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汾陽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
東關(guān)村位于福州市長樂區(qū)航城街道東北的芝山腳下,現(xiàn)留存的有古跡文物有汾陽王廟、太平橋、東關(guān)老街的汾陽井;還有以汾陽命名的汾陽溪、汾陽橋、汾陽東社、汾陽市場、汾陽樓等。從長樂一中大門左側(cè)古榕樹下大社鋪簡敘碑,沿石板古道直行約
長樂一中校門
東關(guān)老街(現(xiàn)名和平街)
汾陽王廟位于長樂航城長樂一中后門汾陽溪畔。我們此行,為了探訪汾陽王廟,找尋郭坑村,探尋先祖遺跡。問當?shù)厝罕娂翰恢泄哟?,現(xiàn)稱東關(guān)村;也稱汾陽三社,分別是汾陽大社、汾陽祖社、汾陽東社。問郭姓在該村有多少人,村長說己沒有,只有一戶郭姓是從外地遷入。汾陽王廟還在,廟前是汾陽禮堂,禮堂右側(cè)是汾陽大殿,大殿后面是汾陽祖殿,當?shù)孛袢航小巴鯛攺R”,祖殿供奉有忠武王、夫人、駙馬、孫世子四尊軟身及八位將軍塑像。每當村民有大事都會上香祀拜,事后會在汾陽禮堂請戲班公演。汾陽王廟歷經(jīng)朝代久遠,大殿曾毀于水火,只留祖殿,當?shù)剜l(xiāng)民后重修的大殿,建立禮堂重塑大殿、祖廟神像。
汾陽禮堂
汾陽大殿
汾陽祖社溪下陳興祺、陳興照兩先生出資買地修建廟道并購置石桌、石椅供香客使用,鄉(xiāng)賢出工出力策劃修建記錄。
橫批:護國佑黎
汾陽祖廟史記簡介碑
此碑撰文:
立碑人:美籍華僑
協(xié)助立碑人:(見碑落款)
立碑時間:公元2003年11月15日
汾陽王廟記
唐貞元二年在郭子儀的封地,邠州城北大相村建汾陽王廟立祀,每年春秋兩祭。唐咸通年間,河南固始人王想隨兄王審知避亂,由光州來閩。(王想)以銀青光祿大上柱國攝福州新寧縣政,郭子儀第六子郭曖的曾孫郭嵩,隨軍入閩,家于芝山麓,聚族而居,并奉邠州所立之汾陽郡王尚父郭公香火而至,峙溪為廟,廟號?;?。梁開平四年移刻邠州本廟所立碑銘于東壁廡下。宋嘉定年間重修廟時,因年久碑文剝落,里人陳伯震重鋟;廟宇后歷經(jīng)元至正十一年,里人田景重修;明洪武二十七年知縣楊以忠重修;明隆慶六年事翟國麒塑新神像,邑人劉沂春作重修汾陽廟記。清乾隆五十九年,因暴雨山洪沖毀后殿,里人集資重修后殿及前楹;道光二年重修大殿,增祀汾陽王第六子駙馬贈太傅郭暖;咸豐十一年,增祀郭噯之長孫禦史中丞郭鑄。民國二十四年大殿失火,僅存后殿。文化大革命期間后殿聞為生產(chǎn)隊倉庫牛柵,文物相繼被毀和遺失,廟宇年久失修日趨朽化,幾至傾倒。甲戍年,旅美華僑及鄉(xiāng)民為保護文物集資重修后殿并重塑神像。
郭子儀生平
汾陽王郭子儀(公元697一781年),陜西華縣人,武舉出生,唐代著名的軍事家,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史思明造反,唐明皇倉皇入蜀,皇大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奉命率兵聲討叛軍,轉(zhuǎn)戰(zhàn)兩年有余,統(tǒng)率回紇漢兵將十五萬,平定安史之亂,收復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功居平亂再造唐室之首,封汾陽郡王。唐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guān)中,郭子儀率數(shù)十騎新入虞營,采結(jié)盟回紇,孤立吐蕃策略,再次收復兩京。德宗朝,晉太尉中書令,犾稱郭令公,賜號尚父,郭子儀身系唐室安危垂二十余年,為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世重臣,一生忠勇愛國,寬厚待人,東征西討屢建奇功,享有祟高的威望和聲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侈華富貴而人不非之。建元二年六月十日,年八十五而終,謚忠武。德宗廢朝五日,并特下詔賜其陵墓加高一文,以示尊祟生前死后,哀榮始終,
郭氏析遷考
郭氏 姬姓,源自山西。周武王滅商后,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東虢。周平王強行劃西號予鄭國,楚莊王興師問罪,平王懼,遂將虢叔裔孫序封于陽曲,序號為虢公,因虢與郭同音,遂成郭姓。郭氏后人以虢叔為開宗立姓之始祖,陽曲為郭氏得姓之地。傳數(shù)百世,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建再造唐室之奇功,于上元三年被唐肅宗李亨封為汾陽王,世人稱之郭汾陽。汾陽王第六子郭曖仕于光州固始,唐末咸通年間,其曾孫郭嵩由河南隨王氏兄弟入閩,居芝山麓,生三子,長郭贅世居長樂,次郭貴由芝山析居福安,三子郭贄于梁開平年間棄官率其子由芝山遷居興化大蜚山下。條分派析,居于德化之山坪,晉江之郭岑,福州之郭宅,長泰之方城里,南靖之涌口及漳洲、永春、廈門、同安、古田、羅源、建寧乃至陜西之西安、浙江之溫州、江西之鉛山,江蘇之南京等地。明朝末年,福建的郭氏始向臺灣析遷,今多聚于淡水、臺北、新竹、臺中、彰化、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苗栗等縣市,繁衍為巨族,成為臺灣第十四個大姓。閩臺郭氏同根并茂,每當閩省宗族修譜或宗祠,析居入臺的郭氏宗新皆派人送錢物。早在解放前,臺灣的郭氏宗新就有人經(jīng)香港、澳門或日本輾轉(zhuǎn)回閩尋根謁祖,由南安、廈門、同安、惠安、泉州、晉江、莆田、仙游、福清、福州一路尋根到長樂芝山麓汾陽祖廟。
神異傳說
郭氏八子七婿富貴壽考的故事千古傳為美談。芝山汾陽王廟神話者眾。廟中配祀之樹客(木材商人),相傳明洪武年間,鄉(xiāng)民重修汾陽王廟時,王爺化身為鄉(xiāng)老到上路(指南平建瓶一帶)采購建筑木料,木料運抵后王爺化身付木料款予木販,木販回家后則變?yōu)橼ゅX,不曰而亡。鄉(xiāng)民感其神異,即將木販配祀下廟中,稱之為樹客。又傳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來犯,縣城數(shù)萬生靈岌岌可危。王爺顯靈,旌旗耀于壁壘,金鼓以齊步代,夜則燈明滅,行枚雜遠,隱見廟中。倭以有備,驚而宵遁。于是知縣夏允彝捐俸重修廟宇,暑縣丞事翟國麒重塑神像。又傳清咸豐十一年五月間,汾陽忠武王第六子駙馬郭暖之長孫郭鑄托夢于里人,稱自己是元和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禦史中丞。元和十三年,邊寇進犯中原,皇命其父征剿,因父年高老邁遂代父出征,于七月十一曰陣亡。說自己生不能立功于朝廷,又不能承歡于膝下,不孝且不忠,惟一點浩氣留至于今。邑人感其靈異,立像增祀。
三、碑文有關(guān)的幾點思考
郭子儀第六子郭曖的曾孫郭嵩隨軍析閩,定居長樂生三子,長郭贅世居長樂,次郭貴由芝山析居福安,三子郭贄于梁開平年間棄官率其子由芝山遷居興化大蜚山下。
1、長子郭贅世居長樂,現(xiàn)長樂系都在哪里,為什么現(xiàn)在的東關(guān)村沒有一戶郭贅原住后裔?他們都往哪兒析遷了?
從汾陽王廟近年重修所立的碑文上找不到郭氏后裔的名字,這也映證了東關(guān)村民主任的說法??梢韵胂笫谰娱L樂的郭贅后裔已遷他地。由于年代悠久唐咸通年距今已1150多年,這次尋祖時間匆促,沒有能細考,請知道的郭氏后裔賜教。
從地圖上看長樂位于閩江下游南隅,東臨東海,北臨閩江出???,西臨福州閩候,南與福清交界;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海外僑胞30多萬(百度)。長樂方言是福州語系,由于長樂特殊的地理位置,水陸交通方便,歷史上長樂遷徙福建沿海及海外的人口較多。福建沿海遷徙的有:連江黃歧半島、霞浦的西洋島、霞浦北礵島、福鼎的秦嶼、福鼎沙埕、浙江蒼南的霞關(guān)等;海外遷徙主要有英國、美國等國家。網(wǎng)上郭氏網(wǎng)友的描述:改革開放和全球化新時代,長樂郭氏子孫以超邁前人的氣魄走出家門,或留學或經(jīng)商或創(chuàng)業(yè)或定居于全國各地亦遍及世界各國。長樂郭氏自始祖和四郎遷于此,由一人開派,600余年已繁衍數(shù)萬之眾,子孫可謂盛矣。哪么郭氏后裔離開東關(guān)村遷往他地及海外也是順理成章的。
2、次子郭貴由芝山析居福安,福安郭氏是不是郭貴的后裔?
福安郭氏是不是郭貴的后裔,由于年代久遠,相關(guān)主譜資料缺失,現(xiàn)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福安市政協(xié)主編的《福安姓氏》),敘述如下:
據(jù)族譜載,虢叔后裔七十代孫郭子儀生八子,長子郭曜官太子少保,襲封代國公,其子孫徙河南光州固始縣。唐懿宗咸通年間(公元860-873年),郭曜孫嵩公(官授樞密使)隨同閩節(jié)度使王審知弟王想自河南光州固始縣奉王(汾陽王)圖像香火入閩(同行十九姓),居于新寧郭坑(今長樂縣芝山)。而嵩公之長孫郭恂,官戶部侍郎,棄官而南,尋其宗祖嵩公,居福州烏石山(今福州烏山)下,未幾,遷仙游縣碧溪旗山下(即大飛山)。傳十二世郭惟高,由碧溪徙居莆田七步溪頭。南宋時裔孫大麟移居莆中號新倉里,其頭房第三子郭常盛生二子(宋孝宗公元1163-1189年),長子一天以慶元年(公元1195-1200年)特奏進士仕長溪縣丞(今霞浦縣),遂與弟一育徙居長溪大橋頭(今霞浦赤岸)。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前后,一天之子若儀,一育之子若鳳,同遷居本邑秦溪。
不久,若儀定居城東棠發(fā)境(今棠發(fā)洋.東門頭一帶)為東族始祖,其后裔稱扆東郭氏;若鳳定居城西鹿斗境(今蓮池.后巷.小西門一帶)為西族始祖,其后裔稱扆西郭氏。
疑問一:福安族譜記載的嵩公(郭嵩)是郭子儀的長子郭曜之孫,長
疑問二:福安族譜記載福安郭氏是由莆(田)中號新倉里郭常盛的兩子:長子一天、次子一育的兒子若儀、若鳳從霞浦赤巖遷福安,繁衍而來的。這點我家的分譜有記載,我家人是若鳳公的后裔,到我這代已是二十六世了,在福安蓮池,小西門一帶,祠堂原址在福安地委黨校附近,現(xiàn)已不存在。長
2018年5月于福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