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填倉節(jié)
填倉節(jié)在山西各地的過節(jié)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填倉節(jié)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里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填倉節(jié)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并把餅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填倉。有的地方在填倉節(jié),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一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一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個月。燈盞蒸熟后,揭開鍋先看那些月的燈盞里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了那個月雨澇。再根據(jù)種莊稼在那個月需雨水最多,推斷這一年收什么,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jù)。
孝義填倉節(jié)
正月二十和二十五,民間俗稱“小填倉”和“大填倉”。“小填倉”家家蒸做頭頂金磚、懷抱元寶之類的面人,謂之“填倉人人”。晚上,將面人置于灶王、財神、糧囤、面甕等處行祭,祈愿五谷豐登,倉滿甕流。翌日,鄰居間互贈面人,祝財運亨通。少兒缺女的家庭還蒸做男女嬰面人供祭“觀音”,祈求賜子。
大填倉是孝義繼春節(jié)和元霄后又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家家蒸做軟米面糕和各種禽、畜、衣物等形象的糕面燈盞。夜晚,將糕面燈盞盛滿食油,以棉花裹谷桿為捻,點燃祭祀。貓燈置于面甕上,祈貓認真防鼠;狗燈供于門坎前,祈狗忠誠防盜;包袱燈供在木箱上,祈愿衣物增多且不霉爛;布袋燈供于糧囤上,祈愿五谷豐登…家家居室、院中燈盞四布,香火繚繞,鞭炮齊鳴,情景別致。有的村落還蒸制“人口燈”一盞,下方上圓,家有幾口人就在燈的圓邊上捏幾個角,并插同數(shù)燈捻,祭祀于飯鍋中。其意“下方”為四平八穩(wěn)”,“上圓”為團結(jié)和睦。祭畢,將燈依角切割,全家每人分吃一角。有的村興醮糖水吃,寓意全家團圓,甜蜜至上;有的興醮酸菜湯吃,寓意全家生活再酸苦,也決不分離。此日還盛行給老人蒸壽桃祭“壽星”,祝老人健康長壽。因此,“大填倉”又叫“添老日”。上述活動今仍在農(nóng)村中盛行。
口袋,放面甕附近
青蛙,放飯桌上
雞,放床頭柜
魚,放水邊
元寶,放財神處或保管錢的地方
看孩兒娃娃,放炕上或床上
包袱,放衣柜邊
鍋燈,放灶臺上
擺放位置:
凄美填倉節(jié)傳說
說起填倉節(jié),它來自于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壯烈凄美的傳說。那時,并州大地連續(xù)三年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百姓饑寒交迫。官府不但不體恤于民,而且變本加厲征稅納賦。一位看管官倉的倉官爺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便在正月廿這天,假借玉皇旨意,告訴過往百姓,讓他們默記在心,互相轉(zhuǎn)告,正月廿五晚上到官倉取糧。當日晚,倉官爺爺開倉放糧,饑民們?nèi)∽吡艘欢诙凇⒁粋}倉的糧食。倉官爺爺望著空空如也的官倉,
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便放火燒倉,最后自己縱身投入火海人們?yōu)榧o念這位舍身為民的倉官爺爺,以自己的風俗儀式,祭祀這位不知名的倉官爺爺。便有了這一年一度的填倉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