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 唐 韓滉
《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shù)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zhèn)國之寶",這幅黃麻紙本的作品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提拔“興讬春犁”
作者韓滉(723~787年),字太沖,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畫家,太子少師韓休之子。在唐德宗時期任宰相、兩浙節(jié)度使等職,封晉國公。是一位擁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割據(jù)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擅畫人物和畜獸,寫牛、羊、驢等走獸神態(tài)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
《五牛圖》中從右至左畫了五頭姿勢、形態(tài)、表情各異的牛。
第一頭伸展頸項,就著荊棘來搔癢。
第二頭牛一身花斑,懶洋洋地仰首向天。
第三頭完全畫成正面,微微歪著腦袋,好奇地望向觀賞者,加上它頸上松弛下垂的肌肉形成皺紋重重,仿如老翁模樣,使它外表上更添詼諧。
第四頭是最頑皮的了,正在回頭向前面三頭牛吐舌,眼睛還在四下觀望。
前面這四頭牛都顯得自由快活,可這最后一頭卻系著鼻栓紅繩,頭雖直朝畫幅末端,身軀完全背向其余的牛,但細心看它的眼睛,便發(fā)現(xiàn)它的眼珠子其實是向后瞪的,表情似乎正納悶生氣,為自己的不得自由而滿心不平。
正是因為這頭牛又好笑又惹人憐的神情狀態(tài),使得乾隆皇帝在它與第三頭牛之間題詩云“一牛絡首四牛間,弘景高情想像間。舐齕鉅惟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鼻δ穷^失去自由的牛寄予無限同情,但韓滉到底借著這幅畫想要表達什么感情呢?由于畫家沒有把創(chuàng)作動機記錄下來,我們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
相傳,《五牛圖》是韓滉在出游時目睹田間耕牛圖景所畫,整幅畫面除一株荊叢外,別無其他補景,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達到了神形兼?zhèn)涞木辰?,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評價——“神氣磊落,希世名筆也?!?/p>
中國畫中自古不缺花鳥魚蟲山川人物,韓滉卻以牛作為畫作主題,實屬罕見。有一次,韓滉與友人談論繪畫之事,友人問道:"近來論畫者談及驢、牛和馬,皆認為是常見之畜,最難狀貌圖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見?"韓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說:"此話有一定道理,因牛馬都是人們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見,畫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誤筆,人們就能發(fā)現(xiàn),所以一般畫家都不涉及此類題材”。他停頓一下繼續(xù)說:"不過,我以為自古迄今,農(nóng)事為天下之本,而耕牛則為農(nóng)家之寶。只要畫家能夠細心觀察,還是可以畫出特色的。"由此可見畫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精湛的藝術表現(xiàn)力。畫史記載他畫牧童牽牛飲水,居然可以在牛眼里畫出牧童的身影,真是絕妙!
牛的睫毛根根分明
用線富有韻律、栩栩如生
據(jù)記載,韓滉文武全才,鎮(zhèn)守江南的時候曾教導百姓治水養(yǎng)魚,又與農(nóng)人共商肥田種植大計,他后來當上宰相,上奏從來無一虛言,深得德宗信任。他出身尊貴,仍關心農(nóng)民疾苦,這在古代士大夫畫家中并不多見。他畫的牛,姿態(tài)真切生動,具有一種渾厚樸實的風格。正如他本人,為官勤勤懇懇,正直清廉。
除《五牛圖》外,韓滉繪畫不傳于世。韓滉以田家風俗人物和生產(chǎn)生活為題材的繪畫我們已無緣親見,而只能從僅有的文獻記載來推測其大體風貌。元人蘇伯達認為韓滉《田家風俗圖》神氣迥出,精妙可比王獻之一筆書、陸探微一筆畫,甚至超出陸探微而遠在張僧繇、展子虔之上:。
趙孟頫稱贊“神氣磊落,希世名筆也”
作為一朝宰相,韓滉舍鞍馬而求諸于牛羊,舍貴族宴樂聲色而求諸于田家風俗景物,關注田家的悲歡。他在農(nóng)村生活和田家風物的描繪中,記錄著農(nóng)家生活的喜怒哀樂,寄予著對廣大窮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并從中發(fā)現(xiàn)一種農(nóng)家生活質(zhì)樸自然的美,在怡然自樂中蘊含著一種恬淡閑適的情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