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痛經是一個癥狀,系指婦女在行經前或經期下腹劇烈疼痛,不能耐受,而且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西醫(yī)臨床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痛經多見于青年婦女初潮起即痛經。繼發(fā)性痛經繼發(fā)于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痛經的病因與病機]
1. 情緒,憂思郁怒,氣機不得宣暢,肝郁氣滯,氣滯則成血瘀,滯于胞宮而作痛。
2. 血瘀氣阻 ,血不循經,阻滯于胞中形成瘀血,阻礙了氣機流暢。
3. 寒濕凝滯,穿著現(xiàn)代時尚服裝露臍,露腳踝,過食生冷瓜果食物或經期著涼等,寒濕客于胞宮。
4. 肝郁化火而熱結胞中,不能宣通。
5. 濕熱下注,濕熱博結,阻礙氣血不得通暢。
6. 氣血虧虛,胞脈空虛,運行不暢,經血瘀滯。
7. 脾胃虛寒,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脈虛寒。
[月經與經絡的關系]
1.沖脈起于胞宮,出會陰,在氣街處與足少陰腎相并上行……。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調節(jié)十二經的氣血。
2.任脈起于腹部,下行會陰,上行至關元……。任脈為陰脈之海,調節(jié)人體陰經的作用,與月經、妊育密切相關,所以說“任主胞胎”。任沖二脈與足三陰經相通,沖脈盛,任脈通,則月事以時下。《醫(yī)宗金鑒》“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沖盛月事行。
3.厥陰之脈絡陰器,與沖任二脈相通,肝主藏血和調節(jié)血量的作用。肝血有余下注血海,變化為月經。
4.太陰陽明之脈,脾胃氣血化之源是月經之本。薛立齋“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婦人上為乳汁,下為月經”。
5.足少陰腎在氣街與沖脈相并上行,與任脈在腹中相會,沖任二脈皆與腎相通,腎主二陰,腎氣盛,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才能按時以下。
初診
2022-2-27
霍某 女 41歲
主訴:下半身涼,腳、胃涼,小腹寒痛,肢節(jié)煩痛,月經先期,自服黑豆調理,春節(jié)前一個月內三次例假,夜半干咳咳醒,口干口苦,不吐。
既往史:抑郁癥狀未確診,子宮內膜纖維瘤,卵巢囊腫史,風濕性關節(jié)炎史,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輕微腦震蕩史。
脈診:左寸細弦稍滑,關稍弦略滑,尺細稍滑。右寸細稍滑,關稍弦略滑。尺細稍弦。
舌診:舌淡紅,苔白膩。
察體:魚際青,六點鐘方向眼球瘀絡。
診斷:虛勞,少陰少陽病。
處方:
方一:附子湯
附子10g 茯苓30g 黨參20g 白術40g 赤芍30g 十五劑
方二: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40g 黃芩15g 黨參15g 甘草10g 生姜15g 大棗30g 法半夏20g 桂枝15g茯苓15g 丹皮15g 桃仁15g 赤芍15g 十五劑
醫(yī)囑:上午方一(附子湯),下午方二,多吃紅棗等堅果。
【學習:辨證分析】
1. 患者下半身涼,雙腳怕冷;胃涼,小腹寒痛;肢節(jié)煩痛,魚際青為腹中寒,從癥狀上來看可以診斷為少陰病。手足和背部是可以觀察人體陽氣的一個部分,《內經》“四肢是諸陽之本”,同時脈診寸尺部俱細,寸為陽,尺為陰,陽陰俱虛,自此可推斷出太陰少陰陽虛,少腹寒痛,沖任寒濕凝滯?!督饏T》“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傷寒 》“婦人……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2. 患者六點鐘方向眼球瘀絡,痛經,子宮內膜纖維瘤等癥狀,可以診斷為瘀血阻滯胞宮?;颊咭粋€月3次月經,屬于漏下不止,《傷寒》“……漏下不止……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主癥辨為太陰少陰虛寒與瘀結。為了同時治療虛寒體質和瘀血體質兩個主癥,療效更好,徐師用了兩個主方。生活中去寒冷的辦法有生火祛寒,還有就是吃飽飯,喝熱飲,自然機體產生熱能。方一:附子湯,附子湯中用附子益脾陽,助心陽,溫腎陽。溫經扶陽,散寒除濕。人參可大補五臟元氣來補液生津、“炁”,在人體中是一種的神秘能量,附子與人參相須為用,引氣入十二經,以復元陽。用茯苓、白術健脾祛濕,白術茯苓相伍,一補一滲,一燥一利,赤芍和營止痛,活血化瘀,最主要的功用就是抗衡附子的燥性,又能引陽藥入陰,以達到陰中求陽的目的。整個方5味藥,土數(shù),土在人體中是氣血生化之源。
3. 患者同時還有夜半干咳咳醒,口干口苦,不吐等癥狀,口干口苦可辨為少陽,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方二用桂枝茯苓丸化瘀通絡止痛合上和解少陽的小柴胡湯。桂枝在這里溫通經絡,溫陽化氣,小柴胡湯在這里調節(jié)肝經的正常疏泄之功。
二診
2022-4-7 (線上):
主訴:痛經,大便每日有解,食欲增加,關節(jié)痛好轉,脘腹脹。舌淡紅稍紫,苔薄白。
處方: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枳殼
柴胡40g 黃芩15g 黨參15g 甘草10g 生姜15g 大棗30g 法半夏20g 桂枝15g茯苓15g 丹皮15g 桃仁15g 赤芍120g 枳殼30g 十五劑
【學習:辨證分析】
因線上問診無法脈診,患者訴關節(jié)痛好轉,說明少陰寒證減輕,大便每日有解,食欲增加,脘腹脹,陽明正常,太陰脾虛還在。舌淡紅稍紫、痛經,辨瘀血證還在。故只用了方二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因有腹脹,故加一味枳殼;枳殼理氣寬中,化痰消積,主治胸膈痞滿,脅肋脹痛,脘腹脹滿。整個組方13味數(shù),取木的生數(shù),以助升發(fā)肝木。木曰曲直,肝喜條達,君藥柴胡40克,金的生數(shù),金克木,以制衡肝木升發(fā)太過。應用大劑量的赤芍也是徐老師的獨到之處,《神農本草經》載赤芍,“味苦、平,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用到120克,地二生火,取升降相因的作用。
三診
2022-07-09
主訴:自服生血寶,服中藥后下半身涼的問題好了,腰膝酸軟,月經一個月兩次,口干、口氣重、無汗出、胸脅滿、肢節(jié)繁痛、大便粘膩不暢。
脈診:左寸細弦,關稍弦略滑,尺細弦稍滑。右寸細稍滑,關稍滑略弦,尺細稍滑。
舌診:舌淡,苔黃膩。
診斷:少陽陽明
處方:柴胡桂枝湯合下瘀血湯
醫(yī)囑:多吃紅棗等堅果。
柴胡40g 桂枝15g 赤芍20g 生姜15g 甘草10g 大棗15g 黃芩15g 生半夏20g 黨參15g 桃仁15g 大黃20g 土鱉蟲20g 二十劑
【學習:辨證分析】
患者下半身涼見好,陽虛體質有所改善,腰膝酸軟,腎氣虧損,月經一個月兩次,癥痼還明顯存在,肝經疏泄未恢復正常,口干,口氣重、胸脅滿,少陽證還在,一診的脈象左寸細弦,關稍弦略滑,尺細弦稍滑;右寸細稍滑,關稍滑略弦,尺細稍滑。寸尺俱細,陽虛的問題也還有存在一些,但還用附子湯就會溫燥太過了,故徐師改就桂枝湯調和陰陽,桂枝溫通經脈,赤芍養(yǎng)陰活血化瘀,生姜、 甘草、大棗、補土生津,滋養(yǎng)全身。故擬方為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再合下瘀血湯以化腹中瘀滯。整個組方為12味數(shù),火的生數(shù)。
四診
2022-08-16
主訴:藥后失眠已好,困倦易眠,痛經好轉,便溏好轉,一天一次;口干口苦、口氣重;全身關節(jié)痛;反復陰道炎。
四診:脈左寸稍滑、關弦稍滑、尺細弦稍滑。右寸細稍滑過寸、關弦稍滑、尺細稍滑;
舌診:舌淡紅苔黃膩,手掌潮紅煩熱。
診斷:太陰少陽陽明合病
處方: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貝母苦參丸加土茯苓
柴胡40g 黃芩15g 黨參15g 法半夏20g 生甘草10g 生姜(自備)15g 大棗 15g 桂枝15g 茯苓15g 牡丹皮15g 赤芍15g 生桃仁15g 當歸15g 浙貝母15g 苦參15g 土茯苓 30g 20付
【學習:辨證分析】
患者痛經好轉,繼續(xù)守方桂枝茯苓丸。口干口苦,少陽證還在;困倦易眠,太陰脾虛;舌淡紅苔黃膩,手掌潮紅煩熱,口氣重,反復陰道炎,大便正常,說明患者體質已從陰轉陽,陽明有熱,全身關節(jié)痛,便秘不明顯更偏向于濕重。加一味特效除濕藥土茯苓,味甘淡,性平,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脾胃健著營衛(wèi)從,風濕去則筋骨利。反復陰道炎,濕熱下注,濕在下焦的方:當歸貝母苦參丸養(yǎng)血開郁,清熱利濕。整個組方16味數(shù),取水的成數(shù)。
患者2022年8月20日微信反饋:“徐主任,我來例假肚子不疼,30多年了,第一次不疼,不過日子還是提前了。太厲害了,因為肚子疼沒少吃藥調理,從來沒有效果過?!?/p>
由此醫(yī)案來看,痛經并非完全都是瘀血引起的,瘀只是標,不是本,一味的活血化瘀,效果并不理想,這個患者的本在于體質虛寒,血寒凝泣,阻塞脈道,不通則痛。徐老師通過溫其寒以糾其偏的治療方法,調和陰陽,通、消、補兼施,以達到和恢復充分發(fā)揮血的功能。
徐老師最大的組方秘訣就是河圖洛書的數(shù)字密碼,它蘊含了宇宙的星象密碼。而婦女的月經來潮規(guī)律與月亮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宇宙悄無聲息地運行,晝夜更替,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人也要順應天道的規(guī)律作息,身體才能健康。
沈碧蘭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北京寶天中醫(yī)診所助理醫(yī)師
經方師承徐汝奇老師
第四十九期平脈辨證班學員
徐汝奇簡介
江西泰和縣人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特聘專家
岐黃學院臨床導師
泰和縣澄江鎮(zhèn)西門村衛(wèi)生所執(zhí)業(yè)醫(yī)師
專注于平脈辨證與經方運用研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