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心畬)
溥儒晚年在臺灣對弟子說,如果有人稱他為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如果稱他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溥儒字心畬,又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的次孫,姓愛新覺羅。溥儒自幼飽學,稍長專心研究文學藝術,1911年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yè)后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他也精通經史和書畫,回國后先住清河二旗村,后隱居戒臺寺10年,從此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遠居臺灣,于1963年病故。
溥儒七歲時(1903年)騎馬照片
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帝薨前一日,因無子嗣,遂在皇族宗親子弟中甄選皇帝。十三歲的溥儒亦奉旨入宮侯選。當時軍機大臣們因國運衰落,建議應選年齡稍大者繼承皇位,而致慈禧(咸豐帝懿貴妃)太后大怒。最終其堂弟、醇親王奕譞之孫三歲的溥儀被選為宣統(tǒng)皇帝,歷史就是如此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偶然性和殘酷性。
溥儒1928年在日本東京
辛亥革命以后,末代恭親王溥偉為了“滿蒙獨立運動”籌措政治經費,先后將恭王府邸,以及府藏古瓷、青銅器、紫檀家具和部分古書畫變賣或抵押。為此溥偉、溥儒(心畬)、溥僡三兄弟發(fā)生了析產官司。后溥儒分得恭王府舊藏部分書畫:陸機《平復帖》、王羲之《游目帖》(廓填本)、王獻之《群鵝帖》(廓填本)、顏真卿《自書告身帖》、懷素《苦筍帖》、韓幹《照夜白圖》、《定武蘭亭》(宋理宗賜賈似道本)、吳傳朋《書王荊公詩》、張即之《華嚴經》、北宋佚名《山水卷》(黃公望藏印)、易元吉《聚猿圖》(錢選跋)、宋人《散牧圖》、溫日觀《葡萄圖卷》、米友仁《楚山秋霽圖》、趙孟頫《道德經》(前有老子像)、趙孟頫《六札冊》、沈周《題米襄陽五帖》、文徵明《小楷唐詩四冊》、周之冕《百花圖卷》、杜瓊《萬松圖卷》、姚綬《煮茶圖卷》、陳淳《虎邱圖卷》、王醴《花卉卷》、陳嘉言《花鳥卷》、解縉《草書卷》、祝允明《草書卷》等。
溥儒
溥儒以"北宗"山水畫馳譽畫壇,他大多數山水畫的構圖可明顯看出是從南宋的"邊角"之景變化而出,皴法也多用斧劈、釘頭,然而他的畫中,大塊的側鋒斧劈皴較為少見,畫面所體現出的是一股和諧寧靜之氣,設色淡雅,意境悠遠而耐人回味,正是歷代文人畫家所致力追求的境界。因而他的離去,有人稱是"中國文人畫最后的一筆"。
溥儒
謝稚柳評價溥儒是繼王維、蘇東坡、文征明、鄭板橋之后,唯一詩書畫三絕者。近代畫家中,溥儒的詩文造詣,為其他畫家所不可企及。畫作所書,多自擬詩詞、記游感懷。其書寫筆勢流暢,氣韻連貫。其詩多造境清涼,沉郁寂寞,故國之思,離亂之傷,身世之感,時溢行間,故頗具杜風。其詞也佳,受到南唐二主和宋徽宗小令的影響,一派王孫氣度。
溥儒 寒林巉巖
在近現代畫壇上,溥儒卻是唯一一個不承認自己是畫家之人。他一生并不以畫家身份為榮,而僅是將畫畫作為生計的一個手段。抗日戰(zhàn)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范大學。身為清朝遺老,始終有一種失落的情節(jié)在心中,但又傾向于隨遇而安。
溥儒 翠璧流泉 楷書八言聯
他的書法在民國時期的書壇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溥儒題畫時所用書體亦隨畫面而不同,在帶有寫意的畫作之上大多用行草書,在比較工整的畫中則采用楷書,以取得統(tǒng)一的效果。 溥儒平生曾多次舉辦畫展,著述有《四書經義集證》、《金文考略》、《陶文存》、《爾雅釋言經證》、《華林雪葉》、《慈訓纂證》、《經籍擇言》、《寒玉堂論畫》、《寒玉堂類稿》、《詩文集》等。
溥儒 寒山舍得圖
溥儒流傳國內的作品較多,在恭王府花園管理處收集整理溥儒故居時,旅居美國休斯敦的書畫收藏家萬公潛與溥儒是多年至好,收有多件作品,念其恭王府整修開放之時溥儒晚年作品國內所見不多,特于1989年將所藏溥儒書畫捐贈府中。 1991年溥儒的兒子溥孝華去世,將作品交給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接受托管。其中有溥儒書法175件、繪畫292件,其他收藏書畫13件,硯石、印章、瓷器等58件,總計543件。故宮托管的溥儒畫作文物琳瑯滿目,大品、小品、立軸、長卷俱全,并包括難得的鬼趣圖冊,西游記冊與自繪瓷瓶、瓷盤。其還包括溥濡四小幅自繪漫畫。是溥儒在國外期間為與人溝通的隨筆之作,極為有趣。
1948年張大千、溥儒與友人合影于士林園藝館
溥儒與張大千并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但溥儒為人謹慎內斂,因此并不會像張大千一樣去結交畫友,并借贈畫以廣泛交友,其在藝術圈的影響力勢必不如張大千等人。加之,受海峽兩岸交流有限的影響,在普通民眾心中的影響力更不如張大千。
溥儒
收藏家楊紫淵將二人進行了對比:“二人的性格差別極大,但對待傳統(tǒng)繪畫的態(tài)度是十分接近的,并且作為全能的畫家,他們都是同時代的佼佼者。張大千的畫相對大氣磅礴,極適合于懸于廳堂之上;溥儒的畫清秀雅致,更適合于幾案清賞。張大千臨摹古畫是‘幾可亂真’;溥儒是借古抒情。張大千是以筆墨韻致勝;溥儒是以書卷氣勝。張大千門人眾多,代筆亦多;溥儒嚴于授徒,贗品相對較少。張大千的佳作以市價論之;溥儒對佳作往往自藏?!?/p>
溥儒 湖山行舟圖
溥儒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很多,且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由于出身及后期經歷等原因,溥儒的作品賣得非常便宜。上世紀30年代初,溥儒就訂下如下潤格:"堂幅六尺120元,五尺80元,四尺60元,三尺40元,三尺以下30元,屏幅減半,以四尺為一堂,單條照常幅例,冊頁每方尺20元,手卷每方尺20元,成扇每面10元,細畫題詩加倍,先潤后墨。"
溥儒 蘭花
后來,溥儒作品流傳到臺港和東南亞相當多,成為兩大拍賣行每年中國近現代字畫拍賣會的固定物品,1986年以后拍賣越發(fā)增加。香港拍賣行溥儒作品在1989年價位已達到40萬,《溪岸飛雁》拍至44萬。近年拍賣作品價位一直在10-20萬。1991年美國紐約也開始拍賣溥儒作品,當年5月一次就拍賣過三幅繪畫,一幅《雪景》中幅立軸,3759美元,一幅同樣大小的《花卉》是4250美元,另一幅稍大一點的《仿郭熙山水》價格也差不多,3250美元。
溥儒 秋山策杖圖
值得一提的是,溥儒作品的鑒定相對其他大名家而言比較容易。從根本上來說,溥儒出身皇族,在繪畫方面的材料選擇十分講究。很多畫家由于具備超凡的筆墨駕馭能力,因此擇筆不擇紙,如齊白石、黃賓虹、黃胄、陸儼少、石魯。而還有一些畫家對筆墨紙硯卻是十分挑剔,如溥儒、李可染、吳湖帆、于非闇、張大千等。 溥儒繪畫使用的絹綾都是上好的粗紋熟絹,質地堅實。據啟功回憶,溥儒早年練過武術,并常年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特別注意對腕力的訓練,故而他的線條比一般畫家更為勁健靈動,越是精致細膩之處越顯功力,這是對造假者難度極大的考驗。
溥儒 山水
他所使用的顏色更是舊時宮中的礦物顏料,不僅顏色純正且歷久不變,不會因托裱而變灰或脫色。包括印泥也是選用上好的艾絨,古雅沉穩(wěn)。因此,以材料而言,普通水平的作偽者在第一層面就很難接近溥儒的原作。
溥儒收弟子時照片(跪拜者或是姚兆明,右坐椅手上為側室李墨云)
姚夢古將“渡海三家”的溥儒、張大千、黃君璧的繪畫作比,稱張大千為“妙品”、溥儒為“逸品”、黃君璧為“能品”??v觀溥氏渡臺前后,畫風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早年師法南宋的馬遠、夏圭以及明代的唐寅,用筆俊朗飄逸,以骨力盛,自1949年到臺灣至1963年病逝,早年激勵的筆線逐漸變得含蓄,很多山石的皴法已經將線條融掉,特別是設色類作品。
溥儒 荔枝
書法方面,溥儒最擅長行草書和楷書,其繪畫上的題跋多是行草書,而作為書法作品的對聯常喜歡用楷書,也代表了他的水準。他一生的書寫風格可以概括為兩個時期:早年因專習唐碑,因此用筆方正遒勁,結構內勁外松,這一時期非常推崇成親王永瑆的書法,并極力模仿;1949年渡臺以后,楷法更趨平正舒緩,逐漸脫去早年險峻的書風,更為醇厚。
溥儒 梅花
溥儒 深雪樓臺 嘉德2012春拍 成交價155.3萬元
目前,溥儒的作品價位落差很大,從幾萬元到幾千萬元不等,精品價格也僅在百萬元左右。業(yè)內人士分析:"溥儒目前是二線畫家的名氣,三線畫家的價位,但若論繪畫功力,可以算得上上乘。作品在受到冷落的同時,也為今后的價位上升,留出不小的空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