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安徽省池州市,古稱秋浦,建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池州”建制初設(shè)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與當(dāng)時的秋浦縣同治石城(今池州市西南七十里的殷匯鎮(zhèn)灌口鄉(xiāng)一帶),六年后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池州,秋浦縣仍歸屬宣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shè)置秋浦郡。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撤秋浦郡復(fù)立池州,州治和秋浦縣治從石城遷至貴池口(即今池州市區(qū))。唐元和年間,曾一度改池州為池陽郡,故池州也被稱為“池陽”。五代楊吳順義六年 (公元926年),秋浦縣改名為貴池縣。宋代池州和貴池縣制不變,元代升池州為池州路,明清時期則為池州府。
池州古城四面環(huán)水,北部為長江,西部為秋浦河,東部和南部為清溪河。清溪河下游穿城而過,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因城市防洪的需要,在城南開挖人工運(yùn)河使得清溪河水由東向西進(jìn)秋浦河入江,清溪河也被另一名稱“白洋河”所取代。
秋浦縣于隋開皇十九年 (公元599年) 分南陵縣所置,屬宣州,治所在石城縣(西漢始設(shè))舊址,即今池州市西南七十里的貴池區(qū)殷匯鎮(zhèn)灌口鄉(xiāng)滄埠村、長莊村、石城村一帶,近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揭示出這里有漢至唐代城址遺跡。此地位于秋浦河畔,宋代地理志《太平寰宇記》載:秋浦縣“蓋以秋浦之水為其名”。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shè)置秋浦郡,亦以此地為郡治,直到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復(fù)立池州,池州州治和秋浦縣治才遷至今池州市區(qū)的地方。
盛唐大詩人李白在公元754年前后曾三度游秋浦,即秋浦郡和秋浦縣(那時還沒有池州),留下了幾十首詩歌,其中有《贈崔秋浦三首》:
其一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fēng)。
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廳事,檐花落酒中。
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
崔秋浦:指秋浦縣縣令崔某。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五楊柳:陶淵明作有《五柳先生傳》。二梧桐:比喻為官清廉。梧桐,古代以為是鳳凰棲止之木。廳事:即官府廳事堂。山鳥飛到廳堂來,表明縣境政通人和、少有獄訟。第一首寫秋浦縣令崔某的治理和風(fēng)范。
其二
崔令學(xué)陶令,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北窗”句:據(jù)《晉書·陶潛傳》,陶淵明在夏月里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氨佟倍洌簱?jù)《晉書·陶潛傳》,陶淵明不善彈琴,但藏有無弦素琴一張,在酒酣之余經(jīng)常撫弄,藉此表達(dá)心中的情感。東皋:晉阮籍曾在“東皋”種黍稷以釀酒。陶淵明賦《歸去來辭》中也有“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币虼恕皷|皋”是田野或高地的泛稱。第二首寫崔令怡然自得的形象和神態(tài)。
其三
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
地逐名賢好,風(fēng)隨惠化春。
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
應(yīng)念金門客,投沙吊楚臣。
“河陽”句:西晉文學(xué)家潘岳任河陽縣令時種了很多桃李,人們稱為“河陽一縣花”。玉為人:西晉名士裴楷儀表脫俗,又博覽群書,精通義理,時稱“玉人”。這兩句都是借古人來稱贊崔縣令。惠化:值得稱道的政績與教化。天漢:天上的銀河。金門客:本指西漢文學(xué)家賈誼。漢代凡以才能優(yōu)異被推薦入京的人,需在金馬門(宮名)待詔,賈誼十八歲時以才名被推薦入朝,故稱賈誼為金門客。此為李白自比,他曾被唐玄宗任命為翰林侍奉,“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楚臣:指屈原。賈誼后被權(quán)貴排擠貶謫到長沙,曾作賦吊念屈原。第三首寫秋浦縣境的政通人和、環(huán)境優(yōu)美,藉以歌頌崔令治績。最后兩句,李白希望崔縣令不要忘掉自己,有機(jī)會援引自己。
石城縣約設(shè)于西漢初年,治所即位于今貴池區(qū)灌口鄉(xiāng)這里,屬丹陽郡(治宛陵,即今宣州市區(qū))。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石城縣幾經(jīng)廢除和重立,且南方政權(quán)為了更好地控制長江水路,把石城縣治遷移到了更靠近長江的地方。隋朝一統(tǒng)江山后,于石城縣舊址改立秋浦縣。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時還作有《贈秋浦柳少府》:
秋浦舊蕭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樹桃李,此地忽芳菲。
搖筆望白云,開簾當(dāng)翠微。
時來引山月,縱酒酣清暉。
而我愛夫子,淹留未忍歸。
少府:唐代稱縣尉為少府。樹桃李:比喻為政有建樹。詩中盛贊柳少府為政有方,志趣不凡。這個柳少府大概名柳圓,因李白另有一首《贈柳圓》:
竹實(shí)滿秋浦,鳳來何苦饑。
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
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竹實(shí):竹子果實(shí)。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瓊樹:即仙樹瓊枝,喻品格高潔的人。傾柯:使枝條傾斜下垂,喻禮賢下士。羽儀: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為楷模。明德:光明之德;美德。詩中夸贊柳圓的美德,多溢美之詞。
仰天堂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庵堂,位于貴池區(qū)殷匯鎮(zhèn)灌口鄉(xiāng)玉屏山之巔,前面那張照片是從仰天堂向北眺望,這張照片則是從仰天堂向南眺望。只見秋浦河蜿蜒曲折,兩岸農(nóng)田里點(diǎn)綴著村莊,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時留下了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此選七首):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qiáng)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fēng)日似長沙。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
颯:擬風(fēng)聲。剡縣:今浙江嵊州,境內(nèi)有剡溪,風(fēng)景優(yōu)美,李白曾有詩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長沙:境內(nèi)有湘江。水車嶺:在今貴池區(qū)殷匯鎮(zhèn)灌口鄉(xiāng)龍舒河畔,其峭壁臨淵,嶺下急流日夜沖擊山崖,總是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如水車汲水般的聲響,故名水車嶺。耐可:愿得,安得。淥水:清澈透明的水。素月:素凈白色的月亮。罝:泛指捕鳥獸的網(wǎng)。
古石城縣(秋浦縣前身)地域,據(jù)說是南朝梁時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封地。蕭統(tǒng)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兩歲時被立為皇太子,31歲病故,謚號昭明,世人尊稱“昭明太子”。傳說有一年,石城大旱,田地龜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餓蜉遍野。昭明太子聞訊趕來石城,開倉放糧,救濟(jì)災(zāi)民,故其深得石城百姓愛戴,頌為救星,更被后世視作神靈。所以秋浦縣(五代時改為貴池縣)境內(nèi),流傳下來不少跟昭明太子有關(guān)的故事和遺跡。古石城縣治所在地今屬貴池區(qū)殷匯鎮(zhèn),昭明太子遺跡之一的“昭明釣臺”,即坐落在殷匯鎮(zhèn)楊橋村瑯山崖下,秋浦河流經(jīng)這里,與龍舒河匯合,形成一個水潭,即秋浦玉鏡潭,潭邊有一突出巨石,是天然的垂釣處,傳說昭明太子曾在此垂釣,后人便稱其為昭明釣臺,是全國名勝“十大古釣臺”之一。
南宋詩人程公許,曾作有一首《池口昭明太子釣磯,蜀僧住山,相邀訪古,和壁間韻》:
系船池口泛濫游,老禪邀我半日留。
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風(fēng)雨秋。
蕭郎釣臺三間屋,萬頃煙波媚幽獨(dú)。
長令千載好事人,貪為淮山流遠(yuǎn)目。
芊芊蔓草迷長竿,臺城直作平野寬。
那知萬古文選理,不盡詞源八節(jié)灘。
英魂遠(yuǎn)逝招不得,謫仙小杜底處覓。
插天崷崒九芙蓉,試與憑高閑物色。
蕭郎:指昭明太子蕭統(tǒng)?;瓷剑褐搁L江北岸山脈,屬淮南西路。臺城:六朝時的皇宮禁城,位于今南京。文選:文章的選錄,此指《昭明文選》,是昭明太子蕭統(tǒng)主持編選自先秦至南朝梁的各體文章,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詞源八節(jié)灘:喻滔滔不絕的文詞。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dú)掃千人軍?!卑斯?jié)灘,古代的一處險灘,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這句的意思是文詞都搜羅盡了,很難再找出新的來。謫仙小杜:指李白和杜牧,作有秋浦和池州的著名詩篇。崷崒:高峻。九芙蓉:指九華山,位于池州東南。憑高:登臨高處。
殷匯鎮(zhèn)大概得名于明代,據(jù)說有一姓殷的在此地開設(shè)飯店,來往商旅歇宿多匯聚殷家,行人揮手告別之際,常說“殷家再匯”,故得名。但在唐宋時期,此地稱白面鋪或白面渡,名稱源于秋浦河畔的白面山。據(jù)清初地理志《方輿紀(jì)要》所載:“白面山,在(池州)府西南六十里,雪崖拱北,如敷粉然,下有白面渡?!苯癜酌嫔娇拷锲趾右粋?cè)有古代開山取石的遺跡,很可能是古代先民在此采石灰?guī)r燒制石灰,白面的名稱估計(jì)是這么來的。因?yàn)榍锲趾舆^了白面渡后的下游至入江口,在古代是開闊的湖泊沼澤濕地,不適合橫渡,因此白面渡這里成了池州古驛道西南路的必經(jīng)之處。古時白面渡是一派“商船泊岸如鱗次,晝夜人流似海喧”的繁榮景象,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看到這里經(jīng)過有國道G236、國道G318、銅九鐵路等。
北宋文學(xué)家蘇洵僅存世兩幅墨跡真品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一幅名為《白面渡帖》(也稱《陳元實(shí)夜來帖》)。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蘇洵在東京汴梁再次落第,返鄉(xiāng)途中游歷長江下游,在途徑池州白面渡的一個夜晚,遇到陳元實(shí)捎來友人的信,便回信一封,即是此《白面渡帖》。
北宋詩人蔣之奇,是蘇軾的同榜進(jìn)士,曾作有一首《白面山》:
白面峰巒碧玉堆,故人卜筑在巖隈。
難尋荀鶴舊游宅,尚有昭明古釣臺。
滿檻名花紅勝錦,一溪流水綠如苔。
七閩千里倦游客,兩眼眵昏向此開。
故人卜筑:這首詩另有題目作《訪夏氏白面山居》。荀鶴:唐末詩人杜荀鶴是池州人。七閩: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閩人,因分為七族,故稱。作者的故人夏氏大概是閩人。眵昏:指年老眼目昏花。
杜荀鶴是唐末著名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他的詩作對晚唐的戰(zhàn)亂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有頗多反映。杜荀鶴是池州人,約出生于公元846年前后,當(dāng)時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正在池州任刺史,于是宋代時就有傳聞?wù)f杜荀鶴為杜牧出妾之子。傳說杜荀鶴母程氏原本為杜牧的小妾,因不被杜牧正妻所容,被迫出嫁池州長林鄉(xiāng)長杜筠,而當(dāng)時程氏已懷有身孕,后來便生下了杜荀鶴。不過這個傳說杜撰的成分很大,有詆毀杜牧為人之嫌。
杜荀鶴曾作有一首《贈秋浦張明府》:
君為秋浦三年宰,萬慮關(guān)心兩鬢知。
人事旋生當(dāng)路縣,吏才難展用兵時。
農(nóng)夫背上題軍號,賈客船頭插戰(zhàn)旗。
他日親知問官況,但教吟取杜家詩。
明府:即縣令。人事:指仕途。當(dāng)路:這里指處于交通要隘。軍號:軍隊(duì)的番號。賈客:商人。親知:親戚朋友。官況:謂居官的心情、境遇。杜家詩:多指杜甫詩,這里使人聯(lián)想到杜甫反映安史之亂的詩作“三吏三別”。
近年在池州市區(qū)西南的秋浦河畔建成了杏花村風(fēng)景區(qū),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風(fēng)景幽美。杏花村因晚唐詩人杜牧春游時寫下的著名詩篇《清明》而名揚(yáng)天下,池州杏花村位于池州古城西門外,明嘉靖年間的《池州府志》記載:“杏花村在城西里許?!泵髂┣宄踉娙肆止哦仍性姟缎踊ㄡ罚骸翱歉叱鲂闵介T,古跡今時不可論。杜牧當(dāng)年有名句,獨(dú)唱城外杏花村?!鼻蹇滴跄觊g,杏花村人郎遂編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更入選《四庫全書》,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譽(yù)為 “天下第一詩村”。關(guān)于杜牧吟詠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歷史上還有山西汾陽、湖北麻城、江蘇南京等說法,但根據(jù)杜牧的履職經(jīng)歷和詩中內(nèi)容,似乎池州杏花村更可信。
公元844年秋,杜牧由黃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將要到達(dá)池州時,作有一首《秋浦途中》: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fēng)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淅淅:形容風(fēng)雨聲。杜陵:漢宣帝的陵墓,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區(qū)東南,西漢時曾設(shè)有杜陵縣,杜牧的老家即位于此地。詩人看到從北邊飛來的大雁,“來時還下杜陵無?”輕聲一問,就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以及宦途羈旅的惆悵,宛轉(zhuǎn)深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大約在池州的第二年或第三年春,杜牧在清明節(jié)時分出城西門賞春踏青,寫下了這首名作《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池口,即秋浦河入江口,位于池州市區(qū)西北,今有池州港在此。古代經(jīng)過池州的商船常停泊此處,遂成商貿(mào)集市,并成為出入池州的北大門。《清一統(tǒng)志·池州府》:池口鎮(zhèn)“在縣西北五里黃龍磯上,金置池口驛于此,舊有巡司,今裁?!鼻锲挚h在五代楊吳順義六年(公元926年)更名為貴池縣,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改為貴池區(qū))?!百F池”這個名字據(jù)說也是源自昭明太子,一種說法是昭明太子喜愛吃秋浦河中鱖魚(鱖與貴同音),稱贊“水好魚美”,封譽(yù)“貴池”;一種說法是昭明太子在秋浦玉鏡潭垂釣,釣得一條銀鱗大香鯽,贊嘆“水好魚美”,“天下貴池也”。
古代池口附近曾建有貴池亭,南宋詩人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戊子(九月二十四日)……會散,出北門二里,登貴池亭,俗呼望江亭,以其見江可望淮南也,亦見九華諸峰,亭久廢,今方重立?!蓖硖圃娙硕拍寥纬刂荽淌窌r,曾作有一首《貴池亭》:
倚云軒檻夏疑秋,下視西江一帶流。
鳥簇晴沙殘照墮,風(fēng)回極浦片帆收。
驚濤隱隱遙天際,遠(yuǎn)樹微微古岸頭。
祇此登攀心便足,何須個個到瀛洲。
倚云:靠著云,以形容極高。西江:從南京市以西到九江市的這一段長江,古代稱西江。瀛洲:傳說中的仙山,古代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杜牧還作有一首《題池州貴池亭》:
勢比凌歊宋武臺,分明百里遠(yuǎn)帆開。
蜀江雪浪西江滿,強(qiáng)半春寒去卻來。
凌歊宋武臺:凌歊臺,位于安徽省當(dāng)涂縣城關(guān)鎮(zhèn),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所建避暑離宮于其上。強(qiáng)半:大半;過半。
公元1170年七月,南宋詩人陸游赴任夔州通判時經(jīng)過池州,舟泊池口,在《入蜀記》中記述:“二十四日。到池州,泊稅務(wù)亭子。州,唐置?!钐淄鶃斫瓥|,此州所賦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華山》、《青溪》、《白笴陂》、《玉鏡潭》諸詩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又曰:'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鬢,長短盡成絲?!瘎t池州之風(fēng)物可見矣。然觀太白此歌,高妙乃爾,則知《姑熟十詠》決為贗作也。杜牧之池州諸詩,正爾觀之亦清婉可愛,若與太白詩并讀,醇醨異味矣。初,王師平南唐,命曹彬(北宋開國名將)分兵自荊州順流東下,以樊若冰(原為南唐人,后投奔北宋)為鄉(xiāng)導(dǎo),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蕪湖、當(dāng)涂,駐軍采石,而浮橋成。則池州今實(shí)要地,不可不備也?!?/span>
公元1080年十一月,黃庭堅(jiān)南下赴任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縣)知縣,經(jīng)過池口在此避風(fēng)時,來游城西的昭明廟,作有一首《貴池》:
橫云初抹漆,爛漫南紀(jì)黑。不見九華峰,如與親友隔。
憶當(dāng)秋景明,九老對幾席。何曾閉篷窗,臥聽寒雨滴。
不食貴池魚,喜尋昭明宅。筆硯鼠行塵,芝菌生銅鬲。
思成佳句夢,貽我錦數(shù)尺。屬者浪吞舟,風(fēng)雹更附益。
老翁哭婦兒,相將難再得。存亡如日月,薄蝕行道失。
流俗暗本源,謂神吐其食。神理儻有私,丘禱久以默。
作者自注:“池人祀昭明為'郭西九郎’,時新覆大舟,水死者十二人,以為神之威也?!惫骶爬桑赫衙魈邮捊y(tǒng)是梁武帝的長子,但池州人稱他為九郎,有人說“九”字取自諧音,“九郎”出自“救郎”?!肮鳌敝赋俏鏖T外有神廟。南紀(jì):南方。昭明宅:指昭明太子廟?!肮P硯”二句指廟中的碑刻和祭祀的禮器都落滿塵埃,長滿苔蘚。屬者:近時。附益:增加。薄蝕:《漢書·天文志》:“彗孛飛流,日月薄食?!敝溉赵孪嘌谑常瑸?zāi)禍之象?!吧裢缕涫场保褐干耢`不食所祭之物。神理:即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zāi)的神靈之道。丘禱:出自《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焙笠浴扒鸲\”指祈求消災(zāi)祛病。黃庭堅(jiān)看到廟祀破敗,而最近池口剛發(fā)生了翻船死人事件,當(dāng)?shù)厝苏f這是神靈覺得自己被怠慢而發(fā)威。
陸游到達(dá)池口的第二天入池州城,在《入蜀記》中繼續(xù)記述:“二十五日。見知州右朝議大夫直秘閣楊師中、通判右朝奉郎孫德芻。游光孝寺,寺有西峰圣者所留鐵笛。圣者生當(dāng)吳武王楊行密時,陽狂不羈,好吹笛,能役鬼神蛟龍,嘗寓池州乾明寺,乾明即光孝也,及去,留笛付主事僧。笛似銅鐵而非,色綠,而瑩潤如綠玉,不知何物。僧懼為好事者所奪、郡官求觀之,輒出一凡鐵笛充數(shù)。予偶與監(jiān)寺僧有舊,獨(dú)得一見。有石刻沈叡達(dá)(北宋詩人沈遼)所作《西峰銘》,文辭古雅可愛,恨非其自書也。僧言貴池去城八十里,在秀山下,江之一支,別匯為池,四隅皆因山石為岸,產(chǎn)鯉魚,金鱗朱尾,味極美,本以此得貴池之目。秀山有梁昭明太子墓,拱木森然。今池州城西,有神甚靈者,曰九郎,或云九郎即昭明。晚登弄水亭(位于池州城南門外,唐杜牧建),杜牧之所賦詩也。亭殊不葺,然正對清溪齊山,景物絕佳。州雖瀕江,然據(jù)岡阜上,頗難得水?!?/span>
今池州古城西門外的鐵佛禪寺,始建于唐代,稱乾明寺,宋改稱光孝寺。據(jù)說因南宋紹興年間,鑄有二丈多高的鐵佛,供奉寺內(nèi),故又稱鐵佛禪院。但根據(jù)陸游《入蜀記》這段所述,似乎其名源出寺中曾有的鐵笛。鐵佛禪寺在明清時期都曾經(jīng)歷重建,為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清末毀于太平天國兵火,近年為重現(xiàn)杏花村景觀得以重建。陸游還記錄下僧人所述“貴池”名稱的來歷,其來自城西南八十里處(即古石城縣治遺址),那里有秀山,山腳下有產(chǎn)貴魚的池(今稱秋浦河玉鏡潭)。據(jù)說昭明太子蕭統(tǒng)死后,石城縣百姓葬其衣冠于秀山并建廟,來紀(jì)念他的仁德。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浦縣遷址并設(shè)立池州后,又在城西之杜塢山建造了昭明太子廟,俗稱“西廟”,應(yīng)該就是黃庭堅(jiān)所游的“昭明宅”、陸游所說的“九郎”神。不知這個池州城西的昭明太子廟毀于何時,今已無從尋覓蹤跡。晚唐詩人羅隱,隱居池州期間曾作有一首《昭明太子廟》:
秋浦昭明廟,乾坤一白眉。
神通高學(xué)識,天下鬼神師。
白眉: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馬良(馬謖之兄),因眉毛中有白毛,人又稱白眉馬良,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焙笥髦感值苤凶畛錾?,或指人中俊杰。鬼神師:當(dāng)?shù)厝藢φ衙魈拥募漓牖顒訚u漸演變成了對神靈的崇拜。如今,池州地區(qū)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儺戲”等有關(guān)儺文化活動,便源自對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祭祀。
歷史上池州城西除了建有昭明太子墓、昭明太子廟,還建有文選樓(文選閣)來紀(jì)念蕭統(tǒng)。蕭統(tǒng)酷愛讀書,他主持編撰的《文選》(史稱《昭明文選》),選錄先秦至南朝梁的詩文辭賦七百余首,是現(xiàn)存最早的大型詩文總集,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唐宋以詩賦取士,故當(dāng)時有意科舉的士人們,人手一部《文選》。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中記:“國初尚《文選》,當(dāng)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至慶歷后,惡其陳腐,諸作者始一洗之。方其盛時,士子至為之語:《文選》爛、秀才半?!睔v史上,所謂蕭統(tǒng)的文選樓和讀書臺幾乎遍及長江中下游歷史文化名城中,但他作為南朝梁的太子,絕大部分時間應(yīng)該待在都城東宮之中,因此他召集文人雅士編寫《文選》也應(yīng)在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晚唐詩人羅隱,隱居池州期間曾作有一首《文選閣》:
間生元子出蕭梁,作選為書化萬邦。
三代已來成冠絕,六朝余外更無雙。
今朝集是群英仰,昨日談非眾恥降。
輔國安民新試閣,滕王空作問臨江。
本詩題注:“在貴池城西五里西廟,貯梁昭明文選,有址。”元子:指長子?;航袒?。三代:此指三百多年。六朝:三國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史稱為六朝?!白蛉铡本洌耗铣汉笃趪模瑢?dǎo)致侯景之亂,戰(zhàn)火使南朝的社會經(jīng)濟(jì)遭到巨大破壞。隨后南朝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使這兩朝趁虛攻奪了南朝梁大片土地,南朝實(shí)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qiáng)的局勢。滕王:此大概指時任池州刺史的官員,在昭明太子廟中建造了這座文選閣。
唐宋時期的池州城西面是秋浦河,故西門稱秋浦門。到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池州知州王伯大筑城時為紀(jì)念昭明太子蕭統(tǒng),將其易名為秀山門。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年)池州知府何紹正重新筑城,共設(shè)有七門,南三門:中為通遠(yuǎn)門,左為毓秀門,右為鐘英門;東一門為九華門;西一門為秀山門;北二門:左為迎恩門,右為望京門。七個城門上各建有樓,通遠(yuǎn)、九華、秀山、迎恩四門外還筑了月城護(hù)衛(wèi)。池州城墻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時還基本完好,后來逐年拆除,但有些城門名稱作為地名仍保存了下來。2003年,池州市政府決定復(fù)建秀山門,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成了秀山門博物館和秀山門廣場。
兩宋之間的詩人周紫芝,曾作有一首《陪徐使君登秋浦樓》:
白發(fā)衰顏已倦游,倚樓端為使君留。
天連遠(yuǎn)嶠云埋樹,波撼孤城水繞樓。
有客自傷愁外眼,何人解寫雨中秋。
世間無此登臨勝,休把城南說閬州。
嶠:尖而高的山。末句:閬州城南三里有錦屏山,錯繡如錦屏。杜甫在閬州曾寫下《閬山歌》《閬水歌》《南池》等詩篇,留下“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名句。這句的意思是眼下的風(fēng)景也不比“閬州城南”差。周紫芝還作有一首《二十三日雨霽再陪徐使君登秋浦樓》:
細(xì)雨愁云特地晴,重來水秀復(fù)山明。
江風(fēng)吹面滄波動,嵐氣侵衣翠潤生。
南浦落帆催畫角,麗樵殘照滿雙旌。
未知九日齊山會,樽酒何人與共傾。
畫角:古管樂器,發(fā)聲哀厲高亢,傳自西羌,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麗樵:華麗的高樓。齊山:池州城南的名勝。
公元1177年九月,南宋詩人范成大離蜀東歸經(jīng)過池州,在筆記《吳船錄》中記述:“甲辰(九月八日),發(fā)長風(fēng)沙。百里,午至池州池口。泊望淮亭,去城尚十余里。夜,大風(fēng)。舟楫搖蕩,通昔不寐。乙巳(九月九日),泊池州。入城,登九華樓,作重九。風(fēng)雨陡作,懶至齊山,望之?dāng)?shù)里間。一土山極庳小,上有翠微亭,特以杜牧之詩傳耳。九華稍秀出,然不逮所聞。夜移舟出江,卻入南湖口,泊非水亭。丙午(九月十日),離池州。十?dāng)?shù)里風(fēng)作,泊清溪口?!?/span>
范成大在池口時作有一首《九月八日泊池口》:
斜景下天末,煙霏酣夕紅。馀暉染江色,瀲滟琥珀濃。
我從落日西,忽到大江東。回首舊游處,曛黃錦城中。
藥市并樂事,歌樓沸晴空。故人十二闌,豈復(fù)念此翁?
天末:天邊。瀲滟:形容水波流動。曛黃:指落日余暉之處。錦城:即“錦官城”,指成都。藥市:宋代的成都因周邊盛產(chǎn)各類珍貴藥材,會在重陽這一天舉行“藥市”,故又稱重陽藥市。十二闌:出自唐末詩人吳融《太保中書令軍前新樓》 :“十二闌干壓錦城,半空人語落灘聲?!?/span>
范成大在九華樓上作有一首《池州九日用杜牧之齊山韻》:
年年佳節(jié)歌式微,秋浦片帆還欲飛。
萬里蜀魂思遠(yuǎn)道,九歌楚調(diào)送將歸。
杯中山影分秋色,木末江光借夕暉。
細(xì)捻黃花一枝盡,霏霏金屑滿征衣。
九華樓:唐宋池州城東門(九華門)上城樓。杜牧之齊山韻:指杜牧詩《九日齊山登高》。齊山為池州城南的名勝。式微:詩經(jīng)《邶風(fēng)·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薄对娦颉氛f,黎侯流亡于衛(wèi),隨行的臣子勸他歸國。后以賦《式微》表示思?xì)w之意。九歌楚調(diào):此指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歌聲。
范成大在清溪口時作有一首《離池陽十里清溪口復(fù)阻風(fēng)》:
恰從秋浦掛籧篨,又泊清溪十里余。
愁水愁風(fēng)吹帽后,作云作雨授衣初。
遠(yuǎn)尋草市沽新酒,牢閉篷窗理舊書。
行路阻艱催老病,騷騷落雪滿晨梳。
籧篨:一種由竹或葦所編成的席,此代指船帆。吹帽:東晉孟嘉重陽典故,代指重九登高雅集。授衣:謂制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騷騷落雪:指脫落的白發(fā)。
在唐宋時期,池州城內(nèi)曾有一座著名的蕭相樓。唐大歷十年(公元775年),當(dāng)時的池州刺史蕭復(fù)在府衙內(nèi)建了一座藏經(jīng)樓,蕭復(fù)幾年后成了唐德宗朝宰相,此樓便被稱為“蕭丞相樓”,簡稱為“蕭相樓”。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杜牧上任池州刺史時,蕭相樓已破敗欲圮,杜牧決定用前任刺史李方玄所備材料重建蕭相樓。第二年五月樓落成,杜牧寫下了《池州重起蕭丞相樓記》:“蕭丞相為刺史時,樹樓于大廳西北隅,上藏《九經(jīng)》書,下為刺史便廳事,大歷十年乙卯建。會昌四年甲子摧,木悉朽壞,無一可取者。刺史李方玄具材,刺史杜牧命工,南北溜相距五十六尺,東西四十五尺,十六柱,三百七十六椽,上下凡十二間,上有其三焉,皆仍舊制。以會昌五年五月畢,自初至再,凡七十一年。丞相諱復(fù),實(shí)相德宗皇帝焉。京兆杜某記。”
北宋初的詩人曾會,曾作有一首《重登蕭相樓》:
不見當(dāng)年李翰林,江天為我結(jié)層陰。
九華門外柳三尺,蕭相樓前松千尋。
物在人亡空有淚,時殊事變獨(dú)傷心。
只雞斗酒江干市,白首風(fēng)前楚些吟。
李翰林:指李白,曾為唐玄宗的翰林供奉。只雞斗酒:指簡單的酒菜。江干:江岸。楚些:《楚辭·招魂》是沿用楚國民間流行的招魂詞形式而寫成,句尾皆有“些”字。后因以“楚些”指招魂歌,或泛指楚地的樂調(diào)或民歌。
杜牧重修蕭相樓后又過了二百多年,到北宋元豐初,池州來了一位太守叫滕甫(字元發(fā)),是范仲淹的表弟,他看到府衙和蕭相樓已破敗,遂決定重修。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初夏,蕭相樓重修竣工,滕元發(fā)也接到調(diào)任的命令,他正想著找個名人為重修蕭相樓作篇記,剛巧這時來了位老朋友。這年五月,蘇轍護(hù)送哥哥的家人去黃州團(tuán)聚,正經(jīng)過池州,滕元發(fā)在蕭相樓上設(shè)宴款待,蘇轍受請作詩《池州蕭丞相樓二首》:
其一
繞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縠文翻。
樓成始覺江山勝,人去方知德業(yè)尊。
坐久浮云霾后嶺,酒醒飛雪變前村。
我來邂逅公歸國,猶喜登臨共一樽。
睥睨:城墻上鋸齒形的矮墻?!豆沤褡ⅰ吩疲骸芭畨Γ巧闲σ?,亦名'睥睨’,言于城上睥睨人也。”縠文:類似皺紗的水紋。公歸國:蘇轍自注:“池守滕元發(fā)時將解去?!?/span>
其二
丞相風(fēng)流直至今,朱欄仍對舊山林。
奔馳軒冕終何有,跌宕圖書意最深。
松繞城頭風(fēng)瑟縮,江浮山外氣陰森。
三年不起南遷想,應(yīng)有前人識此心。
跌宕:縱情;沉溺。三年不起:指滕元發(fā)被貶來池州已三年。南遷:被貶謫、流放到南方。前人:指過去在蕭相樓曾留下詩文的文人墨客。
滕元發(fā)又修書一封,托蘇轍帶到黃州,向蘇軾表達(dá)請求作記之意。蘇軾當(dāng)時因言獲罪貶到黃州才不久,他欣賞了蘇轍的蕭相樓詩,又看了滕公囑托信札,斟酌之下給滕公復(fù)書一封,表達(dá)了暫時不便為文的苦楚,曰:“蕭相樓詩固見之,子由又說樓之雄杰,稱公之風(fēng)烈。記文固愿掛名,豈復(fù)以鄙拙為解。但得罪以來,未嘗敢作文字?!彼哪旰蟮脑S七年(1084)六月,蘇軾自黃州量移汝州,順流而下過池州,池州太守王子琦(字文玉)邀請他登蕭相樓,蘇軾為王子琦親筆書寫蘇轍的詩作并留題《題子由蕭丞相樓詩贈文玉》:“元豐三年五月,家弟子由過池,元發(fā)令作此詩,到黃為軾誦之也。七年六月,軾從文玉兄登斯樓,因?yàn)殇洺鲑浳挠瘛r子由在筠州,將復(fù)過此。汝州團(tuán)練副使蘇軾書?!?/span>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秋,晚唐詩人張祜來到池州與刺史杜牧?xí)妗堨镱H有詩才,為人清高但不習(xí)科舉文章,輾轉(zhuǎn)各地干謁權(quán)要,卻一直沒有獲得官職,五十多歲了仍身為布衣。杜牧雖比張祜小十來歲,卻很欣賞張祜的才華,二人相見恨晚,一同游覽池州山水,彼此詩酬唱和。兩人登上池州城東門上的九華樓,俯瞰清溪河以及城外的田野,又眺望遠(yuǎn)山,杜牧寫下一首《登九峰樓》:
晴江滟滟含淺沙,高低繞郭滯秋花。
牛歌魚笛山月上,鷺渚鹙梁溪日斜。
為郡異鄉(xiāng)徒泥酒,杜陵芳草豈無家。
白頭搔殺倚柱遍,歸棹何時聞軋鴉。
鷺渚鹙梁:立于洲渚、魚梁上的鷺和鹙等水鳥。泥酒:嗜酒。杜陵:在長安,指杜牧的家鄉(xiāng)。軋鴉:搖櫓的聲音。張祜則和詩一首《和杜使君九華樓》:
孤城高柳曉鳴鴉,風(fēng)簾半鉤清露華。
九峰聚翠宿危檻,一夜孤光懸冷沙。
出岸遠(yuǎn)暉帆欲落,入溪寒影雁差斜。
杜陵歸去春應(yīng)早,莫厭青山謝朓家。
九峰:指九華山。謝朓:謝朓為南朝齊詩人,曾出為宣城太守,寫下眾多與宣城有關(guān)的山水詩,被后人稱為“謝宣城”。這里說“青山謝朓家”,指池州山水,南朝時尚屬于宣城郡。張祜離開池州后,杜牧又一次登九華樓,并作詩《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芳草:古詩中常用于象征賢者。“睫在”句:這句是批評朝廷官員這么多年來都不能發(fā)現(xiàn)張祜這個人才?!暗婪恰本洌哼@句是稱贊張祜堅(jiān)持自己的理想追求,雖遭遇重重挫折仍孜孜以求。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張公子:此指張祜。輕:作動詞,輕視、蔑視的意思。萬戶侯:指高官厚祿。
清溪河下游,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因城市防洪的需要,在城南人工改道由東向西進(jìn)秋浦河入江,清溪河也被改稱為“白洋河”。清溪河改道后,剩下由南向北、穿城而過的十多公里老河道,成了一條死河,漸漸變成接納城市生活污水的“龍須溝”,污水橫流、垃圾瘀塞、惡臭難聞。2003年池州市政府啟動綜合整治清溪河行動,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如今建成了清溪河景觀公園,起于南外環(huán),穿越“南湖煙柳”,“古城遺風(fēng)”、“詩韻飄逸”、“百牙曉月”,“貴口揚(yáng)帆”五大景區(qū)而終于妙因塔,全長近10公里,貫穿城市中心南北,如一條鑲嵌在城內(nèi)的翡翠項(xiàng)鏈,熠熠生輝,魅力無限。
公元754年前后,李白游秋浦縣時也曾泛舟清溪河,作有多首有關(guān)的詩歌,其中有《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yuǎn)游子。
新安江:錢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向來以水清著稱。度:這里是飛過的意思。在李白那個時候還沒有池州城,秋浦縣城尚位于今池州市區(qū)西南七十里處的秋浦河畔,因此清溪河兩岸人煙稀少、充滿野趣。李白還作有一首《宿清溪主人》: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巖里。
檐楹掛星斗,枕席響風(fēng)水。
月落西山時,啾啾夜猿起。
主人碧巖里:主人的家在碧巖里。碧巖,今池州城南三十里處有清溪街道碧巖村,村莊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啾啾:象聲詞,此處形容猿聲凄歷。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位于清溪河故道長江入口處,如今在此處建有水閘以使清溪河景觀公園中維持穩(wěn)定的水位。清溪塔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陸陸續(xù)續(xù)建了十幾年后才竣工。此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無平座磚塔,高約56米,每層設(shè)拱門、景窗,拱門有虛有實(shí),各層均設(shè)有佛龕、壁龕。2019年,清溪塔被國務(wù)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公元1167年八月,南宋詩人王十朋從夔州赴任湖州經(jīng)過池州時,遭遇大風(fēng),不得不在清溪口避風(fēng)十日,寫下《池陽阻風(fēng)留十日》:“五旬從白帝,十日尚清溪。”王十朋在此還作有一首《寄林黃中》:
郎星夜照貴池口,漸見祥光燭牛斗。
甘棠遺愛留潯陽,盡道前無此太守。
我亦弭楫清溪灘,秋風(fēng)吹浪高于山。
與君相去才咫尺,形影隔絕煙波間。
晨起揚(yáng)帆欲東去,風(fēng)伯江神兩俱怒。
吾儕行止端由天,天氣未佳聊且住。
王十朋自注:“時黃中泊舟貴池口,予泊清溪口,東西相去十里?!绷贮S中:林栗,字黃中,時卸任江州知州前往臨安朝廷。王十朋過江州時曾與林栗相聚,并寫下一首《至九江陪林守黃中登庾樓出示舊詩》(參見本系列九江篇)。郎星:郎官的美稱。林栗為吏部員外郎。牛斗:指牛宿和斗宿?!皻鉀_牛斗”常被用來表示氣勢很盛。甘棠遺愛:頌揚(yáng)官吏的政績。弭楫:弭棹,停泊船只。吾儕:我輩,我們。
距清溪塔約五里的清溪河畔有百牙山,古代時大船可直接航行至百牙山下,于是這里就形成一個天然的港口。明初的池州府是都城金陵的直隸府,當(dāng)時這里的商品流通量很大,漸漸就形成了港口街市。由于船運(yùn)的需求量大,便促進(jìn)了物流轉(zhuǎn)運(yùn)業(yè)(那時稱“牙行”,也稱“牙戶”)的發(fā)達(dá),百牙山的名稱即是表示這里從事運(yùn)輸業(yè)的牙戶有很多家。百牙山東端有一座塔,因山為名百牙塔,建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原是座佛塔,后來佛寺不存,它就成了一座風(fēng)水寶塔。塔高約35米,七層六角形,每層有拱門拱窗,層層塔壁塑有佛龕,塔內(nèi)有盤旋磚階可至塔頂。2019年,百牙塔被國務(wù)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公元1167年八月,王十朋在清溪河上還曾作詩《泛清溪》:
清者未必貴,貴者或不清。胡為貴池內(nèi),卻有清溪名。
清貴兩俱足,造物如有情。溪有夷屈風(fēng),池非趙孟榮。
三秋冷浸月,十里光涵城。真可弄茲水,更堪濯吾纓。
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水精豈吾居,龍湫老余生。
滿壁畫清溪,坐覺名利輕。
夷屈:伯夷為商末孤竹君之長子,孟子評價伯夷為“圣之清者”。屈原為楚國宗室大臣。他們都是既貴而清的代表。趙孟:指春秋時晉臣趙盾及其后代,趙氏世代執(zhí)掌晉國朝政,貴顯無比,為嗣后建立趙國奠定基礎(chǔ)?!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摆w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泵献拥囊馑际钦f真正的尊貴不是別人給的。水精:指水精宮,傳說中的水神或龍王宮殿。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曰:“闔閭構(gòu)水精宮,尤極珍怪,皆出之水府?!焙笥糜趯μK州、湖州一帶的美稱。王十朋將要赴任湖州知州,所以這里說“天亦知我意,故令居水精”。龍湫:瀑布名,在浙江樂清縣境內(nèi)雁蕩山,此代指作者家鄉(xiāng)。王十朋還是希望能早日退休回歸故里,所以這里說“水精豈吾居,龍湫老余生”。
如今的清溪河景觀公園著重突出了體現(xiàn)自然生態(tài)、彰顯人文歷史兩個特色,將“池陽懷古”、“柳楊煙繞”、“歲月如流”、“儺戲之鄉(xiāng)”、“畫舟霜柏”、“詩涌岸綠”、“三亭邀月”、“古坊印記”、“清溪映月”、“古渡寺影”、“山水情緣”、“貴口揚(yáng)帆”等12個景點(diǎn)串聯(lián)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清溪河上的橋,也被貼上時代標(biāo)簽,賦予其歷史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成為橫跨河上一道道風(fēng)景線。其中歷盡滄桑的古橋—興濟(jì)橋,建造于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修,興濟(jì)橋橋面長93米,寬8.4米,橋有七孔,又名“七孔橋”。
公元1084年六月,蘇軾自黃州量移汝州,順流而下過池州,登蕭相樓時雖未作詩文,泛舟清溪河后還是補(bǔ)作了一首《清溪詞》:
大江南兮九華西,泛秋浦兮亂清溪。
水渺渺兮山無蹊,路重復(fù)兮居者迷。
爛青紅兮粲高低,松十里兮稻千畦。
山無人兮云朝隮,靄濛濛兮渰凄凄。
嘯林谷兮號水泥,走鼪鼯兮下鳧鹥。
忽孤壘兮隱重堤,杳冥茫兮聞犬雞。
郁萬瓦兮鳥翼齊,浮軒楹兮飛栱枅。
雁南歸兮寒蜩嘶,弄秋水兮挹玻璃。
朝市合兮雜耄倪,挾簞瓢兮佩鋤犁。
鳥獸散兮相扶攜,隱驚雷兮騖長霓。
望翠微兮古招提,掛木杪兮翔云梯。
若有人兮悵幽棲,石為門兮云為閨。
塊虛堂兮法喜妻,呼猿狙兮子鹿麋。
我欲往兮奉杖藜,獨(dú)長嘯兮謝阮嵇。
粲:稻米的精白米稱粲。隮:彩虹。渰:云興起的樣子。鼪鼯:鼪鼠與鼯鼠。鼪鼠,俗稱黃鼠狼。鼯,飛鼠。鳧鹥:兩種水鳥。壘:城壘,指池州城。郁萬瓦:指房屋密集。栱枅:指建筑斗拱。寒蜩:蟬的一種。挹:舀。玻璃:比喻水,形容清澈透明。耄:指八、九十歲的老人。倪:弱小,此處指小孩子。鳥獸散:形容散市后人們分散回家。騖:奔馳;亂跑。長霓:長虹,比喻長堤。此指行人在長堤上成群而行。翠微:城南齊山上翠微亭。招提:齊山上的佛寺。杪:樹梢。閨:小門。此句意為云、石為門,即隱居。塊虛堂:在寂靜無人的寺廟中居住求得安閑。法喜妻:佛家宣傳維摩詰菩薩以“法喜”為妻。法喜,即見法(佛法)生喜也。奉:提攜。杖黎:用黎的莖制成的拐杖。謝:遜讓,不如。阮嵇:晉“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
公元1083年八月,北宋詞人張舜民被貶監(jiān)郴州酒稅途徑池州,在筆記《彬行錄》中記述:“癸未(八月十日),出大江,逆風(fēng)循東岸挽行,可四十里入夾口,又三四里入池州溪口;宛轉(zhuǎn)行陂澤中,可十余里次池州弄水亭,杜牧之所創(chuàng)。俯溪流,望齊山,景致清絶,人皆采為圖畫,亭上石刻盡載小杜詩篇。甲申(八月十一日),觀州宅有蕭相樓、九華樓。蕭相,謂復(fù)也,嘗為池州刺史。裴度、竇潏皆守土,各有記述。州宇前臨清溪,規(guī)制古壯,廳事頗雄。近歲吳仲庶、滕元發(fā)皆葺新之。江上諸郡,皆不及也。梁昭明太子以產(chǎn)魚,味為可貴,名'貴池’。在江邊洲島之上,城無垣壘,編竹為防,井邑疎索,然江山之麗,下流諸郡皆不及也。物產(chǎn)豐賤,北人寄居甚多,亦生理之便也。戊子(八月十五日),群會于蕭相樓,是夕中秋。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span>
張舜民寫下兩首詩,一首為《池州弄水亭》:
清溪望處思悠悠,不獨(dú)今人古亦愁。
借爾碧波明似鏡,照予白發(fā)瑩如鷗。
江山自美騷人宅,鐃鼓常催過客舟。
惟有角聲吹不斷,斜陽橫起九峰樓。
另一首為《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清溪水底月團(tuán)團(tuán),因見中秋憶去年。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萬里桂隨船。
昔看故國光常滿,今望天涯勢似偏。
只恐姮娥應(yīng)笑我,還將只影對嬋娟。
旱海:宋代指西北與西夏交界的靈州一帶,因干旱多沙,故稱。郴江:位于郴州(今湖南郴州)。故國:張舜民是邠州(今陜西彬州)人。光常滿:指滿月。姮娥:借指月亮。只影對嬋娟:應(yīng)該是孤身一人,家屬沒有隨行。公元1081年,北宋對西夏發(fā)動了建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討伐戰(zhàn)爭—靈州之役,但當(dāng)時的領(lǐng)兵主帥高遵裕因輕敵和猜忌導(dǎo)致最終功虧一簣,宋兵鎩羽而歸。高遵裕兵敗降職被貶,隨高遵裕西征靈夏的張舜民亦無功而返,又因其在《西征回途中二絕》的詩中有嘲諷官軍之句,從而遭到轉(zhuǎn)運(yùn)判官李察的彈劾,被貶為監(jiān)郴州酒稅之職。
池州古城南門通遠(yuǎn)門外曾有一座橋,宋代時其為浮橋,稱“通遠(yuǎn)橋”;明朝時改建為石橋,稱“清溪橋”;清乾隆年間又重修,再改名為“通濟(jì)橋”。通濟(jì)橋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被炸毀,解放后建了一座鐵橋,2004年改建為南門環(huán)島橋時發(fā)現(xiàn)了明代古橋墩遺存。唐宋時池州城南門外還建有一座弄水亭,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所始建。因李白《秋浦歌》中有“飲弄水中月”句,故以“弄水”名亭。
公元845年前后,弄水亭落成,杜牧賦詩一首《題池州弄水亭》:
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綃舞。綺席草芊芊,紫嵐峰伍伍。
螭蟠得形勢,翚飛如軒戶。一鏡奩曲堤,萬丸跳猛雨。
檻前燕雁棲,枕上巴帆去。叢筠侍修廊,密蕙媚幽圃。
杉樹碧為幢,花駢紅作堵。停樽遲晚月,咽咽上幽渚。
客舟耿孤燈,萬里人夜語。漫流罥苔槎,饑鳧曬雪羽。
玄絲落鉤餌,冰鱗看吞吐。斷霓天帔垂,狂燒漢旗怒。
曠朗半秋曉,蕭瑟好風(fēng)露。光潔疑可攬,欲以襟懷貯。
幽抱吟九歌,羈情思湘浦。四時皆異狀,終日為良遇。
小山浸石棱,撐舟入幽處。孤歌倚桂巖,晚酒眠松塢。
紆馀帶竹村,蠶鄉(xiāng)足砧杵。塍泉落環(huán)佩,畦苗差纂組。
風(fēng)俗知所尚,豪強(qiáng)恥孤侮。鄰喪不相舂,公租無詬負(fù)。
農(nóng)時貴伏臘,簪瑱事禮賂。鄉(xiāng)校富華禮,征行產(chǎn)強(qiáng)弩。
不能自勉去,但愧來何暮。故園漢上林,信美非吾土。
飐滟:水波蕩漾貌。螭蟠:如螭龍盤據(jù)。此形容弄水亭地勢。翚飛:飛檐,形容宮室的高峻壯麗。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此作動詞用。罥:掛;纏繞。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湘浦:屈原被貶湘江之畔,《楚辭·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绷加觯核娒谰?。塍:田間的土埂。環(huán)佩:形容流水聲。纂組:赤色綬帶。此形容田間農(nóng)作物的色彩。鄰喪不相舂:《禮記·曲禮上》云:“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家中或者鄰里有喪事,切忌對其方位舂米,因?yàn)轸┟自诠糯且环N招魂的方式。公租:指催交公家租賦。詬負(fù):遭受指責(zé)。伏臘: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胺痹谙募痉眨芭D”在農(nóng)歷十二月。簪瑱:瑱是一種耳飾,此指穿戴佩飾,表示禮貌莊重。禮賂:猶財(cái)禮。征行:從軍出征。強(qiáng)弩:借指能開硬弓的射手。漢上林:指漢長安的上林苑,杜牧為長安人。此詩通過大篇幅地描寫清溪河兩岸美景和池州的風(fēng)土人情,來排解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隨著近二十年的城市擴(kuò)展,如今的池州古城南面也都建起了高樓大廈,但還保留著一片面積很大的生態(tài)濕地公園,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多樣化景觀資源,使得池州市民有了一處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公元846年三月,張祜告別杜牧走后,杜牧獨(dú)自來到池州城南,登高望遠(yuǎn),念及與友人詩酒唱和的過往,寫下了《殘春獨(dú)來南亭因寄張祜》:
暖云如粉草如茵,獨(dú)步長堤不見人。
一嶺桃花紅錦黦,半溪山水碧羅新。
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dú)送春。
仲蔚欲知何處在,苦吟林下拂詩塵。
南亭:大概就是弄水亭。黦:黃黑色,此作動詞用,沾染的意思。仲蔚:張仲蔚,東漢扶風(fēng)平陵人,好為詩賦,然隱居不仕,不治榮名,所居蓬蒿沒人,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杜牧這里以張仲蔚比張祜。張祜收到杜牧的贈詩后,和詩一首《奉和池州杜員外南亭惜春》:
草霧輝輝柳色新,前山差掩黛眉頻。
碧溪潮漲棋侵夜,紅樹花深醉度春。
幾恨今年時已過,翻悲昨日事成塵。
可知屈轉(zhuǎn)江南郡,還就封州詠白蘋。
封州:似應(yīng)為湖州。因湖州有白蘋洲,出自南朝梁吳興太守柳惲詩句“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所以唐代詩人一說到“詠白蘋”,往往就是指湖州。杜牧在公元850年曾就任湖州刺史,因此張祜的和詩應(yīng)遲了幾年。
池州城南有齊山,面積不大,山也不高,但自唐以后卻留下了大量吟詠詩篇。齊山名字最早記載于唐代,一說齊山有十余座小山巒,其高幾乎相等,十分整齊,故而得名;另一說法是:唐德宗貞元年間的宰相齊映曾出任池州刺史,期間常游這座秀美玲瓏的無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但據(jù)考證,齊映并沒有在池州做過刺史,倒是他的同族兄弟齊照做過池州刺史。
但齊山真正有了名氣,則應(yīng)歸功于杜牧。公元845年重陽節(jié),正值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期間,二人共登齊山,杜牧作有一首《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dú)沾衣?
翠微:青綠的山色,這里代指齊山?!皦m世”句:二人都懷才不遇,故同命相憐?!熬栈ā本洌褐仃柟?jié)有登高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xí)俗。酩酊:醉得稀里糊涂?!芭I胶伪鬲?dú)沾衣”:典故“牛山淚”或“牛山悲”,典出《韓詩外傳》:齊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郁郁泰山。使古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后遂以“牛山悲”等喻為人生短暫而悲嘆,或指對事物迭代感到悲哀。張祜則和詩一首《和杜牧之齊山登高》: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對落暉。
紅葉樹深山徑斷,碧云江靜浦帆稀。
不堪孫盛嘲時笑,愿送王弘醉夜歸。
流落正憐芳意在,砧聲徒促授寒衣。
詩題一作《奉和池州杜員外重陽日齊山登高》?!安豢啊本洌簩O盛是東晉史學(xué)家,以博學(xué)、善清談而聞名,曾從桓溫伐蜀。在“重陽節(jié)孟嘉落帽”的典故中,桓溫指揮孫盛寫了一篇嘲諷孟嘉的文章。張祜這里是指自己多年來求官的坎坷經(jīng)歷。“愿送”句:用的是陶淵明的典故。王弘在南朝宋時任江州刺史,省賦簡役使百姓安康,又喜歡結(jié)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據(jù)《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jié)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dú)自悶坐,這時正好王弘送酒來了,于是醉飲而歸。張祜這里是指池州刺史杜牧對自己的賞識關(guān)懷。
自杜牧詩吟齊山后,齊山便成為唐宋時文人墨客登臨攬勝、爭相吟誦的勝地。公元1058年,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自饒州(今江西鄱陽)回京途中經(jīng)過池州,當(dāng)時的池州知州王晰(字微之)作有齊山詩(已佚),王安石作和詩一首《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齊山置酒菊花開,秋浦聞猿江上哀。
此地流傳空筆墨,昔人埋沒已蒿萊。
平生志業(yè)無高論,末世篇章有逸才。
尚得使君驅(qū)五馬,與尋陳跡久徘徊。
“齊山”句是源自杜牧的詩作,“秋浦”句是源自李白的詩作。使君:這里指池州知州王晰。北宋詩人曹仁海,也作有和詩一首《和王微之使君齊山懷古韻》:
臨風(fēng)眺遠(yuǎn)夕陽開,雁陣橫江一送哀。
為感千秋森棨戟,不知何處是蓬萊。
謫仙豪放空余韻,小杜風(fēng)流擅治才。
數(shù)點(diǎn)煙波今古思,樽前黃菊幾低徊。
棨戟: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用于古代官吏出行的儀仗。蓬萊:蓬蒿草萊,借指草野。三四兩句的意思是,歷史上在此來來往往的志士豪杰,指點(diǎn)江山激揚(yáng)文字并沒有被人遺忘。謫仙:指李白。小杜:指杜牧。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司馬光,則作有一首五言詩來酬和,是為《齊山詩呈王學(xué)士微之》:
江上有奇山,群峰矗如剪。昔聞齊刺史,置酒升絕巘。
其人有惠政,嘉名自茲遠(yuǎn)。君來踵其跡,詞牒日清簡。
驪駒時入谷,勝地窮搜選。問俗復(fù)懷人,非徒事游衍。
王學(xué)士微之:王晰于宋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學(xué)士。齊刺史:指唐代的齊映。絕巘:極高的山峰。君:指池州知州王晰?!霸~牒日清簡”:官司訴狀越來越少,贊其治理有方。驪駒:黑色良馬,泛指馬。游衍:恣意游逛。末兩句稱贊王晢尋古探幽,考察史跡,著有《游齊山記》。
齊山風(fēng)景區(qū)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是個天然“大氧吧”。森林之下則以巖溶地貌為主,巖、洞、石、壑、泉、峽遍山密集叢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瑯紛繁的巖溶景觀。據(jù)史書記載,自晚唐以來,齊山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睞,“齊山洞天”被推為池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齊山已與“九華之勝”并擅江南。
公元1167年八月,南宋詩人王十朋過池州,作有一首《子長招游齊山》:
路經(jīng)秋浦上崔嵬,不負(fù)孤舟萬里回。
峰比九華微具體,洞疑三竺遠(yuǎn)飛來。
勝窮巖石玲瓏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先卻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開。
子長:李承議,字子長,時任提舉江南東路常平?!熬湃A微具體”:作者自注:“山中有石?!饼R山中有摩崖石刻“小九華”。三竺:杭州靈隱山飛來峰東南是天竺山,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合稱“三天竺”。 紫微:指道教神紫薇大帝(九皇大帝),重陽節(jié)是九皇大帝圣誕日。末兩句是說現(xiàn)在距離重陽節(jié)還有一個月,菊花尚未開放,只有桂花飄香。王十朋還作有一首《子長見示汪樞密游齊山詩,因次其韻》:
莫莫休休祇欲閑,貴池誤照野人顏。
好詩如見元樞面,佳境仍逢相國山。
談笑從容禪榻畔,翠微彷佛夢魂間。
吾儕相勉崇名節(jié),峴首風(fēng)流庶可攀。
莫莫:肅敬貌。休休:安閑貌。元樞:宋代樞密使的別稱。相國山:指齊山。作者自注:“山因齊映得名。”齊映在唐德宗貞元二年曾升任宰相,不久又被罷職。翠微:齊山上有翠微亭。吾儕:我輩。峴首風(fēng)流:峴首山即湖北襄陽城南的峴山,以山川形勝和名人古跡著稱。此以齊山比峴山。
因杜牧的齊山詩中和李白的秋浦詩中都有詞“翠微”,宋代時人們在齊山西巔建一亭,即名“翠微亭”。從此以后,翠微亭成了齊山象征,歷朝歷代都曾加以修葺或重建。
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于公元1034年至1038年曾任建德(今池州市東至縣)縣令五年,期間曾來池州登齊山,作有《紫微亭》:
江云如旗腳,墨點(diǎn)飛雁行。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漿。
為言此何時,杜子逢重陽。醉思莊生達(dá),哂彼齊景傷。
至今孤亭間,獨(dú)有九日章。昔我來齊山,山僧迎道傍。
騎馬到寺門,亂石屹若墻。值雨不遍歷,但取山泉嘗。
牧之舊游處,苔滑屐莫將。卻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蒼。
絕頂見茅屋,洪波日湯湯。云霞與雁鶩,還動秋客腸。
去逾十五年,游宦韓陳梁。哀哀遘禍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旗腳:旗尾。杜子:指杜牧。莊生達(dá):出自《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饼R景傷:典故“牛山淚”或“牛山悲”。九日章:指杜牧的詩《九日齊山登高》。弄水涯:指弄水亭畔。青蒼:指齊山。韓陳梁:指今河南省一帶。遘:相遇;碰上。支郎:指晉代高僧支遁。此指齊山寺的僧人或隱居在此的居士。梅堯臣年少時家貧,家里無力供其讀書,他便跟隨叔父梅詢游宦各地,梅詢曾在江南一帶為官,因此梅堯臣說十五年前曾來過齊山。后來梅詢到了洛陽、開封為官,梅堯臣以恩蔭補(bǔ)任太廟齋郎,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的主簿,這便是他說的“游宦韓陳梁”。大概與這首詩同時,梅堯臣還作了一首《和綺翁游齊山寺次其韻》。
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春,宋高宗調(diào)集20萬大軍,命張俊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置制使,趨洞庭湖圍剿鐘相農(nóng)民起義軍。岳飛率軍自池州進(jìn)兵潭州,在屯兵池州時曾登臨齊山并作詩。如今為紀(jì)念岳飛,在齊山山腰處建有岳飛廣場,岳飛大理石塑像矗立在廣場正中,他一手牽韁,一手握劍,高大雄偉。
岳飛的登齊山詩為《池州翠微亭》:
經(jīng)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經(jīng)年:常年。征衣:這里指從軍的衣服。特特:特地,專門。亦可解作馬蹄聲,二義皆通。尋芳:游春看花??床蛔悖嚎床粔颉W髡唛L年累月地率領(lǐng)部隊(duì)轉(zhuǎn)戰(zhàn)南北,生活十分緊張,根本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悠閑地游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愈是這樣,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jī)會。于是通過記述這樣一次難得的春游,來表現(xiàn)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岳飛遇害后,生前好友、大將韓世忠為了紀(jì)念這位民族英雄,派人來池州描下翠微亭圖樣,在杭州岳王廟前的小山腰上,也建造了一座翠微亭,并親書匾額。
自唐代以來,齊山便吸引了無數(shù)名人雅士、達(dá)官顯貴,他們在此留下了200余處石刻。2013年,齊山摩崖石刻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齊山摩崖石刻中,最著名要算北宋名臣包拯任池州知州時在寄隱巖處手書的“齊山”二字,筆力遒勁,被譽(yù)為齊山之魂。
公元1083年八月,北宋詞人張舜民被貶監(jiān)郴州酒稅途徑池州,來游齊山,在筆記《彬行錄》中記述:“己丑(八月十六日),與沈遼飲于齊山,觀理浮橋,謁余為齊山橋銘。齊山有徑坑,附寺之背,深可尋丈,闊倍之。有事于山者,越此乃可涉,木久朽腐,中間經(jīng)游者病焉。元豐癸亥仲秋,沈遼施橋,張舜民為之銘曰:'阻不在大歸于閡,利不在充志于通,措此以往嘉無窮?!R山在州城之南,隔清溪可二里許,背溪之陽,不與大山相連。東西可數(shù)里,南北才一里,高可百步,石色紺碧,棱角隱顯,百怪千狀,正似人家所畜太湖石也。竹木叢生其上,有如塑畫。寺居其陽,山有二十九洞。左史、石燕、白虎、七頂、觀音巖、小九華、紫峰,其著也,乃李白、杜牧及唐人素所游息之地,刺史齊照日居其中,故以名焉。左史在山東首,自南麓,緣山蹊可一里余,越嶺北下穿石罅,石頗奇怪;磬折入洞,十步許稍低,匍匐尋丈間,又倘壯丈余,乃出一穴,忽見天日。四壁削高可二十丈,渾如甑形,石色如黛,女蘿樛葛遍其上,亦名小洞天。北巖有刊志,會昌六年刺史杜牧、建安張祜書石。石燕,左史之西,越嶺,少下北巖,如覆杯,可容百人,有穴西出,晝?nèi)帐囡w翔,然捕者莫能得也。左史已為沈遼所購,石燕方鬻未售。遼曰:'不過三數(shù)十緡可得爾?!枋壑0谆⒍从惺缁⒍?,人不敢近也?!睆埶疵竦倪@段文字大概意思是,他來齊山拜訪沈遼,并為沈遼剛修成的木橋作銘。隨后沈遼帶著他探訪齊山上的洞窟,先游覽了左史洞,再游覽石燕洞,最后來到白虎洞口。沈遼已經(jīng)出錢買下了左史洞,還勸他把石燕洞買下來,兩人好做個伴。
北宋書法家沈遼,是著名科學(xué)家沈括的從侄,因獲罪遭免職流放永州,后遇赦來到池州,在齊山上修筑房屋隱居,取名“云巢”。沈遼作有不少跟齊山有關(guān)的詩作,其中便有一首《左史洞》:
萬古齊山石,誰開左史洞。左史今何在,蒼崖本不動。
履險下重壑,幽深鬼神總。石門絕世路,久為塵泥擁。
青天十畝地,巑岏如覆甕。琬琰鑿屋壁,煙霞列梁棟。
崖間不死藥,必非近時種。人去境常在,境與人為重。
欲觀疇昔意,幽禽發(fā)清哢。吾方寄淵寂,無礙亦無縱。
手自剪荊棘,結(jié)茅當(dāng)石空。長與麋鹿游,不復(fù)人間夢。
履險:身處險境?!扒嗵焓€地”:指從洞穴底看向天空。巑岏:山高銳貌。琬琰:美玉,此指巖石。疇昔:從前。哢:鳥叫。無礙:謂通達(dá)自在,沒有障礙。無縱:心境平和,不恣縱。左使洞在齊山東北部,在齊山諸洞中是一個中型的洞窟,如今洞內(nèi)仍留有石刻文字。
公元1167年九月,在王十朋游齊山后一個月,南宋詩人周必大到達(dá)池州,與一群友人來到齊山南邊的延慶寺,然后登山游巖洞,在其《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山腳插入清溪,石色青蒼畫,洞穴半出水中,泛舟扣其戶,而返步登延慶院。以舊僧慶先為指南,環(huán)寺巖洞可愛者,羅漢殿后曰妙空巖,在大石中,次曰丹砂巖,俯僂乃可入,片石斜出,叩之聲控控然,四傍屈曲皆奇石也。法堂之下蕉筆巖,亦名唐公巖,有黃大臨諸人題字。山之上曰春流泉,進(jìn)窺無底,同歷武功巖,遂至觀音巖,巖本名上清,兩巖對起,三面環(huán)抱,有程正輔、蔣穎叔題字。右轉(zhuǎn)登寄隱亭,四面皆翠石,有小巖刻寄隱巖三字,其前有熙寧甲寅重陽太守劉斁思甫題名,東北乃紫薇亭故基。面淮南諸山,下臨秋浦、清溪,直接大江,眼界豁然,又其傍拔起數(shù)峰奇甚,謂之小九華,蓋與上清巖皆齊山最勝處也。崎嶇行峽中,僅可通人,稍前曰定力窟,深不可測,又其上即翠微亭,是為山頂,杜牧之云'江澄秋影雁初飛’,此地此時也。東望,碧峰劍立于遠(yuǎn)山之坳者,九華也;南望,大山橫陳者,大婆山嶺綠峰也;北眺,州城邑屋可數(shù)。大概主山自紫巖蜿蜒西來,其左即貴池口,其右即清溪。秋浦望之,全類臨安之西湖,而一堤隱然,屬城亦類蘇公堤,此又登覧最勝處也?!弥?,由別徑下九項(xiàng)洞,上有九項(xiàng)圓如盆,覆中頗平廣,有磐石可坐,嘉佑中因太守王晢易名集仙洞。洞后有穴,側(cè)身可過,一小洞也,竇穴上穿,頗類月巖,而其背山上乃唐觀數(shù)郡基,王晢易名青霄亭,今亦廢,其下曰獨(dú)秀巖,翠壁橫峙可愛。訪左史洞,為馬軍寨所限,出寺行里許乃至焉,實(shí)寺之后山也,其深數(shù)丈,可達(dá)于外。左史謂李方玄景業(yè)也,杜牧之代景業(yè)來守,故為立名,而張祜書之。又有石燕洞,大抵皆石也。游已還寺,再登翠微亭,置酒,伺候趙守,致饋平甫賦二詩,予次韻云……。訪沈遼云巢,人無知者,甲夜歸?!敝鼙卮笤谖闹兄v了一下左史洞名稱的來歷,說“左史”(原為“左使”)應(yīng)指杜牧的好友李方玄(字景業(yè)),李方玄是前任池州刺史,杜牧到池州正是接替的李方玄,李方玄從池州調(diào)任處州刺史但不幸第二年亡故,杜牧深感痛心并為其作了祭文。這一年,張祜來池州,杜牧與張祜同游齊山,為紀(jì)念好友李方玄,杜牧將李方玄曾修整過的洞穴命名為左使洞,并請張祜題寫了洞名。
周必大在齊山翠微亭所作的詩為《再登翠微亭和同年湯平甫知縣二首》:
其一
上清別殿舊通明,仙圣飛騰戶不扃。
出郭尚疑窗列岫,絕堤始露岳真形。
奇奇怪怪無非洞,下下高高總可亭。
但把醺酣酬絕景,天風(fēng)吹面徑須醒。
其二
相君早日翼天飛,晚落江湖罪以微。
好事一時開翠壁,佳名千古記黃扉。
朝游要及鴉翻樹,夕返何妨螢濕衣。
更得湯休奇絕句,后來誰憶謝玄暉。
湯平甫:與周必大為同榜進(jìn)士,時為秋浦縣令。上清別殿:指齊山上清巖,翠微亭在此?!敖^堤”句:作者自注:“堤盡循水而觀,石骨層出,山形在此。”相君:此指齊映,唐德宗貞元二年升任宰相,不久被罷免,出為地方官。黃扉:古代丞相、三公、給事中等高官辦事的地方,以黃色涂門上,故稱。指丞相、三公、給事中等官位。“好事”兩句:作者自注:“王皙《山記》云:或謂因唐刺史齊映得名。予觀映傳及池州題名,映未嘗為刺史。而裴度所作壁記但有倉部郎中齊君,又在元和四年,非映甚明。而映罷相后嘗歷江西觀察使,池舊隸江西,則此山以映得名不為無據(jù),特不當(dāng)言刺史耳?!睖荩涸改铣紊菪?,本姓湯,善屬文,辭采綺艷。此借指會作詩的高僧。謝玄暉:南朝齊詩人謝朓,字玄暉。
齊山上還有一座繡春臺,約初建于南宋時期,后世興廢不斷,清《貴池縣志》引《江南通志》的記述,說它“危巖杰棟,巋然屹立在東巖之頂,三字為宋魏了翁書?!泵駠鴷r期曾復(fù)建繡春臺,日軍占領(lǐng)貴池期間,該建筑被日軍所毀。如今的齊山繡春臺,為2009年重建。
南宋愛國詞人吳潛,曾作有一首詞《滿江紅·齊山繡春臺》: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xí),重來依舊佳風(fēng)景。想牧之、千載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勾蠡規(guī)模非淺近,石苻事業(yè)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筇杖:竹杖。透巖穿嶺:穿山越嶺?!跋肽林眱删涫钦f,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游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對國事日非的曲折反映,表現(xiàn)了詩人心中一種深沉的失落感。永:水流悠長。這兩句是說齊山之下江水長流?;瓷剑褐搁L江以北淮南地區(qū)的山嶺。暝:日暮。這兩句是說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以此暗喻中原淪陷區(qū)暗無天日,看出詩人對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⒗牵河鲾橙恕9?234年前為金兵,之后則是蒙元軍隊(duì)。梗:阻塞。這兩句是說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在那里。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于吳,屈服請和。此后他臥薪嘗膽,并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終于攻滅吳國。這句是說勾踐和范蠡的滅吳規(guī)劃是長遠(yuǎn)之計(jì)。石苻:指后趙石勒和前秦苻堅(jiān)。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故曰“真俄頃”。這里暗以“石苻”喻金國(或蒙元),認(rèn)為其統(tǒng)治不會長久。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詩人在這里一方面指出恢復(fù)中原須作長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發(fā)憤圖強(qiáng),收復(fù)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這反映出詩人對國事的關(guān)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見解。
齊山在歷史上寺廟眾多,香火旺盛,尤以華蓋禪寺(又稱延慶寺或齊山寺)最具規(guī)模,其始建于宋朝,復(fù)建于明清,后遭日軍轟炸,又兼文革破壞,幾經(jīng)變遷,僅余殘?jiān)浦?。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九華山月身寶殿住持和尚上圣下富法師主持建造金地藏寺,現(xiàn)已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金地藏寺的院落布局共有七進(jìn)式的大殿,中間最寬處有五座建筑并排。
公元1191年九月,南宋詩人楊萬里時任江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自江州順江而下返建康,經(jīng)池州來游齊山寺,作有一首《宿池州齊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處》:
我來秋浦政逢秋,夢里曾來似舊游。
風(fēng)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
謫仙狂飲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
問著州民渾不識,齊山依舊俯寒流。
顛吟寺:當(dāng)年李白在秋浦狂飲之處,后人建顛吟寺。倡情:指艷情,杜牧生活放蕩好為艷詩。冶思樓:杜牧當(dāng)年在池州冶游之處,后人建冶思樓。楊萬里登上齊山寺后面的翠微亭,再作一首《從提舉黃元章登齊山寺后上清巖翠微亭,望郡城,左清溪右大江,蓋絕境云》:
西山落日浴長江,并貫清溪作一光。
千嶂圍來天四合,孤城涌出水中央。
樓臺玉塔云間見,楊柳金堤鏡里長。
客子要窮秋浦眼,翠微亭上上清旁。
黃元章:黃黼,字元章,時任提舉江南東路常平。金堤:翠微亭下有翠微堤,橫穿齊山湖,連通池州城與齊山,今已擴(kuò)建為齊山大道。
池州九華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池州市東南的青陽縣境內(nèi),距池州市中心約50公里。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山勢嶙峋嵯峨,共號稱有99峰,其中以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dú)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其中的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此地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xiàn)存寺廟約80座,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九華山的名稱源自詩仙李白。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冬,李白應(yīng)秋浦縣友人高霽和青陽縣友人韋權(quán)輿的邀請,聚會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回家客堂,遠(yuǎn)眺九峰如蓮花,幾人即興賦聯(lián)句一首。李白在詩序中述:“青陽縣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fù)缺名賢之紀(jì),雖靈仙往復(fù),而賦詠罕聞。予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lián)句,傳之將來。”“太史公”指司馬遷?!鞍稁尽敝竿破痤^巾,露出前額,形容灑脫不拘。這首詩的題目為《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biāo)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quán)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二氣:指陰、陽二氣。層標(biāo):重迭的山峰。曜:照耀;明亮。青瑩:形容色澤青而光潔。羽人:道家學(xué)仙,故稱道士為羽人。自此后,九子山始稱為九華山。
古代在長江上的旅行者欲游覽九華山,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條是陸路,船泊池州府,然后從池州城經(jīng)齊山至五溪上九華;另兩條為水路,其一為自長江邊的梅根港(今貴池區(qū)梅龍鎮(zhèn))沿錢溪(今九華河)溯流而上入五溪河至九華山西麓上九華,其二為自長江邊的大通鎮(zhèn)(今銅陵市大通鎮(zhèn))沿瀾溪(今青通河)溯流而上至青陽縣城,然后走陸路翻越西洪嶺上九華。
這張池州市及九華山衛(wèi)星圖中的紅線,是南宋詩人周必大游覽九華山所走的路線。根據(jù)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的記述,他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召集同行伙伴,中午從池州城出發(fā),過齊山至鐵卷山(今貴池區(qū)墩上街道)留宿;二十七日至青陽縣城,宿縣城驛館;二十八日越西洪嶺,游舒溪雪潭、無相寺,宿二圣殿;二十九日登化城嶺,游化城寺、金地藏寺、太白書堂,下蜃蟠嶺再上龜山,宿崇壽寺;三十日下龜山,游圣泉寺,經(jīng)慕善鎮(zhèn)(今青陽縣廟前鎮(zhèn))過五溪寺,宿馬牙酒坊(今貴池區(qū)馬衙鎮(zhèn));十月一日至白沙(今貴池區(qū)白沙社區(qū))拐入小路游云光寺,泛清溪訪江祖石(今萬羅山風(fēng)景區(qū)),下午回到池州城。
公元754年冬,李白與友人賦《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的同時,還作有一首《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韋仲堪:李白好友,疑即與李白聯(lián)句之韋權(quán)輿,仲堪其字,時為青陽令,故稱其東道主。九江:長江在江州一帶分為九派,故稱九江,此指池州段長江。臥云松:指隱居。此詩前寫九華秀美之景,后敘約友同游之意。據(jù)歷代《九華山志》記載,相傳李白在友人韋仲堪的盛情邀請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華山東崖的龍女泉側(cè),讀書其中。今化成寺所在的九華街景區(qū)中,有宋代始建的“太白書堂”。
周必大前往九華山的起點(diǎn),是池州城南門(通遠(yuǎn)門),門外清溪之畔有弄水亭,清溪之上有浮橋(通遠(yuǎn)橋),過橋即是往齊山、九華山的大路。本文將依據(jù)周必大的《泛舟游山錄》,按照他游覽九華山所走的路線,對池州市貴池區(qū)、青陽縣和九華山景區(qū)進(jìn)行概略的介紹。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丙戌(九月二十二日),風(fēng)力稍緩,午入清溪,溪水碧色,泊弄水亭,入門即池州州治,謁太守同年趙朝散彥博富文(趙彥博,字富文)、提舉常平李承議子長(李承議,字子長)、通判陳朝散璘,同年湯平甫知縣適在此。丁亥(九月二十三日),……遂至齊山?!熳樱ň旁露娜眨?,……歸上南樓,南門城樓也,正對齊山。循城而東,有拱翠樓亭,又稍前即九華樓,三者相望,皆下臨清溪,遙見九華,大抵為大婆嶺所障不能盡見諸峰,大婆山(今稱“太樸山”或“太婆山”)極高而其名不典,圖志亦不及之。富文送菊酒與骨肉,小酌于南樓,夜歸弄水亭?!撼螅ň旁露迦眨爸輹??!蔽闹杏浭隽怂鲇尉湃A山前幾日的情況,二十二日到池州,二十三日游齊山,二十四日游池州城,二十五日參加池州知州趙富文舉辦的宴會。
就在周必大到池州的前一個月,南宋詩人王十朋經(jīng)過池州,同樣得到提舉常平李承議和池州知州趙彥博的款待,但不像周必大此時無官一身輕,王十朋有朝廷任命需赴任湖州知州,故無暇游覽九華山,他登上南門樓眺望,作詩《池之清溪如杭之西湖,某歸自三峽,維舟弄水亭,南望齊山,翠微在眼,登譙樓望九華,見一峰奇甚,呈提舉李子長、知郡趙富文》:
城南風(fēng)物似西湖,萬里歸舟入畫圖。
光潔貯懷便弄水,翠微照眼稱提壺。
浦無時節(jié)秋尤好,池有精神貴可呼。
最是九華知客意,倚天遙露一峰孤。
翠微:指齊山上翠微亭?!肮鉂崱本洌褐赴?。貯懷,指白鷺縮脖捕食的習(xí)慣。弄水,戲水?!按湮ⅰ本洌褐根Y鶘。照眼,指鵜鶘的目光犀利。提壺,亦作“提壺蘆”,鵜鶘的別稱。“浦無”句隱含名稱“秋浦”,“池有”句隱含名稱“貴池”。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庚寅(九月二十六日),早,欲之九華,而云夢宋宰肱及歸州助教張蒙正相候,過午乃能上馬時,候差忠訓(xùn)郎趙良弼等同行,辭之不可。五十里至鐵券山,投宿葉薈秀才家,華屋修椽,藏四山中,薈有子楠登進(jìn)士第,新鄱陽尉。山深夜甚寒?!辫F券山位于池州城東南五十里的黃屯(今池州市貴池區(qū)墩上街道),《明一統(tǒng)志》 卷16池州: 黃屯 “在府城東南五十里。唐乾符中,黃巢屯兵于此。稍東二里有石岡,名鐵券山,相傳唐賜巢鐵券處”?!拌F券”即古代的“免死牌”,黃巢在乾符五年(878年)曾降唐,不久又反叛,所謂“鐵券”說大概為民間妄傳。
公元824年,劉禹錫由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刺史調(diào)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沿江東下赴任途中于池州段長江上望見九華山,在詩序中說:“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采奇異。昔予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年見九華,始悼前言之容易也,惜其地偏且遠(yuǎn),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太華山即西岳華山,位于今陜西省華陰縣;女幾山又名花果山,位于今河南省宜陽縣;荊山為黃帝采銅鑄鼎處,位于今河南省靈寶市,三座山都位于長安與洛陽之間交通古道旁。劉禹錫這首詩為《九華山歌》: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暉兮江漾影。
結(jié)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云亭,大禹會寄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dú)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
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洪爐:比喻天地造化。夭矯:屈伸貌。結(jié)根:扎根。軒皇句:古時帝王封禪首先在泰山正南方的小山—云亭山上設(shè)壇祭地,然后起駕登臨泰山,完成封禪大禮。大禹句:說大禹會諸侯而到達(dá)東海之濱的會稽山。樏:古代走山路時乘坐的東西,傳為大禹登山所用。廣樂:盛大的樂曲,為帝王參加的儀式所奏。乘樏指大禹;廣樂,鈞天之樂,這里指黃帝。青熒: 指月光。這四句意思是古代帝王由于不了解九華山,都沒有來過此地,所以此九華山被埋沒于世,不能揚(yáng)名。敬亭: 即安徽宣城敬亭山。索漠:冷落寂寞貌。謝守:南朝齊詩人謝脁,曾為宣城太守,作《游敬亭山》詩,使敬亭山為世人所知。籍甚:指聲名卓著。陸游《入蜀記》中述:“過陽山磯,始見九華山。九華本名九子,李太白為易名。太白與劉夢得皆有詩,而劉至以為可兼太華、女幾之奇秀?!?/span>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辛卯(九月二十七日),早再赴葉君飯,乃行,尉(指葉薈之子葉楠,剛被任命為鄱陽縣尉)亦并轡。二十余里至青陽,縣令成文林雱、丞熊從政實(shí)褒、主簿陳朝立、廵檢程同光祖來迓(迎接),館于驛中,尉廨即宋齊丘宅,其傍對九華,而丘之墓在牛心山下,去縣東五里。赴陳朝立會,以能仁院為廨,傍有妙音院,同至縣學(xué)登經(jīng)史閣,望九華,紫翠千仭,造物融結(jié)奇巧,真尤物也。前青陽令右奉議郎楊元稟者,極有吏才,學(xué)舍乃其所葺。云舟泊大通鎮(zhèn),陸至青陽,才五十里;又云縣東二十里有潮洞,大如桌面,而石穴極深,日三潮,每潮魚蝦輒先出。”文中提到的宋齊丘,是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南唐宰相,被南唐中主李璟封為青陽縣公,并賜號九華先生。宋齊丘離開朝堂,前往九華山“隱居”,在青陽大修宅第。后因參與黨爭,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死于青陽縣幽禁之所。
青陽縣為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析南陵、秋浦、涇縣部分地域所置,屬宣州。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池州復(fù)立,青陽縣改屬之。青陽縣自設(shè)立,治所迄未變更,縣境亦無大變動。中唐詩人竇叔向,曾作有一首《青陽館望九子山》:
蒼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遙落縣門前。
毫芒映日千重樹,涓滴垂空萬丈泉。
武帝南游曾駐蹕,始皇東幸亦祈年。
云祠絕跡終難訪,唯有猿聲到客邊。
駐蹕: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暫住。武帝南游: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南巡登臨天柱山,筑壇祭岳。同行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漢武帝這次南巡活動:“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岳?!钡珱]有文獻(xiàn)記載漢武帝造訪過九華山。始皇東幸:九華山的道教文獻(xiàn)相傳(應(yīng)為杜撰),秦始皇東巡之際,曾路過九華山,并派遣使者前往山上神祠祭祀,以祈求豐年平安。云祠:指九華山上的祠廟。
周必大是從池州方向自西向東到達(dá)青陽縣城,五年后的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他又一次過青陽縣,則是從南陵方向自東向西到達(dá)青陽縣城。這一次,從朝廷辭職歸鄉(xiāng)的周必大,沒有走長江水路,而是走江南內(nèi)河,到南陵縣后棄舟陸行,他在《南歸錄》中記述:“甲子(四月二十六日),……又二十里飯木瓜塘徐家店(今青陽縣木鎮(zhèn)鎮(zhèn)),又十五里見游人來者憧憧,問之云:半月來樵夫新得一洞,深數(shù)十丈,其大如數(shù)間屋,有石鐘等,而近時人皆不知,惜乎行李已過不及一游。晚至青陽望九華,而故人知縣右宣教郎曾楷、都廵檢高武節(jié)靖、縣尉錢影之并相候,葉節(jié)推楠自鐵券來飲之,館于妙音禪院,輪藏極佳,大兄獨(dú)游山。乙丑(四月二十七日),早發(fā)青陽,二十里至長橋,回望九華甚奇,路傍有泉自山石中出,即吳說所題鮑公泉。飯葉氏新店,即鐵券路口,去縣已三十五里。至齊山,從者告疲,攜家入寺登覽?!痹龠^青陽時,周必大與五年前陪他游九華山的葉楠重逢,還到葉家新開的飯店吃了一頓。周必大兩次提到的青陽縣城妙音寺,始建于晚唐,元明清都曾重修,清末毀廢。
公元1191年七月,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建康(今南京)任職江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期間,前往皖南公干,也曾走陸路過青陽縣城,作詩《過青陽縣望九華山,云中不真,來早大霧竟不見其全,三首》:
其一
山長百里玉孱顏,百里何緣盡好山。
只是縣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間。
其二
肩輿過了九華西,恨殺秋云故故低。
遮盡奇峰時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齊。
其三
懊惱西來不見山,五更指準(zhǔn)月中看。
卻將香霧寬裁幕,性燥和天總一漫。
孱顏:險峻、高聳貌。故故:屢屢,常常。指準(zhǔn):確定。性燥:爽快。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壬辰(九月二十八日),早,同陳簿、葉尉、趙忠訓(xùn)出郭十余里,登雙練亭,度西洪嶺,入龍安院(今西洪嶺上有會龍禪寺)。自此徐行,歷永安塔、虎跑泉,過石龍口(今青陽縣廟前鎮(zhèn)華陽村)、虎跑嶺,此兩處地勢稍高,望雙峰九子甚奇?!敝鼙卮笠恍校^西洪嶺后,沿著九華山西麓山腳南行,九華山諸峰位于他們前進(jìn)方向的左側(cè)。
宋末元初的池州青陽人陳巖,字清隱,號九華山人,南宋末年屢舉進(jìn)士不第。入元,為避征辟,流浪江湖。及老,歸青陽,遍歷九華山之勝,至一處則作一詩,后人編輯為《九華詩集》。陳巖所作《西洪嶺》:
眾壑中分嶺勢回,數(shù)家茅店傍山開。
長風(fēng)吹入松梢去,一片笙簧動地來。
作者題注:“靈鶴山東??M折數(shù)里,通山西?!斌匣桑褐阁系臉芬?,此指風(fēng)吹松林發(fā)出的聲響。陳巖所作《龍安院》:
蔓草叢生伴棘薪,古藤直上繞松身。
寺前寺后清幽處,山鳥飛來不避人。
作者題注:“西洪嶺北。南唐末閩僧立,舊名光梵。產(chǎn)異枇杷?!标悗r所作《永安塔》:
心不能安總是魔,亭亭孤塔鎮(zhèn)巖阿。
倘無佛力三千行,奈此丘蛇井鼠何。
作者題注:“西洪嶺上?!睅r阿:指山坳處。佛力:佛教徒認(rèn)為佛法有救濟(jì)眾生的功力,謂之佛力。三千:佛教語所謂的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后指廣大無邊的人世。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遂入廣修院(今有廣勝寺),去縣已二十五里,院宇頗雅潔,寢堂望雙峰、幘峰、真人峰、蓮花峰,是為五老峰。步至上雪潭,源高而遠(yuǎn),仰視蓮花峰,正如所倚之屏,其前即石門水所注也,峭壁削成,懸瀑十丈,怒濤駭浪不減三峽,或?yàn)z為深淵,或散為奔湍,雷轟電擊。約二百余步為下雪潭,其間多大石,水平布者數(shù)丈,潭中產(chǎn)石班魚,不常得。有瓔珞泉,水跳石上如貫珠,尤為奇絶,而土人不貴也。食罷,轉(zhuǎn)山而行,終日觀山,面殊不厭。”周必大所游的這處風(fēng)景,即為舊志所載“九華十景”之一的“舒潭印月”,位于今九華鄉(xiāng)柯村的舒溪。舒溪發(fā)源于翠蓋峰西側(cè)下方,有泉從巖縫中涌出,稱舒姑泉,諸澗水匯流成溪,飛崖三折,出筷子橋,形成上雪潭、下雪潭和瓔珞潭,彼此氣象各有千秋。如今尚沒有開發(fā)為正式旅游景點(diǎn)。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廣修院》:
別去招提恰十霜,幾番夢到五峰堂。
有懷此地同僧夏,對佛閑燒結(jié)愿香。
作者題注:“舊在觀音巖,今遷在三汲亭側(cè)。”廣修寺今已不存,附近今有一個廣勝寺,其原為明代所建。招提:寺院的別稱。十霜:十年。五峰堂:周必大文中說廣修院寢堂望五老峰。僧夏:指僧尼受戒后的年數(shù),此指僧尼。陳巖所作《上雪潭三汲亭》:
水沫拋來驟出奇,滿空灑下雪紛披。
云端驚見雙峰面,恰是仙人剪水時。
作者題注:“廣修院側(cè)。巖前左界懸流千仞飛瀉,凡三激其石?!彪p峰:今稱筆架峰。因其五峰并聳,形似筆架,故名。陳巖所作《下雪潭雪浪亭》:
潭面搖光媚日華,水紋倒影射檐牙。
倚欄如在云霄上,俯看縈風(fēng)萬雪花。
作者題注:“三汲水至此百馀步,驚湍駭浪,奔流涌激,長如噴雪。”萬雪花:白色的浪花。陳巖所作《瓔珞泉》:
花花結(jié)結(jié)凈無塵,卻笑莊嚴(yán)未是真。
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凈本來身。
作者題注:“雪浪平石而下,如瓔珞然?!杯嬬螅河弥橛翊┏傻难b飾物。莊嚴(yán):文辭典雅莊重,指名稱“瓔珞泉”。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位于九華鄉(xiāng)柯村南側(cè),建成于2010年,由地藏菩薩圣像及配套景點(diǎn)和服務(wù)設(shè)施組成,包括殿堂廳館、亭橋廊榭、塔臺樓閣等,是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于一身,融傳統(tǒng)藝術(shù)與現(xiàn)代科技于一體的禮佛朝拜、養(yǎng)生禪修、休閑觀光的旅游勝境。夜晚在地藏菩薩圣像前還有大型佛教文化主題的《大愿如愿》盛裝演出,給游客帶來獨(dú)特的視聽及精神享受。
公元1080年五月,蘇轍貶為筠州監(jiān)酒稅經(jīng)過池州時,從長江上望見九華山,作有一首《過九華山》:
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還復(fù)難。
局促守破窗,聯(lián)翩過重巒。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
蕭然九仙人,縹緲凌云煙。碧霞為裳衣,首冠青瑯玕。
揮手謝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聞有高士,臥聽松風(fēng)眠。松根得茯苓,狀若千歲黿。
煮食一朝盡,終身?xiàng)壭入8贡成G毛,輕舉如翔鸞。
相逢欲借問,已在長松端。何年脫罪罟,出處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盤桓。斯人未可求,巖室儻復(fù)存?
茯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中醫(yī)用以入藥。黿:俗稱癩頭黿,一種鱉類爬行動物。腥膻:又腥又膻的氣味,比喻丑惡污濁的事物。罪罟:罪網(wǎng),此指人世間的煩惱。蘇轍想象九華山上有超脫世外的高人隱士,向往自己有朝一日脫離苦海后可以去尋訪追隨。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中的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高達(dá)九十九米,與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歲的寓意相一致。這尊大佛銅像的巧妙之處在于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zhí)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dāng)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jié)還會形成獨(dú)特的“佛光”現(xiàn)象。
地藏菩薩銅像背后的山坳中,是唐代詩人和著名隱士費(fèi)冠卿的隱居之所。費(fèi)冠卿字子軍,別號征君,青陽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中進(jìn)士,正當(dāng)發(fā)榜將要授于官爵之際,家書告急,母親病危,即離京。抵家時,母故已葬。守孝三年后,便長期隱居于九華山下。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朝中舉薦,唐穆宗欲拜其為右拾遺,費(fèi)冠卿辭不應(yīng)詔,此舉受到時人的崇敬。費(fèi)冠卿隱居期間,寫有不少吟唱九華的詩篇和文章。他去世后,其宅人稱“費(fèi)拾遺書堂”,又叫“費(fèi)征君舊居”,后世許多詩人學(xué)者曾到此尋訪、憑吊。本文中介紹的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晚年也曾隱居于此。如今這里保存有北宋青陽隱士劉放筑廬隱居時所刻“清隱巖”等有跡可尋的宋至清代共12處摩崖石刻,被安徽省列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唐末著名詩人羅隱在黃巢起義時期避亂隱居池州九華山,曾作有一首《九華山費(fèi)征君所居》:
草堂何處試徘徊,見說遺蹤向此開。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白云事跡依前在,青瑣光陰竟不回。
盡夕為君思曩日,野泉嗚咽路莓苔。
蟾桂:相傳月里蟾宮中有桂樹,唐代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yīng)試及第。三徑:西漢官員蔣詡,以廉直名,王莽執(zhí)政,告病返鄉(xiāng),終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后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鶴書:也叫鶴頭書,古時用于招賢納士的詔書,亦借指征聘的詔書。白云:喻歸隱。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huán)花紋,借指宮廷。曩日:往日,以前。這首詩表達(dá)作者對費(fèi)冠卿即欽佩又惋惜之復(fù)雜心情。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約十余里入無相院,有觀音閣,對峰巒數(shù)重,留題而去。又二三里至協(xié)濟(jì)廟(今稱二圣殿),廟神兄弟二人。日方晡,或謂化城遠(yuǎn)不可到,遂止。陳朝立置酒,坐中人請下九華溪,踏石涉水以為戲,葉尉體肥甚,獨(dú)墮水中。溪自龍池來,欲訪其源,或云去路太遠(yuǎn),惟禱雨乃至,今蕪穢不治,不果行。終夜溪聲如大雨可聽?!?/span>
無相寺,位于九華山頭陀嶺下,始建于唐初,為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進(jìn)士王季文的書堂。王季文,字宗素,池陽人。進(jìn)士及第后授秘書郎,旋托病辭官,歸隱九華,于頭陀嶺下筑書堂,閉門讀書。嘗與杜荀鶴、殷文圭等往來唱和,有《九華謠》一首行世。隱居山中時,他常至龍?zhí)躲逶?,無論寒暑,風(fēng)雨無阻。臨終前將所居書堂舍為寺宇,請僧智英住持。北宋時香火鼎盛,規(guī)模甚大,朝廷賜額“無相寺”。寺南有“金沙泉”,泉由石罅中涌出,四時不竭,金沙為底,清澈鑒容。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頭陀嶺無相院》:
頭陀嶺下招提境,畫閣闌干幾度憑。
游客驟來還倏去,看山輸與在家僧。
作者題注:“即王季文書堂,僧智英創(chuàng)?!标@干:欄桿。輸與:比不上。陳巖所作《王季文書堂》:
要學(xué)騎蟾主簿仙,休官直上九華巔。
我來細(xì)讀碑間字,風(fēng)葉時時一颯然。
作者題注:“頭陀嶺下。季文,池人,唐咸通中登第,尋歸山筑室于邃谷。日浴龍?zhí)?,風(fēng)雨不失期?;蚪K日對客談?wù)?,而鄉(xiāng)人亦于龍?zhí)吨T處見之。寺有碑記。”騎蟾主簿仙:位于成都市蒲江縣的長秋山,道教典籍中稱 “主簿山”,取蜀郡蒲江主簿王興于此學(xué)道得仙的故事。相傳東漢時,蒲江縣主簿王興好道,一旦遇白蟾引至此山,升仙而去。因王季文與王興同姓,故作者引用此典。颯然:形容風(fēng)吹時沙沙作響。陳巖所作《金沙泉》:
金能生水水涵金,本本源源造化心。
幾許碎金隨水出,披沙終日若為尋。
作者題注:“頭陀嶺前?!苯鹕何逍邢嗌囊?guī)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里的金,是指金石,即山川。造化:自然。若為:怎樣,怎堪。
周必大一行留宿的協(xié)濟(jì)廟,今稱二圣殿,又名二神殿、九華廟,九華溪(龍溪)繞寺而過。二圣殿始建于唐代,后歷代均有整修。現(xiàn)存殿宇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筑,殿內(nèi)供二圣像,一文一武,頭戴烏紗,身穿朝服,他們不是菩薩,而是高僧金地藏的兩位舅舅。根據(jù)費(fèi)冠卿撰寫的《九華山化城寺記》,金地藏是唐代新羅國(今朝鮮半島)僧人,真名金喬覺,本是新羅國王子,24歲時,削發(fā)為僧,從新羅國航海來華,定居于九華山化城寺。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喬覺99歲時圓寂于九華山。眾佛徒認(rèn)定其為普渡眾生的“地藏菩薩”之化身,故稱其地藏,亦稱金地藏。傳說金地藏從新羅來華后,他的母親思兒心切,于是派請身為新羅大臣的兩位弟弟昭佑、昭普渡海來九華山看望。金地藏見到兩位舅舅,悲喜交集,施禮問安,并表述自己在九華山修道終生的決心。兩位舅舅深受感悟,也住在山上不走了。但他倆受不住“五戒”清規(guī)的約束,常飲酒吃肉,金地藏在規(guī)勸不改的情況下,便將他倆攆下山去。后二人終老九華山麓,鄉(xiāng)民為紀(jì)念他們,就在此建廟塑像供奉。這便是二圣殿的來歷。
《全唐詩》中錄有金地藏的兩首詩(也可能是后人托其名),其中一首為《酬惠米詩》:
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
未敢叩門求地語,昨叨送米續(xù)晨炊。
而今餐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惠米:惠贈大米。金鑾:即金鑾殿,此指皇宮??掠弥核茷槿嗣唇o金地藏送米的九華山當(dāng)?shù)厝?。黃精:藥草名,中醫(yī)以根莖入藥。忘思:豈敢忘思的意思。金地藏的另一首詩為《送童子下山》: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空門:佛教認(rèn)為“諸法皆空”,故此稱佛教為“空門”。云房:指山上僧人居住的房屋。騎竹馬:古時兒童常相與騎竹馬為戲,后因用作詠兒童生活與友誼的典故。金地:佛教謂菩薩所居以黃金鋪地,借指佛寺。聚金沙:佛家認(rèn)為寺廟是藏金之地,因此出家修行便是為來世獲得福報打好基礎(chǔ),是收聚金沙。添瓶:指去山澗汲水。烹茗:煮茶。弄花:一種茶藝。煙霞:指山水景致。金地藏在九華山修行時,終日與一小童役為伴。當(dāng)這個烹茶汲水的小童不耐深山寂寞,要回歸家中去時,作者寫了這首詩贈送他。詩寫得親切柔和,娓娓情深,敘述的也是日常近事,充分地表現(xiàn)出作者仁慈的心地和豁達(dá)的情操。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癸巳(九月二十九日),早,循溪而入,至亂山環(huán)合處,登化城嶺。嶺峻窄,時時回望,諸峰層出,殊快心目。少休半山亭,而化城峰近矣?;?,九華最高處,蔣穎叔嘗有悔游之語,俗傳十里,殆不止。”周必大遂賦小詩一首《登九華山化城峰》:
攀蘿度險捷猱猿,石角鉤衣屨盡穿。
莫訝遠(yuǎn)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階前。
屨:古時用麻、葛等做成的鞋。玉階:代指皇宮。三四兩句是說,當(dāng)年身為王子的金地藏也曾不畏艱難來此修行?;菐X登山古道為石板道,長約5公里,自橋庵村經(jīng)一天門、二天門、甘露寺、龍池庵、聚龍寺抵九華街。如今到訪九華山的游客通常都乘車沿盤山公路上化城嶺。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半霄亭》:
煙際晴嵐似有無,舉頭相望是云衢。
若為透入云間路,直渡銀河采白榆。
作者題注:“在化城寺之中途,疊石危峻,繚繞為徑。因結(jié)亭,為游人憩足之所?!痹漆椋禾焐系慕轴?,指九華街。白榆:指天上的星星。陳巖所作《望江亭》:
滾滾長江浸落暉,水流不盡覺云移。
登高忽動離騷恨,無奈山川苦要詩。
作者題注:“半霄亭上。穿云躡嶺,下視長江,皎如曳練?!彪x騷:遭遇憂患的愁思。
化城嶺半山腰處的龍池瀑布,又名五龍瀑,由五池一穴一潭組成。瀑分三級,中段注入石穴,逆水噴雪跳玉,高涌數(shù)米,再跌落龍池,池面雪波翻騰,場面壯觀。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龍池》:
噴激喧豗無已時,驚雷出地怒濤隨。
水從千仞峰頭過,遇險應(yīng)成一段奇。
作者題注:“山之絕頂,崖立四壁,巉絕屬天。自五龍池合流為千尺泉,傾注池中,濛濛然如龍噴沫,騰涌數(shù)丈,寒氣凜然。潭深而碧,莫知其極,沾溉民田無慮千萬頃?!毙Y:形容轟響。
龍池庵位于龍池瀑布鄰近,又名清隱庵,始建于唐代,為詩僧神穎所居。陳巖所作《龍池庵》:
惠崇往矣邈遺蹤,時有風(fēng)來撼古松。
想見草庵無恙日,月明池上獨(dú)支筇。
作者題注:“龍池北。唐詩僧神穎所居?!被莩纾横尰莩纾瑸樗纬蹙派?,善詩工畫。這里用來代指唐懿宗咸通間詩僧神穎。筇:筇竹,用以制手杖。
上面介紹無相寺所提到的王季文,常來龍池洗浴,與僧人神穎互有往來?!度圃姟分袖浻性娚穹f的一首詩《和王季文題九華山》:
眾岳雄分野,九華鎮(zhèn)南朝。彩筆凝空遠(yuǎn),崔嵬寄青霄。
龍?zhí)豆畔筛?,靈藥今不凋。瑩為滄海鏡,煙霞作荒標(biāo)。
造化心數(shù)奇,性狀精氣饒。玉樹郁玲瓏,天籟韻蕭寥。
寂寂尋乳竇,兢兢行石橋。通泉漱云母,藉草縈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賞昏復(fù)朝。稀逢發(fā)清唱,片片霜凌飆。
乳竇:石鐘乳洞,指泉眼。
化城嶺古道上到頂,即為九華街(今也稱九華鎮(zhèn)),此處為山間盆地,四山環(huán)抱,方圓約4平方公里。唐開元末年,金地藏來到化城寺修行,九華街漸有雛形;明、清時九華山香火極盛,以化城寺為中心的九華街初步形成。除了寺院和佛事活動集中,隨著香客和游人的到來,九華街生意興隆。一千多年來,佛國滄桑,興衰交替,九華街也隨之歷經(jīng)波峰與波谷。這張攝于1929年的老照片,是從百歲宮山峰上俯瞰九華街,可以看到百年前的九華街規(guī)模還不大,周圍分布著大片的梯田。
周必大前文中提到的蔣穎叔,是北宋時期的文學(xué)家、官員蔣之奇(字穎叔),其為官頗有政績。蔣之奇曾作有一首《游化城寺》:
級級躋攀險,肩輿若上天。
云端開凈剎,峰頂見平田。
水石清無價,煙霞翠滿前。
高僧卜居此,意欲斷塵緣。
詩僧泠然,為唐憲宗、唐穆宗時期的僧人,與費(fèi)冠卿同時,曾有過往?!度圃姟蜂浻秀鋈坏囊皇?/span>《宿九華化成寺莊》:
佛寺孤莊千嶂間,我來詩境強(qiáng)相關(guān)。
巖邊樹動猿下澗,云里錫鳴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聲亂噴潺湲。
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
錫鳴:指僧人所持錫仗觸地發(fā)出的聲響。碧落:指天空。潺湲: 水徐流貌,此指流水。躡:踩踏。層霄:高浮的云。末句意是去亦不離山,表示了對九華山愛戀之情。
1979年,九華山對外開放,佛山迎盛世,街貌展新容,經(jīng)過認(rèn)真規(guī)劃和全面修復(fù)的九華街,活力再現(xiàn),生機(jī)蓬勃。如今從東崖禪寺俯瞰九華街景區(qū),與百年前相比已完全變了樣子,以佛教圣地、環(huán)境優(yōu)美、文化品位高、生活氣息濃而獨(dú)顯魅力,是朝山觀光和休閑度假的最佳旅游街鎮(zhèn)。
唐穆宗長慶年間的文人蕭建,與費(fèi)冠卿友善,曾寄詩給費(fèi)冠卿詢問九華山風(fēng)景,詩為《代書問費(fèi)征君九華事》:
見說九華峰上寺,日宮猶在下方開。
其中幽境客難到,請為詩中圖畫來。
日宮:指太陽。費(fèi)冠卿回應(yīng)一首《答蕭建問九華山事》:
自地上青峰,懸崖一萬重。踐危頻側(cè)足,登塹半齊胸。
飛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近瀑雨濛濛。
徑滑石棱上,寺開山掌中。幡花撲凈地,臺殿印晴空。
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泉魚候洗缽,老玃戲撞鐘。
外戶憑云掩,中廚課水舂。搜泥時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緣槎險,持燈入洞窮。夾天開壁峭,透石蹙波雄。
澗靄清無土,潭深碧有龍。畬田一片凈,谷樹萬株濃。
野客登臨慣,山房幽寂同。寒爐樹根火,夏牖竹稍風(fēng)。
邊鄙籌賢相,黔黎托圣躬。君能棄名利,歲晏一相從。
狖:一種黑色長尾猴。?:寒戰(zhàn)。幡花:供佛的幢幡彩花。玃:大猴。外戶:泛指大門。水舂:水碓。搜泥:指撿拾掉落的果實(shí)。穜:早種晚熟的谷物。緣槎:指走過溝壑上獨(dú)木橋。畬田:用火耕種田。邊鄙:邊遠(yuǎn)的地方。黔黎:黔首黎民,指百姓。圣躬:猶圣體,代指皇帝。歲晏:指人的暮年。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巳時(上午十點(diǎn)左右),至化城寺,寺宇甚佳。唐時新羅王子金地藏修行之地,手植松兩株,根株亦不甚大,但供結(jié)子耳,數(shù)年前一株方枯。有王健知縣者,文正公旦(北宋初年名臣王旦,謚文正)之后,作普同塔,且誓他日歸骨于此,亦篤信釋氏者也。”
化城寺位于九華街的中心位置,是九華山起源最早的佛教寺廟,被稱為開山祖寺。早在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印度僧人在此筑室為寺,中唐時又有新羅國王子金喬覺(金地藏)來此修行,重修佛寺并賜名化城寺?!盎恰泵龇鸾獭斗ㄈA經(jīng)》。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一天下鄉(xiāng)布道,為山險所阻,小徒口渴腹饑,釋佛指著前方一座城市,對小徒說:“你看前方一城,可以前去化齋?!贝顺悄酸尫瘘c(diǎn)化。九華山化城寺建在高山平地,四面環(huán)山如城,故賜此名。歷史上化城寺幾經(jīng)重修,現(xiàn)存寺廟為四進(jìn)院落式建筑,山門和藏經(jīng)樓為十六世紀(jì)所建,大雄寶殿和后廳為十九世紀(jì)重建,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花崗巖鋪成的廣場。唐末詩人羅鄴,羅隱族弟,黃巢起義期間與羅隱一同避亂隱居在九華山,作有一首《化城寺》:
慶云生處梵王宮,躡磴攀蘿一徑通。
金殿忽開青嶂里,天人疑在白云中。
秋霄爽朗空潭月,暑氣蕭寥古柏風(fēng)。
況是慈悲清凈地,香煙像設(shè)固無窮。
慶云:五色云,古人以為喜慶、吉祥之氣。梵王宮: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像設(shè):指寺廟中的神佛供像。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化城寺》:
匝徑茸茸菜甲青,透池艷艷藕花明。
四方衲子尋幽踐,多少空山振錫聲。
作者題注:“起于齊梁,逮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禪眾有平田數(shù)千畝,種黃粒稻,田之上植茶,異于他處,謂茗地源。亭后有五釵松,結(jié)實(shí)香美,皆自新羅移植?!比兹祝喝峒?xì)濃密貌。菜甲:菜初生的葉芽。衲子:僧人。振錫:謂僧人持錫杖出行。陳巖所作《化城池》:
簇簇青蓮滿意開,老僧誇說舊栽培。
塵埃不涅花心性,凈客原從凈土來。
作者題注:“寺前植蓮于中。”涅:染黑。凈客:荷花雅稱。凈土:佛所居住的無塵世污染的清凈世界。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飯罷,謁金地藏塔,又在寺后突然一山,常時可望大江,是日適為晴嵐所蒙。僧祖瑛獨(dú)居塔院,獻(xiàn)土產(chǎn)茶味,敵北苑(指北苑貢茶)。陳朝立以翰先歸邑,同葉、趙行二里訪龍女泉,其傍乃李太白書堂基,今為張氏墳地?!?/span>
金地藏塔,今稱為“肉身寶殿”,俗稱“老爺頂”,位于九華街西神光嶺上,始建于唐代貞元年間。金地藏晚年以此為南臺讀經(jīng),其圓寂三年后,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yīng)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歷來為佛教圣地九華山最精華最神圣的地方。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地藏菩薩誕辰這天,更是人頭攢動,香火鼎盛。相傳在為金地藏建造墓塔時,嶺上夜間“發(fā)光如火”,故名此嶺為“神光嶺”。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地藏塔》:
八十四級山頭石,五百余年地藏墳。
風(fēng)撼塔鈴天半語,眾人都向夢中聞。
作者題注:“化城寺東(應(yīng)為西),唐僧地藏貞元十年趺化,年九十九。檀信為建塔于南臺,三年塔成。將遷舉,顏狀如初,骨節(jié)有金鎖聲,地發(fā)光景,因名神光嶺?!必懺辏汗?94年。趺化:盤膝坐化。檀信:謂修檀行的信士,指施主。八十四級:金地藏塔下石階共84級。五百余年:陳巖作詩時約為元初,距地藏塔建造約500年。天半語:比喻高處塔鈴的丁冬聲,含有似地藏菩薩在布道之意。夢中:似指塵世之中,有人生如夢之意。陳巖所作《神光嶺》:
眼看恒河幾劫沙,隨身鎖子骨鉤加。
嶺頭閃閃神光動,無盡燈中轉(zhuǎn)法華。
作者題注:“南臺直上。金地藏遷神之后,發(fā)光如火。檀信過之,悲仰追慕?!焙愫訋捉偕常阂馑际墙?jīng)過了多如恒河之沙的劫數(shù),佛教指時間過去長久。劫數(shù),佛教指注定的災(zāi)難。鎖子骨鉤加:指得道之人聯(lián)結(jié)如鎖狀的骨節(jié)。唐代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延州婦人》載,唐大歷年間,延州一婦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禮焚香、圍繞贊嘆于其墓,謂彼即鎖骨菩薩?!氨娙思撮_墓,視遍身之骨,鉤結(jié)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shè)大齋,起塔焉?!狈ㄈA:佛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的簡稱。陳巖所作《南臺》:
舊日新羅國里僧,山間散滿百千燈。
只將一默消諸妄,坐透禪機(jī)最上乘。
作者題注:“龍女泉南。金地藏禪息所?!睋?jù)唐人費(fèi)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新羅僧地藏“中歲領(lǐng)一從者,居于南臺。自緝麻衣,其重兼鈞。堂中榻上,唯此而已。池邊建臺,厝四部經(jīng),終日焚香,獨(dú)味深旨?!蹦吓_之地有兩說,一說位于神光嶺金地藏塔墓地,另一說位于神光嶺之最高處(有南臺寺)。一默:出自《維摩經(jīng)》,默者無言之意。諸佛菩薩或說或默,皆能顯于妙理。諸妄:所有虛假的妄想。最上乘:佛教謂最高明圓滿的教法。
周必大游覽九華山太白書堂,只看到堂基和旁邊的龍女泉。據(jù)歷代《九華山志》記載,相傳李白在友人韋仲堪的盛情邀請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華山東崖的龍女泉側(cè),讀書其中。南宋時在其舊址建有“太白書堂”,成為進(jìn)山游人常來瞻仰的李白遺蹤、當(dāng)?shù)匚娜说臅壑?。明代重建祠宇,又稱“太白祠”,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曾屢詣書堂憑吊。民國時期遭毀壞,1990年前后在遺址處重建“太白書堂”。書堂后院,有一口“太白井”,井水清沏甘甜,相傳為李白生活所用,井旁有兩棵高蒼勁的銀杏樹,相傳為李白所植?!毒湃A山志》中錄有宋代文人柯敬之的一首詩《李白書堂》:
久欲華山訪謫仙,謫仙書舍尚依然。
青松翠柏疑無路,流水高山別有天。
千片浮云飛碧漢,一聲啼鳥破蒼煙。
扶筇直上中峰頂,一看千山在眼前。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李白書堂》:
蘭芷春風(fēng)滿地香,謫仙曾臥白云鄉(xiāng)。
山間精爽今猶在,落月時時見屋梁。
作者題注:“化城龍女泉側(cè)?!碧m芷:蘭草與白芷,皆香草。古代常被用于稱頌品德高尚的君子。精爽:魂魄。陳巖所作《龍女泉》:
祖師正渴山頭水,龍女俄分海眼泉。
萬事不離無始劫,千年剩結(jié)未來緣。
作者題注:“金地藏卜居,方苦遠(yuǎn)汲。俄少女出現(xiàn),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撥石,泉果涌。”祖師:指金地藏。末兩句指佛經(jīng)說: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生死循環(huán),無有窮盡;凡事有因就有果,任何結(jié)果的產(chǎn)生,必然存在其所依賴產(chǎn)生的前因。據(jù)傳,東崖峭壁上有地藏洞,是金地藏初至九華山時的棲身之所。在東崖的西麓有一山泉,名為“龍女泉”。相傳龍女泉是龍女奉獻(xiàn)給金地藏的甘泉。
九華山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九華山群峰競秀,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大概是附會金地藏活九十九歲而來?!肚嚓柨h志》謂九華山山峰“得名者四十八”,主要者如十王峰、天臺峰、蓮花峰、天柱峰、會仙峰、七賢峰、九子峰等,其中十王峰海拔1342米,是九華山的最高峰。九華山現(xiàn)存寺廟近百座,全國重點(diǎn)保護(hù)寺院有九座,省級重點(diǎn)保護(hù)寺院有三十座,還留有數(shù)百處摩崖石刻分布于全山各景點(diǎn)。每年農(nóng)歷七月底的九華山傳統(tǒng)廟會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前面介紹無相寺所提到的晚唐文人王季文,曾作有一首《九華山謠》:
九華崢嶸占南陸,蓮花擢本山半腹。
翠屏橫截萬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極如中庭。
丹崖壓下廬霍勢,白日隱出牛斗星。
杉松一歲抽數(shù)尺,瓊草夤緣秀層壁。
南風(fēng)拂曉煙霧開,滿山蔥茜鋪鮮碧。
雷霆往往從地發(fā),龍臥豹藏安可別。
峻極遙看戛昊蒼,挺生豈得無才杰。
神仙憚險莫敢登,馭風(fēng)駕鶴循丘陵。
陽烏不見峰頂樹,大火尚結(jié)巖中冰。
靈光爽氣曛復(fù)旭,晴天倒影西江淥。
具區(qū)彭蠡夾兩傍,正可別作一岳當(dāng)少陽。
擢本:高聳貌。杳冥:指天空,高遠(yuǎn)之處。廬霍:廬山和霍山的并稱。夤緣:攀援;綿延。蔥茜:草木青翠茂盛貌。戛:沖。昊蒼:蒼天。挺生:挺拔生長。陽烏:神話傳說中在太陽里的三足烏,借指太陽。大火:大火星,即心宿,每年夏歷六月出現(xiàn)于正南方,此指夏天。具區(qū):古澤藪名,即太湖。彭蠡:彭澤湖。少陽:指的是《易》“四象”之一,和老陽相對。
百歲宮,坐落于九華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巔,原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五臺山僧人海玉,字無瑕,云游至九華山,選擇此處建庵修行,圓寂時享年110歲,人稱百歲公。僧徒們將其肉身涂金保護(hù),在庵內(nèi)供奉,后得到朝廷的賜封,封無瑕為“應(yīng)身菩薩”,賜無瑕肉身塔名“蓮花寶藏”,遂始建佛殿,易庵為寺。正因?yàn)槿f年寺是為紀(jì)念百歲公無瑕和尚而興建的,因此又名百歲宮。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等為一整體,沒有單體建筑的配置,遠(yuǎn)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這種形制在中國現(xiàn)存寺廟建筑中極少見。
池州士人盧嗣立,杜牧為池州刺史時器重他,舉之于朝,盧乃于唐武宗會昌五年(845)登進(jìn)士第。盧嗣立曾作有一首《望九華山》: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
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dāng)寒日眾峰呈。
坐觀風(fēng)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
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軒楹:堂前的廊柱。訣:分別,此指辭官。精誠:真誠,指隱居九華山的決心。
天臺峰,又名”天臺正頂”,海拔1306米,九華山第三高峰。峰頂有天臺禪寺,又名“地藏寺”,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傳說唐時金地藏曾在此禪居,留有“金仙洞”遺跡。因天臺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臺稱為九華山主峰。元代文人吳潛有詩《九華山天臺峰新晴曉望》:“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陰滌曉風(fēng)。九十蓮華一齊笑,天臺人立寶光中?!惫省疤炫_曉日”為舊志所載“九華十景”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詩人李中,曾作有一首《舟中望九華山》: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開。
當(dāng)時思水石,便欲上樓臺。隱去心難遂,吟余首懶回。
僧休傳紫閣,屏歇寫天臺。中有忘機(jī)者,逍遙不可陪。
水石:猶泉石,借指清麗勝景。紫閣:指仙人或隱士所居。屏:屏翳,古代傳說中的神名,指云神、雨師、雷師、風(fēng)師。忘機(jī):消除機(jī)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與世無爭。
周必大沒有留宿化城寺,而是從其西北方向的蜃蟠嶺下山了,在《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又行至蜃盤嶺,自此下嶺,過苦竹坑,俯視群山,左右對列,中有平田,氣象極好。稍前即寨頭,蓋建炎間張遇(南宋初在江淮一帶起事的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寇青陽,縣官移治于此,真關(guān)隘也。行近懸橋,雙瀑自石山對瀉,未經(jīng)名人題品,故無聞焉。又?jǐn)?shù)里至龜山,一上復(fù)數(shù)里,尤為險峻,有崇壽寺,慈民閣對雙劍峰?!丈性?,愛其景物,遂宿焉?!敝鼙卮笤诖速x詩兩首,其一為《登龜山》:
注坡緣壁化城中,客慍奴嗔我亦慵。
及至龜山還一上,為憐高閣對雙峰。
注坡緣壁:指山行艱難。注坡是下山,緣壁是上山。慍、嗔:抱怨,不滿。慵:指疲乏。龜山:位于今青陽縣杜村鄉(xiāng),上有崇壽寺。相傳開山建寺時有白龜現(xiàn)出之瑞,故又稱“龜山寺”。北宋祥符年間朝廷賜額“崇壽寺”,寺旁有“白龜泉”,又稱“靈源泉”。周必大的另一首詩是贈年八十六的崇壽寺僧善修,其為《贈崇壽寺僧善修》:
老僧九十視眈眈,二十年來不下山。
我得九華充法供,亦能禁足老山間?
視眈眈:指雙目炯炯有神。法供:佛教語,謂對佛、法、僧三寶的供養(yǎng)。大概老僧善修有向周必大化緣。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蜃蟠嶺》:
迤邐岡巒迅下馳,縈回蟠結(jié)幾蛟螭。
終然鼓勇歸滄海,只待風(fēng)雷借便時。
作者題注:“化城西南(應(yīng)為西北),岡勢縈回如蟠螭蜃。”蜃:神話傳說中的水龍。蛟螭:猶蛟龍。陳巖所作《龜山崇壽院》:
白云起處著招提,一嶺嵯峨眾嶺低。
多少山間好風(fēng)景,人來先看蔣公題。
作者題注:“化城西。開山初,白龜出現(xiàn),因號龜山。西廡有泉,曰靈源。內(nèi)有蔣穎叔游山題字?!闭刑幔核略旱膭e稱。蔣公題:指蔣之奇(字穎叔)的題詩。蔣之奇與蘇軾為同榜進(jìn)士。陳巖所作《白龜泉》:
白龜擺脫泥涂辱,步入金蓮佛道場。
玉水迸流山石裂,有靈初不為刳腸。
作者題注:“即靈源。袁提刑甫書扁?!痹嵝谈Γ耗纤蚊荚Γ谓瓥|提點(diǎn)刑獄。一二句:借用典故“曳尾涂中”,出自《莊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刳腸:指剖腹挖腸。此句借用典故“老龜刳腸”,出自《莊子·外物》:“神龜能見夢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wǎng),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span>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甲午(九月三十日),早,下龜山,行十余里入圣泉院。在院側(cè)石巖下號'無底泉’,試之僅二丈,蓋游者未嘗測其淺深耳。水自巖出,甚清駛,中有五色石。飯罷即行,過慕善鎮(zhèn)(今青陽縣廟前鎮(zhèn)),回望九華,橫側(cè)高低無一同者。”
九華山圣泉寺位于魁山下,今屬青陽縣杜村鄉(xiāng)龍華村,北宋治平元年 (公元1064年)始建,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5年)朝廷賜額,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建國后廢,近年又重建。圣泉寺旁有泉四時不竭,稱“圣泉”,俗稱“無底泉”。圣泉之水如縞帶,故名縞溪,溪中出五色石,縞溪繞山四季不涸。
宋末元初青陽詩人陳巖所作《圣泉院》:
釋子親傳馬祖衣,枯藤來此卓煙霏。
斕斑錦石寒泉底,湛碧中涵五色輝。
作者題注:“自縞溪至山南,院后圣泉冬夏不涸,多產(chǎn)異石,五色彩錯?!贬屪樱荷降耐ǚQ,取釋迦弟子之意。馬祖:唐代著名禪師道一,俗家姓馬,后人尊稱為馬祖。傳說圣泉寺是馬祖弟子凱口禪師的道場。陳巖所作《覽勝亭》:
亭中妙墨粲于珍,添得一番山色新。
幽坐看來如看畫,我今欲畫恨無人。
作者題注:“圣泉院前野堂,葉大卿平甫書扁?!比~平甫,此人不詳。陳巖所作《縞溪》:
風(fēng)信吹涼入鬢清,悠然目送一鷗輕。
鷗飛不盡天回影,練色波光曳曳明。
作者題注:“圣泉院水如縞帶,出清溪八十里?!笔ト碌娜魅胛逑?,但這里說縞溪是清溪的源頭,看來縞溪之名有兩處。
周必大所說的慕善鎮(zhèn),即今青陽縣廟前鎮(zhèn)的古稱,為九華山北大門?!肚逡唤y(tǒng)志·池州府》記載,慕善鎮(zhèn) “在青陽縣西南二十五里,俗名五顯廟,前通五溪河。”這里一直是九華山香客朝山和購物集市,店鋪眾多,市場繁榮。前文提到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冬,李白應(yīng)秋浦縣友人高霽和青陽縣友人韋權(quán)輿的邀請,聚會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回家客堂,遠(yuǎn)眺九峰如蓮花,幾人即興賦《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這夏侯回的家很有可能就位于慕善鎮(zhèn)一帶。
南宋詩人喻良能,曾作有一首《題九華山用太白聯(lián)句韻》:
千古池陽郡,九峰應(yīng)最華。
明珠絢晨露,麗綺粲晴霞。
嶺頭過子晉,巖腹憩洪崖。
謫仙無復(fù)見,空想夏侯家。
太白聯(lián)句:指詩《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子晉:古代道教傳說中的人物王子喬,字子晉。相傳為其為周靈王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煉,后升仙。洪崖:亦作“洪涯”,道教傳說中的仙人名,黃帝臣子伶?zhèn)惖南商枴V喯桑褐咐畎?。夏侯家:指夏侯回之家。李白與秋浦友人高霽和青陽友人韋權(quán)輿合作《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其序言中說他們當(dāng)時“憩于夏侯回之堂”。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又五里至曹溪寺,又五里至覺安寺,五溪合流于此,故又名五溪寺,有王子尚樞密紹興六年赴湖北師(兩宋之間的主戰(zhàn)派官員王庶(字子尚)于紹興六年(1136年)知荊南府、湖北經(jīng)略安撫使)所題詩。主僧自全善課(占卜),令占二兄綱運(yùn),約八日有信。又五里入大路,過鐵券(今貴池區(qū)墩上街道),葉元質(zhì)(葉楠)別去。又二十五里投宿馬牙酒坊(今貴池區(qū)馬衙街道),二三里有常安寺,夜不果往,陳朝立自青陽致饋。是行自西洪嶺入山,蓋西南也;終日觀山西,既至圣泉,蓋自西北而出。”
周必大所游的五溪寺(覺安寺),早已不存。根據(jù)清代周赟所著《九華山志》,所謂“五溪”,是指九華山西麓的龍溪、漂溪、舒溪、雙溪(也稱曹溪)和濂溪匯合為五溪河(九華河)。五溪橋位于五溪口,始建于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20年)。元朝文宗皇帝曾經(jīng)過此橋眺望九華奇峰,驚嘆不已,吟詩《望九華》:“昔年曾見九華圖,為問江南有也無。今日五溪橋上望,畫師猶自欠功夫?!泵鞔鷷r這里曾建有望華亭(望華樓),近年在此重建望華禪寺。如今重建的五溪橋和望華禪寺,是進(jìn)入九華山旅游攬勝的必經(jīng)之地,可稱為九華山的北大門,登上橋頭或寺樓可以飽覽五溪山色和九華山風(fēng)光。
晚唐詩人曹唐,曾作有一首《早發(fā)靈芝望九華寄杜員外使君》:
戴月早辭三秀館,遲明初識九華峰。
嵯嵯玉劍寒铓利,裊裊青蓮翠葉重。
奇狀卻疑人畫出,嵐光如為客添濃。
行春若到五溪上,此處褰帷正面逢。
杜員外使君:應(yīng)指池州刺史杜牧。靈芝:今貴池區(qū)馬衙街道靈芝村,為貴池古村落,曾是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據(jù)清光緒《貴池縣志》記載“府城東三十五里許,地產(chǎn)靈芝故名,三面環(huán)山,一面迎畈”。三秀:靈芝草的別名,靈芝一年開花三次,故稱。嵐光:山間霧氣經(jīng)日光照射而發(fā)出的光彩。行春:謂官吏春日出巡。褰帷:撩起帷幔?!逗鬂h書·賈琮傳》:“ 琮為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dāng)遠(yuǎn)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焙笠蛞浴板结 睘楣倮艚咏傩?,實(shí)施廉政之典。
周必大投宿的馬牙酒坊,即今貴池區(qū)馬衙街道。他說附近有常安寺,因天色已黑遂沒有前往。南宋詩人韓淲,曾作有一首《常安寺》:“乍暖陰陰欲雨天,滿陂春水浸山田。蛙聲一夜無人管,斷送閑愁到枕邊?!苯耨R衙街道之南建有九華天池風(fēng)景區(qū),宋代常安寺有可能就在那個方向。
公元1167年八月,王十朋比周必大早到池州一個月,因公務(wù)在身無暇游九華山,但又心有不甘,在江上望見九華山遂寫下九首絕句。他在詩序中說:“予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峰;舟出清溪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朱仲文謂不可無詩,因作九絕。”這九首絕句總題為《九華山》:
其一
九芙蓉自九天來,太史南游山未開。
仙境曾經(jīng)謫仙眼,佳名杰句兩崔嵬。
其二
舟出清溪尚逆風(fēng),觀山卻得少從容。
浮云不礙天邊眼,放出神仙八九峰。
其三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
如今漸覺鄉(xiāng)山近,已見芙蓉吐九華。
其四
江南一岳占青陽,多少神仙此地藏。
聞?wù)f仙翁搗藥處,鳥聲依舊克丁當(dāng)。
其五
九華山下化成寺,太白書堂高處開。
想見江山無此境,故宜頭白懶歸來。
其六
峰巒列峙神仙境,子母相依孝義山。
莫向山中摘花果,惜春啼鳥怒人攀。
其七
郡樓初見一奇峰,深恐煙霞無路通。
神母遙遙將九子,總將山色到舟中。
其八
曾見齊山小九華,夢游縹緲羽人家。
靈山面目忽相見,舟系梅根秋日斜。
其九
曰華曰子數(shù)俱九,細(xì)看峰巒何許多。
今古畫工圖不足,冠卿詩奈九華何。
芙蓉山:位于今浙江樂清市東北四十里芙蓉鎮(zhèn),王十朋即樂清人??硕‘?dāng):作者自注:“山中有鳥啼聲,曰克丁當(dāng)。時人呼為葛仙翁搗藥處?!本湃A山三寶之一的“叮當(dāng)鳥”也叫做搗藥鳥,學(xué)名叫“棕噪鹛”?!澳蛏街姓ü倍洌鹤髡咦宰ⅲ骸按壕叭嘶虻?,有啼鳥曰'莫摘花果’,人或違之,萬鼓進(jìn)群飛,厲聲而啼?!鄙衲福簽楣糯漓氲纳瘢詠淼拿耖g崇拜九子母神。冠卿詩:作者自注:“唐蕭建以詩寄費(fèi)處士冠卿,云:'見說九峰峰下寺,日宮尤在下方開。其中幽境客難到,請為詩中圖畫來?!谇浯鹨远崱!?/span>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乾道丁亥十月朔乙未(乾道三年十月一日),早,自白沙(今貴池區(qū)清溪街道白沙社區(qū))入小路數(shù)里,游云光寺(今云光寺距白沙社區(qū)約有6公里),寺亦華煥,登閣望六山圍屏。欲少留,而提舉常平李察院領(lǐng)客將至,留二小詩戲之……。遂同趙生過江祖興道院,主僧行余置酒,訪李白祠堂,但有廢碑在壁角,令行余道至石邊攀緣而下,得小舟同泛清溪,水正碧色。下淺灘數(shù)里,至玉鏡潭,水自南來,觸岸西折,彎環(huán)可喜潭,深則二三丈,云李白詩云:'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衷疲?#39;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鏡潭。’皆實(shí)錄也?!?/span>
上文中的“提舉常平李察院”,名叫李承議(字子長), 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年)進(jìn)士,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任提舉江南東路常平。周必大在云光寺所作的兩首小詩為《游云光寺,李提舉領(lǐng)客將至,留二小詩》:
其一
來如負(fù)弩先,去為乘驄避。
江祖一片石,留伴幽人醉。
負(fù)弩:謂背負(fù)弓箭開路先行,為古代迎接貴賓之禮。此句指李庚領(lǐng)客將至。乘驄:《后漢書·桓典傳》東漢末年桓典,出任主管監(jiān)察的侍御史,常乘青驄馬,京師里弄權(quán)的宦官都很忌憚。后來詩文中常以“乘驄”指侍御史。李庚曾出任過監(jiān)察御史?!敖嬉黄保撼鲎岳畎住肚锲指枋呤住菲渚?:“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span>
其二
作者正七人,飲中空八仙。
長齋詎容醉,晉也合逃禪。
作者七人:出自《論語》中孔子所說,后以稱隱逸之士。周必大在此自注:“賓主正七人?!敝杆麄冇瓮嬉恍腥苏闷呷?。飲中八仙:杜甫有詩《飲中八仙歌》,描寫當(dāng)時長安城中號稱的“酒中八仙人”。長齋:謂佛教徒長期堅(jiān)持過午不食,后多指長期素食。逃禪: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周必大引用此典,應(yīng)是指李庚也是好飲之人。就在此一個月前,王十朋在池州清溪口阻風(fēng)十日,李庚便曾攜酒去慰問他,王十朋留下了詩《子長攜具至溪口復(fù)用前韻》:“舟遇先逢李,杯行酒到齊。”
周必大離開云光寺后游覽的江祖興道院、李白祠堂、江祖石和清溪,即是今池州萬羅山風(fēng)景區(qū),距云光寺約5公里。萬羅山風(fēng)景區(qū)由萬羅山、江祖山、清溪河三個景區(qū)組成。萬羅山山腰處有珍珠寺,始建于唐代,寺內(nèi)供奉著玉雕觀音,寺前有滌墨池(相傳為李白洗手處)。江祖山與萬羅山隔清溪河侍立,山下的江祖石伸入河心,激水飛漩,溪流湍急,在巖畔形成回水潭。江祖石因“形似古渡江神”而得名,因李白在此作詩,后世也稱其為“李白釣臺”,留存有幾幅古代摩崖石刻。江祖山上還存有興道院、仙人亭遺址。
約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縣游覽清溪河,寫下數(shù)首詩篇,其中一首為《獨(dú)酌清溪江石上寄權(quán)昭夷》:
我攜一樽酒,獨(dú)上江祖石。
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永愿坐此石,長垂嚴(yán)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diào)。
權(quán)昭夷:天水人,相傳李白曾與他在貴池修道煉丹。嚴(yán)陵:即嚴(yán)光,字子陵,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xué),劉秀稱帝,找其做宮,嚴(yán)改名換姓,隱居釣魚。此處李白借嚴(yán)自喻。山中人:應(yīng)指隱居的權(quán)昭夷。
周必大一行在興道院主僧行余的帶領(lǐng)下,泛舟清溪,近觀江祖石,又移舟去游覽了李白命名的玉鏡潭。周必大在游覽途中賦詩一首《泛清溪至玉鏡潭》:
清溪水色勝于藍(lán),祖石移舟下鏡潭。
妙絕畫屏并碧玉,謫仙不見與誰談。
約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縣游覽清溪河,還作有一首《入清溪行山中》:
輕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合,溪里言彌靜。
無事令人幽,停橈向余景。
云林境:白云悠游、山林蒼翠的境地。合:應(yīng),和。停橈:停船。橈,槳。景:同“影”。余景:夕陽的余輝。此詩生動地描繪了清溪四周的優(yōu)美景色,宛如一幅精致的山水畫。
貴池有兩處玉鏡潭,一曰秋浦玉鏡潭,一叫清溪玉鏡潭。秋浦玉鏡潭在秋浦河上,位于今貴池區(qū)灌口鄉(xiāng),即唐代前半期秋浦縣縣城旁,有古跡“昭明釣臺”,與昭明太子在此垂釣的傳說有關(guān),李白到訪秋浦縣肯定也到過此處;而清溪玉鏡潭則在清溪河上,位于貴池區(qū)梅街鎮(zhèn),此潭因李白的命名而名傳天下。
約公元754年,李白在秋浦縣游覽清溪河,作有一首《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康樂上官去,永嘉游石門。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
我來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積雪,萬壑盡啼猿。
興與謝公合,文因周子論。掃崖去落葉,席月開清樽。
溪當(dāng)大樓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鏡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清夜方歸來,酣歌出平原。
別后經(jīng)此地,為余謝蘭蓀。
李白自注:“潭在秋浦桃樹陂下,余新名此潭。”康樂:指南北朝詩人謝靈運(yùn),東晉時襲封為康樂公。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南朝宋,謝靈運(yùn)受排擠外放任永嘉郡太守,郡治在今溫州市,他遍游永嘉山水。石門:據(jù)《一統(tǒng)志》,石門山在溫州府城北。孤嶼:據(jù)《太平寰宇記》,孤嶼在溫州城北四里永嘉江中。謝靈運(yùn)曾作有《登石門最高頂》詩,又有《登江中孤嶼》詩。桃陂:今貴池區(qū)梅街鎮(zhèn)有桃坡村,位于清溪河畔。周子:即周剛。大樓:即大樓山,又名大龍山,在今貴池區(qū)梅街鎮(zhèn)之北。蘭蓀:指香草,可代指才子佳人。末兩句的意思是,我們分別后,若你再來此地時,別忘了替我問候那溪邊的蘭花和石蓀草,謝謝她們的清香滿鼻。
池州望華樓位于平天湖景區(qū)碧山之巔,為五層仿唐代風(fēng)格古建筑,近年所建。登樓瞭望,可近觀平天湖山青水碧之景,遠(yuǎn)眺池城高樓林立之貌,北瞰長江,東望九華。
周必大《泛舟游山錄》中記述:“(十月一日)晡時,回至弄水亭,以玉盃酌,趙生遍飲其從者。晚聞太守趙在九華樓,上梁就見之?!敝鼙卮笤谇廊辏ü?167年)九、十月的這次池州之行,留下了一組詩《池陽四詠》:
其一、弄水亭
夜泊清溪弄水亭,棹謳徐起月華明。
水晶宮畔西湖上,除卻兩邦無此清。
棹謳:船歌。月華:月光,月色。水晶宮:傳說中的月宮,也是蘇州、 湖州一帶的美稱。 姜夔《惜紅衣》詞序:“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甚麗?!钡谝皇自姂?yīng)是九月二十二日剛到池州泊舟弄水亭時所作。
其二、杜荀鶴長林
天遣江山助牧之,詩材猶及杜筠兒。
向來稍喜唐風(fēng)集,今信樊川是父師。
長林:貴池縣地名,今有貴池區(qū)牛頭山鎮(zhèn)長林村。牧之:晚唐詩人杜牧(字牧之),長安樊川人,晚年長居樊川別舍,自號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世稱杜樊川。杜筠兒:指唐末詩人杜荀鶴(字彥之),池州石埭(今池州市石臺縣)人,自號九華山人,著有《唐風(fēng)集》,傳說其父親名杜筠。北宋末年開始有人傳杜荀鶴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的私生子,周必大即認(rèn)可這種說法,在其所撰《二老堂詩話》中說:“杜牧之守郡時,有妾懷娠而出之,以嫁州人杜筠,后生子,即荀鶴也。此事人罕知。”不過,此說法只見野史,難以證實(shí),后世多認(rèn)為是無稽之談。
其三、翠微亭
地占齊山最上頭,州城宛在水中洲。
蜿蜒正作長虹墮,吸住江河萬里流。
長虹墮:指清溪河。第二、三首詩是九月二十三日游齊山時所作。
其四、九華樓
君葺城樓望九峰,我能遍踏九芙蓉。
飛云捲雨輸賢守,透月穿天乞老農(nóng)。
君、賢守:指時任池州太守趙彥博(字富文)。第四首詩是周必大十月一日從九華山回到池州后上九華樓所作,池州太守趙彥博大概正在樓上祈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