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時期波瀾壯闊,令人深思。其實那個時候最令人追思的是當(dāng)時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形象一直流傳至今。當(dāng)然,其中塑造人物最成功的要數(shù)明時羅貫中所出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敬仰的要數(shù)諸葛孔明了。因后世對諸葛亮的形象描述太過完美,魯迅還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道“狀諸葛之多智近乎妖”。
可惜多智之人大多慧極必傷。諸葛孔明對劉備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了蜀國嘔心瀝血。在劉備去世后還曾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希望能“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以此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只是天不遂人愿,他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因勞累過度,病逝五丈原,一代英才隕落于此。
劉備之子劉禪在他去世后追謚其為武定侯。在他死后,他的部下按照其遺囑將他葬在沔陽定軍山腳下,他至死都沒有忘記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而他的墓又稱武侯墓,時代修繕。時至今日,千年已逝,他的墓地還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供人參觀,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了。
因為自從漢朝之后,帝王將相的陵寢在亂世之中多被偷盜,摸金校尉也因此而來。別說遠(yuǎn)的,就清朝而言,在清滅亡后,清皇帝的墓大多被盜。那么諸葛亮之墓又是憑借什么能幸免于難呢?
思來想去,大概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吧。其中一個,就不得不說到盜墓賊心中所謂的道義了?!懊鹦N?,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說的就是盜墓賊的惡行。雖然有著罵名,但是對于像諸葛孔明之人內(nèi)心還是心存敬意,諸葛亮生前的功績及后世的影響力使后人不忍也不敢盜他的墓葬,使其得以保存完好。
第二個原因嘛,大概是由于盜墓賊害怕其中的機(jī)關(guān)。古代貴族墓葬大多設(shè)有機(jī)關(guān),一不小心盜墓賊就可能喪命于此。諸葛亮雖非皇宮貴族,但蜀國國主劉禪還尊稱其一聲“相父”。更何況諸葛亮還是當(dāng)時杰出的發(fā)明家,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在當(dāng)時可是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除此外他還有連發(fā)弩、火獸、木牛流馬等多項發(fā)明。
因此,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盜墓賊都不愿意去冒這個險。而在最后還有一個原因,這大概也是使諸葛亮之墓能保存完好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了。
諸葛亮生前兩袖清風(fēng),他自己曾上表說指出沒有多余的財產(chǎn),只有八百棵桑樹和十五頃土地,連自己的后人只能自給自足。且諸葛亮臨終前留下遺言命令部下依山勢而建墳?zāi)梗竽寡ù笮H能容下棺材即可。而自己穿平時的衣物入殮,不必用貴重物品殉葬。而這大概是墓地沒有被盜的真正原因吧。
而另一個令人驚奇的大概是墓地旁邊的樹木了。武侯墓后有兩株古桂,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這兩棵桂樹歷經(jīng)千年而生機(jī)不朽,一直與墓同在,令人感嘆,也因此后人號之曰'護(hù)墓雙桂”。
更令人奇怪的不止于此,而是墓地上方竟生長著一棵黃果樹。按照我國古人之傳統(tǒng),一般不會在墓地上方種樹的。因此有人就說,這棵黃果樹是諸葛亮的丑妻黃氏化身而成的,因不忍諸葛孔明死后遭受風(fēng)吹雨打,化作樹木特來守護(hù)。
我國殉葬制度自古有之,對生人而言,能夠寄托哀思,而對于逝者來說,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諸葛墓能夠保存至今,諸葛先生及后人應(yīng)該是欣慰的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