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色彩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當(dāng)代國內(nèi)藝術(shù)、設(shè)計、色彩等領(lǐng)域深受強調(diào)色彩科學(xué)認(rèn)知的西方色彩學(xué)說、方法等的影響,而對于注重于色彩精神作用的中華色彩文化的觀念、成果等知之甚少,相關(guān)研究,尤其有影響的成果鮮見。中國色彩事業(yè)若想在世界色彩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斷地研究、推介、傳承和運用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色彩文化,就成為中國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作為國內(nèi)有影響力的色彩學(xué)術(shù)研究機構(gòu),北京服裝學(xué)院色彩中心官方公眾號(BIFTcolor)將一如既往地對此領(lǐng)域的最新學(xué)術(shù)研究、應(yīng)用成果、專業(yè)活動等予以及時報道,推動國內(nèi)傳統(tǒng)色彩文化的發(fā)展。
先秦文獻所說'五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究竟是什么樣色彩,學(xué)術(shù)界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本文通過文獻考據(jù)、實驗測試、數(shù)據(jù)標(biāo)準(zhǔn)等對此予以逐一解讀,是了解先秦,乃至中國傳統(tǒng)色彩“五正色”發(fā)展與特點重要成果。
正文 |TEXT
一、先秦“正色”
在先秦時期,雖然色彩的尊卑、等級特性已經(jīng)被關(guān)注并加以區(qū)分,但是“正色”的稱謂專指織物色彩。
在先秦時期,雖然色彩的尊卑、等級特性已經(jīng)被關(guān)注并加以區(qū)分,但是“正“正色”之謂最早見于《禮記·玉藻》:“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衣正色,裳間色?!编嵭ⅲ骸爸^冕服玄上纁下?!?冕服為天子、諸侯等貴族重要禮儀活動所穿戴,正色、間色是對織物顏色的區(qū)分。 孔子云:“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歷代注解認(rèn)為:朱是正色,紫是間色。按孔子的說法因此,正色是指正式場合的服飾織物色彩,是正統(tǒng)、高雅的色彩。
在先秦文獻中,“正色”主要是針對服飾染織的色彩而言。是否“正色”“間色”表示織物的染色之外,也用來表示其他的顏色,先秦文獻記載闕如。
在商周甲骨文中,也記載了色彩的尊卑等級觀念,但并未出現(xiàn)正色的說法。古人以純色、雜色區(qū)別色彩,其中純色是高等級的顏色,雜色是低等級的顏色。在殷商的祭祀活動中,祭祀的犧牲、玉石的色彩就體現(xiàn)出禮制等級特點,用色必須與祭祀者的身份相配。學(xué)者汪濤通過考察勿色(雜色)動物在祭祀中的象征意義,得出結(jié)論:殷商時期,勿色(雜色)同白色(純色)、騂色(純色)動物相似,也受到很高重視,也許因為他們有吉祥的象征意義;周代祭祀中也使用勿色動物,重要性卻急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純色動物,純色象征神靈的本然和貴族的道德。
以純色、雜色表示色彩的尊卑等級,在先秦傳世文獻中仍然多見:《春秋公羊傳》:“周公用白牡,魯公用騂剛,群公不毛?!?白牡是純白色的雄性犧牲,騂剛是赤脊馬匹,不毛是不純色的犧牲。祭祀者等級不同,使用色彩的等級體現(xiàn)在純色、雜色之上;《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尨?!?“全”是純色的玉料,“尨”是玉料顏色混雜不一。意思是說,天子使用純色玉,王公使用顏色混雜不一的玉料。
先秦文獻中諸如玉器、建筑、祭祀動物等等,也有體現(xiàn)尊卑等級進行色彩區(qū)分的文化特征,但始終沒有使用“正色”“間色”一詞。
秦漢之后,“正色”的外延擴展,不僅限定于染織服飾,也包括建筑、繪畫等方面。
二、五正色所指
五正色一般認(rèn)為是青、赤、黃、白、黑五種,此五種為廣義上的說法,先秦“正色”專指織物色彩,那么,先秦“五正色”具體指的是哪五種?
《荀子·正論》:“衣被則服五采,雜間色,重文繡,加飾之以珠玉”。王先慎注:“服五采,言被五色也。間色,紅紫之屬”。在此文中,“五采”與間色相對,顯然此處的“五采”所指的是五正色。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色所指已經(jīng)達成共識,五色所指的就是青、赤、黃、白、黑。春秋后期出現(xiàn)了相當(dāng)普遍的“尚五”現(xiàn)象。因此,味有“五味”,音有“五音”,色有“五色”,谷有“五谷”等等,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數(shù)字“五”相關(guān)。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行與五色(青、赤、黃、白、黑)相配已經(jīng)形成,真正對“五行五色”進行全面理論創(chuàng)造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鄒衍,將商代以來的方位觀念進一步數(shù)術(shù)化,將使“五色”終于成為了一套納入“五行說” 的完整理論模式。鄒衍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他的學(xué)說集中體現(xiàn)在《呂氏春秋》、《禮記·月令》這些戰(zhàn)國文獻中。
五色在先秦文獻中比較常見,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吨芏Y·考工記》:“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p>
五色——青、赤、黃、白、黑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先秦時期的人以五色概括間所有的可見色彩。比如,廣義的青既可以指“綠竹青青”(《詩經(jīng)》)、又可以指“青青子衿” (《詩經(jīng)》)、還可以指爐火青(《周禮·考工記》)等等……廣義的五色顯然無法體現(xiàn)語言表達具體色彩信息的功能,在重視禮教的先秦社會,人們對居住、穿戴、車馬的色彩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定性,廣義五色顯然無法對具體的色彩進行規(guī)定。
事實上,先秦使用“五正色”這一概念,它不僅將色彩從社會意義上倫理化,而且也將抽象的五色具體化,具體指向某種特色譜段固定的色彩。秦漢之后的記載,往往將五色青、赤、黃、白、黑,也指代五正色。也就是說,青、赤、黃、白、黑既指廣義的五色,也指五正色,這種記載最早見于南朝梁皇侃??追f達疏解《禮記·玉藻》說:“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間色?;适显疲骸^青、赤、黃、白、黑,五方之色;不正謂五方間色也,綠、紅、碧、紫、騮黃是也。青是東方正,綠是東方間;東為木,木色青,木刻土,土黃并以所刻為間,成綠色,青黃也。朱是南方正,紅是南方間,南為火,火赤刻金,金白,故紅色赤白也;白是西方正,碧是西方間,西為金,金白,刻木,故碧色青白也;黑是北方正,紫是北方間,北方水,水色黑,水刻火,火赤,故紫色赤黑也;黃是中央正,流黃是中央間,中央為土,土刻水,水黑,故流黃之色黑黃也’” 這里孔穎達引用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說法,認(rèn)為正色是純正的顏色,包括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與五方相對應(yīng)。不正的五方間色是指綠、紅、碧、紫、騮黃五種顏色。
顯然,五正色的色域在廣義五色的范圍內(nèi),但先秦時期,并無文獻記載具體五正色是哪五種?這并不表示無法確定先秦五正色的準(zhǔn)確表述。本文研究認(rèn)為:
其一,朱為赤之正色。研究“朱”的字源,更能證明“朱”是正色赤的準(zhǔn)確表達。朱的本字是“絑”,表示純赤的絲帛?!爸臁痹谝笊虝r期的甲骨文或金文中沒有出現(xiàn)?!爸臁钡谋玖x,許慎《說文解字》認(rèn)為:“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一在其中。” 據(jù)聞一多考證,這個“朱”就是柘(Cudrania tricuspidata,??疲牟某式瘘S色,萃取其色素染在絲綢上即為柘黃。桑科柘的樹心染出的顏色是黃色,同赤色相去甚遠。這種說法比較牽強,很難得到多數(shù)學(xué)者的認(rèn)同。商承祚以朱的早期文字字形為依據(jù),認(rèn)為“朱”即“珠”的初字,是象形字,非會意字。本文認(rèn)為這種說法比較合理,“朱”作為顏色詞表示顏色則是其假借義,其本字應(yīng)當(dāng)是“絑”, 絑的本義是與絲帛有關(guān)的顏色?!墩f文·糸部》:“絑,純赤也,《虞書》丹朱如此”。《說文·糸部》段玉裁注:“凡經(jīng)傳言朱皆當(dāng)做絑,朱其假借字也”。出土文字中絑也不從糸,如《番生簋》:“朱巿蔥黃”,絑作 。
后來“朱”行而“絑”廢,在表示正色時,多數(shù)情況用“朱”,先秦文獻中出現(xiàn)較多:《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顯然,這里“朱”就是指正色?!对姟め亠L(fēng)·七月》:“我朱孔陽,為君子裳”。毛傳:“深纁也”。孔穎達認(rèn)為此是君子祭祀所穿禮服。朱熹集傳:“朱,赤色”。君子所服祭祀禮服,色彩鮮明,當(dāng)為正色。《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鄭玄注:“朱干,赤大盾”。這里所說的“朱干”指的是朱砂調(diào)漆髹飾的盾,在禮儀的場合使用,為正色,先秦考古中屢有“朱干”發(fā)現(xiàn),1986年湖北荊門包山2號墓出土的長方形大漆盾(現(xiàn)藏湖北省博物館),涂有褐紅色朱砂。同一墓葬還出土彩繪龍鳳紋漆盾(現(xiàn)藏湖北省博物館),以黑漆為底,朱色花紋。 先秦時期,正色赤有時直接用“赤”表示,“赤”是一般性表示赤色的顏色詞。《呂氏春秋·孟夏紀(jì)》:“……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旂,衣赤衣?!?這里是指天子在不同月令舉行禮儀活動所穿著的服飾,當(dāng)為正色。 這里的“衣赤衣”,在《呂氏春秋·仲夏紀(jì)》中作“衣朱衣”?!抖Y記·月令》和《呂氏春秋·十二紀(jì)》大致接近,他們都有共同的來源。按學(xué)者楊寬的研究,《月令》出自晉太史之學(xué),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陸續(xù)補訂而成,《呂氏春秋·十二紀(jì)》之首章,《明堂陰陽》之《月令》皆出自抄襲,而《禮記·月令》則又抄自《明堂陰陽》?!秴问洗呵铩匪梦淖指咏爬稀对铝睢?,因此可以這樣說,“赤”與“朱”都可以表示正色赤,但“赤”表示的色域范圍更廣,因此,“朱”是更準(zhǔn)確的表達。
其二,玄為黑之正色。 “玄”是先秦最有爭議的顏色詞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字形“ ”),它就用來指祭祀牛的顏色,如“乙巳,貞:??禾于三玄?!保ā逗稀?3276)。對其本義,歷代說法不一,許慎《說文·玄部》:“幽遠也。黑而有赤色為之玄。象幽而入覆之也?!?馬敘倫認(rèn)為,周谷城從形音義三方面考證,認(rèn)為玄是從果子懸在樹上的懸義而來,玄字就是懸字。李孝定不同意周谷城“玄是懸的本字”的說法,認(rèn)為 之為玄,似以假借之為優(yōu)也。” 本文認(rèn)為,玄的顏色之義是由“懸”的引申而來?!靶弊鳛轭伾~,表達視覺上幽遠而神秘,不可捉摸的幽遠之處的類黑色。在歷代文獻和金文中,玄主要指玉色、天色、水色、服色,以下逐一進行梳理。玉色玄見于《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璜是一種半圓形的瑞玉,玄璜用于祭祀北方。玄璜指的是黑色的玉璜,黑色的玉自然界中比較常見,玉具有溫潤、半透光的特點,從玄和黑的文字字義上,玄玉更為準(zhǔn)確,它描述的是玉的半通透、神秘而不是死黑一團的視覺效果。天色“玄”實際上是說“天色黑”, 在表示天的顏色時稱玄天而不是黑天。因為有日光,才是白天,古人認(rèn)為天的本色是黑。對玄與黑顏色接近,古人習(xí)慣上將神秘、幽遠的對象也稱為玄,因此,不說黑天,而說玄天?!吨芤住さ诙岳だ榈乩ど侠は隆罚骸胺蛐S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孔穎達疏:“天色玄,地色黃,故血有天地之色。”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將五色與天地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對應(yīng)起來,這里就出現(xiàn)了五色與天地四方六個元素?zé)o法對應(yīng)的問題,黑既要與北方(水)對應(yīng),也要與天黑對應(yīng),北方而言,玄與黑都可以與之對應(yīng),如北方七宿稱玄武,黑與玄的區(qū)別在于,玄色是玄遠、神秘的黑色,適合表達天黑的特點,因此五色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中,天玄而北方黑。
正如文獻中所記:“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周禮·考工記·畫繢》)”賈公彥疏:“天玄與北方黑二者大同小異,何者?玄黑雖是其一,言天只得謂之玄天,不得言黑天。若據(jù)北方而言,玄黑具得稱之,是以北方言玄武宿也?!?/p>
“玄”水實際上是說“黑”水?!抖Y記·禮運》:“玄酒在室”,孔穎達疏:“玄酒,謂水也。以其色黑,謂之玄。而太古無酒,此水當(dāng)酒所用,故謂之玄酒?!惫糯糜诩漓氲男?,實際上是水,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水,由上文可見,玄具有神秘不可捉摸的詞義;五行的水與黑相配,為與“黑”水相區(qū)分,這里將用于祭祀的水稱為“玄”。
對服飾的玄色,歷來爭議最大,從歷代訓(xùn)詁看,一說是黑色,一說是黑中帶赤,究竟哪一種較為合理,又或者另有說法?本文認(rèn)為作為服飾的玄色是一種專有的禮服顏色,是五色“黑”之正色。玄色既有用于婚禮的玄端,如《儀禮·士婚禮》:“使者玄端坐……從者畢玄端……” 。也有用于重要禮儀的玄衣纁裳,《禮記》記載春分之禮的時候于東國門之外祭祀,服玄衣而戴冕?!抖Y記·玉藻》:“玄端而朝日于東門之外?!编嵭ⅲ骸岸水?dāng)為冕,字之誤也。冕服之朝日,春分之禮也。”孔穎達疏:“愚謂玄冕者,五冕之服皆玄也……” 在解釋冕服的時候,歷代經(jīng)師總是玄衣纁裳并舉?!吨芏Y·天官·司服》:“祭群小祀則玄冕。”鄭玄注:“凡冕服皆玄衣纁裳”。賈公彥疏:“知玄衣纁裳者,見《易·系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蓋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托於南方,火赤色,赤與黃即是纁色,故以纁為名也。”
從古代的注疏當(dāng)中可以看出,玄和纁分別帶有一種象征意義,玄是黑色,是正色,也就是天的顏色;纁是赤黃相間的顏色,是間色。《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間色。非列采不入公門?!编嵭ⅲ骸爸^冕服玄上纁下?!笨追f達疏:“采色之中,玄最貴者。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間色?!?就禮服的色彩而言,玄是代表天的顏色,是彩色中最高貴的顏色。陳漢平通過全面考察西周金文中記載的命服色彩,得出結(jié)論,玄衣等級最高,其次是戠衣(色如埴土之色,即黃色之衣),再次是戠玄衣(黃、玄兩色之衣)。出土金文所得結(jié)論與傳世文獻記載基本一致:玄衣是高等級的服飾,玄色是高等級的色彩,是黑色之正色。
本文認(rèn)為先秦所染玄色的應(yīng)該是一種帶有赤色的黑色,而不是完全的黑色的。其理由可以從染色工藝和歷代訓(xùn)詁方面陳述。首先,從染色工藝來看玄色是通過多次染色實現(xiàn)的,《周禮·考工記·鐘氏》:“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鄭玄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又復(fù)再染以黑,乃成緇矣?!?《禮儀·士冠禮》鄭玄注:”凡染黑,五入而為緅,七入為緇,玄則六入與?” 綜合古文獻記載和歷代注釋,古時染黑色,是通過多次染色而成的,一次比一次顏色深,五染,成青紫色,曰緅,赤多黑少;六染,成紫黑色,曰“玄”,黑色帶有赤色,黑多赤少;七染,成純黑色,曰緇。染色中,染色次數(shù)與色彩之間并不是完全的遞進關(guān)系,它實際上是在染色的過程中,加入不同媒染劑形成的不同黑色效果,按黑色不同分為緅、玄、緇。吳淑生、田自秉《中國染織史》中據(jù)以上記載用圖表的方式重現(xiàn)了這個染色過程,下面圖表為原表:
《周禮·考工記·鐘氏》染色圖
從古代工藝來看,古人有多種辦法染黑,其中皂斗染黑色只需要簡單幾次就可以染成。染玄實際上對赤色織物的黑色套染實現(xiàn)的,按照古代染色工藝,玄色是緅與黑相混而成的色彩,而緅是由朱和紺和黑混色而成,紺是由纁和黑混合而成,這樣經(jīng)過多次染成的玄色是帶有赤色的黑。染次不同,所費的功夫不同,染色的多重性體現(xiàn)了更進一層的敬意。通過多次染紅出現(xiàn)的黑色和直接染成的黑色是不同的,多次染紅的黑色即使總體上看是純黑,但仍然會泛有略微的赤色,而且這種黑色厚重而富有神秘感。
其次,從歷代訓(xùn)詁上看,服飾的玄色往往被訓(xùn)釋成黑中帶赤者。《尚書·禹貢》:“荊州,厥篚玄纁。鄭玄箋: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又再染則為緇。玄色在緅緇之間?!?《詩·豳風(fēng)·七月》:“載玄載黃?!编嵭ⅲ骸靶?,黑而有赤也?!笨追f達疏:“玄,黑而有赤,謂色有赤黑雜者。” 《論語·鄉(xiāng)黨》:“羔裘玄冠不以吊。”邢昺疏:“衣與冠同色,是朝衣色玄,玄即緇色之小別。” 因此,先秦的顏色詞“玄”,在表示服飾的專有顏色時,是黑中有赤,也就是黑中帶赤的顏色。針對“羔裘玄冠不以吊”,今人楊伯峻認(rèn)為:“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用作吉服。喪事是兇事,因之不能去穿戴著去吊喪。本文可以補充的是,玄色是黑中帶赤的服飾專用色彩,是最為高貴的色彩,玄冠為重要的禮服的組成部分,當(dāng)然不能參與兇事,兇事應(yīng)當(dāng)穿著素服。
綜合來說,玄表示天色和水色,顏色類似黑,但不同于純黑,而表示一種幽遠、神秘、捉摸不透的黑色。玄在在表示服飾色彩時,也有幽遠、神秘顏色之意,還原其語境來說,玄所指的是一種黑中帶赤的專用服飾色彩,是黑之正色。
青、赤、黃、白、黑既表示廣義的五色,也表示五正色,但是從準(zhǔn)確的意義上, 先秦五正色的正確表達應(yīng)該是:青、朱(赤)、黃、白、玄(黑)。
三、先秦正色的染色標(biāo)準(zhǔn)
在先秦禮制社會中,正色色相應(yīng)該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在沒有色卡的古代,古人如何古人來校準(zhǔn)“正色”,并使“正色”符合禮制規(guī)范?
先秦文獻中并未直接記載“正色標(biāo)準(zhǔn)”,東漢學(xué)者鄭玄注《周禮》時不經(jīng)意中透漏了一些信息?!吨芏Y·天官·染人》:“染人掌染絲帛。凡染,春暴練,夏纁玄,秋染夏,冬獻功。”鄭玄注:“染夏者,染五色。謂之夏者,其色以夏狄為飾?!队碡暋吩挥??, 夏狄是其?名。其類有六:曰翬,曰搖,曰??,曰甾,曰希,曰蹲。其毛羽五色皆備成章,染者擬以為深淺之度,是以放而取名焉?!?鄭玄所處的時期距離《周禮》的記載不會太遠,而且在古代社會,染色工藝有其很強的保守傳承性,鄭玄的注解應(yīng)該反映了先秦染色的實情。在鄭玄的注解中,他認(rèn)為,《周禮》中染五色,以“夏狄”的羽毛作為染色標(biāo)準(zhǔn)。
顯然,“夏狄”是一種鳥類,其羽毛的顏色正是織物染成五色的標(biāo)準(zhǔn),染色的工匠以此作為顏色的標(biāo)準(zhǔn)。因此,如果能夠找到這種鳥類,觀測其羽毛顏色,就可以判定周人染五色所用的標(biāo)準(zhǔn),符合這個標(biāo)準(zhǔn)的是正色,不符合這個標(biāo)準(zhǔn)就是間色了。狄是雉名:《尚書·禹貢》:“羽畎夏狄?!?孔安國曰:“夏狄,狄,雉名也。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 狄與翟讀音相近,夏狄也可作夏翟?!墩f文·羽部》:“翟,山雉也。”段玉裁注:“翟羽,經(jīng)傳多假狄為之,狄人字,傳多假翟為之?!?可見,狄、翟二字互通。狄、翟所指的是雉, 又名華蟲(《尚書》)、野雞(《廣雅》、《釋名》、《玉篇》)?!帮簟焙笫浪追Q野雞。野雞的說法,始于西漢?!妒酚洝し舛U書》:“野雞夜雊。”裴骃集解引如淳曰:“野雞,雉也。呂后名雉,故曰野雞。” 因漢高祖的皇后(呂雉)名“雉”,為避其名諱,“雉”遂改為野雞。因此,狄、翟、雉、野雞實際上同物而異名。鄭玄所注解《周禮》中染五正色是以野雞羽毛的顏色為標(biāo)準(zhǔn)的。
四、 正色標(biāo)準(zhǔn)的合理性
野雞的羽毛做為染正色的標(biāo)準(zhǔn),其證據(jù)不僅來源于鄭玄對《周禮》的注解,還在于野雞羽毛作為染色標(biāo)準(zhǔn)的社會合理性。
其一.“雉”在古代社會受到關(guān)注。甲骨文中有“雉”字,說明早在殷商時期就已被認(rèn)識并命名。從“雉”的字形來看,它所指的顯然是一種鳥類?!帮簟钡淖中螐氖笍啮?,矢為弓弩之矢,“雉”的命名正如其特征:“雉”不善飛翔,一般每次只能飛翔幾十米至一二百米,約為一矢(箭)之地。古人使用“雉”作為度量的尺度,如《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楊伯峻注:“雉,三堵也。長一丈,高一丈謂之堵,三堵為雉,則雉高一丈長三丈”。古人對雉相當(dāng)重視,是古代舞蹈和旌旗中常用的裝飾。在先秦文獻中多有記載:《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编嵭ⅲ骸坝穑杂?;旄,旄牛舞,文舞所執(zhí)”?!稑酚洝酚衷疲骸案善蒽傅乙晕柚?。是說用雉的羽毛做舞飾?!吨芏Y·春官·司?!罚骸叭馂閿?,析羽為旌。”鄭玄注:“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這里是說用雉的羽毛作為旌旗裝飾。宋代學(xué)者林之奇《尚書全解》總結(jié)道:“古之車服器用,以雉為飾物者多矣,不但旌旄也”。
其二、 雉的羽毛五色齊備。野雞羽毛上主要是五色——青、朱(赤)、黃、白、玄(黑),毛色分明。在五行五色學(xué)說流行(秦漢)之后,王朝興衰同五行生克密切相關(guān),每一個王朝屬五行之一,與五色相關(guān)聯(lián),每一王朝注定要被下一個王朝所滅,唯有五德齊備才能避免這種宿命。野雞兼具五色,被當(dāng)做五德俱備的象征。宋徽宗曾作繪畫《芙蓉錦雞圖》,主體部分是一只雄性野雞,右上角有他的親筆手書:“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睆脑娭锌梢钥闯?,他把五色具備的野雞同五德齊備聯(lián)系起來,象征自己的王朝五德俱備,不受五德興衰的影響。
宋徽宗《芙蓉錦雞圖》
其三、雉為吉鳥。古人習(xí)慣將自然界的動植物賦予人為的感情色彩,在先秦時期,五色齊備的雉就被當(dāng)做吉鳥?!吨芏Y·春官·大宗伯》:“士執(zhí)雉?!编嵭ⅲ骸帮羧∑涫亟槎?,不失其節(jié)?!?《儀禮·士相見禮》:“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腒。”鄭玄注:“士摯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時,別有倫也?!?在士相見禮中,雉象征耿介有節(jié)的人格品德,是吉鳥的代表。不僅如此,雉還被當(dāng)做通靈之鳥?!妒酚洝ひ蟊炯o(jì)》:“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涠⌒拚械拢煜孪腆O,殷道復(fù)興” ?!帮w雉登鼎而雊”也許是偶然的事件,卻為商王武丁所懼,古人相信雉能夠預(yù)兆天人之間的感應(yīng),對王朝的治理給予警示,是富有靈氣的吉鳥。不僅如此,現(xiàn)代學(xué)者研究認(rèn)為,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之鳥——鳳凰,其原型就是五色齊備的長尾雉鳥。 雉是鳥綱、雞形目、雉科的大型鳥類,體長58-90厘米,生活在低山、丘陵、農(nóng)田、沼澤、林緣。雜食性,以谷物、種子、昆蟲為食。雖然是鳥類,卻不善飛行,善于行走,便于人們觀察和捕捉?!帮簟庇鹈r艷華麗,有明顯的光澤。這種光澤同絲綢的天然光澤相比,具有明顯視覺上的相似性。
就今天而言,雉在我國仍有21屬55種,分布于全國各地,除西藏羌塘高原和海南島之外。由于城市的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已經(jīng)使野雞的數(shù)量大為減少。即便如此,湖北美術(shù)學(xué)院所在的江夏區(qū),野雞相對常見。在先秦時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野雞的數(shù)量應(yīng)該很多,所見應(yīng)該更加密集。
綜上所述,雉是五色齊備的吉鳥,在古人生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極易見到,先秦工藝實踐中,是相當(dāng)容易獲取的染色參照標(biāo)準(zhǔn)。
五、先秦五正色的染色
對于視覺色彩而言,正色必須在眾多色彩之中脫穎而出,體現(xiàn)色彩內(nèi)部的差別化。在先秦時期,五正色的色相特征還取決于當(dāng)時的工藝水平,這也體現(xiàn)在染色實物上。以野雞作為染色的參照要注意到古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視覺直觀的經(jīng)驗性,野雞身上作為參照的色彩是主要的、比較明顯的大塊色彩。如果我們局部的細致觀察的話,就會注意到,即使在野雞身上,毛色也是多種多樣的。
(一)礦物青
“青”的本義是指的礦物,這種礦物是指孔雀石(石綠)和藍銅礦(石青)的共生物。在我國古代,共生的藍銅礦和孔雀石是冶煉青銅的兩種重要原料,共生礦中兩種礦石沒有固定的比例,因而呈藍綠色,或呈綠帶藍色,或呈藍帶綠色。從視覺上,它既是藍色的也是綠色的。古人將這兩種顏色都當(dāng)作青,不能不說,與“青”這種礦物的特殊性有關(guān)。
先秦時期,一直使用“青”來描述這孔雀石(石綠)和藍銅礦(石青)的顏色。畢竟,石綠和石青具有兩種不同的顏色,有著明顯的視覺差別,然而,使用“綠”來描述石綠是很晚的事了。傳統(tǒng)的青綠山水,以石青、石綠顏料為主,到宋代的時候,也只是以“金碧山水”進行描述。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唐小李將軍始作金碧山水,其后王晉卿、趙大年,近日趙千里皆為之”。直到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張訓(xùn)禮……一說著色青綠如趙千里筆法”。
“石青”“石綠”屬于礦物顏料,也是古代染色原料之一。礦物顏料作為染色劑使用的歷史要遠遠早于植物顏料,這是史前文明的發(fā)展是同步的。礦物顏料的使用是石器時代文明的結(jié)果,而植物染料的使用是農(nóng)耕文明的結(jié)果。石綠在新石器晚期的陶寺遺址就被發(fā)現(xiàn)當(dāng)作顏料使用, 雖然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石青、石綠作為服飾染色的證據(jù),但是,陜西寶雞茹家莊魚伯墓出土的朱砂染色服飾證明:在先秦時期,以石青石綠這些礦物染成服飾,是完全有可能的。
石青、石綠的顏色都是野雞脖子上的顏色,因此,石青、石綠的顏色都是正色青。
(二)染青
先秦時期用于染青的染料主要是藍草?!盾髯印駥W(xué)》: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洞蟠鞫Y記·勸學(xué)》:“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王聘珍解詁:“藍,染青艸” 這里所說的青是一種由藍草染出來的藍色。先秦時期將可制取靛青的植物均稱為“藍”。一般熟知的是菘藍、寥藍、馬藍(俗稱板藍根)等?!洞蟠鞫Y記·夏小正》曰:“五月啟灌藍蓼。” 說明我國早在夏朝,即已種植染青色的主要品種寥藍,并知寥藍在夏歷五月分棵栽種的生長規(guī)律。其實含有靛質(zhì)的植物有多種。其他先秦文獻中也有關(guān)于以藍草染青的記載,《禮記·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藍以染。”
對藍葉染青的利用,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當(dāng)人們用手搓揉藍草的鮮葉,發(fā)覺手上起初是綠色,用水沖洗后綠色的葉汁變成藍色,所謂“青“所指的就是這種藍色。先秦時期染青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比較原始的生葉染,具體來說就是將新鮮的藍葉采摘下來,以水浸漚,搗碎,待藍靛沉淀并將其過濾,加入石灰后將織物浸染,如需得到更深的藍色,需要將晾干后的藍染織物再次浸染。通過多次的浸染,染出的青色變成一種靛藍色,色澤濃艷而沉靜
將野雞脖子上的藍色測出,結(jié)果如下:
對照野雞脖子上的藍色,相比之下,野雞脖子上的藍色包含染色青中,因此野雞脖子上的藍色就是正色青的色彩值。
(三)染朱(赤)
先秦時期的赤色染料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朱砂這種礦物染料,通過粘合劑將絲綢固定在一起,將朱砂和絲綢通過谷物緊緊粘合在一起。又或者直接將朱砂磨成細小粉末后涂在絲綢上,陝西寶雞市茹家莊西周(魚)伯墓的絲綢就是使用的直接涂抹的朱砂。朱砂的赤色同野雞上腹部的紅色十分接近。將朱砂的赤色測出,測試結(jié)果如下:
朱砂在先秦文獻中稱“朱”或“丹” ,后世稱朱砂,《周禮·考工記》:“以朱湛丹秫”,其得名應(yīng)該是根據(jù)“丹”的色彩的特征。
另一類是植物性染料茜草,茜草在文獻中作茹藘、蒨草、茅蒐?!对娊?jīng)》中多次說到茜草和茜草染成的服飾。如:《詩經(jīng)·鄭風(fēng)·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詩經(jīng)·鄭風(fēng)·出其東門》:“縞衣茹藘?!?鄭國建國于陜西華縣,后遷都河南新鄭,當(dāng)時在這一帶,茜草的種植和利用都比較普遍。漢代時,對于茜草的認(rèn)識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及,《漢官儀》:“御園出茜,可以染絳”。茜草甚至成為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茜草染色主要是利用其根部,其色素含有茜素和茜紫素。以茜草進行染色時,如果加入鋁媒劑染色,可以染成鮮艷的紅色?!对娊?jīng)》中記載茜草染成的赤、絳等色,顯然是使用了媒染劑。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赤色紡織品經(jīng)科學(xué)證實,便是使用了鋁媒劑。
設(shè)計一個實驗,將茜草的染色進行測色實驗,結(jié)果如下:
將野雞腹部赤色羽毛的色彩測出,測試結(jié)果如下:
由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野雞羽毛上赤色值包含在茜草染色和朱砂赤色之中。而且,茜草在多次的染色中,可以染成深紅色,接近野雞羽毛腹部上的紅色;質(zhì)量好、雜質(zhì)少的朱砂也接近野雞羽毛腹部上的赤色;因此野雞羽毛上赤色也就是正赤色。
(四)染黃
先秦染黃色染料主要是礦物質(zhì)的石黃和植物性染料藎草。
先秦時期使用黃色礦物顏料主要是石黃、雄黃之類,這類礦物在文獻中早有記載,《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脊虐l(fā)現(xiàn)也證明我國西周時期就在黃色礦物顏色染絲織物。1975年發(fā)現(xiàn)陜西茹家莊出土西周織物印痕上有黃色顏料保留很高的鮮艷程度,顯然不是使用植物性染料染色,其染色的手法是將顏料磨成粉末后涂在絲綢上。當(dāng)時學(xué)者推測其使用的黃色礦物顏料是石黃或者雄黃。據(jù)趙承澤等科技史學(xué)者考證,唐代因為雄黃昂貴稀少,充當(dāng)涂料多為石黃,因此也認(rèn)定西周茹家莊織物上的黃色顏料是石黃。將石黃的色彩進行測定,測試結(jié)果如下:
我國傳統(tǒng)黃色植物染料有槐花、姜黃、梔子、黃檗、柘黃 等,可以確定是先秦黃色染料的有梔子、黃櫨、藎草?!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扒М€卮茜,千畝姜韭,此其人與千戶侯等”,司馬貞索隱曰:“卮音支,鮮支也。茜音倩,一名紅藍花,染繒赤黃也”。 《史記》的記載說明梔子、茜草種植普遍、規(guī)模廣大。
考古發(fā)現(xiàn)也證實梔子作為黃色染色原料出現(xiàn)在很早以前,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部分N甲A黃色絲織物樣品就是梔子染成。 梔子可以不經(jīng)媒染,其染色比較方便。一般將梔子的果實研成細粉,然后用水涅漬提取色素,可以將織物染成黃色。實際的做法是,挑選曬干、果實飽滿、顏色赤紅的梔子果實,在研缽內(nèi)將其搗碎,并去除帶有霉點的顆粒,進一步搗成粉末。將梔子果實粉末加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加溫煮沸溶液,收汁為濃染液(一般為加水量的三分之一)。過濾后放入燒杯,將染液溫度控制在50-80攝氏度,將素色絲綢放入溶液中,染色15分鐘左右,織物就被染成帶赤的黃色了。清水沖洗,去除浮色,晾干。就得到梔子所染的鮮艷赤黃色。
加入常見明礬(硫酸鉀作為)作媒染劑,梔子溶液幾乎沒有改變。梔子染色結(jié)果如下 Lab:L*86-89 a*1-12 b*52-78 HSB:43-58°52-77% 92-97%
文獻記載比較可靠的是《周禮》鄭玄所注“染草”?!吨芏Y·地官·掌染草職》:“掌染草下士二人?!编嵭ⅲ骸叭静?、藍、蒨、象斗之物”。 《周禮·地官·掌染草》:“掌染草:掌以春秋斂染草之物。”鄭玄注:“染草,茅蒐、橐蘆、豕首、紫茢之屬”。鄭玄所注染草實際上是八個名稱,六個種類:蒨(茅蒐)、藍、象斗(麻櫟子,皂斗)、橐蘆(黃櫨)、豕首(天名精)、紫茢(紫草),其中用來染黃色的就有橐蘆。
“橐蘆”不見于《爾雅》,《周禮》賈公彥疏對此也未加注解?,F(xiàn)代學(xué)者夏緯瑛先生對《周禮》農(nóng)業(yè)條文注釋也沒有此條釋義。清代孫詒讓從《史記》、《文選》、《列仙傳》等文獻中鉤沉并考證,認(rèn)為橐蘆即黃櫨,其葉可以染黃。絲綢史專家趙豐則從文字的通假入手,認(rèn)為“蘆”可通“?”?!墩f文·木部》:“?,木出橐山?!惫士煞Q橐??!稄V韻》:“黃?可以染黃”,“?”“櫨”古音相近,都在平聲模韻,可以相通, 橐蘆就是漆樹科的黃櫨。既然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到同樣的結(jié)論,“《周禮》鄭注染草”的“橐蘆”應(yīng)該指黃櫨。
黃櫨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植物黃色染料,從《天工開物》的記載來看,不同于孫詒讓的說法,黃櫨染色不是使用其葉,而是使用其枝干。黃櫨既可以直接染色:“象牙色,蘆木煎水薄染”,也可以媒染:“金黃色,蘆木煎水染,復(fù)用麻藁灰淋堿水漂”。這里的媒染實際上是使用麻藁灰做媒染劑。黃櫨(Cotinus coggyria Scop.),是漆樹科的一種落葉小喬木。葉單生,葉柄狹長,葉片好似一面小團扇,初為綠色,入秋之后漸漸變紅。黃櫨產(chǎn)于我國北部及中部山區(qū),屬于比較常見的樹種,著名的“香山紅葉”即為本種。用黃櫨木進行染色,麻藁灰和明礬都同樣含有鉀離子,使用草木灰做媒染劑,染色實驗結(jié)果如下:
藎草也是先秦常用染黃染料,《詩經(jīng)·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其中所說的“綠”就是指藎草。藎草(Arthraxon hispidus,禾本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十到四十厘米,莖桿細弱,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是十分常見的植物。藎草的莖葉中含有黃色素,可以不通過媒染劑,直接染成黃色。如果以明礬為媒染劑,可以染成鮮黃色。
本課題設(shè)計科學(xué)實驗來進行藎草染色,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從武漢市郊挑選根莖完整,枝葉飽滿的藎草若干,去除枯葉或帶有黑點的枝葉,洗凈,曬干。將曬干的藎草切成小段,取干藎草30克,加水300毫升,加熱至沸騰,收汁成100毫升。將染液過濾,以過濾后的100毫升染液中加入白色絲綢(10厘米見方)2塊,在50℃-80℃染30分鐘,一塊以清水沖洗干凈后直接晾干,另一塊洗凈晾干后放入明礬溶液中。沒有媒染的呈現(xiàn)淡黃色,明礬媒染的呈現(xiàn)鮮黃色。
使用草木灰做媒染劑。 將野雞羽毛上的黃色測出,測試結(jié)果如下
對比野雞的羽毛上的黃色,是一種含有紅色的黃色,而且色澤濃厚。依據(jù)實驗研究所得,梔子所染的赤黃色、礦物石黃的赤黃色與野雞羽毛的色彩值相同,因此野雞羽毛的黃色就是正色黃。
唐宋之后,皇帝所服之“黃”是用柘木汁所染的正黃色。柘木含“非瑟酮”色素,染出的織物,在日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光輝的赭紅色,其光照色差很眩人眼目,所以成為皇帝所服之色。柘木所染的正黃色,正如唐元稹《長慶集·酬孝甫見贈》詩之四:“雉尾扇開朝日出,柘黃衫對碧霄垂”。古代文獻中記載了皇帝所服之黃所使用的染料,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十六柘木條中提及:“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所服”。不僅如此,此結(jié)果也被考古材料所證實,定陵出土的一件龍袍上色線多達三十多種,其底色使用黃色,出土的時候雖然已經(jīng)氧化褪色,但有的上面保留有“腰封”(題記)上有顏色的記載,明確的標(biāo)明“上用柘黃金彩…..”。與文獻記載一致。
(五)染白
絲綢的本色一般來說就是白色。從文獻記載來看,先秦服飾染織中也使用白色顏料,《周禮·考工記》:“畫繪之事后素功。”清戴震注:“素,白采也,后布之,為其易污漬也”。是說在對服飾的畫繪染色中,白色顏料是在別的顏料都已經(jīng)施繪完畢最后使用的色彩。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來看,先秦時期也使用染色的方法染白,其染白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礦物顏料染白,現(xiàn)可以證實的先秦紡織顏料有硫化鉛、絹云母、蜃灰等。
1979年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崖墓的服飾的花紋為銀白色,印在深棕色的苧麻布上,印花的顏料,初步分析是含硅的化合物(絹云母、蜃灰)。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印花敷彩紗的顏色經(jīng)光譜分析顯示,其勾勒葉片邊緣的白色顏料主要為天然絹云母。說明先秦時期已經(jīng)使用使用絹云母、蜃灰、硫化鉛等作為染白的顏料。
絹云母是礦物云母的一種,它屬于具有層狀結(jié)構(gòu)的硅酸鹽礦物,絹云母的晶體為鱗片狀,具絲絹光澤,有灰色、紫玫瑰色、白色等多種顏色。在我國分布廣,儲藏量大,古人用它來作織物染料并不足為奇。
蜃灰是用蜃殼制成的白色涂料,它是我國很早使用的白色染料,其不僅用于祭祀禮器,也用于織物?!吨芏Y·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鄭玄注:“謂飾墻使白之蜃也。今東萊用蛤,謂之義灰云?!?事實上,外殼堅硬的蚌類動物,其外殼都可以用來制作白色涂料。具體做法是,將干燥風(fēng)化的蛤殼用文火燒成石灰狀,將其研成白色粉末,用水調(diào)和是很好的白色涂料。
絲綢的白色同野雞羽毛的白色十分接近,但絲綢是接近透明而有光澤的絲織物。如果在絲綢上涂抹蜃灰等,將會使絲綢的白色顯得更加厚重;如果使用絹云母不僅會使白色更厚重、沉著,也使其更富有光澤。此三者的白色同野雞頸部羽毛的白色都很接近,但質(zhì)地和色澤有所差別,有可能都作為正色使用,只是使用的場合不同。
(六)染玄(黑)
按照文獻的記載,本課題設(shè)計一個科學(xué)實驗來完成染玄的過程。
如上文所述,先秦時期的染玄是通過六次染成,玄色是黑中帶赤的顏色,其染色結(jié)果如下:
客觀上,野雞身上黑色,黑點如漆,是一種十分純正的黑色,結(jié)果如下:
從視覺上,野雞身上的羽毛極富光澤,在多采的羽毛花紋映襯之下,顯得極為神秘,相比較之下,其色更接近多次染成的玄色。
先秦染織的正青色是靛藍色(Lab:L*25 a*20 b*-58 HSB:224° 89% 58%),朱(赤)色是深赤色(Lab:L*33 a*52 b*31 HSB:355° 85% 60%),正黃色是含赤的濃黃色(Lab:L*68 a*22 b*68 HSB:38° 89% 87%),正白色是純白色(Lab:L*100 a*0 b*0 HSB:0° 0% 100%),玄色是帶赤的黑色(Lab:L*0 a*0 b*0 HSB:0° 0% 0%)。
從色彩數(shù)據(jù)的比較中,可以得知正色色相的特點如下:其一、正色青、赤、黃、白、黑都是飽和度(純度)極高,分別是89%、85%、89%、100%、100%,以最高純度100%的標(biāo)準(zhǔn)而言的,說明在禮儀的場合古人傾向使用純度很高色彩,也就是很鮮艷的色彩;其二、正色的純度接近一致,從視覺上,色彩之間搭配和諧,與現(xiàn)代視覺心理學(xué)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一切色彩,只要它們的飽和度(純度)相同,就可以達到相互和諧”?!?其三、正色純度雖然很高,其明度卻不是這樣,正色青、赤、黃的明度分別是58%、60%、87%,其明度都在50%以上,90%以下,說明它們都具有偏高明度的特點,但不是特別高,因此可以這樣說正色是沉穩(wěn)的色彩。
先秦服飾染色正色的標(biāo)準(zhǔn)定下之后,后世幾乎沒有太大改變,觀察后世宮廷建筑、服飾色彩,與先秦正色特征極其相似。
文章 | source |來源
《天津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第3期
Top01|北京傳統(tǒng)色彩研究演講|Report
Top02|戲衣收藏家專訪|Report
Top03|傳統(tǒng)色彩研討會|Report
Top04|傳統(tǒng)國畫墨色研究|Report
Top05|彩畫大師指導(dǎo)彩畫色彩|Report
Top06|北京傳統(tǒng)色彩開題會|Meeti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