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二百多年,最后以秦滅六國結(jié)束。許多人不禁要問,秦國也只是個諸侯國,不論人口、土地、人才都遠遠弱于六國,聯(lián)合起來的六國不可能被秦國吞并。其實,秦國之所以能笑到最后,一是秦國的偶然性,二是六國犯了錯誤。
如果沒有“三家分晉”,秦國身邊就會有一個強大的晉國,統(tǒng)一天下就很難實現(xiàn);如果沒有數(shù)代英明的秦王,治國策略偏離軌道,秦國也不會這么強大。這便是秦國的偶然性,但是除了這個因素,六國所犯的錯才是主因。有人認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1.趙國
三家分晉之后,趙國成為三晉中最有能力阻擋秦國東進的國家。但是趙國偏偏出了一個壯年就退居二線的趙武靈王,不僅如此,他還讓大兒子做代王,小兒子做趙王。之后趙孝成王聽信讒言,不信廉頗,導致長平大敗。最后,如果趙王遷信任李牧,趙國也不會迅速敗亡。
2.韓國
韓國的悲劇是韓非生不逢時。韓非是比商鞅更偉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如果能得到韓王的信任和重用,有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一定能讓韓國強大起來。但是,韓非出生時,秦國大勢已成,而韓國國力卻大大不濟,歷史沒有給韓非時間和空間,這是韓非的悲劇,也是韓國的悲劇。
3.魏國
魏國是戰(zhàn)國時期的首霸,而且持續(xù)近百年,如果照此下去,完全有可能統(tǒng)一天下。然而,魏國因桂林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一蹶不振,杰出的人才不斷外流,比如吳起、商鞅、孫臏、范雎等。戰(zhàn)國末期,魏王又將能干的信陵君罷免賦閑。如此治國,焉能不滅?
4.燕國
燕國國力弱小,又位于偏遠的遼東之地,本來無關(guān)大局??墒牵鄧鴧s享受了秦國“遠交近攻”的一切好處。一是燕國弱齊,齊國是東方大國,是秦國的主要對手,燕國卻積極謀劃五國伐齊,占領齊國五年之久;二是燕國疲趙,經(jīng)過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需要休整,可這個時候,燕國對趙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打了三年。
5.楚國
楚國是七國中土地面積最大的諸侯國,也是力量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然而,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政治昏庸,明君極少,李園的誤國更是加速了楚國的滅亡。
6.齊國
齊國是傳統(tǒng)的諸侯強國,有明顯的地理優(yōu)勢。但是,五國伐齊,田單復國之后,齊國就一蹶不振,沒有了當年的雄風。齊國片面吸取五國伐齊的教訓,對韓、趙、魏坐視不救,明哲保身,齊王企圖做五百里封王,可惜,這一切都只是夢。
山東六國都犯了這么多歷史性的錯誤,焉能不?。吭偌由锨貒烙⒚鞯那赝?,秦一統(tǒng)天下就成了必然。
參考文獻:《史記》、《戰(zhàn)國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