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金山畫像》
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在黃州的四十五到五十歲五年,在惠州的五十九到六十二歲 三年,在儋州貶謫的六十三到六十六歲四年!
蘇軾,這位備受后人景仰的文學(xué)巨匠,在其從政為官期間竟3次遭貶謫,行遍人間崎嶇路,嘗盡酸甜苦辣情,歷盡排擠、打擊和屈辱。面對這殘酷的命運,蘇軾卻始終挺直脊梁,笑看得失榮辱,用曠達(dá)之心鑄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蘇軾,四川眉山人,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門前萬桿竹,堂上四庫書”的書香門第。蘇軾自幼聰慧,七歲知書,十歲能文。學(xué)有抱負(fù),從小就立下“奮厲有當(dāng)世志”、“致君堯舜”的雄心大志。嘉佑二年(1057年)
他參加禮部考試,以題《刑賞忠厚之至論》,闡明了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的治國思想。發(fā)榜當(dāng)取第一,誤取第二名。復(fù)試,以“春秋對義”獲第一。仁宗殿試,進(jìn)士及第制策入三等,實為頭等,一鳴驚人,名震京師,而他的人生也從此變得復(fù)雜而曲折。
蘇軾的一生經(jīng)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正三品,是僅次于宰相的朝中大員。授翰林學(xué)士、端明殿侍讀學(xué)士,還做過兵部和禮部尚書。他的一生擔(dān)任過30多個官職,輾轉(zhuǎn)奔波于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由于蘇軾所處朝代群臣間矛盾加劇,宮廷內(nèi)部政局多變,黨爭此起彼伏,正直諫言的蘇軾總是遭受排擠、打擊、陷害,一生三次遭貶,行程坎坷、命運波折。
淺談蘇軾的3次謫居路,除了再探一代文豪當(dāng)年走過的線路、再賞其看過的風(fēng)景,更是希望在其行跡間、筆墨間,尋訪蘇軾由初貶時的孤獨沉悶到后來的豪邁曠達(dá)的心路歷程。
黃州,崎嶇謫路自此起
人之偉大,常體現(xiàn)于危難。
元豐二年三月,蘇軾于徐州治理黃水之后,誥下,赴湖州任知州,進(jìn)《謝上表》抒寫個人忠耿之情。豈料朝中奸臣卻從《謝上表》和詩詞文章中斷章取義,污蔑蘇軾“愚弄朝廷”。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因“譏諷文字”、“愚弄朝廷”等莫須有的罪名于湖州被拘捕,20天后于汴京入獄。奸臣逼訊迫害,蘇軾據(jù)理相爭,抗辯不屈,幸由賢臣保釋,神宗醒悟,終于元豐二年臘月二十九日結(jié)案,從輕發(fā)落,蘇軾被貶謫黃州。此案即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獄”。
元豐三年正月初一,汴京城正沉浸在新春佳節(jié)的歡慶氣氛中,全城皆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新氣象,蘇軾父子卻根本沒體會到過年的感覺,就在御史臺差役的押送下,沿汴京通往陳州的京陳驛道,匆匆離開汴京城,前往陳州和弟弟蘇轍短聚,以商討家眷們以后的安身事宜。
正月初四,蘇軾終于趕到陳州,蘇轍初十趕到,二人相見于表兄家。劫后重逢,恍如隔世,蘇軾和弟弟屈膝相議家事,議定蘇軾攜蘇邁先赴貶所,安頓住處,然后由蘇轍將其家眷護(hù)送至黃州。正月十四日蘇軾離開陳州,繼續(xù)走官道趕赴黃州。北方的正月,寒風(fēng)刺骨,滴水成冰,陳州至蔡州的陳蔡驛道上,人跡罕至。將近蔡州時,竟然飄起了鵝毛大雪,埋了驛道,不見路痕,走錯了很多次路后,蘇軾才終于到達(dá)蔡州驛館。
宋代的驛為官府所辦,功能、設(shè)施較為齊全。驛道干線縱橫交錯,遍布全國。沿途廣設(shè)驛館、驛站,星羅棋布,初步形成集交通、郵驛、供給于一體的交通通信網(wǎng)絡(luò)。驛館作為中途的轉(zhuǎn)結(jié)點,每隔60里左右設(shè)置一個,亦稱館驛、郵驛、傳驛等。由驛丞管理,有驛子、驛吏和遞卒充役。具有接待使臣官員、提供食宿、更換驛馬、傳送文書、擔(dān)擎車馱運輸物品等功能,可謂當(dāng)時的“高速公路服務(wù)區(qū)”。
蔡州驛館依著官道而建,圍有高墻,入口是門樓,內(nèi)部有驛丞住的邸,有驛夫住的房舍,有使者住的廳堂,還有廚房、馬廄及倉庫等。蘇軾雖然只能住驛夫房舍,尚能棲居避寒他也就滿足了。雪停之后,見驛道稍有路痕,差役便催促匆匆沿著蔡州至新息的蔡新驛道上路。這條路亦十分難走,平地雪沒過膝,漩渦中的雪甚至沒過頭頂,人馬踏過處,雪被踩釘于路面,形成冰塊,稍不留神便會人仰馬翻,摔倒在地。
費盡千辛萬苦,蘇軾終于從河南新息度過淮水,進(jìn)入湖北境內(nèi)。
正月二十日,蘇軾過關(guān)山。
江南春早,關(guān)山驛道梅花齊放,在初春的寒風(fēng)中搖曳,這幽獨的花中仙子觸動蘇軾孤寂的情懷,油然在此揮筆留下了“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礫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fēng)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guān)山”,“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的千古名句。
翻過關(guān)山,麻城至歧亭的驛道較為平坦,且路面冰雪已全部融化,行路相對輕松。蘇軾走到歧亭北約20里的地方,忽見一人騎白馬,張青蓋,從密林緩坡處飛奔而出,而后立在道路中央,攔住了蘇軾前行的道路。緩步近前,來人正是當(dāng)年在鳳翔的老友陳季常。十多年不見,兩人激動相擁。一番談?wù)?,蘇軾才知道,陳季常聞自己貶官黃州,近日必須經(jīng)過此地,便已在此打探、等侯多日了。
在陳家逗留5天之后,蘇軾不得不帶著老友的深情,重新又回到岐亭至黃州的驛道上,其時難分難舍。
元豐三年二月初一,蘇軾經(jīng)歷了1個月的波折,才抵達(dá)黃州貶所,成為一個定額之外的罪臣、散官閑員。
黃州是一座偏僻蕭條的江邊小鎮(zhèn),貧窮落后,民不聊生,一片凄涼之景,然而蘇軾剛踏上這塊土地,就以樂觀豁達(dá)的情懷欣賞著周圍的風(fēng)景,并寫下了“長江饒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佳句。蘇軾定居于定惠院,經(jīng)過短暫的茫然之后,他很快從陰影中走出來,出入自若,隨緣自適,尋溪傍谷,釣魚采藥,誦經(jīng)拜佛,扁舟草履放浪于山水之間。襟懷豁達(dá)坦蕩,履危犯難而泰然,化解危厄,克服重難,樂觀向上。
黃州一駐,蘇軾拋卻恩怨,潛心著述,還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千古大作。
惠州,赤心一片無所難
曠達(dá)任性,獨具卓見而又義無反顧的蘇軾,天生就不善于政治上的投機鉆營,所以在錯綜復(fù)雜的官場,總是被壓抑、被攻擊、被排擠。哲宗元祐年間,蘇軾遷官十分頻繁,很多時間奔波浪費于更職任途之中,如他自己所說:
“坐席未暖,召節(jié)已行,筋力疲于往來,日月逝于道路?!?/font>
紹圣元年(1094年)四月,哲宗下詔改年號為“紹圣”,其意是繼承神宗朝的施政方針,朝廷把打擊“元祐黨人”作為主要目標(biāo)。于是,蘇軾又被以“譏諷先朝”的罪名,落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及定州太守之職,貶謫英州。
此事早在蘇軾預(yù)料之中,所以他亦坦然面對。將大部分家眷交與長子蘇邁前去汴泗、宜興居住后,他自攜其余家眷由定州啟程,擇陸路順定臨驛道而行。
天有不測風(fēng)云,剛剛上路,就刮起了沙塵暴,飛沙走石,睜不開眼,舉步維艱,掙扎前行,數(shù)日才到定州西南一百里的臨城。時值華北災(zāi)荒,赤地千里,由臨城至湯陰的驛道兩側(cè),一派凄慘荒涼,百姓逃荒要飯,尸橫遍野,蘇軾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為官為民的一腔熱血換來此刻這般境遇,蘇軾頓時百感交集。
是年閏四月十四日,蘇軾抵達(dá)河南滑州,瞻望前路,茫無盡頭。
蘇軾年事已高,身體虛弱,兩眼昏花,奔波勞碌途中,左臂腫痛的老毛病復(fù)發(fā),如果以此“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陸走炎荒四千余里”,難免客死途中。于是上書朝廷,乞求準(zhǔn)予乘船趕赴英州貶所。3日后,哲宗準(zhǔn)許舟行,于是登舟南行。六月初七,蘇軾泊船金陵,半個月后行舟到安徽當(dāng)涂,在這里又接到朝廷降官誥命,落左承議郎,責(zé)授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幾經(jīng)思考,蘇軾覺得自己回內(nèi)陸的前景渺茫,最后決定僅帶幼子蘇過、侍妾朝云和兩個傭人同赴貶所,其余家眷,包括蘇過一家全由次子蘇迨帶回宜興、汴泗隨長子蘇邁一起居住。
六月二十五日依戀相別,由當(dāng)涂分道各自前行。蘇軾繼續(xù)舟行水路,七月至湖口,達(dá)九江,過廬山,經(jīng)南康,赴都昌,沿途賞玩風(fēng)光,邀朋會友,作詩唱和,雖身處危難之中,卻依然不減其豪邁氣概:“暴雨過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卻當(dāng)空”。八月初,蘇軾到了彭蠡湖,就在此地,發(fā)運司接到朝廷頒發(fā)罪臣再貶的后命,要收回官方供給的坐船。蘇軾幾經(jīng)苦求,方才允許次日中午于星江繳還官船。為確保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繳船,蘇軾連晚飯也顧不得吃,就連夜披星戴月匆匆趕往星江。
來到廬陵,朝廷五改詔令,蘇軾再落建昌軍司馬,貶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仍回惠州安置。
不久,蘇軾到達(dá)贛州的梅嶺古驛道,它位于距廣東省南雄市約30公里的梅嶺頂部。梅嶺又稱大庾嶺,蜚聲海內(nèi)外。這里地勢險要,奇峰疊秀,山峰連綿不斷,逶迤數(shù)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為二,故稱“一山分割兩邊天”。梅嶺北面是中原地區(qū)漢人族居地,屬較發(fā)達(dá)的漢族文化區(qū)域。梅嶺南側(cè)是南蠻族居住地,屬南蠻族部落文化區(qū)域。梅嶺梅花享有盛譽,山上山下,漫山遍野,驛道兩側(cè),梅樹擁簇,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種豐富,紅梅、白梅、黃梅、綠梅竟?fàn)幭嚅_放,故有“梅國”之譽。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陽月南飛雁,傳聞此地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明朝望鄉(xiāng)處,愁見隴頭梅”,“黃金臺上客,大庾嶺頭春。如是無詩句,梅花也笑人”?? 無數(shù)貶官、文人騷客為之揮毫潑墨,題詞賦詩,為梅嶺留下了眾多的詠梅詩句。
梅嶺,對于蘇軾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踏上梅嶺古驛道,就意味著將要與家鄉(xiāng)隔絕,就意味著一步步走入當(dāng)時稱為“蠻荒瘴惡”之地的嶺南。然而,蘇軾沒悲傷,沒哀怨,他把遠(yuǎn)貶南荒的放逐,看成是南游尋幽,修煉自我,體悟大道的絕好機會。
蘇軾戀眷的在梅嶺驛館歇息兩天,然后翻過梅嶺古驛道,自南雄登舟,沿湞水西行,到曲江,后轉(zhuǎn)入北江順流南下。途中他曾留宿建封寺,登盡善亭、望韶石,經(jīng)韶關(guān)游月華寺,到曹溪,游南華寺,而后乘舟經(jīng)英州到廣州,途中游圣壽寺、碧落洞、清遠(yuǎn)峽山寺、白云山蒲澗寺等。離開廣州,泛舟沿東江而上,九月二十七日到石龍(今屬東莞),然后改乘小船折小溪,經(jīng)泊頭圩出陸。改走旱路厚,蘇軾順泊頭圩至惠州的官道一路行來,于二十八日到達(dá)惠州境內(nèi)的羅浮山,經(jīng)過數(shù)番曲折和艱辛,于十月初二抵達(dá)惠州貶所。
惠州屬蠻貊之邦,瘴癘之地,生活環(huán)境極為惡劣,但沿途的艱難卻反而讓蘇軾此刻更加坦然,留下了“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羅浮山下四時春,廬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在惠州,蘇軾身背罪責(zé)卻積極倡導(dǎo)籌建惠州東、西新橋;修筑惠州西湖長堤;引蒲澗山滴水巖的泉水入廣州,跨度十里,使全城百姓同飲甘泉等。為了這些工程,蘇軾慷慨解囊,并捐其珍貴犀帶相助,還動員弟弟蘇轍捐出史夫人所得的內(nèi)賜金錢數(shù)千等等,此恩此德,何等深厚。他在惠州4年,寫下了160首詩詞和數(shù)十篇散文歌詠惠州風(fēng)物,也因此令惠州揚名。
儋州,南荒之地創(chuàng)新生
宋哲宗紹圣四年,蘇軾搬入在惠州新建的白鶴新居,快慰之余即作《縱筆》一首:“白發(fā)蕭散滿霜風(fēng),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此詩傳到京城,宰相章惇冷冷一笑:“蘇子尚爾快活耶?”于是下詔將蘇軾再貶瓊州別駕,昌化安置。
蘇軾自知這次貶謫南荒兇多吉少,疑無生還希望,遂把家眷留在惠州白鶴新居,僅攜幼子蘇過一人赴瓊州儋耳。同年四月十九日,蘇軾離開惠州,乘船沿東江順流而下,至博羅,入廣州,舟泊廣州東郊扶胥古鎮(zhèn),與隨來送行的子孫親友分手,“大家肝腸寸斷,痛哭于江邊”,以作最后的訣別。其后,蘇軾泛舟入西江,迂道鶴山轉(zhuǎn)經(jīng)開平、新興,到梧州。剛到梧州就聽說胞弟蘇轍被貶雷州,蘇軾即叫船家開船追趕,舟行二百多里,于五月十一日與蘇轍在滕州相見。
蘇軾為赴貶所,六月初九便在蘇轍的陪同下從雷州(??担┑膸熘?、雷城、英利到徐聞縣境內(nèi)的遞角場,兩天后,兄弟倆灑淚告別。蘇軾由遞角場登舟入海赴海南瓊州,舟行于無際的大海,不禁凄然,“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茫然不知所濟”。凄哉,險哉!
一番驚濤駭浪后,蘇軾于澄邁縣通潮驛出海登陸。登岸后受瓊州張景溫、黃宣義等人接待,隨即租轎走陸路,順通潮至瓊州的驛道前往瓊州府。
逗留十多日后,再乘轎走旱路趕赴儋州。澄邁至臨高的驛道路面蜿蜒崎嶇,既有山路,又有土路,沿海南島西北部海岸隨彎而行。途中忽然遇狂風(fēng)暴雨,坎坷難行,遂寓居臨高驛站。風(fēng)雨過后改走水路,由頭東乘船西渡后水灣,至泊潮上岸,再改行陸路。順泊潮至儋州的驛道前行,道旁儋耳山拔地聳立,孤高秀削,山石奇特,五色斑斕,觸景生情,蘇軾詩性勃發(fā),作《儋耳山》詩:“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托物抒懷,寄寓胸中之情。同年七月初二抵達(dá)儋州貶所。他把由瓊州至儋州的路線形象的描狀為:“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意即走了一個半月形的弧線。蘇軾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輾轉(zhuǎn)顛簸,行程達(dá)數(shù)千里。
儋州,古稱“南荒”、“非人所居”,是個極為落后荒涼的地方。蘇軾的到來猶如文化的使者,為蠻荒之邦帶來了文明的火種。當(dāng)?shù)厝俗孀孑呡叾硷嬘煤铀⒖铀?,瘟疫流行,百姓多死于瘴毒。他教化?dāng)?shù)厝酥v究衛(wèi)生,帶領(lǐng)他們掘土挖井,改飲地下水,改變生活條件。為拯救萬民,他為百姓采藥治病,傾盡了自己的所有。儋州氣候惡劣,海風(fēng)甚寒,山中多雨霧,林木生陰翳,空氣燥濕,蒸而為云,停而為水,病毒蔓延。
這樣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蘇軾亦一面和陶淵明的詩,一面潛心做學(xué)問、寫文章。他在這里共創(chuàng)作詩歌一百七十余首,寫各類文章一百六十余篇,修改完善了黃州所作的《易傳》、《論語說》共十四卷,新寫了《書傳》十三卷,《志林》五卷等。同時,他還開學(xué)堂辦書院,將終生所學(xué)毫無保留傳授給瓊州后學(xué)。蘇軾在儋州多年,與黎族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遇赦北還,瓊州百姓揮淚挽留,傾城相送,依戀不舍。蘇軾作《別海南黎民》詩曰:
“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yuǎn)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ōu);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蘇軾的一生,成也豪邁,傷也豪邁。他的詩文,字里行間透出恢弘壯闊,抒發(fā)著一種難以言狀的大氣,仿佛世間一切盡鎖其筆尖,也由此成就了蘇軾在文學(xué)上不可動搖的文豪地位。但是亦是因為這份“真性情”,讓蘇軾飽受讒言所害,仕途之路走得相當(dāng)艱難,幾易職位,幾度貶謫,從政的大部分時間,他都行走于奔赴各地上任的途中,但是如此曲折不堪的生活,卻始終沒有徹底磨滅蘇軾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如其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軾別黃州赴汝州任途經(jīng)金陵時,遇當(dāng)年政壇對手王安石騎毛驢迎至江邊,兩人會面,一番敘談,恩怨化解,和好如初。蘇軾遇赦北歸時,陷其于不義的宰相章惇已落難,亦被貶謫嶺南,章惇的兒子怕蘇軾報復(fù),便寫信請?zhí)K軾高抬貴手,蘇軾接信后立即回函,安慰他們,并把自己在嶺南的生存經(jīng)驗和應(yīng)注意事項告訴章惇的兒子,還囑咐他要給其父親多帶些藥,以便保重身體等。章惇的兒子接信后熱淚盈眶,感激涕零。
愛也好,恨也好,名也罷,位也罷,在一段段艱辛的貶謫之路上,蘇軾將往日的怨恨揉于心尖,化為筆墨,一筆勾銷。三段曲折的謫居途,數(shù)千里的行程,一路真實的體驗,蘇軾被削弱了做官的權(quán)力,卻由此走進(jìn)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這一無限廣闊的新天地。
他突破了中國文化的制高點,筑起了我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座高山,他包攬了中國人的堅毅、豁達(dá)和豪放,成就了他永遠(yuǎn)高貴的尊稱——坡仙。一代文豪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熾熱的民本思想,深博的文學(xué)造詣,大海般的襟懷,卓越的創(chuàng)造力,在3次貶謫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贏得世人的欽佩和贊賞。
一句“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便成為了蘇軾在最后時光里,對于自己的一生,最貼切、也是最為真實的詮釋。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fù)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副對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后一白發(fā)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借此委婉批評了蘇軾,于是蘇軾把對聯(lián)改為“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jìn)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當(dāng)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zhí)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當(dāng)時的判官梅圣俞,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guān)系嗎?梅圣俞不明白這點,反復(fù)讀過后,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志?孔融傳》中,可是梅圣俞將反反復(fù)復(fù)讀了很多遍后,依舊沒有發(fā)現(xiàn)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志?孔融傳》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yīng)該有。蘇軾便據(jù)此杜撰了這么一個故事,這使梅圣俞更加贊賞蘇軾。
3.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diào)法了。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dāng)?shù)氐囊坏烂肆恕?/font>
4.蘇軾退房
蘇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zhǔn)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xì)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zhèn)骼衔?。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dāng)以是屋還嫗?!碧K軾當(dāng)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赴宴吟詩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fù)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nèi)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拔蚁葋??!蹦昙o(jì)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扒厥鍖氶L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皬堃淼落每h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瓣P(guān)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fù)屪吡斯穷^?!爸T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zhǔn)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六舉人呆若木雞。
6.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xué)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fēng)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fā)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dāng)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fēng)從花里過來香”。少游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毙∶靡踩フ?,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衣帶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痹捯粑绰?,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此雖為傳說,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從中窺出蘇軾之才。
8.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shù)目,先把餅獻(xiàn)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yù)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9.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闭l知佛印和尚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yù)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明月當(dāng)空,涼風(fēng)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jié)尾?!秉S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xì)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fēng)生。
10.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xué)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xué)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fā),親自下廚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jìn)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jīng)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揩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jìn)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yīng):“蘇者,上草下左魚右禾?!秉S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秉S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
11.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yīng)邀去劉貢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劉貢父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dāng)歸(當(dāng)歸為中藥名)。”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12.生死一線
蘇軾入獄后,神宗皇帝為了試探他有沒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個小太監(jiān)裝成犯人入獄和東坡同睡。白天吃飯時,小太監(jiān)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里,他倒頭睡,小太監(jiān)又撩撥道:“蘇學(xué)士睡這等床,豈不可嘆?”蘇軾不理不會,用鼾聲回答。小太監(jiān)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币?,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只要蘇軾有一點牢騷和吃不香睡不穩(wěn)的異樣舉動,危在旦夕。
13.涵養(yǎng)
朝廷保守派復(fù)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yīng)存良箅渣區(qū)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fā)生激烈沖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nèi)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后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里,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fā)就從心里有點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里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里老納應(yīng)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xué),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yīng)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里我蘇大學(xué)士又是一個什么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老納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后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fā)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贊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yǎng)?沒有學(xué)問哪來的修養(yǎng)?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后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14.“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西湖,蘇軾有心捉弄佛印,抬頭看見河邊一只狗叼著根骨頭,便寫道:“狗啃河上(和尚)骨?!狈鹩⒃娋鋪G入水中,隨即答道:“水漂東坡詩(尸)?!?/font>
15.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地一指遠(yuǎn)方,答道:“東坡吃草!”
16.對聯(lián)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屢遭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lián)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如對出下聯(lián)則撤兵議和。此聯(lián)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shù)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shù)字對應(yīng)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lián):四詩風(fēng)雅頌。該對聯(lián)妙在“四詩”只有“風(fēng)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jīng)》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fēng)”、“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jīng)》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17.三人補對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lián)有趣:輕風(fēng) 細(xì)柳,淡月梅花??词撬淖致?lián),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lián)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fēng)舞細(xì)柳 ,淡月隱梅花。蘇軾則填:輕風(fēng)搖細(xì)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響應(yīng),填字使之成為:輕風(fēng)扶細(xì)柳 ,淡月失梅花??v觀三人對聯(lián),小妹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fēng)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fēng)與柳的親昵之態(tài),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diào)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18.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jìn)門不見,想起當(dāng)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zhuǎn)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19.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jié)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guān)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wěn)。
20.聯(lián)氣小妹
久未與友謀面的蘇軾邀黃庭堅來家做客,小妹見兄長親自出門迎接,便出了個上句相戲,句云:阿兄門外邀雙月?!半p月”合為“朋”字。蘇軾知小妹是和自己開玩笑,當(dāng)即對道:小妹窗前捉半風(fēng)?!鞍搿睂Α半p”,“風(fēng)”對“月”,甚為妥貼。有趣的是,“風(fēng)”的繁體字是“風(fēng)”,半風(fēng)即“虱”,意思是說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氣得扭頭就走。
21.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fù)官后,曾跟劉貢父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劉貢父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贝耸抡f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劉貢父請?zhí)K軾去他家吃皛(xiǎo)飯。蘇軾欣然應(yīng)約。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fā)現(xiàn)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劉貢父戲弄了。又過了幾天,劉貢父也接到蘇軾請?zhí)?,邀他去吃毳(cu?)飯。劉貢父知道蘇軾要報復(fù),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劉貢父從早上聊到晚上,把劉貢父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mǎo,(冇,“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劉貢父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22.與王安石的矛盾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少年得志的人。王安石22歲考中進(jìn)士,蘇軾小王安石16歲,23歲那年考中進(jìn)士,兩人都被視為棟梁之才,而且皆以詩文名世。兩人真正的交鋒是從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的。當(dāng)時,蘇氏兄弟服完父喪回到京師,蘇軾被任命為直史館、權(quán)開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擔(dān)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變法新政,這樣,兩個大文豪同朝為官,爭端便由此而起了。
王安石以“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變不足畏”的勇氣銳意改革也是令人起敬的。但關(guān)鍵的問題是,在錯綜復(fù)雜的社會情況面前,在“以保守為天性,遵無動為大之教的國人、尤其是官僚士大夫面前,改革的動作到底是激進(jìn)好抑或是漸進(jìn)好?王安石思想竣急,無論是起用新人,還是施行新法,都體現(xiàn)了大刀闊斧的超常風(fēng)格。而蘇軾呢,他并非不主張變革,他只是希望不要“太急”了,因為“法相應(yīng)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因此,兩個人的政見也就鑿枘難合。
23.蘇軾與高俅
《水滸傳》第二回講述高俅的發(fā)跡史,說高俅被董將士轉(zhuǎn)薦到“小蘇學(xué)士”處,“小蘇學(xué)士”又把他介紹給了駙馬都尉王晉卿,此后結(jié)識了當(dāng)時為端王的宋徽宗,最后平步青云,做了太尉。這位“小蘇學(xué)士”,應(yīng)該是鼎鼎大名的“大蘇學(xué)士”,就是人人熟知的東坡居士蘇軾。宋人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七對高俅的發(fā)跡言之較詳,再結(jié)合其他相關(guān)資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蘇東坡府中的小吏,蘇學(xué)士見高俅的文章頗具風(fēng)采,故而很欣賞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知府,便將他舉薦給翰林學(xué)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屬僚本已不少,所以沒有接納,蘇軾又將高俅轉(zhuǎn)而薦于駙馬都尉王晉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才因一個偶然的機會認(rèn)識了端王。事有湊巧,一個月后,哲宗駕崩,端王即皇帝位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遷拜”,數(shù)年后官至節(jié)度使,漸升為樞密使相?!氨闅v三衙者二十年,領(lǐng)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高敦復(fù)升為節(jié)度使,兄高伸也借著高俅的勢焰,位居顯臣之列,其子弟皆為郎官,一門榮耀至極。
再說蘇軾由于朝廷內(nèi)部黨爭,屢屢遭貶,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親政。身為舊黨人物的蘇軾知道自己的政見為新政所不容,很識趣地自請外補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變得越來越壞,紹圣元年(1094年)閏四月,朝臣彈劾他在擔(dān)任翰林學(xué)士時所作的制詞中有譏謗先朝之語,被貶為英州(今廣東省英德市)知州,還沒到任,又貶為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于惠州。這還不算,沒過多久,他被再貶為瓊州別駕,居住在昌化軍,過著“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的艱難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歸,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說,高俅飛黃騰達(dá)之日,正是蘇軾遭遇滅頂之災(zāi)之時。此后二人之間尚有何聯(lián)系呢?《揮麈后錄》說:高俅始終對蘇軾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蘇學(xué)士獎拔之情,每當(dāng)蘇軾的子孫親友來京師時,高俅都要親自撫問,贈以金銀財物,以周濟其貧。由此看來,蘇軾把高俅薦給王晉卿,并非是由于厭惡他輕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對他才干的欣賞。蘇軾一生磊落豪俠,對人從不設(shè)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閑錄》說:“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佑桑ㄆ涞芴K轍,人稱‘小蘇學(xué)士’)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比耸篱g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富于戲劇性,蘇軾和高俅在政治上見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徑庭,可以說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當(dāng)蘇門子弟貧不能存的時候,恰恰是高俅反過來救了他們的命,使蘇軾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風(fēng),這或許正得益于蘇軾一生“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對誰都以誠相待,才使得政敵也為他的寬闊襟懷所感動。
24.進(jìn)京趕考
傳說宋代蘇東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風(fēng)浪,誤了開考的時辰。起初主考大人不準(zhǔn)蘇東坡入場,后來聽了蘇的訴說,頓生惻隱之心,便口誦一聯(lián)讓他對,若對得出,便允他入試。主考官出的聯(lián)是:“一葉小舟,載著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顛八倒到九江,十分來遲。”蘇東坡不愧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應(yīng)聲對出下聯(lián):“十年寒窗,讀了九八卷詩書,趕過七六五個考場,四番三往到二門,一定要進(jìn)?!背鼍溆庙樞?,對句用倒序。有情景,有經(jīng)歷,曲折而不呆板,視為巧對。
25.蘇東坡泄題之嫌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當(dāng)?shù)厝死罘绞搴芡樗脑庥?,常去探訪,兩人結(jié)為至交。后蘇東坡被召回京,仍與李方叔書信往來,親密如前。宋元祐中,蘇東坡奉命知貢舉,李方叔也參加了考試。史書上稱:李方叔落榜,后知情者去見蘇東坡,求他給個“人情”,但蘇東坡沒有答應(yīng),他在寫給李方叔的信中說:“君子之交,務(wù)相勉于道,不務(wù)相引于利也……”方叔讀后,深為感動,兩人的友誼更加深篤。
但近讀明朝胡儼所著《胡氏雜說》,卻有另一種說法。胡在書中說,蘇東坡頗為欣賞李方叔??记澳橙?,蘇東坡令其子蘇叔黨持一書簡給李方叔,恰值李方叔外出,李的仆人就代收了信函,放置在茶幾上。隨后不久,章惇之子章持和章援來訪,李方叔仍然未歸。章持、章援二人順手在茶幾上取簡拆閱,是《劉向優(yōu)于揚雄論》二篇。章持、章援兄弟知其中必有消息,于是悄悄將此書簡帶了回去,仔細(xì)研讀。
不久,蘇東坡入幃命題,果然是《劉向優(yōu)于揚雄論》。榜出,章援高中第一名,章持中第十名,而李方叔竟告落第。李方叔之母嘆道:“蘇公知貢舉,而吾兒竟不第,命也?!碧K東坡初以為第一名必為李方叔。及至出幃,方才知道是章援,不禁大為惋惜,還寄詩給李方叔,其中有詩句說:“平生浪說古戰(zhàn)場,遇鏡空迷日五色。”也是莫可奈何解嘲的意思?!逗想s說》附記云:蘇東坡此詩“真跡今在南昌李士濂家,與徐鉉書稿及張即之手帖,共為一卷,字畫皆可愛也?!焙鷥霸诿饕酁槊澹H有盛譽,不像胡說之人,只是他未說明故事自何而來。
蘇東坡若真的以考題暗示于所屬意者,應(yīng)該構(gòu)成“泄題罪”。幸虧章氏兄弟只想獲第一,不想害人;若想害人,即以蘇東坡手簡持出申告,追查起來,蘇東坡縱令不死,也得流放若干年。
26.養(yǎng)生之道
蘇軾不僅精通中醫(yī)藥學(xué),也是一位美食養(yǎng)生家。他通常會摸索出一些既能滿足美食的養(yǎng)生方,又治病保健。
蘇東坡常常到山野里去發(fā)掘一些藥食兩用山草野味。一次,他走到一片稻田附近,突然看到他平常喜愛吃的野薺(荸薺),便想解解饞,于是用衣服捧著荸薺來到附近的寺院,借用灶火煮粥。
方法是將荸薺500克,大米100克,生姜適量,煮成薺羹。薺羹可以補充維C,還有清熱、利尿、平肝、和血、化痰的作用。
蘇東坡還愛吃玉糝羹(山芋煮成的)。他常常下廚自己煮著吃,并且稱這是健脾益氣的佳品。
麥門冬飲也是蘇東坡喜歡的飲品,他將麥門冬飲制成具有口腔保健、安神催眠的家常飲料。并作詩說:“一枕清風(fēng)值萬錢,無人肯賣北窗眠。開心暖胃門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蘇東坡在《辟谷說》寫道:“引首東望,吸初日光咽之?!本褪敲嫦驏|方,吸納靈氣,以此來養(yǎng)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