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相交根基于陰陽五行學(xué)說,從水火升降之觀點演繹而成。源于《周易》,本于《內(nèi)經(jīng)》,發(fā)揮于漢唐,至宋明方成體系。
心腎相交是心腎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的高度概括。心屬南方熱火,腎屬北方寒水。心火下降以暖腎水,則腎水得以蒸騰,滋養(yǎng)周身;腎水上乘以濟心火,則心火降而不亢,神明守舍,血脈亦周流有序。如此水升火降,陰平陽秘,生機盎然。故有“陰陽的平衡,根本在心腎的相交”之說(劉保和: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首屆研完生論文集,3頁,1981年)。
可見,心腎相交是機體得以生生不已的重要保證。反之,心腎之間平衡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在某種程度上被破壞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病理變化,謂之“心腎不交證”,其特點是,水火不交而各走其偏。如張介賓所言:“既濟為心腎相諧,未濟為陰陽各別?!敝委煈?yīng)采用“交通心腎”的大法。
一、心腎不交證的病因
1、縱欲強力,或中寒久病,損傷腎陽。腎陽虛衰則不能蒸發(fā)腎水上承于心而致腎水下凝,心腎不交證油然而生。
2、操勞過度,或熱病久羈,耗傷心陰。心陰虧乏,心火獨亢于上而不降則致心腎不交,諸癥蜂起。
3、勞倦傷脾,痰濕阻中,樞軸不運,亦礙心腎相交。
4、情志內(nèi)傷,氣機逆亂,肝失沖和條達之性,或風(fēng)火痰癆,耗傷肺津,肺清肅斂降之令不行,以致左右升降之路滯塞,水火不得通濟,心腎不得相交。
二、心腎不交證的病證
1、腎不交心型:即水不濟火,火炎于上。又可分為三。
①腎陰虛無水上濟: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咽干舌燥、入夜為甚,五心煩熱,舌紅苔少而干,脈沉細數(shù)。可兼見失眠,心悸怔忡,口舌生瘡等。
②腎陽虛無力騰水上濟:腰膝酸軟,精神不振,肢冷形寒,陰寒精冷,小便清長,面色黧黑,舌淡苔潤,脈沉細無力。可兼見心悸失眠,口苦咽干等。
③腎陰陽兩虛,既無水上濟又無力騰水上濟,腰膝酸軟,精神衰憊,形寒肢冷,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動則喘息,胸痹胸痛,脈沉細數(shù)。
2、心不交腎型:即火不濟水,水寒于下。臨證時可分為四。
①心陽虛無火下濟:心胸憋悶,心悸氣短、活動加重,兩腿浮腫發(fā)涼,舌淡胖嫩。苔水滑多津,脈沉弦或細弱。
②心陰虛不能引火下濟:虛煩不得眠,舌碎生瘡,多夢盜汗,心悸健忘,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杉嫜ニ岢取?/span>
③心氣不足,腎氣不納:胸悶氣短,面晄體倦,自汗少氣,舌淡苔白,脈細弱或結(jié)代??杉嫘募露鄩簦⊥Q,腰酸膝軟,小便頻數(shù)而清等。
④心陰陽俱虛,既無火下降又不能引火下濟,心悸多夢,短氣自汗,口干舌燥。兼見膝軟無力,肢冷虛浮等。
3、心腎不交型:乃水火逆亂,兩走其偏。
①心氣不足,腎水虧乏:虛煩少眠,心悸神疲,咽干口燥,自汗少氣,腰膝酸軟等。
②心氣不足,腎陽虛衰:心悸健忘,神疲體倦,陰寒精冷等。
③神弛于上,精走于下: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神疲健忘,腰膝酸軟,陰寒精滑,舌淡少苔,脈浮數(shù)無力。
三、交通心腎法:
治療心腎不交證,補心須實腎,補腎須實心;既要瀉又要交,既要補又要通?!渡鼾S遺書》曰:“欲補心者須實腎;使腎得升;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腎之法也?!?/span>
1、滋腎水、濟心火法。
用于腎陰虛無水上濟心火之腎不交心者。方選六味地黃湯類方??缮僮羧夤鹬I陽以激發(fā)腎水上濟心火。
2、溫腎陽、降心火法。
用于腎陽虛無力騰水上濟心火之腎不交心者。方選交泰丸類方。
3、溫腎陽、滋腎陰。
用于腎陰陽兩虛之證,方選腎氣丸加味。
4、通心陽、化陰水法。
用于心陽虛無火下濟腎水之心不交腎者。方選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
5、瀉心火、滋腎陰法。
用于心陰虛不能引火下濟之心不交腎者。方選黃連阿膠湯類方。
6、益心氣、納腎氣法。
用于心氣不足、腎氣不納之心不交腎者。方選朱雀丸類。
7、溫心陽、益心陰法。
用于心陰陽兩虛之心不交腎者,方選桂枝龍牡湯加味。
8、益心氣、滋腎水法。
用于心氣不足、腎水虧乏之心腎不交者。方選天王補心丹類。
9、益心氣、助腎陽法。
用于心氣不足、腎陽虛衰者。方選茯菟丸類。
10、固腎氣、安心神法。
用于神馳于上、精走于下之心腎不交者。選桑螵蛸類方。
心腎不交,重則必陰陽離決而亡,“下厥上竭”及“陰下竭,陽上厥”等即是。其證候繁雜,諸癥紛呈。臨證當(dāng)詳察細辨,靈活地選方遣藥。不可囿于一法孤方而束醫(yī)者手腳。
Ref:柴雁.心腎不交證與交通心腎法[J].安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1987(04): 54 -56.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