鄉(xiāng),而“火炕”卻歷來是窯洞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暖窯熱炕”是故鄉(xiāng)父老祖祖輩輩生活追求中必不可缺的幸福元素,它直接影響著故鄉(xiāng)人對幸福的感知,“有吃沒喝,找個熱炕烙腳”,這句在家鄉(xiāng)流行的鄉(xiāng)言俚語,甚至很直白地表達出:吃喝都是其次,熱炕是此刻的唯一追求,熱炕可以給人溫暖,給人舒適,讓人身心放松,獲得愉悅和滿足,尤其是大冬天,許多人辦事從外歸來,這樣的話常常最能表達心態(tài)。
故鄉(xiāng)的匠人,無論是箍窯的窯匠,還是蓋房的木匠,甚至是今天蓋小樓房的小工頭,都無不繼承了砌火炕的技藝,在傳統(tǒng)的堆砌技藝里,火炕的建造方式通常有兩種,所砌的火炕一種稱之為“基子炕”,一種就叫“搭泥炕”,無論做那種炕,首先都需要砌炕墻,炕墻就是用扎墻的小基子砌一個有出煙通道和進柴禾炕洞口,故鄉(xiāng)人稱之為炕洞門,砌基子炕是基子一種一米多大的方形土坯,都是在砌炕前預先加工好的,土坯結合處設置有炕墩,相當于支柱,以草灰泥粘抹填縫密合,涂抹平整;“搭泥炕”是在預先做好的炕墻內(nèi)填滿土,然后用在上面敷上厚厚的泥層,等泥炕面層干結半月甚至一月,炕面與炕墻凝結干因形成一個牢固整體時,再通過炕洞門把里面填充的填土全部刨除,其建造工藝似乎有點類同于今天平房建造的樓板封頂和現(xiàn)澆。一座建造良好的火炕,通風利,升溫快,保溫強,經(jīng)久耐用,傳統(tǒng)的火炕不僅設計有封火板,許多還連著爐灶,與爐灶連接的部分還設有隔斷的檻坎(桿),封火板有插板式還有頂蓋式,檻坎有土臺式和欄柵式,連爐灶的火炕與把火爐的煙囪接入火炕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在做飯生灶時同時也給火炕加熱了,而檻坎不僅僅是一道隔離灶臺與炕的坎,具有衛(wèi)生安全的屏障作用,在遠先的年代,更可以做為燈臺,裝飾,甚至兼具其它的功能,在解放前的赤貧年代,許多貧寒的家庭子女多,甚至
買不起碗,有人就在自家的檻坎上鑿足夠多的小坑,讓孩子們爬在檻坎上用餐。
無論是舊時的窯洞還是如今的樓房,火炕的煙囪多是升頂貫通式的,正寧北的西峰周邊,許多窯洞的煙囪都直通到窯背上,而封火板就是一個以杠桿原理貼蓋在煙囪上的蓋板,只有在點火加熱時才拉動貼在院墻上的繩子升除封火板;正寧窯居時代的火炕煙囪卻多是緊貼窯的山墻根,出煙口也僅有一人多高而已,這種煙囪有些小巧,卻便于重建,封火板常設在煙囪壁上。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一個故事,說舊時某甲借某乙十八串銅錢,年終月盡,某乙前往討帳,某甲正在與家人聊天,見某乙索帳就很不高興,耍賴說我們一家正在說話,你把我的“話把兒”打斷了,這錢你也就別想要了,某乙無奈回家,提了镢頭(類似于鎬)再次到某甲家,一聲不吭就開挖某甲家的煙囪旁的地,某甲出門驚問做什么,某乙簽,我挖你家煙囪根呢,某甲詫異,說煙囪哪里還有根呀?某乙答:“煙囪沒根話沒把(兒),十八串銅錢怎么能少得下”。某甲無言以對,乖乖的還錢。
火炕做為家居的組成部分,不僅要結實,更要美觀,古人甚至用清油打磨,而糊報貼畫更是曾經(jīng)的最簡潔裝飾手法,我小時候每逢年節(jié)都要掃窯糊墻(貼畫),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貼炕裙和炕圍,包括頭底下枕用的磚頭。而今隨著時代家居環(huán)境的革新,火炕的制備原材也由土坯變?yōu)榇u混,炕面都成為類似于樓板的水泥炕面,炕墻也都以瓷片整貼美化。
炕洞門是火炕進柴點火和出灰的唯一出口,早先的炕洞門都留在靠門側(cè),以利些禾進出,門扇兒也多是木制的,甚至還有用土坯的。而今卻都成為刷漆印花的鐵門兒,為了家居環(huán)境的清潔,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炕洞門兒留在了居室外,你當然不能小覷視這扇小門兒,故鄉(xiāng)的百姓稱之為喂不飽的黑牛,每年正月初五都有掏炕灰挖窮坑的習俗,當然在鬧洞房的令詞里:“炕洞門前一把柴,搭出(自從)年時(去年)就想來”,這句話就有些曖昧了。而這些曖昧的詞眼里,卻也包羅著愛與幸福的傳承,燒炕煨炕是一種勞動,生兒育女卻是一種傳承,舊時的鄉(xiāng)間的孩子都出生在火炕上,正如莫言《豐乳肥臀》中的描述,土炕上鋪一層草灰就是產(chǎn)床,孩子出生后又在炕沿上扎起炕墻,讓產(chǎn)婦在幾乎全封閉的空間里靜養(yǎng)度過月子期。
火炕是鄉(xiāng)間的傳統(tǒng),是接地氣的親密空間,火炕以柴草裹腹,卻把溫暖傳遞給親人,身居鄉(xiāng)下的父母,每每有打工求學的子女或親友歸來,總會提前張羅著把飯做好,把炕燒熱,飯是生命的沿續(xù),炕是活著的寄托,有飯有炕,就有了生活,生命在火炕上孕育,在火炕上誕生,在火炕休生休生養(yǎng)息,恢復元氣,給抱經(jīng)風霜的生命以安慰和溫暖,使黃土地上的人們生生不息。
一所新居,一方火炕,一條葦席上鋪上羊毛氈,擺一個小方炕桌,一個火盆架在炕桌上,一盤燴菜熱氣蒸騰,客主盤腿圍坐,一壺老燒酒,是快樂吉慶,或者,什么都不需要,一個桌盤,一盤酸菜,一碗玉米糝子粥粉,那種歲月的知足,是平淡的快樂。
老婆孩子熱炕頭,樸實簡單的幸福,是無數(shù)代百眾的追求,在故鄉(xiāng),炕不僅僅是休息的床,吃飯的桌,更是牌場、會場,一群孩子坐在炕上圍被打牌,幾個婦人湊在一起盤腿在炕上拉鞋幫侃家常,幾個老人倚窗或是半躺在炕上抽旱煙,或是搬個小方桌在炕上打麻將,來一位鄉(xiāng)鄰,快快上炕,瞬間拉近了距離,表達了親切,其樂融融,其情無間。
如果是臘月天,一個外出歸來的游子,從冰天雪地里風塵仆仆的歸來,衣服上帶著雪,眉毛上掛著霜花,疲憊、寒冷,什么也不用說,快脫了鞋子上炕,親人肯定會如此說,也再沒有什么能比得上火炕的感覺,暖氣的暖總還不夠,電暖或是火爐也只夠熾熱,或是烤得了手,熱不得腳,或是烘得了胸,暖不了背,即使電熱毯,與火炕類似的煤床,都有許多的不足,電熱褥的散熱根本就不均勻,煤床也有些小家子氣,唯有火炕,干燥的秸桿烘熱的火炕,煨上耐實而保溫的煤渣木屑,煨熱了褥子,煨熱了被子,你傾刻間被溫暖緊密圍裹,沒有什么比這個感覺更好,沒有什么能讓你更多體會到家的溫馨與幸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