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乖乖在家伺候老公兒子吧!”
前幾天,吳京的妻子謝楠,因為一則微博,上了熱搜。
因為新電影票房不理想,一位網友到她微博下“規(guī)勸”:乖乖在家伺候老公兒子吧,出來拍什么電影,票房才100萬!
要知道,在剛過去的這個春節(jié),吳京投資6000萬的《流浪地球》,上映10天票房破30億,打敗一眾喜劇大咖,口碑票房雙收,是春節(jié)檔的最大贏家。
相比之下,謝楠的新電影撲得沒有一點水花。即便有前期吳京的賣力吆喝,但上映幾天,這部電影的總票房只有100萬出頭。
100多萬的票房,除去演員片酬、和影院分成,不說盈利,能不賠本就算好的了。
顯而易見,在拍電影這方面,謝楠不比吳京??芍x楠也回應得相當淡定:
回歸家庭是承擔起另一半重要的責任,不是退而求其次。市場和票房是可以量化的東西,心里一口氣不能量化。
深以為然。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媽媽”這個稱呼,儼然成了“既要賺錢養(yǎng)家,又要一手抱娃”的代名詞。
經濟不寬裕的時候,媽媽們被要求變身職場媽媽,發(fā)揚“女性要頂半邊天”的精神。
即便家底夠厚,媽媽們一樣沒得選擇。因為這時,她們就會被告知,做個全職媽媽該有多么好。
外界的聲音太多太雜,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了,“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的這個選擇,除了媽媽本人,誰都沒有資格來做。
選擇沒有高下之分,因為每個女人,最該為之努力的人設,不是好妻子,好媽媽,而是成為好的自己。
這個社會,對媽媽的誤解,實在是太深了。
02
如果媽媽是一份工作
幾年前,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公司曾通過網絡和報紙,招聘一名“史上最辛苦”的“運營總監(jiān)”——
網絡面試中,面試官不斷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崗位要求:
每天幾乎都要長時間站立,持續(xù)彎腰,不斷地重復體力勞動。
一星期大概135小時,或者更長。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沒有時間供你休息。
必須掌握出色的談判和人際交往技巧,最好能擁有醫(yī)學、金融、烹飪、藝術學位的人才,也要有能力身兼數職。
想吃飯的話,必須要等同事都用餐完畢。
有時還要與同事一起熬夜,或者徹夜難眠。
沒有休假,甚至節(jié)假日的工作量還會大大提高。
而這樣的一份工作,薪水是多少呢?
零!
難以接受吧?
但面試官卻說,這樣“0薪酬”的運營總監(jiān),有數十億人。
這些人全年無休,任勞任怨,只因為,這份工作的名字叫“媽媽”。
當你全身心地照料另一個生命時,可不就是這樣的嗎?
你的愛越來越多,但你的時間和自由,卻越來越少。
全職媽媽辛苦,職場媽媽就輕松了嗎?
電影《找到你》里,姚晨扮演職業(yè)女強人李捷,在職場游刃有余,獨立又強大,可在生活中,她卻將日子過成了一地雞毛。
與丈夫打離婚官司,被婆婆指責,甚至連保姆都能攻擊她“你不配做個母親”。
最后,連警察都質疑她:“白天丟的孩子,為什么晚上才來報案?”
為什么?因為白天要上班?。?/p>
一手抱娃,一手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光鮮。事實上,讓職場媽媽崩潰,一件小事就夠了。
大連的一位職場媽媽,因為9個月大的孩子高燒42度,向主管請事假,沒想到卻遭到拒絕,主管說,情況特別能理解,但事假不批,不來的話要按曠工處理。
媽媽為什么不是一份工作?
因為這世上沒有一種工作,它的職員在上崗之初,就沒有希冀過能有任何回報。
她們拼盡全力為了孩子,卻唯獨忘了,自己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那個曾被捧在手心的公主,如今因為某個小生命,心甘情愿地活成了笨拙女超人的模樣。
03
如果媽媽只是“媽媽”
真正意義上的好媽媽,絕不會只是一個媽媽。
演員朱雨辰,有一個“好媽媽”:
朱雨辰到北京讀書,朱媽媽跟到北京;朱雨辰接戲,她也跟著劇組到處跑,幫兒子做飯,打理生活。
她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十幾年如一日地為兒子熬養(yǎng)生梨汁,即便在朱雨辰抗議的情況下,也會逼著他都喝光。
因為擔心兒子受傷,朱媽媽甚至要求朱雨辰不要拍打斗戲。朱雨辰的每一任女友,朱媽媽都下場干預,更是強勢堅持:女方必須要像自己一樣,照顧好朱雨辰的方方面面。
朱媽媽很自豪地形容自己:
我是用整個生命對待我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
可朱雨辰活得并不幸福。39歲的他,事業(yè)不溫不火,多次戀愛都無疾而終。在綜藝《我家那小子》里,他蜷縮在狗窩,哭泣著發(fā)問“怎么就沒一個愿意留在我身邊呢?”
節(jié)目播出后,71歲的朱媽媽被全網嘲諷,雖然扎心,可也無從辯駁。
兒童心理學認為,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往往會將自己的價值依附在孩子身上,到最后,連他們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因為沒有自我,所以依附孩子,還是因為愛護孩子,才放棄了自我。
相比之下,只有父母人格獨立,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教會孩子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就是,愛人先愛己。
04
媽媽通透,孩子優(yōu)秀
誠然,這個社會,對媽媽的誤解很深。仿佛女人一旦做了媽媽,她之前的所有身份都煙消云散一般。
在孩子眼里,她是媽媽;
在丈夫眼里,她是媽媽;
甚至在同事和老板眼里,她也成了媽媽。
但請告訴自己:你不止是一個媽媽!
《少年說》有一期,一位38歲的職場媽媽,因為備戰(zhàn)考研,被親兒子當眾吐槽質問:“到底是學習重要,還是你兒子重要?”
這位媽媽的回答,簡直暖心到爆:
你最重要,但學習也很重要。我們是一個團隊,誰都不能掉隊。
正因為在你身上看到了學習的風采,所以媽媽才要這樣去努力。
說實話,我很羨慕這個孩子。
當很多媽媽都在全身心地圍繞孩子轉時,只有這個孩子,被媽媽當成了“隊友”,與媽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說,想要孩子是什么樣,你就先成為那樣的人。與其居高臨下地告訴孩子如何去做,不如同孩子站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面對。
因為媽媽活得通透,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愿每位媽媽,不管多難,都不放棄自我成長。
愿每位媽媽,都能活成想要的模樣。
· End ·
* 作者簡介:大fairy ,兒童心理學愛好者,正面管教代言人,家有一寶,以字寫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孩子王歡迎您的來稿,投稿郵箱:jialu.ma@haiziwang.com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