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這樣自我安慰:人生除生死外,無大事。所以,沒有什么事情會干擾我們的心情,要遠離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這樣說來,生死方是大事。對待生與死,我們應(yīng)該持何種態(tài)度呢?
普遍的觀點是:惡死而喜生。生人人都喜歡,死人人都害怕??墒牵挥晌?,死亦不由我,害怕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肯定不能。怎么辦?
我的觀點是,不妨學(xué)習(xí)往圣先賢對于生死的觀點,特別是儒、道、釋三家的生死觀。
一則,儒家的生死觀
儒家提出“敬始慎終”的生死觀,很值得玩味。荀子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如一”。荀子認為,生為善,死亦為善。我們要珍重生命,善待生命,謹慎處世。
在荀子看來,我們要以敬畏的、慎重的態(tài)度來看待生命,盡其可能“終始如一”,讓生命體現(xiàn)出完整完善的意義。尤其是“慎終”,還蘊含著“壽終正寢”的意思。所謂“壽終”,是指年老體衰后的自然死亡、無疾而終;“正寢”,原意是指家宅的正房,引申意為死在家中,或葉落歸根,埋骨故里。
俗話說“五福臨門”,是謂吉祥。何為五福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所謂善終,即是“壽終正寢”之意。
二則,道家的生死觀
道家提出了善生善死與自然之道相一致的思想。莊子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莊子的生死觀大約有以下幾個觀點:其一,生與死都是自然規(guī)律,有生就有死,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死無非就是生命的歇息,沒有什么可遺憾與悲哀的。這與中醫(yī)所強調(diào)的“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的思想是一樣的;其二,活著,就要努力生存好,就要辛勞;死了方得以安逸;其三,莊子還提出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觀點,認為人的生命是無盡的,生是生,死也是生,生與死都不過是生命的兩種不同的形式而已;其四,死必不可免、死生本來一體。所以,一旦死真的降臨,也大可不必心懷畏懼,完全可以用視死如歸的態(tài)度從容對待之。《莊子·至樂》篇中記載莊子的妻子亡故后,莊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便是莊子對于生死的最好注解。
三則,佛家的生死觀
佛家生死觀的核心是三世、六道輪回。佛家認為,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終結(jié),只是暫別人生,因為人的生死是輪回的:今日的生,是前世死后的再生;今世的死,來世還會再生。人死后會在六道中的某一道轉(zhuǎn)生,人的生生死死就是在這樣的三世、六道中不斷地輪回。只要沒有達到覺悟成佛的境地,生死便會永無終期,不斷輪回。
四則,我的生死觀
作為中醫(yī)人,我的觀點是:生固可喜,死亦無可悲。我相信中醫(yī),中醫(yī)理念是我的信仰,也是我的生命。所以我深信生命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guī)律。正如陰陽變化一樣,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生命就是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而已。生生死死,即合乎道。我們的生與死都在道中,按道而行,又有什么可以憂慮的呢?!
那么,有沒有靈魂呢?我相信,靈魂是有的。俗話說,人死后魂飛魄散?;觑w走了,離開了軀體,我們就死了;魂回來了,歸入于軀體,我們又活了。世上有大量的關(guān)于死后復(fù)活的報道,人初死時,靈魂離開軀體,會有種種神奇的感覺,幾乎所有的描述都是類似的。我也有多個學(xué)生能看到靈魂,他(她)們描述的靈魂的狀態(tài),與媒體的記載也都有類似之處。
如果相信人有靈魂,那么,對于死亡就無所謂恐懼了。因為有靈魂,那么就有來世;因為有來世,那么就無所謂死亡了。想通這一點,頓時覺生死亦非大事。看破生死,那么,天下本無大事,全是小事而已,又有什么可以煩惱的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