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歷史文化名城大北京,大大小小的旅游景點數不勝數,如果不是抱著走馬觀花的態(tài)度,而是較真兒打算細細品味北京的風貌,那估計您得專門騰出幾個月的時間來,因為北京犄角旮旯里都隱藏著歷史,一磚一瓦間都擠滿了故事。這會兒,咱就跟您念叨個特別不起眼兒的小景點,不知您有沒有聽說過:
在北京什剎海西海的一個小島上,坐落著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匯通祠,說真的北京皇家寺廟多了去了,這么一個小祠堂還真是不起眼,不過比較有特色的是,匯通祠里有個郭守敬紀念館。
提起郭守敬,那可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他不僅精通數學、物理學、天文學,還特別擅長地理和水利。據說“海拔”的概念就是郭守敬首先提出來的,為了紀念他對世界科學界的偉大貢獻,人們還特意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huán)形山”。
郭守敬這么偉大的科學家,與小小的匯通祠又有何淵源,要將他的紀念館設立在這里?原來,元代全國水利建設的總指揮部就設立在匯通祠,而指揮部的總指揮就是郭守敬,小小匯通祠竟然是偉大科學家長年戰(zhàn)斗的地方。
提起由郭守敬主持建設的北京地區(qū)的水利設施,就不能不提起京杭大運河的最北段通惠河,這段被忽必烈極為重視,并由郭守敬親自勘測、設計并監(jiān)督施工的河道,不僅是由通州向元大都進行貨運的重要通道,而且關于它的建設,在民間還流傳著令人著迷的傳說。
一、忽必烈給郭守敬布置任務,誰知過了三十年才開工
據說郭守敬幼年喪父,是由祖父郭榮將他撫養(yǎng)長大的。郭榮在天文數理方面非常有造詣,郭守敬從小便受到祖父的悉心教導,可以說郭守敬的背景,是出身于科學世家也不為過。
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再加上自身極高的天賦,郭守敬在十幾歲時便在科技方面嶄露頭角。郭榮感覺自己的水平,已經教不了這個孩子了,于是就為郭守敬找了一位有本事的師傅:劉秉忠。
劉秉忠是何許人?這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么說吧,他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的地位,就相當于明太祖朱元璋帳下的劉伯溫,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人,你說厲害不厲害?
郭守敬在劉秉忠手下又學習了好幾年,表現(xiàn)非常突出,劉秉忠一看,這可是大元朝難得的人才,此子未來可期!于是把郭守敬推薦給當時的左丞相張文謙。
后來,郭守敬在老家邢臺擔任了疏通河道的指揮官。經過郭守敬的勘察,很快就搞清了河道淤塞的原因。在他的指揮下,不僅使河道得到整治,水患歸澤,而且在疏通河道的同時,還挖出了被掩埋近三十年的石橋。
這項工程令年輕的郭守敬名聲大震,在民間被廣泛傳頌。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元好問還就此事專門寫下《邢州新石橋記》,其中那個能干的郭生便是郭守敬。
公元1262年,時年32歲的一介布衣郭守敬,在張文謙的引薦下,被忽必烈召見?;实壅僖姴家拢@已然是特殊優(yōu)待,然而這次召見后,對郭守敬如獲至寶的忽必烈,直接任命他為提舉諸路河渠使,次年又提升為副河渠使并加授銀牌,掌管全國各地的河渠整修和管理工作。
在這次召見過程中,忽必烈也向郭守敬說出了困擾自己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元大都的水道。其實七百多年前的元大都不像現(xiàn)在的北京這樣缺水,那時候古城周邊的湖泊、沼澤、泉眼非常多。
那時候京杭大運河可以到達通州,南方調運過來的糧食和物資,經水路到達通州后,必須再經陸路轉運,才能進入大都,費時費力,又慢又麻煩。忽必烈希望郭守敬能夠利用京城周邊的水源,將運河直接引入大都城內,打通河道,便捷交通。
就這樣,忽必烈把貫通運河的任務交給了郭守敬,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任務直到三十年后,也就是公元1292年才開始動工。
二、郭守敬這三十年,可沒有閑著
貫通運河,說起來、看起來都不難,可是真要做可不那么容易。當年北京城周邊的水源倒是不少,但是要保證水量大到足以行舟,水質清澈不淤積泥沙的還真不好找。郭守敬曾經考慮過開渠引玉泉山的泉水,但玉泉山的水量有限,只能作罷。
郭守敬在這三十年里,一直沒有放棄在北京周邊尋找新水源,所以說這貫通運河的工作量,幾乎都耗在前期的勘測上了。好在忽必烈知道這項工作的難度系數大,也沒催促,開通運河的工作雖然一直在日程上,但因水源沒有著落也就一直擱置了下來。
況且憑郭守敬的能耐,這三十年怎么會只搞大都周邊這點事兒,等著他去辦的事情多著呢,舉幾個例子:
看看,這些事情也真是足夠忙活幾十年的了,要說因為這些耽誤解決通惠河的水源問題,還真是情有可原。
三、通惠河的水源有著傳奇的來歷
當然水源最終是找到了,那就是現(xiàn)在北京昌平的白浮泉,元朝時白浮泉水量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得多,而且水質好,完全可以滿足貫通運河最北段的要求。至于郭守敬是如何找到白浮泉的,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傳說這天郭守敬正坐在匯通祠里為運河水源的事情撓頭,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喊:“天上落了神跡?!惫鼐凑诩{悶,侍從跑進來稟報了,讓郭大人去現(xiàn)場瞧瞧。原來是天上掉下來一塊“神石”,從現(xiàn)代人的視角看,應該就是一塊隕石。
不過這隕石的形狀有點怪,好像一只獅子馱著一只鳥。郭守敬看到隕石的形狀,心下猛然一動:按鎮(zhèn)物來說,獅子不是應該擺在西北方位么,還有這只鳥又是什么情況?莫非這是上天在給自己什么提示嗎?還是親自去瞧瞧吧。
于是郭守敬帶上侍從向西北方向扎了下去,一猛子就到了昌平。別看從積水潭到昌平縣城,現(xiàn)在開車也就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但在元朝那可不能算是短途了。侍從們納悶,郭大人沒事跑這么老遠來干啥?
不過郭守敬可沒納悶的心思,當一行人來到今天昌平化莊村,這個地界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有一座走勢獨特小山,很是雄奇。跟當地人一打聽,這山名叫鳳凰山。嗨,這不就是獅子頭上的那只鳥?再接著打聽、尋找,這里果然有處好水源,正是白浮泉!
當然天降神石只是個傳說而已,郭守敬能夠找到白浮泉,肯定是經過多方考察勘測的結果。但不管怎么樣,水源找到了,等于大運河貫通到北京城的事情解決了一大半,接下來開掘通惠河就是了。
忽必烈對這項工程給予了史無前例的支持,1292年工程開工這天,皇上下令,由郭守敬為工程的總指揮,京城內自宰相以下的官員一律要親自參與河道的建設,足見朝廷對這項工程的重視。
這項工程引白浮泉水入昆明湖,匯聚西山諸泉,然后匯入高粱河,再引入積水潭后,以積水潭為各水路總匯之所,于潭東開河引流,貫通與通州的水路。從此以后,大運河越過通州,直接進入北京城。
據說這項工程全長164里零104步,雖說工程并不算很長,但卻讓北京城有了一條貫穿南北的水路生命線,讓京城的水路運輸和城市面貌都煥發(fā)了生機。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雖然今天的北京,白浮泉的泉水已然不復往昔的洶涌,通惠河也已經成了歷史的遺跡,然而當我們回望歷史,似乎依然可以想象郭守敬站在通惠河畔,看著往來貨船,神情欣慰而歡愉,他不僅在為自己的功績自豪,更是對元大都的未來充滿了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