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導學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領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語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nèi)外交困的現(xiàn)實下,贊美自然風物的真情以及內(nèi)心的憂思及落寞;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
1、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的特點進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難點
1、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2、引導學生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diào)的由來,從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nèi)涵。
學習方法
1、美讀法。反復誦讀,體味意境。2、比較賞析法。
3、組織討論法。如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的深層把握。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基礎知識:(A級)
一、課前預習
1、作者:郁達夫(1896~1945), 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 。
2、字詞
混沌( ?。?nbsp; 潭柘寺( ?。 ●Z鴿( ?。?nbsp;
落蕊( ?。?nbsp; 平仄?。ā 。 E圓( ?。?nbsp;
二、理清思路
本文的思路線索是什么?
三、課文理解
1. 讀第1、2自然段,分別用四個字和三個字來概括北國的秋和南國的秋的特點。
2. 本文中哪部分內(nèi)容最能體現(xiàn)這種故都秋味呢?
3. 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幾幅畫面,選出你最喜歡的畫面多讀幾遍思考,它是怎樣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故都秋味的?(讀完之后我們找同學起來談談)
4、作者分別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記敘上述秋景時,是以時間為序來記敘的呢,還是以空間為序來記敘的?
5、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上述秋景來寫呢?試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6.讀第12自然段,你認為本段的中心句應該是哪一句?
7.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認為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的最大的區(qū)別在哪個方面?請用一個字來概括。
(2)為了說明上述區(qū)別,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8.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在此文中是頌秋呢,還是悲秋?
9.朗讀課文,說說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故都的秋怎樣的特點;另外,從哪些句段中,你感覺、體察到了作者所謂的“悲涼”?你如何看待這種“悲涼”?
10. 在下面的兩段文字里,作者調(diào)動了聽覺、視覺和觸覺來感受故都的秋,使寫景狀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并融入了深沉而細膩的感受、情思。細細品味,做一些圈點勾畫、評議賞析。
1、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
課后小結
《故都的秋》導學案(一)答案
二.思秋——繪秋——議秋——戀秋,這就是全文的總體思路。
三.課文理解
1. 讀第1、2自然段,分別用四個字和三個字來概括北國的秋和南國的秋的特點。
答:北國的秋——清、靜、悲涼 南國的秋——慢、潤、淡
2. 本文中哪部分內(nèi)容最能體現(xiàn)這種故都秋味呢?繪秋
3. 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幾幅畫面,選出你最喜歡的畫面多讀幾遍思考,它是怎樣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故都秋味的?(讀完之后我們找同學起來談談)
明確:五幅畫面 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棗
4、作者分別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記敘上述秋景時,是以時間為序來記敘的呢,還是以空間為序來記敘的?
答:既不是以時間為序,也不是以空間為序,應該說,是無序的,這正是散文形散特點的體現(xiàn)。作者所寫的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很自然,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這是因為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靜、悲涼”這么一個共同點,作者正是以“清、靜、悲涼”這個景物的共同點把這些景物組織在一起的,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5、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上述秋景來寫呢?試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答:的確,作者所寫的秋景的“清、靜、悲涼”的,他所寫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覺得有點兒落寞的,秋聲是衰弱的殘聲,秋味是都市閑人雨后話秋涼的情韻,秋實也是淡綠或微黃,而不是紅熟了的時候。之所以這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從客觀方面來講,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從主觀方面來講,也有三個因素: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huán)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逃避現(xiàn)實;第二,也跟作家個人氣質(zhì)的抑郁善感有關。郁達夫早年(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第三,還跟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因此,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就決定了作家會選什么樣的景來抒什么樣的情。
教師總結時,可出示本課投影膠片之二:
⑴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⑵舊中國時代環(huán)境的黑暗;
⑶作家人個氣質(zhì)的抑郁善感;
⑷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
⑴此題旨在讓學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關系,這是本課教學難點。
⑵分析時可與導語中的《前門情思大碗茶》作比較,體現(xiàn)課堂線索。北京的名勝古跡有很多,但詞作者只選取前門、蛐蛐、冰糖葫蘆、窩頭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來寫,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故都風情畫,很好地表達了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
6.讀第12自然段,你認為本段的中心句應該是哪一句?
答:應該是: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此題旨在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學生意見出現(xiàn)分歧,可提出幾句讓學生進行辨析。如:
A、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B、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
C、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A是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jù);B是觀點提出后對觀點的闡釋;C是本段中扣題的句子。
7.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認為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的最大的區(qū)別在哪個方面?請用一個字來概括。
答:味。(板書)
(2)為了說明上述區(qū)別,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組對比來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
⑴此題旨在訓練學生的修辭辨認能力及理解能力。
⑵部分學生可能會答成對比或類比,這是不對的。應該說總體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對比,比喻的本體和喻體本身是對比。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不是“味”。
⑶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出示本課投影膠片之三:
本體——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
比喻
喻體——黃酒與白干
稀飯與饃饃
鱸魚與大蟹
黃犬與駱駝
8.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在此文中是頌秋呢,還是悲秋?
答:頌秋。但是,全文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板書)
此題可引發(fā)學生進行爭論,教師總結時可套用“含淚的微笑”,總結出“悲涼的頌歌”這個課時主題。
9.作者選取了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見的“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青天下的“馴鴿”,槐樹葉底“漏下來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牽牛花”,“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早晨鋪得滿地的槐樹“落蕊”,被稱作“北國的特產(chǎn)”的衰弱的“秋蟬”,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話秋涼的“都市閑人”,北國的“棗子樹”和其他鮮果,等等。寫出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清”與“靜”相近,都以描述景物的客觀特點為主,而“悲涼”則以描述作者對故都之秋的主觀
體現(xiàn)作者“悲涼”情懷的句段大致有:
“……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暴ぉる[隱地透出悲涼的感覺和心境?! ?/p>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作者聽到的仿佛是悲涼之聲,顯然含有悲涼之情。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這一整段都帶有悲涼之情,可以集中體會這些語句。
10.設題意圖:品味文中精妙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創(chuàng)造才華。可以不受“研討與練習”的局限,鼓勵學生品味更多的有意味的語言。
《故都的秋》導學案(二)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領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語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在山河破碎、內(nèi)外交困的現(xiàn)實下,贊美自然風物的真情以及內(nèi)心的憂思及落寞;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
1、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的特點進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難點
1、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2、引導學生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diào)的由來,從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nèi)涵。
學習方法
1、美讀法。反復誦讀,體味意境。
2、比較賞析法。
3、組織討論法。如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的深層把握。
基礎知識檢測(B級)
(一)仔細閱讀《故都的秋》前兩段,回答下列問題。(原文略)
①第1自然段中寫作者從杭州趕上北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他這樣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遠千里”這個成語在本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自然段中描繪了江南的秋天,作者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2自然段中一個短語“半開半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的最佳狀態(tài)。
⑤作者認為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應該達到__________的程度。
⑥第3自然段中的文句:“在南方每年過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边@些句子表達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進一步表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藍朵”一詞是__________的意思。作者用這個詞而不用別個詞是因為_________。
⑧“落蕊”的“蕊”字讀音是( )
⑨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中“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
⑩文中“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中有一段文字:“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這一段文字是寫_________。
第5自然段中有“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本文開頭和它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
在11自然段中“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的棗子的樣子”是_____的顏色。
這段文字:“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 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逼湟馑际钦f________。
“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边@段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別喻________________。
用一個成語概括15題句子中所比喻的意思。_____________
我愿意把壽命和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這句抒發(fā)了
(二)作者寫對故都之秋的想念時,突出寫了住在北平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時的所見所聞,而對陶然亭、釣魚臺、西山、玉泉等名勝,只用一筆帶過。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是()
A.作者是浙江省富陽縣人,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產(chǎn)生一種想走異地,飽嘗故都之秋的心情。
B.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體現(xiàn)不出故都之秋來。
C.作者在《住所的話》中寫過“在家吃點精致的菜,喝點芳醇的酒,睡睡午覺,看看閑書,不愿意將行動和平時有所移易;總之是懶得動。”不愿去陶然亭等處,當然就寫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
D.寫租住破屋時所見所感,更能體現(xiàn)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表達出作者的主觀感情。
(三)選出對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確的一項()(B級)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A.作者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上,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槐樹的落蕊,把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之中。
B.作者運用白描式的語言,憑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樹的特征,有動有靜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像輕輕飄浮的白云,感情熱烈明快。
C.作者用簡潔清麗的語言,從自己的主觀感覺上,描寫了槐樹的落蕊。文字細膩清新,充滿詩情畫意,使讀者忘卻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感覺上描寫了槐樹的落蕊,“物”“我”之間完美的交融和統(tǒng)一,表達出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四)《故都的秋》一文描繪了北國秋景。北國秋景,各處均有其特色,選出與下列五個景點 配伍最恰當?shù)囊豁棧?)(B級)
a夜月 b鐘聲 c蟲唱 d柳影 e蘆花
甲 陶然亭 乙 釣魚臺丙西山 丁 玉泉 戊 潭柘寺 A.d b a e c B.e d c a b C.a(chǎn) c b d e
基礎知識題
1.下列各句中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B.“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C.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D.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2.下列句中的劃橫線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切的一項是( )
?、僮詈?,還要在牽?;ǖ祝虚L著幾根 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谧阋娪懈杏X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 ,蕭索的 來的。
A.稀稀落落 嚴厲 感慨 B.疏疏朗朗 嚴厲 感觸
C.疏疏落落 嚴厲 感觸 D.疏疏落落 嚴肅 感嘆
3.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項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B.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D.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4.下列有關郁達夫的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陽縣人,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
B.1922年,他從日本回國,參與組織“創(chuàng)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
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
5.“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對這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項是( )
A.藍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現(xiàn)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景物特點。
B.藍色或白色的牽?;ㄇ泻献髡弋敃r那種落寞的情懷。
C.這是一種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法。
D.色調(diào)的選擇表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觀。
閱讀下面的語段,按要求答題。(C級)
(a)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c)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甲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d)從槐樹葉底,朝東丙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e)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f)最好,還要在牽?;ǖ?,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①在下面所列的詞語中,給文中空缺處甲、乙、丙、丁選擇恰當?shù)脑~。
煮、泡、沖、燙;漫、細、忙、點;聽得、聽見、細聽、聆聽;灑、射、漏、照
甲處( ) 乙處()丙處( ) 丁處( )
②b句中作者列舉了五處飽含秋意的景觀,但用筆極簡,其原因是()
A.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都為人所寫過,作者要另辟蹊徑,故而一筆帶過。
B.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僅以此襯托,故而用簡筆。
C.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覺得到卻說不出來,故而一筆帶過。
③作者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來描繪清晨在院中見到的景象,讀來親切感人。這是因為作者把個人的心情與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________的眷戀,_________的落寞。
④d句中說:“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評議是否多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牽牛花”下還需有“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作為“陪襯 ”,是因為( )
A.只有這樣,才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秋天的氣氛才會顯得更加和諧。
B.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更加體會到秋的意韻,理解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這樣,才能顯出牽?;ò簱P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⑥.這三段文字寫到了三種景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叩谝欢沃凶髡哌x用了很多表示色彩的詞,如________、_______等,它們都屬于________色,顯示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嘧髡邽槭裁匆白馊思乙淮莆輥碜≈辟p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嶙髡哒J為“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狻澳_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一句從_________覺、__________覺和_____________覺上寫出了故都之秋__________的特點。
?、蠟槭裁凑f“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袕奈闹挟嬀€的句子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請你對這三段文字的寫景特點作簡單的評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題(D級)
郁達夫(1935年4月)
在四千余年古國的中國,散文的內(nèi)容自然早已發(fā)達到了五花八門,無以復加,我們只須一翻開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辭類纂》[注]來看,曰論辨,曰序跋,曰奏議……一直到辭賦哀祭之類,它的內(nèi)容①真富麗錯綜,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貨商店。這一部《古文辭類纂》所以風行二百余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雖在它的材料的豐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門別類,能以一個類名來決定內(nèi)容。②但言為心聲,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類似而來斷定內(nèi)容的全同,是等于醫(yī)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來推論人體的組織;我們不必引用近代修辭學的分類來與它對比,就有點覺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選家就更進了一步,想依文章本體的內(nèi)容③,來分類而辨體。于是乎近世論文章內(nèi)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寫、敘事、說明、論理的四大部類;還有人想以實寫、抒情、說理的三項來包括的。
從文章的主體來看,當然是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說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寫記敘的,到這這時候,你若想把它們來分類合并,當然又覺得困難百出了,所以,我們來論散文的內(nèi)容,就打算先避掉這分類細敘的方法。
我以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第一要尋這“散文的心”;照中國舊式的說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約就是這“散文的心”了。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就是如何能把這心盡情地表現(xiàn)出來的最適當?shù)呐帕信c方法。到了這里,文字的新舊等工具問題,方始出現(xiàn)。
中國古代的國體組織,社會因襲,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們之生而存在一層固定的硬殼。這一層硬殼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衛(wèi)道與孝親;經(jīng)書所教的是如此,社會所重的亦如此,我們不說話不行事則已,若欲說話行事,就不能離反這三種教條,做文章的時候,自然更加嚴守著這些古圣昔賢的明訓了。這些就是從秦漢以來的中國散文的內(nèi)容,就是我的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
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須取諸六經(jīng);不是前人用過的字,用過的句,絕對不能任意選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個虛字,也要用得確有出典,嗚呼嗟夫等一聲浩嘆,也須古人吹過才能啟口。此外的起承轉合,伏句提句結句等種種法則,更加可以不必說了,一行違反,就不成文;你想,在這兩種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了好的散文來么?
[注]《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編,選錄戰(zhàn)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
1.第一段有三個用黑體字和序號標出的“內(nèi)容”,它們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他所說的“心” ,我們現(xiàn)在通常稱之為__________;他所說的“體”,不完全等于“體裁”,應該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__________;至于他所說的“新舊等工具問題”,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__________的問題。
3.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重指 。(不超過8個字)
第二重指 。(不超過14個字)
4.對于《古文辭類纂》,作者雖然沒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為他對這部書的看法是 (不超過48個字)
5.關于中國新文學的散文的“心”,根據(jù)選文推斷,下列說法中符合作者觀點的兩項是( )
A.散文應該表現(xiàn)作者個性 B.散文應該內(nèi)容形式統(tǒng)一
C.散文應該反對封建教條 D.散文應該反映民族文化E.散文應該突破兩重械梏
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詩文?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篇或哪幾篇?向同學介紹這些詩文,并就你最喜歡的詩文做簡要的賞析。
小結
導學案(二)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檢測(B級)
(一)(本套題對測試語文的5個層級能力進行了全面的訓練。包括識記 、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鑒賞評價。)
①飽嘗一嘗故都的秋因為故都的秋具有清、靜、 悲涼的特點
②表達熱愛故都秋色的強烈感情
③襯托北國秋天、秋味、秋色、秋景
④領略名花美酒
⑤看他賞透(或賞玩十足)
⑥作者對故都之秋懷戀 故都之秋的迷人
⑦藍色的花朵,因為作者以為藍色的和白色的搭配為佳
⑧(ruǐ)
⑨指細膩、清閑、落寞
⑩看見一片梧桐葉落地,就知道秋天已經(jīng)來臨了 北國之秋的清、靜、清閑 北國之秋來得靜,來得悲涼 像橄欖又像鴿蛋淡綠微黃正是秋的 全盛時期 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 相形見絀(或相形失色) 作者 對北國之秋無限依戀、愛戀之情
(二)D
(三)A
(四)B
基礎知識題
1.C 2.C 3.C(其余表比較) 4.D(《茫茫夜》是短篇小說) 5.D(分析游離原文語境)
課文閱讀訓練 ①泡 聽得 細 漏 ②B ③形 音色秋中有情 情中有秋 ④ 不多余,為了突出寂寞,孤獨的冷落之感 ⑤B
閱讀:
1.不同 不同不同(①指《古文辭類纂》中對文章的各種分類;②指由各類名所決定 的文章的內(nèi)容;③指文章自身的內(nèi)容,它決定文章的體。
2.主題表現(xiàn)形式白話與文言(或“語言運用”)。
3.封建正統(tǒng)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陳舊死板的表現(xiàn)形式(或“陳舊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
4.雖然它的材料豐富,但它的思想是嚴守教條的;雖然它能分門別類,但它的分類不夠合理簡明;(意思對即可)(從“材料”和“分類”兩個方面分析;有辯證特點)
5.A、C(注意“心”,即主題,而不是“體”,B、E中均有表現(xiàn)形式(“體”)的內(nèi)容在其中,故排除;D項“應反映民族文化”顯然作者沒有提及,所以A、C是正確選項)
6.清晨靜觀 落蕊輕掃 秋蟬殘鳴
7.青、藍、灰、白(任選二個);冷;深沉、淡泊?! ?/p> 8.為了感受清淡中略帶一點“野味”的情調(diào),體會故都秋的質(zhì)樸美。
9.秋的特征應是清淡。
10.聽、嗅、觸;靜?!?/p> 11.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面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 ?nbsp;
12.金燦燦的陽光和枯黃的小草?! ?/p> 13.圍繞“描寫細膩,情景交融”來談即可。
拓展延伸
設題意圖:這是遷移、拓展題,旨在引導學生認真做好課外閱讀,豐富文學素養(yǎng),并提高鑒賞水平。此題的自由度比較大,可以口頭評價、賞析,也可以寫賞析文章。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