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孔子把孝道升華為先王的至高的德行、關(guān)鍵的道理,用此來順治天下,便會使得民眾和睦,君與臣民之間沒有怨恨。
孝之所以重要與關(guān)鍵,其中最緊要的兩點(diǎn):一是孝為道德的根本。根本者,就是大樹的根蒂,而這棵從人的心靈深處所生長出來的道德之樹,它的根子就是孝。
教化是由孝而生成的。孝是人性道德之根,由此生成伸展出道德的枝葉、花朵,由此而碩果飄香也好,或由此澀果苦果也罷,一切均從根子上來。唯其根深,才能葉茂而花盛;唯其務(wù)本,才能本立而道生。
古代有所謂倫理道德的“五教”,也稱為五常之教,指教父以義、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如《尚書·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惫湃苏J(rèn)為,抓住這些教化,那么其余用來教化人的也可以推而知道了;在眾多的道德教化中又以“五教”為最要,而“五教”之中又以孝為至要。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孝子的第一件要事??鬃诱f過:“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边@種理念,曾子銘記在心,且一生遵行,甚至在臨死之前,還自豪、自慰地讓弟子們看看自己手、足,沒有損傷的身體,作了又一次示范性的孝道的教化。
其實(shí)孔子的話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其一,身體是行孝道的載體,沒有這一載體,子女如何很好地奉養(yǎng)父母、孝敬父母?身體是行孝之本,因此要全之。二是,保全身體,不受到傷害,主要是指不要犯罪而受到刑罰,不要在與他人斗狠之中受到傷害,不要在聲色犬馬之中糟蹋生命,不要不愛生命不知節(jié)制,而早逝、夭折,死于非命。三是,保全好身體,還能為國家服務(wù),當(dāng)時是“事君”,這是孝的延伸。四是,保全好身體,還為了傳宗接代。五是,對于保全身體,孔子是很辯證的。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為了聞道,可以朝聞夕死;面對著道義,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這些才當(dāng)是孔子所說的大道理。
孝道有更高層次上的內(nèi)涵,那就是孝不僅是保全身體、不毀壞就行了,這僅是一個開始而已。在此之后,應(yīng)該是立身行道,只有行道,才能立其身,從而揚(yáng)名后世,光顯父母。這就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后代要光宗耀祖,這是孝的終極目標(biāo)了。反過來說,如果子女辱沒先祖先宗,那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