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其中的每個學生也包括學困生,他們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為、環(huán)境等諸多原因出現知識的斷層,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弱,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隨著年級的增高,這類學生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轉化學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說過: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于培養(yǎng)一名優(yōu)生。陶行知也曾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因此,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
一:了解學困生,溝通心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轉化的基礎。
每個學困生的‘困’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學困生,正如醫(yī)生診斷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調查一樣,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
1、對學困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交往情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并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記錄。
2、個別交流,進行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打開與學困生交流的大門,了解其數學學習差的真正誘因并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消除對數學的恐懼,使他們能“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轉變學習的態(tài)度,變厭學為樂學。
3、做到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有時轉化一個學困生就是挽救了一個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長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長欠妥,所以根據個體的不同情況與家長共同制定妥當的教育方法、激勵機制是轉化學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愛心激發(fā)動機,賞識增強自信。
1、加倍關愛,排解壓力,喚醒學困生的求知欲與學習動機。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頭來,經常受到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壓力也都挺大的。作為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該加倍關愛,包括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家庭、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以愛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2、提倡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歌德曾說:“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點,是前進的力量。“賞識教育法的創(chuàng)造者周弘曾說:“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有教育者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學困生何嘗又不希望有這樣的機會而受到賞識呢?作為教師,要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認真審視他們的優(yōu)勢,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幫助其在實踐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那就讓我們用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帶他們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從學困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使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教學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困生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fā),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學困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知識斷層各不相同,已有知識經驗也不一樣。如我在教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以長方形的面積這個已有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通過課前了解,班上的學困生幾乎都不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更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算,有的甚至面積、周長混為一談。于是我便利用課前為他們補上這一課,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顯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級學生在練習x-5/8=1/4時,學困生在解答這個方程時顯得相當吃力,通過了解他們解方程的知識經驗不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而是根據加減乘除各部分的關系。于是,我給他們補上了基本關系式,他們記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練習時同樣出錯,我最終發(fā)現原來他們在認識加減乘除各部分的名稱時出現了知識的斷層,這是我未曾預設到的,于是我又趕快為他們補上,并通過簡單的算式與生活中的聯系讓他們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稱和關系式,在以后的練習中,我又特別強調他們說算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困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幫助他們將各斷層補起來,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
四:鼓勵大膽提問,在輔導上多下功夫。
1、鼓勵大膽提問
學困生雖然知識缺失多,存在的問題多,他們“帳多不愁”最不喜歡提問,或許不敢提問或不會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倡句號少一點,問號多一點。教學中,我提倡不懂就問,問者最光榮。不管問題有多么簡單,只要自己不懂就可問,沒人有資格嘲笑。消除了學困生的膽怯心理,為他們提問掃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一個女生,五年級末數學考了34分,被許多教師宣判“死刑”說她肯定考不及格。在我的鼓勵下,她不懂就問,如:怎樣用量角器,怎樣通分,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等,凡是她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她都會問且執(zhí)意要我出題給她練習。經過一年的努力,她終于以67分的成績打破了“預言”,創(chuàng)造了屬于她自己的奇跡。從這位學生身上,我更加堅定了使用“鼓勵學生不懂就問的教學策略。”每新接一個班,都會提倡多問,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在全班掀起“問潮”。
2、落實輔導工作
?。?/span>1)重視學法指導,不讓新知變疑點
對學困生的輔導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提倡“笨鳥先飛”?;ǜ嗟臅r間和精力,達到同樣的目的。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學困生作業(yè)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門為他們設計一個糾錯本,將錯誤的作業(yè)再做一遍,學會對知識方法的歸納整理,不讓新知識再累積疑點,提倡當天問題當天清,決不留下后遺癥。
?。?/span>2)手拉手,向前走----“-疑問消除法”。
實現一個優(yōu)生帶動一個學困生的幫扶活動,為其命名為“手拉手,向前走。
五、對學困生實施“優(yōu)惠”政策。
1、作業(yè)上的“優(yōu)惠”。
學困生由于負擔過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業(yè)。為了更好地實施轉化,在作業(yè)難度上宜淺不宜深,作業(yè)量上宜少不宜多,對學困生的作業(yè)批改上力爭采用優(yōu)先批改,當面批改的形勢,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課堂上的“優(yōu)惠”。
學困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作為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以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和平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首先,回答問題優(yōu)先。課堂上,只要他們舉手則優(yōu)先請他們回答,答對了及時肯定和表揚,答錯了也決不責罵他們,維護他們的發(fā)言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其感到成功的體驗。其次,操作活動優(yōu)先。在學習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時,我選擇學困生優(yōu)先操作的策略,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親自參與,他們也能準確地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讓他們經歷了成功的體驗。再次,優(yōu)先板演。課堂上遇到學困生會做的題時,讓學困生優(yōu)先板演,且要求他們板書完整,書寫規(guī)范,完成后還得把道理講給全班同學聽。這樣,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學困生的成功體驗。
3、評價上的“優(yōu)惠”
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yè)上都以積極的評價為主,鼓勵學困生戰(zhàn)勝自我,只要與以前的我相比有進步,就給“優(yōu)”并給予相應的物質鼓勵,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學習上就更有動力。
六、鍛煉學困生的意志,使其保持持久的學習愿望。
學困生大都意志薄弱,學習愿望上難以持之以恒。因此,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困生意志以達到轉化的目的顯得尤為重要。
1、借助數學家、科學家的故坎坷經歷提高學困生對于挫折的正確認識。如數學家歐拉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意志,克服了失明、住房和手稿被燒的挫折和困難,寫出了幾十本專著,400多篇論文的故事;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小時候都被認為是智力不好的兒童,但他們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的故事。
2、設置困境,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為學困生設置學習困境,在習題設計上,使他們“跳一跳,能摘桃。”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為克服困難增強信心,使他們認識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困難面前要知難而進,才能獲得成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學困生的轉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師耐心細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讓每個學困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的信心,鍛煉他們的意志,努力為每個學困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每個學困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相信他們就會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參考文獻:《小學數學教育》《賞識教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