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時期,有一個人對局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個人就是吳三桂,先是迎接清軍入關,幫助清軍大敗李自成,得到了清朝的信任,到了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吳三桂不服,自稱周王,起兵造反。
各地叛軍紛紛揭竿而起,局勢大亂,不過隨著和清軍的交戰(zhàn),吳三桂發(fā)現,和清朝還是差了不少,兵力越來越少,錢財也不夠用,還有那些各地的黨羽,也都圖謀不軌,根本不能同心協力,吳三桂非常焦慮。
一直到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真正登基稱帝,國號為大周,到了夏天之后,炎熱的天氣導致吳三桂肝火過旺,再加上長時間的煩悶,導致突然急癥,雖然也有太醫(yī)用了各種方法進行救治,但是始終沒有好轉,不久后吳三桂病亡,僅僅登基五個月。
在吳三桂死后,他的心腹暗中將其靈柩運回貴陽,過了很長時間之后才宣布吳三桂已故的消息,三年后,清軍一舉攻破昆明城,不過在搜查過程中,清軍也一直都沒能找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能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消失不見。
因此關于陳圓圓的死,有了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在陳圓圓早就去世了,也有人說他和吳三桂一起去了,還有人認為陳圓圓已經逃走了,雖然猜測很多,但是當時已經無法證實,一直到兩百多年后,才有了相關消息。
在20世紀80年代,有人在貴州的馬家寨發(fā)現了疑似陳圓圓的墓地,不過當時并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二十多年后,這里又有了新的消息,秘傳人介紹說,當年吳三桂在死前,給陳圓圓留下了一封密信,讓她趕緊逃走,后來陳圓圓按照信中的要求,帶著一行人暗中逃到了貴州的馬家寨附近。
專家認為此人所說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發(fā)現的這座陳圓圓墓碑上,就發(fā)現一些端倪,上面所寫“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起初看來并沒有什么,但是實際上“吳”也是蘇州的代稱,也就是說此人原先是蘇州人。
還有一個字更為關鍵,那就是“聶”,將其拆解開就可以分為“耳”和“雙”,“耳”與“阝”相同,也就可以將其解讀成“陳”還有“邢”,很有可能就是暗指陳圓圓,經過專家判斷,此處基本符合關于陳圓圓的記載,可能性很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