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漢字一到十的含義,就要從漢字的古文字開始分析。
----------------------------------------------------------------------------
漢字一到十的甲骨文和今天的楷書對照:
古埃及數(shù)字也是這樣:
漢字「一、二、三、亖(四)」是許慎《說文解字》的【六書】中典型的「指事字」。
這種漢字,不像「日、月、山」,它沒有具象的事物,用「抽象符號」造字。
還有比如漢字「上、下」:
我知道中國漢字幾千年以來都是豎寫,這樣就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是甲骨文豎寫的「亖、三、二」:
那怎么辦?
第一,改造字形,加上一些漢字部件;或者漢代隸書將「二、三」寫成長短不同的筆畫:
第二,借用同音字,也就「假借」的辦法。
大概在春秋時代,古人借用表示「鼻涕」的「四」,來代替「亖」:
「四」就是「泗」的初文,所謂「涕泗橫流」,象形『嘴唇上兩條鼻涕』:
演技一流的星爺為我們示范漢字「四」:
也有說「四」乃「呬」之初文本字,象「口、鼻呼氣」之形:
包租婆的「獅吼功」為我們示范:
正如文字學(xué)家李孝定先生所言:「四」象鼻端有物下垂,不為「泗」則為「息」。
以上這兩種說法,可自行選擇一種,我個人沒有傾向。
首先要說的是,上了「三」以上的數(shù)字,再用「積劃表意」,書寫效率很低了,所以,從「五」開始就使用假借辦法,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達(dá)。
「五」最初也有「積劃表意」的字形,后來被【X】字形代替,古今字形演變脈絡(luò):
「五」字的源流演變有很多種說法,我為這個「五」字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長文,這個符號牽扯到很多問題,這里就不能細(xì)講了。
有興趣可以去我的《今日頭條》專欄去這篇文章:
這里就列幾種學(xué)界常見的說法:
學(xué)者張秉權(quán)認(rèn)為:「五橫畫」象形「五指橫伸」,而「五指橫伸得以見掌紋」,故以「乂」形來表示掌紋;后來「五」字即在「乂」形上下各加一橫,象掌中有紋,用來表示數(shù)字「五」。
學(xué)者丁山認(rèn)為「五」象「收繩器」之形,為「互」之初文。
學(xué)者林義光、徐中舒等認(rèn)為「五」象「絲束」之形,為「午」之初文。
(以上諸家之說可參:《古文字詁林》10 冊,第 875頁)
以上幾種說法我比較傾向「五」為「午」之初文,表數(shù)5是假借。
「六」字造字本義,有多種說法,我比較傾向像「茅舍房頂之形」,是「廬舍」之「廬」的初文?!笍]、六」音近,假借表數(shù)6。
其他兩種說法,分列如下,讀者自行審辯:
郭沫若先生認(rèn)為:甲、金文「六、入」同形,一字分化,假借表數(shù)6。
「七」是「切」之初文:從「一」從「丨」,表示用「丨」把「一」從中切開,表數(shù)7為假借。
「八」是「分」字之初文,指事字,字形像「一件東西分成兩半」,假借表數(shù)8。
古今字形演變脈絡(luò):
「九」為「肘」之初文,象形「手肘和手」,假借表數(shù)9。
「九」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luò):
漢字「十」的造字本義則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還是將幾種說法都列出來,請讀者自行判斷:
裘錫圭先生認(rèn)為「十」是「針」字的初文,古人以「針」的象形符號來記數(shù)字10。
以上諸家之說引自:《古文字詁林》,第2 冊,第 689頁
以上多種說法,我個人傾向「結(jié)繩記事」之說。
「十」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luò):
-----------------------------------------------
漢字的古文字表數(shù)系統(tǒng),是人類最早的「十進(jìn)制」系統(tǒng)之一。
從「一、二、三」以后,大一點的數(shù)目,基本上都是用假借的辦法,這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另外還有漢字?jǐn)?shù)字「百、千、萬」都是假借字:「百」是借「白」字,
「千」是借「身」字,
「萬」是借「蠆(蝎子)」字。
最后附一張人類各大文明【表數(shù)系統(tǒng)】的圖片: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十進(jìn)制」普遍,但「十進(jìn)位制」并不普遍,只有華夏文明采用。而且目前所見最早從殷商甲骨文就開始,被我們所承襲至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