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覽無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
102、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 天上出現(xiàn)濃厚的云層,嘩啦啦下起大雨來,禾苗便猛然茂盛地生長起來了。
103、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孟子 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
104、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孟子 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fù)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說話詆毀禮義,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認(rèn)為不能守仁行義,這叫自己拋棄自己。
105、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 有作為的人(實際是指有志成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樣,貴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還沒有見到井水,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停下來,要是停下來,就前功盡棄,那個挖了這么深的井就還是一口廢井。所以,行仁也是如此,對于仁德的踐履是終身之事,生命之中任何時候停下來了,都意味著前功盡棄。
10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子行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奉雙親的。
107、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君主)光有善心卻不去施行,是不可能達(dá)到仁政的目的;僅有法律而不想辦法推廣,書面上法律是不可能自己去實施的;這里指出了實踐的重要性。
108、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109、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桀和紂失去了天下,是因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110、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 好的政令能夠得到百姓的財富,好的教育能夠得到百姓的心。
11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指夏、商、周。夏、商、周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推行仁政;后來失去天下,是因為不實行仁政。指以仁德治國才能興盛。
11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仁的實質(zhì)是侍奉父母;義的實質(zhì)是順從兄長。
11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 行仁德的人好比賽箭的人一樣: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態(tài)然后放箭;如果沒射中,不埋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反躬自問罷了。
114、仁者榮,不仁者辱。——孟子 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15、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孟子 如果沒有規(guī)和矩,就無法制作出方形和圓形的物品,后來引申為行為舉止的標(biāo)準(zhǔn)和規(guī)則。
11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 人要放棄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117、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即使是自然界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只經(jīng)陽光溫暖照射一天,卻讓它寒凍十天,也會沒有能存活的。
118、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孟子 前進(jìn)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119、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 一個有仁者情懷的人,有仁者德性的人,才能處在這樣一個管理者的位置。
12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孟子 國家的君王崇尚仁德,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敵人?。?/span>
121、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孟子 大王如果對老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xì)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抽出時間修養(yǎng)孝順、尊敬、忠誠、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這樣就是讓他們制作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
122、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 讓百姓種好他們的地,減輕他們的賦稅,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123、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孟子 君王有仁愛之心,百姓就沒有不仁愛的;君王講情義,百姓就沒有不講情義的;君王作風(fēng)正直,百姓就沒有不正直的。
12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 執(zhí)政者如果以順應(yīng)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zhí)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dāng)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zhí)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125、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 在爭奪土地的戰(zhàn)爭中,被殺死的人布滿戰(zhàn)場之地;在爭奪城池的戰(zhàn)爭中,被殺死的人遍布城中,這就仿佛是有人率領(lǐng)這土地來吃人,罪行已經(jīng)大到就算將他處死刑罰也太輕的地步了。
1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127、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 不該是自己的東西而取來,是不義的,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的。
1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孟子 尊重賢能,讓他們在其位謀其職,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為這個朝代效力。
129、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 廚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馬廄里有膘肥的馬匹,(可是)百姓卻面有饑色,城外甚至還有餓死的尸骨,這應(yīng)該叫做率領(lǐng)野獸來吃人。野獸互相吞食,人們都厭惡。
130、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孟子 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
13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愛護(hù)百姓,推行王道,就沒有誰能夠阻擋。
132、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孟諸侯有三樣寶: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錯以珍珠美玉為寶,災(zāi)禍必定落到他的身上。
13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 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134、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13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抱怨他人。
13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fù)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137、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孟子 勸說地位高的人,要輕視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quán)勢放在眼里。
138、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孟子 謙遜有禮貌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13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不倚仗年紀(jì)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貴來交友。
140、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 有作為的人(實際是指有志成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樣,貴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還沒有見到井水,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停下來,要是停下來,就前功盡棄,那個挖了這么深的井就還是一口廢井。所以,行仁也是如此,對于仁德的踐履是終身之事,生命之中任何時候停下來了,都意味著前功盡棄。
14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14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 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 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143、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時應(yīng)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它,應(yīng)當(dāng)辨證地去看問題。
144、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父親與兒子之間有親情、君王與臣子之間有節(jié)義、夫妻間有區(qū)別、年長與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間有信任。
145、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孟子 交友講規(guī)則,待人講禮貌。
146、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孟子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會如同仇人。
147、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孟子 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48、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孟子 149、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151、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孟子 一兩把粗的桐樹、梓樹,假如人想要它生長起來,都知道怎么才能把它養(yǎng)大。
152、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孟子 153、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 積累得深厚,用起來就能夠左右逢源。
154、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孟子 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養(yǎng),什么東西都可以生長;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養(yǎng),什么東西都可能消亡。
155、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度哉?——孟子 觀察人的方法,沒有比觀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蓋人們內(nèi)心的丑惡,一個人心中正直,眼睛就顯得清明。
156、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孟子 對受苦受難的人,如果沒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
158、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孟子 要想高聳,必須憑借山川丘陵;要想低下,必須憑借江河湖泊。
159、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孟子 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
160、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君主)光有善心卻不去施行,是不可能達(dá)到仁政的目的;僅有法律而不想辦法推廣,書面上法律是不可能自己去實施的。
161、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孟子 162、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孟子 要做國君,就應(yīng)盡國君之道;要做臣子,就應(yīng)盡臣子之道。
163、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孟子 能以小國地位侍奉大國的,是畏懼天命的人。
164、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 仁就是做人的原則。仁和人合起來講就是人生正道。
165、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yǎng)也,可謂悅賢乎。——孟子 166、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 如果知道是不義的事情,就應(yīng)該馬上停止,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167、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孟子 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yún)s有固定的道德觀念,只有讀書人才能做到。
168、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孟子 一個注重品德修養(yǎng)的人是識大之人,一個只注重對身體的保養(yǎng)卻忽略了品德修養(yǎng)的人是識小之人。
169、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孟子 可以做官的時候你就做官,可以停歇的時候就停歇。
170、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 凡是行為得不到預(yù)期的效果,都應(yīng)該反過來檢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連天下的人都會歸服。
171、上無禮,下無學(xué),賊民興,喪無日矣。——孟子 上面(當(dāng)官的)沒有了禮法,下面(老百姓)又沒有很好的教育,就會導(dǎo)致賊人多,國家滅亡就快了。
172、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孟子 地位低的人尊敬地位高的人,叫尊敬貴人;地位高的人尊敬地位低的人,叫尊敬賢人。尊敬貴人和尊敬賢人,道理都是一樣的。
173、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 174、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yuǎn)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孟子 圣人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遠(yuǎn)避,有的親近,有的離去,有的不離去;歸根究底潔身自好而已。
175、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孟子 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誨他,本身就是對他的教誨。
176、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孟子 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之心;如果能把沒有羞恥當(dāng)作羞恥,那就不會有恥辱了。
17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是不知羞恥呀!
179、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孟子 一個人的心志直接影響個人的氣節(jié),而氣節(jié)是支撐一個身體的東西。
181、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尊重有賢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發(fā)揮所長,讓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左右,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為這個朝代效力。
182、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已以正天下者乎。——孟子 我沒有聽說過自己都立腳不正,卻還要去糾正別人,更何況侮辱自己來糾正天下的人。
183、古之君子,過則改之。——孟子 古代的君子賢士,有了過錯就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