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心如敝帚
延德
一個年輕人背著一個大包袱,千里迢迢來找無際大師。
他說:“大師,我是那樣孤獨(dú)、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讓我疲憊到了極點(diǎn),我的鞋子破了,雙腳也磨出了水泡,手也刮破了,嗓子因?yàn)殚L久的呼喊而沙啞……疲憊和失望糾纏著我,為甚么我還找不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他:“你那包袱里裝的是甚么?”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后的哭泣,每一次寂寞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到你這里來。”
于是,無際大師帶著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后,大師說:“你扛了船走路吧!”“甚么,扛了船走路?”青年很驚訝,“它那么重,我扛的動嗎?”大師微微一笑,說:“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dú)、寂寞、災(zāi)難、眼淚,這些對人生是有用的,它會使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但執(zhí)著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沉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xù)趕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原來,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痛苦的根源不在于得不到,而在于放不下。放不下悲情,悲情就如絲繭纏得心透不過氣來;放不下功名,功名就如塊壘壓在心頭;放不下虛榮,虛榮就如酸堿腐蝕著心靈;放不下仇恨,仇恨就如毒霧遮住了陽光……快樂的本質(zhì)也不在于得到,而在于放下。唯有放下,才會有真正的坦然與輕松??鞓吩从谥悖銋s源于放下,放下得越多,就越容易知足,知足而樂!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必須放下許許多多的包袱和牽絆,也許,這包袱里藏有你許許多多不舍之物,也許,這牽絆連著你刻骨銘心的情感,然而,當(dāng)你負(fù)重得苦不堪言、舉步維艱的時候,嘗試著放下一些東西吧,割舍是疼痛的,疼痛過后卻是輕松!而一些悲情、虛榮、怨恨,更是我們箱中的垃圾,唯有放下,才能換來一片明朗的天!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yùn)用神通,兩手拿了花瓶,前來獻(xiàn)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這時婆羅門說:“我已經(jīng)兩手空空,沒有甚么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xiàn)在你要我放下甚么?”佛陀說:“我并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而是要你放下一切嗜欲妄念。放下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dāng)你把這些通通放下,再沒有甚么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們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yè),就對事業(yè)放不下。我們肩上的重?fù)?dān),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fù)?dān)與壓力,可以說使人生活過的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那么,甚么是放下?有一點(diǎn)是可以肯定的,放下,不是放棄。因?yàn)?,放下是指?nèi)心,放棄是指現(xiàn)實(shí),放下是智慧,放棄是無奈。
放棄一種追求,放棄一個夢想,放棄一份感情,這是一種行為,行為的放棄不代表心靈的放下。常常的情況是,行為無望地放棄了,心卻還苦苦地糾纏著。周國平說:“你若心生惦記,便是放不下。”這種放棄放不下的情形更是一種磨人的痛苦。
也許,我們心底都有著一種美好的愿望,我們都很想執(zhí)著于一件事,執(zhí)著于一愛,執(zhí)著于一種感情,但是,當(dāng)這種執(zhí)著是一種錯誤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放棄,盡管我們是那么地不情愿,是那么的無奈甚至痛苦。放棄是被迫的,要想得到真正的輕松和快樂,還必須學(xué)會放下。
佛使比丘在《人類手冊》中說:“佛陀不教人沉迷于幻想,而要人腳踏實(shí)地面對現(xiàn)實(shí)。因此佛教哲理是清晰、實(shí)際而又合理的現(xiàn)實(shí)主義。”
放下身心如敝帚
拈來瓦礫是黃金
默然一下打得著
大地山河一法塵
文章來源:《香港佛教》603期
圖片來源:深山于海南拍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