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春秋淺談
一、前言
顏氏一族,自復圣顏回迄今天二千五百三十五年,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時代在飛速發(fā)展,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萬物在循環(huán)中更新,歷史在長河中與我們交背。
當獲悉國家斥巨資重修顏府顏廟,于2015年1月6日顏回誕辰2535年之時由地方政府牽頭在山東曲阜隆重舉辦祭祀大典暨顏府落成儀式的消息后,心潮澎拜,感慨萬千。中華復興時代好,國家為顏修家廟,團結一心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當報效。并非危言,在當今時下,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是不多見的。我有幸受邀去參加那足以引顏氏人自豪的大典,心中忐忑,無不慚愧,身為顏氏后裔,卻一片空白,上愧對祖先,下羞對子孫。行前,我放下所有應酬,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的惡補了一下有關我們顏氏的歷史,并收集摘錄整理編纂成文,以此聊表那份遲來的感恩之心。
二、復圣顏回
公元前521年的農歷冬月十六日,顏氏家族誕生了一位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自此,顏氏后裔即尊顏回為一世祖,世人尊稱顏回為復圣。
顏回,字淵,尊稱顏子、復圣公,春秋時魯國人。因為顏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名冠孔門72賢人弟子之首,以德行著稱。2500多年來一直被儒家學子奉為楷模,尊稱為“顏子”。后世儒家尊他為“復圣”(孔子至圣,孟子亞圣,顏子復圣)。顏子德行高尚,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循禮行仁,尊師重道,身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樂道安貧。顏回29歲時,頭發(fā)全白,32歲英年早逝??鬃釉啻畏Q贊他“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吾見其進,未見其止”,“賢哉,回也!”顏子是中國古代好學樂道的典范,德行的代表,歷代帝王屢加封賜,直至尊為“復圣”。
三、顏氏起源
在顏姓的起源上,顏子并非是顏氏家族中第一個以顏為姓的人,但在顏氏族譜中,顏子卻被尊為第一世祖,其后世子孫稱自己為顏子第幾代孫。這主要是因顏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而名揚顯赫的緣故。
顏姓起源于西周。這是隨著2002年發(fā)掘出土的春秋早期小邾國貴族墓地,為中國姓氏中的顏姓源于小邾國一說蓋棺定論的。2002年6月,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東江村一村民在取土時發(fā)現(xiàn)了大型墓葬群,考古專家隨即對其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墓葬6座,出土隨葬品103件,其中青銅器隨葬品達40多件。在青銅鬲口沿一周有銘文,共15個字:“邾友父媵其子曹寶鬲其眉壽永寶用?!?件銅鬲上的銘文相同,專家由此確認這4件鬲是小邾國第一任國君友為其子而作。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員曹淑琴等確認,6座墓葬的其中一墓為小邾國第一任國君友之墓。
小邾國是春秋時期的侯國,但長期以來只存在于《春秋》《左傳》等古籍之中,并未被確認,東江村的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使小邾國歷史懸案塵埃落定。
史書記載,早在殷商之前,黃帝的后裔就建立了邾婁部落。周武王滅商后,采取了分封制,邾婁被封為諸侯國,稱為邾,其古都在嶧山(今鄒城市內)之陽。周公旦攝政時期,為了削弱諸侯國的勢力采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借邾國夷父顏有功于周室之由,為夷父顏的次子友封地,并立國。因是從邾國分出,故叫邾小國。小邾國歷經(jīng)西周時代、春秋戰(zhàn)國和秦朝,凡沿600余年。
在周代,小邾國是顏姓的封國,因此顏姓是小邾國的國姓。友封國之后,根據(jù)當時的慣例,以其父邾武公夷父的字“顏”為姓,小邾國的國君友,便被后人稱之為顏友。從此,顏氏族譜中在稱友為“顏友”的同時,也被尊崇為顏氏姓氏中的始祖。這便是顏氏的淵源。
說顏氏具有皇帝國王血脈,是因為顏氏的起源有著輝煌的家世。據(jù)《姓纂》以及《通志》等書記載:顓頊帝的兒子叫作稱,稱的兒子叫作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和吳回兩個兒子,都先后擔任過帝嚳的火正,也就是所謂的祝融氏。其中,吳回的兒子陸終,又生了六個兒子,依序名為樊、惠連、錢鏗、來言、宴安、季連,而到了周武王興師滅紂廣封諸侯之時,就把老五宴安的一個叫作挾的后裔,封在邾地,亦即現(xiàn)在山東省鄒縣東南的地方,最初是魯國的附庸之國,后來傳到夷父的時候,由于夷父的字為顏,《公羊傳》就稱他為顏公,所以夷父的子孫也自此以父王的字為姓。按照古代世襲制凡沿幾千年,顏姓的歷史脈絡和根基淵源非常清晰。
歷史上,有顏姓出自曹姓和姬姓兩種說法,均起源于春秋時魯國公族。孔子的母親--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說明顏氏之姓自春秋時代即有記載。
綜上歷史所考,真正以顏為姓,是在周朝小邾國國君顏友受王封之后,顏友成為小邾國的開國君主后其后代承襲爵位,開始定姓氏為顏。從顏友到顏回有十八代,嚴格意義上講,顏友才是顏氏始祖。顏氏后裔也一直將始祖供于家廟,從周朝開始其后每代襲爵位的繼承人也必定按順序記錄下來供在家廟中代代相傳,這便成了早期的顏氏家譜。
四、顏氏家譜的形成
顏氏家族之所以能夠比較清晰的辨別顏氏族人的分支和世代輩分,主要依據(jù)來源于歷朝歷代顏氏保存和續(xù)修了顏氏家譜。
到了唐朝,顏氏家族中凡有條件的人都可以續(xù)修本支派的家譜。顏真卿在唐朝續(xù)修的家譜便是顏氏家譜最早的續(xù)修家譜第一人。
顏真卿在續(xù)修家譜時,對顏氏的起源又作了一次考證,指出舊譜所記顏氏始于小邾子顏友是可靠的。顏真卿修的這部家譜在當時及后世都十分有影響。宋朝歐陽修曾在給王深甫的信札中說“惠借顏氏譜,得見一二,大幸”。說明雖歷經(jīng)五代之亂,士大夫家譜大都佚失,而顏氏家譜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到了宋朝時,社會上出現(xiàn)了“人人自求其家”的尋祖續(xù)譜風,因此給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家譜。顏氏以宗子為核心的家譜,這個時期有了較大的擴展,把宗子之外的支庶子盡量收入家譜,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遠離宗子居住區(qū)的顏氏族人仍不能進入家譜。于是出現(xiàn)了以居住區(qū)域為主的支譜。這類支譜大都盡力尋找從一世祖顏回代代相傳的脈絡,理清本支派的傳遞主線。也有的因史料缺乏只記現(xiàn)狀。這些支譜大都成了元、明、清各代續(xù)譜的依據(jù)及某些支譜的源頭。
唐開元二十七年詔封顏回為兗國公,并在封地內為顏子立廟,由顏氏宗子守廟,主管四時祭奠。在經(jīng)歷了數(shù)次遷徙之后,宗子又回到了祖籍。五代時宗子后裔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隱居嶧山。
到了北宋末年,皇帝趙構遷都,顏氏宗子顏堯為首的十一公奉旨南遷亳州。在后來的顏氏家譜中稱為南宗。故里顏氏在曲阜被占領后奉旨另立宗子奉祀復圣顏子,故里曲阜便以顏端之后為宗。
元朝統(tǒng)一中國后,北部宗為正宗。明朝襲用元朝舊制,北部宗仍為正宗,此后顏氏便就有了正宗和南宗的說法。正宗派系在續(xù)寫家譜時謫系家譜時也沒有記載南宗的情況,南宗則另立支譜。
明朝初期,顏回故里的顏氏一族人丁旺盛,為便于家族事務的管理把曲阜一帶的顏氏族人按居住區(qū)域劃分為若干戶,每戶推舉戶頭、戶舉,之后各自修支譜,建家祠,直到到清朝時期才完成了故里十六支的劃分。
顏回故里的顏氏十六支并非是一次分定的,五十六代時僅九支,五十九代分十四支,至六十一代才完成了十六支的劃分。
今傳《顏氏族譜》,有清康熙五年版、清乾隆已卯版,實為陋巷十六支全譜,也并非是天下顏氏全譜。
清乾隆巳卯仲冬七十一代顏懷擇在重修《顏氏譜序》中說:“五季之亂,徙居他方者有之。文威、文蘊、文鐸三公隱魯之嶧山,歸守宗廟。文威五世孫曉、岐等十一公俱南徙,不序列。文蘊二世孫匡、郎等四公失傳。文鐸三世孫曰端有三子,曰繼、曰希、曰紹,自是之后,顏氏子孫皆繼、希、紹三公之后矣?!?br>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復圣第七十七代奉祀官顏世鏞、家族長顏懷英、林廟舉事顏錫桐,顏振锽等倡修顏氏合族大譜,成立了籌備會。會長顏世鏞,副會長顏懷英,秘書顏振鋰,職員顏士株、顏錫榕、顏士英、顏振懷及各戶戶頭、戶舉、執(zhí)事官等人。曾經(jīng)進行了一次顏氏歷史上較大規(guī)模修譜工作,但因時局變化,只完成了各支支譜,未能匯成總譜,此后因戰(zhàn)亂和遷徙等,顏氏家譜資料損失慘重,一直沒有完成顏氏總譜的大業(yè)。
在民國時期以前,顏氏的各支支譜,即顏氏族譜,一向為顏氏宗子、族長、戶頭所珍藏,世上幾乎無余本流傳。
五、顏氏名人
根據(jù)顏氏族譜的記載,在歷史的長河中,除了始祖顏友以外,顏氏的名人莫過于世人所熟知的名冠孔子72賢人之首的復圣顏回。顏氏有影響的人和事大多是從顏回以后開始的,顏氏名人輩出,顏子文化盛行。留給后人的歷史文化遺存舉不勝舉。其中:
顏回第四十代孫顏真卿是國人無不知曉的一代文武雙全的天驕。
顏真卿:唐代大臣,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兄杲卿共同起兵,附近17郡響應。亂平后,他入京為官,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shù)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后持節(jié)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杲卿:系顏真卿之兄,唐代衛(wèi)尉,一代名將。
顏師古:唐代訓詁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jīng)定本》等。
顏昭甫:唐代官吏、學者,歷官侍郎,華州刺史。其工篆、籀、草隸書為唐代一絕。
顏延之:南朝宋詩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
顏之推:南北朝時文學家,為梁元帝散騎侍郎;北齊時,任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北周時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士。所著《顏氏家訓》一書,開我國家訓專著之先河,影響極其深遠。
顏博文:北宋畫家、詩人,徽宗時進士,仕著作佐郎。遺畫有《羅漢圖》、《閑云出岫圖》、《野水圖》等。
顏直之:宋代畫家。善畫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韻》,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顏汝勛,官至請大夫,亦工篆。
顏光敏: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聰慧,九齡工草書,十三歲嫻詩賦。
顏復:顏回第四十八代孫,官至太常博士。
顏耕道:元代學者,博古,工于詩,尤善草隸,亦工繪事。
顏輝:元代畫家,善畫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筆雖見刻露,卻筆法奇絕,有八面生意之趣,開明初吳偉畫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獵圖》、《李鐵拐像》傳世。
顏宗:明代畫家,舉人,曾任邵武知縣,后署兵部員外郎,善畫山水,融北方山水畫風于南方山水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獨具風格,有《湖山平遠圖》遺世。
顏勝:顏回第55代孫,明朝武德將軍。在洪武九年,隨明朝徐國公率顏家軍赴甘肅戎邊征戰(zhàn),留守西域邊關,隨顏勝將軍在甘肅那片土地上征戰(zhàn)百年,繁衍子孫,形成今天的甘肅顏氏一支。甘肅顏氏的子子孫孫,先后有九位將軍十幾代鎮(zhèn)守邊關,忠烈千秋,彪炳史冊。
清代名將顏清如,曾任年羹堯的副將,隨康熙大帝征戰(zhàn)準葛爾丹,一生衛(wèi)國征戰(zhàn),青史永垂。
此外,古代顏姓的主要名人還有:西漢經(jīng)學家顏安樂、明代賢良顏伯瑋、清代思想家顏元等顏氏歷史名人大家。
新中國建國初期顏氏出了顏德明、顏金生、顏東山、顏吉連、顏文斌和顏青云六位開國將軍。
上述所列,僅僅是顏氏名人中的冰山一角,一個縮影。
六、顏氏遷徙與分布
顏氏主源兩支均發(fā)祥于今山東省境內。
先秦時期,顏姓主要在齊魯大地繁衍,但此時已有顏姓人入居河南,如據(jù)史載,周哀公二十七年,陳國因顏涿聚死于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顏晉繼承。
西漢時,顏姓人有濟南亭長后遷九卿的顏異,有官至齊郡太守丞的魯國薛(今山東省薛城)人顏安樂,可見此際顏姓仍主要繁衍于山東一帶。
東漢時有楚人顏忠,說明那個時期已經(jīng)有顏姓人徙居在現(xiàn)今的湖北省境。
魏晉南北朝時,世居在瑯琊、東魯一帶的顏姓并沒有因為外界的動蕩不安而受影響,反而高官不斷,族大人眾,并發(fā)展成為顏姓瑯琊、魯國郡望。
隋代以前,一支顏姓由瑯琊臨沂入遷關中,到了唐代,此支顏姓下傳至顏師古(顏回三十七代孫)時,開始發(fā)達昌盛起來,其子輩顏昭甫,孫輩顏元孫、顏惟貞,曾孫輩顏杲卿、顏真卿、顏旭卿,顏曜卿,玄孫輩顏 、顏君頁、顏禺頁、顏豈頁,均有名于當世,或仕宦當朝,或書法造詣精深,或兩者皆備,其中顏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顏姓風光顯赫一時,為世人仰慕。顏真卿四世孫顏弘,官金陵同州參軍,長子顏詡為永新(今屬江西?。┝睿巫宇伷?,五代末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顏普之長子顏泊遷永春卓埔,后子孫分居于閩南各地及江浙等地。
顏姓入川始于唐代,其中顏有意,由成都縣令官至刺史。
北宋末期,由于康王趙構南遷杭州,有山東、河南省等地顏姓播遷江南。
南宋末期,居于江、浙、閩、贛一帶之顏姓人為避兵火,有遷兩廣、兩湖之地者。
明初,顏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湖北省等地。
清初,顏姓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云、貴。
康乾年間,有山東之顏姓闖關東入東北三省。此際亦有顏姓人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
清末時,顏姓人已廣布全國各地。如今,顏姓人在全國各地分布甚廣,尤以山東諸多,山東省顏姓約占全國漢族顏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顏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五。
七、顏氏的歷史貢獻
兩千多年來,顏氏為中華民族的的突出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顏回為代表的顏子文化和儒家思想兩個方面。歷史貢獻能夠傳承和恒久遺存的莫過于文化,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及顏光敏的《顏氏家誡》,不僅成為顏氏家族訂立族規(guī)的依據(jù),也是顏氏子孫進行人身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的法則,而且成為中國社會許多士子學習照作的范本;顏氏著作《治家》、《風操》等,教育世人如何尊長的應有態(tài)度;顏氏著作《序致》、《教子》等,強調教育子弟的重要性;顏氏著作《慕賢》則是直接提出了培養(yǎng)做人成才的準則;顏氏著作《名實》、《涉務》等,給世人提出了認識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獨特的《顏氏總譜》, 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族姓名流水賬,它是一本顏氏大事記、一本歷史變遷的縮影、一本包羅萬象的史冊。它記載了顏氏家族嚴格的顏氏家規(guī),從忠君上、孝父母、宜兄弟、保宗族、謹祭祀、培墳塋、護祠堂、擇族長、正婚姻、肅內政、慎交游、篤教訓、恤孤寡、嚴紀綱、睦鄉(xiāng)鄰、親族朋、戒興訟、尚節(jié)儉、勸職業(yè)、敬譜牒、崇正學、恪公所等22條準則,涵蓋了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對顏氏后人提出了講信修睦、忠厚誠懇、團結族人,往來要親、勤儉節(jié)約、富國強民、助人為樂、救難濟貧、戒惡戒賭、安守本分、要務正業(yè)、正直做人明確要求。簡約明了,易于銘記??胺Q顏氏家族的百科全書。
顏氏前賢所著書立說從各個方面教育和影響其后的世世代代,歷經(jīng)千年不朽。
八、尾聲
顏氏
近三千年歷史,圣賢世族、文武忠良、名門賢才,遍及歷朝歷代世界各地,不計其數(shù)舉不勝舉。由于歷史的漫長與沉重,讓學識尚淺的我一時還無法讀懂和弄清那已經(jīng)遠去了歷史,也無能為力將其一并列舉和收錄在本文中來。作為顏氏后裔的筆者,在拜讀顏氏家族歷史的過程中,雖敬仰與感恩之心常懷,但深感功力不足的慚愧與遺憾之實常在,唯望閱者鑒諒。
縱觀顏氏發(fā)展史,顏氏多以顏子文化興族,以儒家思想佑邦,以精忠報國佐朝,以仁賢道德存世。歷數(shù)改朝換代,歷經(jīng)風云變幻,歷經(jīng)艱難滄桑。顏氏始終非功名利祿露世,非達官名流顯赫,非風流人物揚外,非亂臣賊子敗族。凡人夫子數(shù)千年,傳承文化近百代。
然而,近三個世紀以來,顏氏似盛極過后默默無聞的走過近300春秋。雖然顏氏的人數(shù)仍在不斷發(fā)展壯大,顏子文化依存,顏氏的文人墨客遍及華夏,顏氏的商賈志仕浩滿世界各地,但顏子文化的影響力和顏氏風云人物認知度與感召力,似沒有象我們的老祖宗那樣給國人留下真正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歷史。這恐怕也是值得我們顏氏后人反思的。
進入21世紀后,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給顏氏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預感將是顏氏復興的新時代到來,我們應該團結來,立足本職,務實報國,用我們實際行動盡情呼喚:“我姓顏,我自豪,我為顏氏添榮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