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頻與SELCAL
我們?nèi)粘o線電通訊使用的是甚高頻無線電。甚高頻的通信質(zhì)量好,話音清晰,但是傳輸距離相對不是很遠。所以在廣裘的洋區(qū),必須使用HF波段(高頻波段)進行語音通信。HF波段的電波能在電離層和地面之間來回反射,可以傳送到很遠的距離。而正因如此HF電波有個很討厭的特點,就是電波在電離層和地面之間不斷反射傳播的過程中,信號受到持續(xù)的干擾和衰減,造成頻道里背景噪音很大,經(jīng)常有滋滋啦啦的雜音。越洋飛行一般都是長距離飛行,長時間守聽無線電,滋滋啦啦的背景噪音對于機組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因此引入SELCAL。
SELCAL 是 Selective Call 的縮寫,讀作 SEL- CALL。當管制需要聯(lián)系某個機組時,會發(fā)出這個SELCAL信號,里面含有該機組的SELCAL 編碼。與此同時,空中所有的機組都可以收到這個信號,耳機里會傳來類似“嘟……嘟”的聲音。而編碼匹配的機組則會發(fā)出 ”叮咚“的雙諧音,與某些飛機收到ACARS信息時發(fā)出的音響一模一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當機組不需要和ATC通信時,機組可以降低ATC頻道的音量,甚至可以關閉頻道,以避免背景噪音的干擾。而ATC需要聯(lián)系機組時,就先發(fā)送一個SELCAL,飛機收到這個信號,會產(chǎn)生“叮咚”的提示音,提醒機組管制員要找你啦。然后機組打開ATC頻道,進行正常的管制通訊。
SELCAL編碼由4個字母組成,由A至S,扣除中間的I、N、O。全球的SELCAL碼由美國一家公司 ARINC (Aeronautical Radio Inc) 發(fā)布,而ARINC又是羅克韋爾·柯林斯的子公司,就是做了F-35的頭盔顯示器的那個牛B公司。每組SECAL碼的4個字母又分成兩組,比如 AB-CD,要注意的是每組字母的組合按字母表的排列必須是升序的,不可以降序,而且不能有重復字母。比如 AB, FH都是有效的組合,而 BA, HF ,AA則是無效的。每個字母都被分配了一個特定的頻率。飛機的selcal編碼和飛機注冊號一起刻在儀表板的一塊銘牌上,據(jù)說換一個編碼需要付給ARINC 100美金J
SELCAL字母和對應的頻率,摘自維基百科。
二:如何使用高頻?
首先當然是要獲得高頻的頻率了。一般這個頻率都會由ATC提供,或者事先由簽派告訴機組。頻率會給兩個,一個主用,一個備用。當在無線電面板里設置好頻率后,首先要進行校頻。先按一下無線電發(fā)射鈕,聽到“嘟……”的一聲長音之后,方能正常通訊。
首次通過高頻與地面電臺建立聯(lián)系時可以請求SELCAL CHECK。參考報告詞如下:
“San Francisco Radio, This is 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on 10057,Selcal code Alpha Bravo Charlie Delta, Request Selcal check, over.”
如果Selcal Check通過,則駕駛艙里會有“叮咚”的雙諧音,同時selcal面板上HF的指示燈會亮起。此時機組應回答“Selcal Check OK,over”,然后便不必守聽啦。
要注意的是,高頻無線電是單工通信,也就是說發(fā)射和接收不能同時工作。在每次發(fā)話結束時,最好都附加上“Over”或“Go Ahead”。比如:
機組:“San Francisco Radio, 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Position, over.”
管制:“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San Francisco Radio, go ahead.”
由于高頻的通訊質(zhì)量很差,背景雜音很多,所以高頻通訊時一定要有耐心,并按照標準用語,以中等偏慢語速報話,吐字要清晰,復述要完整。
三:跨洋無線電程序
舊金山FSS的覆蓋范圍,可以看出基本上整個北太平洋都被他占據(jù)了。圖片來自ARINC官網(wǎng)。
不像大陸管制,洋區(qū)管制席位只有一個,就是FSS (Flight Service Station 飛行服務站)。太平洋東北部的FSS呼號為San Francisco Radio。由于經(jīng)濟和技術實施難度問題,廣裘的洋區(qū)沒有雷達設備,僅有非常有限的無線電導航設施。因此,所有的洋區(qū)飛行都使用程序管制。主要的間隔以時間為標準。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的主要區(qū)別就是,管制員沒有雷達,機組的飛行狀態(tài)(位置,高度,速度等)全部依靠飛行員的位置報告(position report)來獲得。
以太平洋調(diào)機飛行為例,西雅圖起飛后不久,在航路點SEDAR之后便進入洋區(qū)。在通過SEDAR時就需要向管制進行位置報告。位置報告需包含當前位置、UTC時間、高度;下一航路點名稱及預達時刻;再下一航路點名稱:
機組:“San Francisco Radio, 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Position,over”
管制:“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go ahead.”
機組:“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Position SEDAR at 1500, FL 380, Estimate ZANNG at 1700, ZAGER next, over.”
管制:“Copy that, 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Position SEDAR at 1500, FL 380, Estimate ZANNG at 1700, ZAGER next, over.”
機組:“Readback correct, over.”
依此類推,洋區(qū)內(nèi)每經(jīng)過一個航路點,都必須要做上述位置報告。
當進入洋區(qū),和FSS建立好無線電通訊之后,還需要做下面這些事情:
1:應答機調(diào)至2000,除非ATC有特殊要求;
2:兩部VHF一部放123.45(空對空頻率),另一部放121.5;
3:保持ATC指令的或飛行計劃中的馬赫數(shù)。
四:關于偏置飛行
夏季太平洋上空很容易遇見對流天氣。如果需要繞飛的話,首先是要向管制申請。航路偏置10海里以內(nèi)可以保持原飛行高度;偏置10海里以上需要相應地改變高度:磁航跡在180°至359°之間,向左偏航超過10海里需爬升300英尺,向右偏航則下降300英尺;磁航跡在0°至179°之間,向左偏需下降300英尺,向右偏需要上升300英尺。
摘自FAA官網(wǎng)
五:通信失效的處置
分兩種情況考慮,進入洋區(qū)之前和進入洋區(qū)之后。
如果在進入洋區(qū)之前,就發(fā)現(xiàn)高頻無線電失效了,相對比較好處理:
1:嘗試使用備用HF頻率;
2:如果依然聯(lián)系不上,返場。
在進入洋區(qū)之后,則按如下步驟逐步處置:
1:嘗試使用備用HF頻率;
2:參考杰普遜航圖,嘗試使用該航路上其它的高頻頻率;
3:利用空對空頻率123.45,與空中別的飛機建立聯(lián)系,讓別人幫忙傳話;
4:如果有衛(wèi)星電話,那就直接給FSS打電話;
5:在121.5上嘗試聯(lián)系其它飛機;
6:在主用HF和123.45上盲發(fā)位置報告,應答機調(diào)7600,繼續(xù)按計劃飛行。
六:附加內(nèi)容:無管制機場目視飛行程序
筆者初到加拿大,航校的墻上貼的就是這張圖↑。圖片來自加拿大運輸部官網(wǎng)。
在太平洋調(diào)機飛行中,有兩個機場相對于國內(nèi)機場比較特殊,馬朱羅(PKMJ)和龐培(PTPN)機場。它們屬于“非管制機場”。
在國外,由于航空業(yè)非常發(fā)達和普及,很多機場和空域都是非管制的。即沒有管制員指揮,在該空域內(nèi)只要是遵守目視飛行規(guī)則的任何物體都可以自由飛行,無需申報計劃,也沒有指定的航線,在領航圖上用鉛筆畫一根線就算是航線。以筆者當時學習飛行的加拿大為例,如果沒有特殊劃分(比如在繁忙機場或軍事活動區(qū)附近,這些都會在航圖上標注出來),加拿大的天空一萬八千英尺之下都屬于G類空域,即非管制空域。在這個空域里領航靠地圖,間隔靠眼睛,守序靠自覺。
相應地,也有非管制機場。和非管制空域一樣,非管制機場也沒有管制員指揮調(diào)配,但是會有個公共頻率,飛行員在上面廣播自己的位置和意圖,我在三邊打算落地全停,我在機坪準備滑出進跑道之類。稍微好點的機場會有個人在地面拿著手臺,給大家提供風向風速修正海壓之類信息,但是他沒義務也沒權利進行指揮。這個公共頻率在加拿大叫做ATF,Aerodrome Traffic Frequency,123.2MHz,或者UNICOM 122.8MHz。全加拿大有一千四百多機場,其中一千兩百多個屬于非管制機場。
扯遠了,回到馬朱羅。馬朱羅機場雖然全名叫馬紹爾群島國際機場,但是它也屬于非管制機場,機場建在馬朱羅環(huán)礁狹長的礁石上,南北臨海,隔著機場圍墻就是太平洋。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儀表進近程序只有NDB和RNAV,杰普遜航圖里沒有標準進離場程序。機場有個CTAF頻率,Common Traffic Advisory Frequency,類似加拿大的ATF和UNICOM。飛行員在上面報告自己的意圖,地面上有個家伙告訴你機場氣象和修正海壓。參照航圖和機場圖,在馬朱羅這一區(qū)域,5500英尺高度以下都是非管制空域。在這一空域里,可以以任意方式(任何公布的進離場或者目視)飛行。
這里只說目視飛行程序。即便是非管制機場,目視飛行時大家也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來防止沖突發(fā)生。這便是uncontrolled aerodrome VFR circuitprocedures。全世界非管制機場運行程序大體相同,具體如下:
進場:
1:在離進入機場區(qū)域至少五分鐘之前,在公共頻率里廣播飛機的位置、高度、預計降落時刻和進場意圖。
例如:“Majuro Radio,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30 nautical miles west of Majuro(位置)at 5500 feet(高度), estimating Majuro at 1500(降落時刻),will join left downwind runway 07 for landing(意圖,加入07號左三邊著陸。).”
2:加入起落航線時做個廣播,報告自己的位置。
例如:“Majuro Radio,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joining crosswind runway07”
3:起落航線三邊時做個廣播,同時報告意圖,是全停還是連續(xù)。
例如:“Majuro Radio,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on left downwind runway 07 for full stop.”
4:五邊時報告。
例如:“Majuro Radio,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on final.”
5:著陸后,脫離跑道時報告。
例如:“Majuro Radio,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clear of active runway.”
(不出意外的話,地面上拿著手臺的“管制員”對所有報告都只會回復一句話:“Roger that”……)
一般在加入目視起落航線時飛機已經(jīng)下降到了起落航線高度。要注意的是如果飛機需要穿越機場上空加入三邊的話,通過上空的高度至少要高于起落航線500英尺,然后再下高度并轉彎加入航線。
左圖:“正?!钡膹臋C場另一側穿越上空加入航線的方法。
右圖:直接在航線高度通過上空的方法,僅限航線上沒多少飛機時候使用。
圖片來自AOPA官網(wǎng)。
離場:
1:在進跑道前,在公共頻率內(nèi)廣播離場意圖。如“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entering runway 07 for departure.”;
2:在起飛前,同時通過無線電和目視確認不會與別的飛機或車輛發(fā)生沖突;
3:起飛之后,在穿越機場起落航線高度后方可轉彎入航并廣播,例如“Sendi One Five Niner Seven clear of circuit,turning left/right en rout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