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參加一個親子花藝的沙龍活動。都是較為年輕的媽媽們,帶著5歲到10歲不等的孩子們來參加的?,F(xiàn)場氣氛倒是無比的活躍。
有一個七、八歲模樣的小女孩,跟媽媽配合得很好,一起完成了親子花藝的作品,還自信的走到臺上,清晰的說出了作品的名字,以及自己和媽媽是如何一起構(gòu)思的。仔細觀察她的媽媽,也是溫文爾雅,大家閨秀的模樣。在臺下面帶微笑,向臺上的孩子豎大拇指,孩子講完以后她帶頭鼓掌。孩子走下講臺回到身邊的時候,她會站起身迎上去,然后蹲下來擁抱自己的孩子。遠遠看著,都能感受到這對母女臉上洋溢著快樂和幸福。
當然,現(xiàn)場那么多人,氣氛并不會總是和諧。
還有一些景象是這樣:有的孩子被別人搶了玩具只會哭鬧,氣的媽媽直嚷嚷;有的孩子不敢上臺講話,被媽媽嫌棄“真沒用”;有的孩子很膽小,一直躲在媽媽身后,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媽媽氣得直瞪眼。
沙龍舉辦的過程中,整個小廳里都充滿了叫喊聲、哭鬧聲、訓(xùn)斥聲,你在哭,她在鬧;你在忙著道歉,她在尷尬的笑。
其實類似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很多初為人父母們的寶爸寶媽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孩子小的時候,大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英雄氣概,可是越長大孩子反而越來越“慫”了。
有的孩子明明是個小小男子漢,很遠處看到一條小狗狗,就嚇得抱著媽媽不敢往前走。有的孩子玩具被大孩子搶走不歸還,也不敢吭聲。有的孩子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不敢跟人說話,只是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社會上牛逼的爸媽不少見,可是生活中的“慫孩子”更是常見。這也讓不少的家長,越來越感嘆:生兒容易,養(yǎng)兒難。
特別是當自己看到別人的孩子那么棒,自家的孩子卻這么慫,心里難免不是滋味。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很舍得投入,不比別的家長少花心思啊,這問題到底是出在哪呢?
來來來,我們仔細看看,下面這幾種情況是不是似曾相識:
1.孩子膽小,因為你只會無端恐嚇。
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一個現(xiàn)象,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大人怎么勸也勸不好,勸的心煩以后,干脆就兇孩子。例如說,“你哭這么大聲,被妖怪聽到了,小心它把你吃掉”,“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再苦就不要你了”,“你再哭,等會警察叔叔就會過來把你抓走”。
被父母這么一嚇唬,孩子大多會停止無理取鬧,但他們并不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話,甚至?xí)J為這世上真的有妖魔鬼怪,認為警察叔叔會抓小孩。以后可能就會不敢一個人睡覺、不敢一個人走夜路,甚至都不敢一個人獨處。
像這樣經(jīng)常被父母恐嚇的小孩,長大以后大多會變得膽小怕事,缺乏獨立性,比較沉默寡言,有的甚至?xí)纬勺员暗男愿瘛?/span>
2.孩子犯錯,因為你只會大聲嚷嚷。
場景一:孩子想去抓碗里的食物,卻不小心把碗打翻,把剛買的新衣服全弄臟了。
場景二:孩子看到小伙伴們買了漂亮的新文具,于是偷偷拿了大人口袋里的錢去買,卻說文具是在小區(qū)的路上撿到的。
場景三:跟孩子說了不要在地上摸爬滾打,要講衛(wèi)生,可是孩子偏偏要往沙子堆里鉆。抓完泥巴,還把手往身上蹭。
看到這些情景,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血往頭頂沖。作為父母的你,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看到了孩子犯下的錯誤和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同時,也知道無法跟孩子講明白他錯在哪里,以后應(yīng)該如何改正。于是,你沖著孩子大喊,“你怎么回事?跟你說了多次,你為什么不聽?你沒長耳朵嗎?”,“你為什么要偷東西?你長大了想要做一個賊嗎?”,“為什么別人的孩子那么乖,而你偏偏是個壞孩子?”
3.孩子自卑,因為你只會亂給建議。
場景一:孩子參加夏令營,前一個星期都沒辦法適應(yīng)集體住宿的新環(huán)境,每天晚上打電話的時候都會哭著說想媽媽。不敢去交新朋友,也不敢嘗試新鮮的活動,甚至有時候會一個人站在離人群很遠的地方,獨自玩耍。
場景二:自己家的孩子總是跟在別家孩子的后面,甚至任憑比他還小的孩子指揮,無比順從的聽人安排。
場景三:別的同學(xué)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聲音響亮。自己家的孩子很少主動發(fā)言,偶爾被老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也是手足無措,面紅耳赤,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可是那個問題他明明是知道答案的。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過分依戀自己,總是自信心不足,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時候,就要去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會直接給孩子建議而不是鼓勵他去嘗試。比如,我們會告訴孩子,“你應(yīng)該多去交一些朋友,你應(yīng)該多參加活動”,而不是鼓勵他,“如果你多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多跟他們說說話,你會認識很多新朋友,他們也會告訴你很多有趣的事情?!?/span>
4.孩子懦弱,因為你只會掃清障礙。
場景一:孩子不敢跟人打招呼,實在躲不過了,也只是低著頭很小聲的嘟囔著“叔叔好、阿姨好”,然后馬上躲到父母的身后。此時,父母要么臊得臉紅,覺得孩子太不出眾。要么趕緊給孩子找臺階下,“孩子還小,認生,長大就好了”。
場景二:看到小貓小狗,孩子想去摸一摸,手還沒伸出去就把父母急忙制止,把小動物驅(qū)逐開,或者把孩子拉走。
場景三:孩子被年齡大的孩子欺負,甚至還被大孩子推倒在地,依然不敢還手,只會不停地哭。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總是顯得很懦弱呢?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在孩子遇到一點小困難的時候,就忍不住想要快速為他們排除每一個成長中的絆腳石。我們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以至于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嘗試著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一些事情。長大以后,這些未曾解決過的小困難,就會變成大的攔路虎。
孩子慫,其實很大一部原因都在父母身上。有些父母過度溺愛與保護孩子,什么事情都想一手包辦。有些父母性格比較強勢,脾氣暴躁易怒,根本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解釋機會,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在頂嘴。還有一些父母自我放縱、不求上進、處事悲觀、得過且過,孩子們也會認為自己本來就別人差。另外,在經(jīng)常爭吵、不和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比同齡人更加的膽小、敏感,也不愿與人交往。
看完這些鮮活的例子,是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跟孩子的日常歷歷在目?
其實,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負面特質(zhì),都跟父母太過于關(guān)注,反應(yīng)過于激烈有關(guān)。我們要知道,父母越是關(guān)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越會成為什么。比如,你關(guān)注他膽怯,而且只關(guān)注他膽怯的行為本身,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證明他的確是膽怯的有力證據(jù),那么,孩子就會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個膽小鬼。
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對人有愛也友善,對自己也是自信滿滿。那么,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不再那么“慫”,能夠輕松自如的應(yīng)對成長中的困難,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1.多些鼓勵,少點呵斥。
不隨意辱罵恐嚇,耐心講明問題,分析原因找方法。孩子做錯了事,本來已經(jīng)就很害怕了,如果大人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是一頓罵,甚至是拳腳相加,孩子的自信心會受挫,還會對父母產(chǎn)生敵意和對抗情緒。如果父母能先冷靜下來,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聽聽孩子怎么說,了解他們?yōu)槭裁磿@么做。然后,再跟孩子說說出了什么問題,他錯在哪,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后,一起找出解決方案,讓孩子知道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學(xué)會示弱,請求孩子的幫助。用商量的口氣,請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寶貝,你可以幫媽媽提一下垃圾袋嗎?“,“你可以幫爸爸拿一下拖鞋嗎?”,“小帥哥,你能跟媽媽一起準備午餐嗎?”讓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被重視,自己可以幫助別人,就能很好的提升他的自信心。
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孩子展示自己。父母可以適當?shù)膭?chuàng)造一個場景或者提議一個小游戲,鼓勵孩子多跟陌生的小伙伴說話,跟他們一起玩。鼓勵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才藝,比如,講故事、唱歌、詩朗誦、變魔術(shù)等等,父母在一旁拍手應(yīng)和。
2.多些引導(dǎo),少點干涉。
引導(dǎo)孩子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平等與孩子交流和相處,讓他學(xué)著自己做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衣服的款式和顏色,而不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也許他的選擇你并不喜歡,但請不要輕易否定。再比如,做周末的休閑計劃時,詢問孩子“你是想去游泳還是想去滑冰?而不是簡單的詢問“你想去哪玩?”。給定范圍讓孩子來選擇,增強他的參與感和自信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引導(dǎo)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領(lǐng)域。鼓勵孩子去探索他喜歡的領(lǐng)域,哪怕是玩沙子、玩泥巴,亦或是廢棄的可樂瓶和舊木頭,只要他有興趣,就不要隨意、武斷的制止,否則很容易挫傷他探索的自信心。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繪本或者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角色和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jié),請他講給你聽,并且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
引導(dǎo)孩子建立自己的空間意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安排一個自己的房間。在這里,他可以不受約束的盡情玩耍;在這里,他可以感受到在自己的“領(lǐng)地”被尊重。如果條件有限,可以在家里劃分出一個區(qū)域,鋪上卡通的泡沫板,以一種很有儀式感的方式告訴孩子,這是他的小小天地。
引導(dǎo)孩子樹立自己的金錢觀。告訴孩子如果需要買東西,比如學(xué)習(xí)用品、零食、玩具,可以跟父母商量,不可以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自己拿錢。另外,帶孩子去商店,把需要付款的錢交到他手里,嘗試讓孩子去算帳,并讓他把錢交給收銀員。慢慢的培養(yǎng)他對金錢認知和使用。
3.多些欣賞,少點比較。
對孩子的贊揚要具體,不要空洞敷衍。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多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值得贊揚的地方,然后用盡可能具體的語言去表揚孩子。比如,“這次考了98分呀,你的問答題之前總是會被扣掉好幾分,這次都得了滿分,進步很大啊,越來越用心了”,而不是簡單的說“這次考得不錯,你真聰明,真棒”。具體的稱贊會給孩子帶來自信,而空洞的表揚則會讓他盲目自大。
跟孩子的過去比,不跟別人比強弱。把孩子的進步與過去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比如,“寶寶,你以前的小手帕和小襪子都是到處扔,還要媽媽來幫你洗。你現(xiàn)在都會主動的自己來清洗,還洗的挺干凈呢,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呢”,而不要對孩子說,“你看看你,這么點事都做不好,你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還小,都能自己做飯了”。如果父母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會非常容易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很糟糕。
強化榮譽效應(yīng),幫助樹立自信??梢栽诩抑休^為顯眼的地方或者孩子的房間里,設(shè)置一個他的“榮譽基地”,可以是一面墻,貼滿孩子的獎狀或者是涂鴉作品;也可以是借用書架的兩三層,擺放好他的手作、獎杯等榮譽。榮譽感,最能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
4.成為榜樣,言傳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無聲的鏡子,父母的樣子也都會反射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小的時候,對是非對錯是沒有判斷力的,只會看父母怎么做,然后模仿。
教育學(xué)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查自己的人格?!焙⒆邮钦账麄兛匆姷氖虑槿プ觯鳛楦改?,請你做出積極的影響。父母嚴格要求自己,自信樂觀、積極主動,便會受人尊敬。如果父母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孩子也會變得懦弱、自卑。
孩子慫,錯并不在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的過激反應(yīng),讓孩子不知所措。只要父母能足夠耐心,溫柔耐心地引導(dǎo)孩子,多鼓勵他們?nèi)L試、去探索、去表達,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集體,每一個“慫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