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坡膏藥常用穴位。太陽:位于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后一橫指凹陷處。主治目疾、頭痛等。
翳風:位于平耳垂下緣的凹陷中,乳突前下方。主治耳疾、腮腺炎、面肌麻痹、五官科疾病等。
頰車: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咬牙時肌肉隆起處。主治牙痛、腮腺炎、面肌麻痹等。
璇璣:前正中線,平第一肋上緣。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
華蓋:前正中線,平第一肋間隙,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
膻中:前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主治胸痛、咳喘、乳癰等。
中脘:在臍上4寸。主治胃痛、腹痛、腹瀉、嘔吐等。
神闕:臍中央。主治腹痛、泄瀉、脫肛、癃閉、水腫等。
氣海:位于臍下1.5寸。主治腹痛、泄瀉、便秘、遺尿、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疝氣等。
關元:臍下3寸。主治遺尿、尿閉、小便不利、泄瀉、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崩漏、帶下,不孕等。
天樞:臍旁2寸。主治腸鳴、泄瀉、腹脹、便秘、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章門:第十一肋端稍下方。 主治腹脹、便秘、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氣喘、頭痛、項強、熱病、小兒驚風、癲癇等。
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主治腰痛、陽痿、男子不育等。
風門: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傷風、咳嗽、發(fā)熱頭痛、胸背痛、頭項痛等。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處。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咳嗽咯血、夢遺、癲癇等。
膈俞: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心痛、胸悶、喘咳、腹痛、咯血、吐血、呃逆、貧血、潮熱、盜汗等。
胰俞: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腹脹、消谷善饑、胸悶、脅痛等。
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癲癇等。
膽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脅痛、黃疸、口苦、膽囊炎、膽石癥、肺癆、潮熱等。
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腹脹、泄瀉、痢疾、嘔吐、黃疸、背痛等。
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胃脘脹痛、嘔吐、腹瀉、腸鳴、脾胃虛弱等。
腎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遺精、陽痿、遺尿、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腰痛、耳鳴、耳聾等。
次髎:第二骶后孔中。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帶下、陽痿、腰痛等。
大腸俞:位于第四腰椎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腰痛、腹脹、泄瀉、便秘等。
膏盲: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主治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等。
肩井: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心處。主治肩背對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肩周炎等。
天宗:肩胛骨岡下窩中央。主治肩胛痛、肘臂外廉痛、氣喘、乳癰等。
缺盆:鎖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缺盆中痛、瘰疬等。
肩髃:位于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間,當 抬肩時肩端前方凹陷處。主治肩臂痛、瘰疬、肩周炎等。
曲池:屈肘時,位于肘橫紋外端凹陷中。主治上肢痿痹、熱病等。
外關:位于前臂背側(cè),陽池穴上2寸。主治上肢痿痹、肘臂屈伸不利、頭痛、耳鳴、耳聾等。
內(nèi)關:位于腕橫紋上2寸,兩筋間。主治嘔吐、呃逆、心痛、心悸、胸脅痛、精神病等。
環(huán)跳:位于肌骨大轉(zhuǎn)子與骶管裂孔連線外1/3與3/2交界處。主治下肢痿痹、癱瘓、腰痛等。
陽陵泉:位于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脅痛、下肢痿痹、肝膽病等。
陰陵泉:位于肱骨內(nèi)側(cè)髁上緣凹陷處。主治腹脹、腹瀉、膝痛、小便不利、水腫等。
涌泉:位于足底,約足掌前1/3與中2/3交點處。主治頭痛、目眩、昏迷、癲狂、小便不利,水腫、足底痛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