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
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從池塘里采了白蓮回來。
他卻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據(jù)《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小娃撐船而作下此詩。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當時只有十六歲。此詩是應(yīng)考習作,按科考規(guī)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光我曾經(jīng)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shù)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贝嗽~在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yīng)在開成二年初夏。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敕勒歌》的誕生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由于漠南地區(qū)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成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jié)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fā)生長的時侯。
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這首詩寫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杜甫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zhuǎn)徙的生活后,終于來到成都定居。他親自耕作,種菜養(yǎng)花,與農(nóng)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唐代: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悅耳動人。
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公元762年,爆發(fā)“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惟 通 唯)
宋代: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唐代: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
千里黃云遮天蔽日,天氣陰沉,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紛揚大雪。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
就像鳥兒四處奔波無果只能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jīng)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是年冬,董庭蘭與高適會于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適寫了《別董大二首》。
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本詩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jié),于是寫下此詩。
兩漢:佚名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譯文
一個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cè)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guān)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yīng)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zāi)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此詩應(yīng)該是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前。陳沆云:“憂祿山將叛時作。”(《詩比興箋》)蕭士赟云:“按此詩借月以引興。日,君象;月,臣象。蓋為安祿山之叛,兆于貴妃而作也?!?/p>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這首詩一般認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
清晨告別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回蕩,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譯文二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徑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下江陵》。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李白游涇縣(在今安徽?。┨一ㄌ稌r,與汪倫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唐代: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發(fā)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創(chuàng)作此詩。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但遺憾的是已經(jīng)臨近黃昏。
此詩當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下此詩。
宋代: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譯文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
農(nóng)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nóng)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血汗?
根據(jù)唐代范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所作。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韻譯
西湖四周青山綿延樓閣望不見頭,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溫暖馥郁的香風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散譯
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
淫靡的香風陶醉了享樂的貴人們,簡直是把偏安的杭州當作昔日的汴京!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jīng)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此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fā)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huán)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xiàn)。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死寂之夜,烏云遮月,天邊大雁驚飛,單于的軍隊想要趁著夜色悄悄潛逃。
正想要帶領(lǐng)輕騎兵一路追趕,大雪紛紛揚揚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宋代:陸游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譯文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guī)缀醢丫韧鰤阎鞠M,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此詩作于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fù)失地的期盼。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羅隱至京師,應(yīng)進士試,歷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冷,后又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產(chǎn)生的憤懣,這可能是羅隱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蜂》的原因。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姟?/p>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恕?/p>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里就已經(jīng)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jié)吧。
宋代: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譯文
烏云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放生出去的魚鱉追趕著人們來,到處都開著不知誰種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覺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動,飄蕩在風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連不已。
湖里生長的烏菱和白芡不用論錢,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綠盤里。
忽然回憶起在會靈觀嘗食新谷之事,如要滯留在江海之上需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啊。
蘭舟上的采蓮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來送給游人,在細雨斜風里,她們頭上的翠翹被打濕。
芳草叢生的小洲上長滿了香草,這些采蓮女又如何能一一認識?
做不到隱居山林,暫時先做個閑官吧,這樣尚可得到長期的悠閑勝過暫時的休閑。
我本來就沒有家,不安身在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況就算是故鄉(xiāng),也沒有像這里這樣優(yōu)美的湖光山色。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公元1070年(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但是由于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wù)。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ú輼淠境尚谐蓧?,都是主人親手栽種。
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將綠苗緊緊環(huán)繞;兩座青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
黃鳥數(shù)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恍恍惚惚,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中。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lián)Q上新的桃符。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
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此詩約作于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間。王冕在長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于此。此時正值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前夕,作者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詩。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客,每逢節(jié)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yè)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yè)。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guān)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這首詩是作者三十五歲時寫下的。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p>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杜鵑一聲聲啼叫在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中。
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時候,剛剛結(jié)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葉紹翁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
滿園子的春色是關(guān)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墻外來了。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譯文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jù)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424篇詩文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于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 一作:韌)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jīng)歷無數(shù)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