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夢境對于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拔鍤q育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有遠大的抱負,“愿為輔弼”、“安社稷”、“濟蒼生”。20歲后,蜀中漫游,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元年42歲應召赴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唐玄宗“降輦步迎”,待詔翰林。被排擠出京后,漫游江湖間,761年,請纓殺敵,因病折回。次年,病死當徒,初葬采石磯。
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私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2.背景簡介: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白因遭排擠,離職去京。第二年,由東魯(山東)南游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與朋友作別,因而此詩又名《與東魯諸公》。
二.朗讀詩文:
名家朗讀、教師朗讀、學生單讀、師生齊讀。
列(裂)、怳(恍)姥、剡、淥、屐、澹、扉、訇 信難求、向天橫、勢拔五岳、淥水蕩漾、殷巖泉、列缺霹靂、鸞回車、怳驚起、維覺時、摧眉折腰、開心顏
三.結(jié)合注釋、作者簡介和背景材料,默讀全詩,總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詩主要寫的是什么?從詩題看如何理解“夢游”“留別”的關系?揭示全詩中心的句子在哪里?
2.全詩可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各部分都有了過渡性的提示語,有哪些句子?第二部分請細分層次?各層大意是什么?
1.現(xiàn)實天姥(游前) |
|
|
2.夢游幻境(游中) | ⑴夢到剡溪 | |
⑵登山途中 |
| |
⑶山頂所見 | ||
⑷醒來情況 |
| |
3.抒情言志 |
|
|
四.再次聽名家朗誦,學生跟讀,進一步熟悉課文,并力求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夢游:說明內(nèi)容的虛實。
天姥:所夢內(nèi)容。
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xiàn)在詩句節(jié)奏的多變。也由詩人情緒決定。
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
二.賞析詩文
夢前天姥
??驼?strong>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思考:
1.為何從“瀛洲”談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xiàn)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詩 “神”的特色凸顯而出。
2.天姥山的特點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體現(xiàn)?使用什么寫作和修辭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聞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臺相比。正面與側(cè)面相結(jié)合。寫作手法:比較、襯托、夸張。極力表現(xiàn)高聳、時隱時現(xiàn)的天姥山,為幻想做好準備。
夢到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1.“飛”表現(xiàn)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2.“照”和“送”寫出什么?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xiàn)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3.為何提到“謝公”?
學生結(jié)合詩文分析有理即可。
登山途中所見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時間——早晨。
山頂所見(洞外)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1.時間——日暝。
2.寫出怎樣的一種景象?
昏暗恍惚恐怖。
山頂所見(洞內(nèi))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1.四短句的形式與內(nèi)容有何聯(lián)系?與前文有何聯(lián)系?
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充分表現(xiàn)了打開天門的雄偉氣勢。
從昏暗恍惚到驚天動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門打開后的景象如何?
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3.如果夢境是一個故事的話,這里到了哪個階段?
仙人出現(xiàn)帶來了夢境的最高潮。
4.這些描寫在“意”上有何作用?
詩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任意奔馳。
夢醒情景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1.寫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驚夢醒,好夢不常。在夢境最高點懸崖勒馬,急轉(zhuǎn)直下。
由幻想轉(zhuǎn)到現(xiàn)實。作者與讀者的情緒隨之沉靜,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瀾。
抒情言志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如此”何解?
像一場夢
2.理解并評價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重點是辨證分析。由寫夢轉(zhuǎn)入寫實,揭示全詩的中心意思。這是由夢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當中有對人生的傷感,逃避現(xiàn)實、消極處世的一面,也有鄙棄權臣貴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三.總結(jié):
1.全詩脈絡:
入夢緣由→夢游歷程→仙境出現(xiàn)→夢醒→留別
2.介紹其他觀點:
陳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詩《梁甫吟》來作旁證,確實也看得出這兩首詩的描寫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李白有許多留別詩,屢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憤慨。把這些詩聯(lián)系起來看,更可以肯定游天姥山是游皇宮的比喻。有一首《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的五言古詩,就緊接編在《夢游天姥山》之后。曹與魯是鄰境,前詩留別東魯諸公,后詩留別曹南群官,可知是作于同一時期。這首詩開頭說自己早年修道求仙,后來碰上運氣,供奉內(nèi)廷。有過一些建議,很少被采用,只得辭官回家。下文說:“仙宮兩無從,人間久摧藏。”這是明白地說學道做官都失敗了,只落得在民間沒落和流浪?!秹粲翁炖焉健烽_頭二句是說求仙“無從”,其次二句是說進宮或有希望。此下描寫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實質(zhì)是描寫宮廷。結(jié)論是宮廷里也“無從”存身?!跋蓪m兩無從”這一句可以說就是《夢游天姥山》的主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