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我(家)的歲月故事”征文作品
作品編號:012
周日整理倉庫時,壓在廢品下面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像似埋藏千年的古董一樣驚現眼前,勾起了我無數遐想。
上世紀80年代末,剛到鄉(xiāng)政府上班不久的我到鄉(xiāng)電力站采訪,采訪結束后,電力站長——未來的叔岳父從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一張蓋有大紅印章的字條,遞給我說:素印哪,這是我們站里最近購買電風扇時獎勵的一張自行車購物券,就送給你吧,你的那輛車子也該換啦。
是的,上班一年多來,我騎著家里唯一一輛已經騎了10多年的自行車,就是這輛只有車鈴不太響,其他處處有響聲的破舊自行車,每天馱著我從家里到相距十多里的鄉(xiāng)政府之間來回奔忙,又馱著我往返在鄉(xiāng)村小道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新聞采訪任務。期間,車子不知壞了多少次,常常推著車子跑了幾里路程,才找到修理攤點,有時,等車子修好了再趕路,不是上班遲到,就是采訪誤點;天氣晴好也就罷了,如果遇上風雨雪天,就像打水仗似的,弄得渾身泥巴,十分狼狽;最讓人頭疼的是“掉鏈子”,下車后,急匆匆地從路邊折下一截小樹枝,挑了小半天才將車鏈挑上,弄得一手車油,上車后騎了不到半里路,車鏈又掉了,如此反復幾次,累得滿頭大汗,灰頭土臉。所以,現在人們往往將關鍵時刻辦事不周形容為“掉鏈子”,可想而知是何等的令人尷尬。
我高興地接過自行車購物券,上面清楚寫著幾個鋼筆字:“永久牌自行車一輛”,并加蓋了鄉(xiāng)“供銷社”的印章。“永久牌”自行車可是名牌產品,當時沒有特殊關系,一般人是無法買到的。我掩飾不住內心激動,連聲致謝,如獲至寶,喜出望外地帶著這份特別的“回報”禮物,連忙跑到“供銷社”一打聽,車子需要180多元,比沒有購物券的便宜60元。盡管很便宜了,但我的興奮心情很快又蒙上了一層陰影:一個月工資不過才七八十元,手頭僅有百十塊錢,如果買車,立馬成為“窮光蛋”,如果不買,又舍不得拋棄購物券。正在兩難之時,家人向我伸出了援手,全力支持,東拼西湊,給我換上了嶄新的名牌自行車。
一貫要好的我騎著嶄新的“永久牌”自行車,常常引來路人注視的目光,感到格外精神。每天下班到家,幫助家人忙完家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車子,用洗得干凈的毛巾,反反復復將車子上上下下、哪怕連一根根鋼絲都擦得錚亮;有時遇到下雨天氣,仍然拾起家里的那輛舊車子上下班,根本舍不得騎它,生怕淋上雨水生銹。這輛名牌自行車成了我的寶貝疙瘩,悉心呵護。
由于長期精心維護,直到90年代未期,這輛自行車還保存一新;此時,“摩托化”時代已經悄然襲來,為了與時俱進,我又購買了摩托車,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自然被取代了,這輛自行車也被我戀戀不舍地擱置了起來;但出于對老“永久”的眷念,時常還將它取出來騎騎,助助興、過過癮;有時,還抽出時間來將它擦洗一新,再小心翼翼地放回車庫。直到前幾年購置了轎車,老“永久”才徹底退役,被塵封進入了倉庫,任憑收廢品人員喊破了嗓子,我一直沒舍得將這輛老“永久”處理。
回望這輛從“票券證卡時代”過來的老“永久”,不僅令人感慨:在那生產力水平極度低下、物質財富十分奇缺的“計劃經濟”年代,何止自行車需要“計劃”,人們日常生活中,吃飯需糧票,買肉需肉票,買布需布票,點燈需要油票,糖果需要糖票......幾乎所有的生產生活用品都受到各種“票證”的約束。
“票證時代”早已過去,市場經濟全面活躍。改革開放40年來,從鍋碗瓢盆到柴米油鹽,從票券證卡到互聯互通,市場在改變、生活在改變、思想在改變,社會在改變,面貌也在全面改變。人們的衣食住行,以全新的形式提升品質,現代生活,以創(chuàng)新的模式全新呈現;小康生活已經全面實現,美麗中國正在快步走近!
作者 / 董素印(江蘇省射陽縣政務辦)
總監(jiān)制 / 曉潔
執(zhí)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張燕
制作 / 蘭宇 躍升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