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多表現(xiàn)為胃痛,臨床以上腹近心窩處經(jīng)常發(fā)生疼痛為主癥,多見于胃、十二指腸的炎癥、潰瘍等。古人對胃病的認識,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木郁之發(fā),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外臺秘要·心痛方》說:“足陽明為胃之經(jīng),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謂之心痛也。”這里所說的心即胃也。《傷寒論》中所謂“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等,大抵是指胃而言。
古人所說的心下痛多是指胃痛,即現(xiàn)在所說的上腹痛,而引發(fā)上腹痛最常見的原因莫過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在臨床中我遇到過較多的胃炎患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總結(jié)一下治療體會。
胃炎、胃及十二脂腸潰瘍,癥狀常有胃痛、噯氣、反酸、燒心、嘈雜、脹滿、食不下、惡心、反胃、大便隱血等癥狀,其中隱血主要為潰瘍的癥狀。
關于胃病的病機(這里主要談胃炎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機),從陰陽的性質(zhì)來講,或胃虛熱(胃炎亦有實熱型,較少),或胃寒,或胃陰虛;從氣機來講,多伴有氣滯血瘀。從胃氣的虛實來講,多伴有胃氣虛;從侵犯胃的邪氣來講,除了熱(火)、寒因素外,還常伴有濕盛、痰濁等。
在胃病的諸多癥狀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大多伴有胃虛癥狀;二是大多伴有血瘀氣滯癥狀。所以,補益脾胃之氣,活血化瘀理氣,是治療胃病最常見的手段。補益脾胃之氣,我最常用的是香砂養(yǎng)胃丸加減;而活血化瘀理氣,我最常用的是失笑散加丹參、郁金、香附、枳殼、川楝子等。
胃氣以降為順,六腑以通為用,而胃氣只要通順就能下降。即使是補益脾胃,也要適時考慮通暢胃氣,加一些理氣活血的藥物。
從陰陽屬性分析,胃病最常見的病機有胃火旺、胃陰虛和胃寒盛,胃炎以胃虛火旺較多,實火較少,屬于寒盛亦不少見。而胃潰瘍最常見的癥型是胃陰虛。治療胃虛火旺,我最常用的藥物是胡黃連,此藥退虛熱,消疳熱,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清胃之虛火,百醫(yī)百效。假如胃實火較大,可以加知母。
應該強調(diào)的是,胃寒盛所形成的胃炎,是西醫(yī)學治療胃病的短板,治療胃炎的西藥(編者按:抗生素類)大多屬寒性的,與胃寒盛的病機不吻合,所以胃寒盛的胃炎患者服用西藥,往往久治不愈,而這種寒盛的胃炎,用中藥溫寒暖胃,效如桴鼓。在我的醫(yī)療經(jīng)歷中遇到不少這樣的病例。治療胃寒最常用的是高良姜,由于桂枝常引發(fā)嘔吐,故不常用。胃寒之較輕癥者,只要加大砂仁的用量即可。
我治療胃陰虛最常用的是石斛,附加玉竹、麥冬等,有些胃陰虛是因為陰液源頭枯竭、腎水不足,應酌加女貞子、制何首烏等,一般不用熟地黃,因為胃的不適反應較大。
胃陰虛型潰瘍非常普遍,潰瘍病又多夾有胃瘀血,治療胃潰瘍的瘀血證要十分謹慎,萬不可隨意活血化瘀。因為胃陰虛夾有瘀血證,又多有出血證,大便常有隱血。胃出血的本質(zhì)是陰虛血瘀,陰虛血不能斂納,或者屬于陰虛火旺,火熱迫血妄行,血瘀出血則血隱隱滲出,綿綿不止。如果隨意活血化瘀,可以造成胃腸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古人治療胃瘀血用失笑散,非常講究,因為蒲黃這味藥同時具備活血和止血的功能,五靈脂除了活血外,也有輕微止血效果。兩藥合用,活血祛瘀而不出血,非常適合胃腸陰虛血瘀。然遇到陰虛瘀血象較重者,需要加丹參、延胡索、血竭、茜草、藕節(jié)等。
遇到胃陰虛的患者,理氣藥香附、木香等比較香燥,易于傷陰,需少用或不用。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如患有其他病癥,例如冠心病或腦血栓,在應用活血藥時,也要謹慎小心,不能只顧他臟瘀血而忽視了胃腸出血。這樣的失誤在臨床中并不鮮見。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胃陰虛癥狀不能一味滋陰,因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多伴有胃氣虛癥狀。如果一味滋陰,不注意補益胃氣,通調(diào)胃氣,滋陰藥常有滋膩妨礙胃氣作用,胃氣必然難以承受,效果不佳。所以,用滋胃陰藥物時,應酌加補益和通調(diào)胃氣的藥物。
編者按:綜上所述,各種胃痛可選用的中成藥
胃氣虛——香砂養(yǎng)胃丸
胃陰虛——參梅養(yǎng)胃顆粒
胃陽虛——香砂平胃丸
胃寒——附子理中丸、良附丸
胃虛火——藿香清胃膠囊
胃實火——牛黃解毒片
虛實錯雜(除了胃寒)——摩羅丹
另外,還應注意的是情緒方面的因素,因為現(xiàn)代人工作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容易有“壓力性胃潰瘍”,因此治療時要適當選用疏肝解郁的藥,體質(zhì)壯實的人可以選用柴胡、香附,體質(zhì)虛弱的人可以用玳玳花、綠萼梅。中成藥可選用加味逍遙丸。
以上內(nèi)容原文選自許彥民《雜癥治驗秘鑰》,由藥頑童編輯,僅作為學術分享使用。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