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學篆教程】第二章
第一節(jié)
秦小篆的基本筆畫總共三種:橫線、豎線和弧線(如圖2-1)。如果能夠?qū)⑦@三種筆畫都掌握好,那就可以進入臨帖階段了。而要掌握這三種筆畫的關鍵點也不是那么容易,特別是按要求寫出特定的線質(zhì)那是需要一生的功夫。作為初學者,能夠掌握起筆、行筆和收筆的要領;弧線能夠掌握好接筆,并能做到接的天衣無縫之后,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臨帖階段了。如果沒有掌握這些基本技能,那就如同沒有標準的磚瓦要想蓋房一樣,那就只能砌石頭因行隨勢而為,那離秦篆的工整對稱就相去甚遠了。
所以,掌握橫線、豎線和弧線的起筆行筆和收筆,掌握弧線的接筆,是學習秦篆的基本功,必須刻苦訓練。如果一上手就臨帖,臨帖階段的空間布白等結構問題跟這個起筆行筆收筆的要領一起抓,最后什么也抓不著,還很傷腦筋,“放棄吧”三個字就冒出來了,豈不可惜?
(上圖是《嶧山刻石》的第一個字“皇”,從上圖可以看出這三種基本筆畫,其中“白”的半包圍弧線,需要兩筆完成,這其中就需要接筆。)
橫線和豎線,其外形基本一樣,只是橫豎的態(tài)勢不同,行筆上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和要領,請先看圖2-2,再做要領說明。
起筆要領:由b點逆鋒入紙,筆尖稍微朝右偏斜,以避免筆尖分叉,到左端之后把握筆鋒并下行,緊接著右行并略微上移,到c點時中鋒控制并注意上側筆觸邊緣要與起筆重疊。
起筆要求形成圓頭,但這個圓頭又不是純圓,而是圓中有方,如圖筷子頭一樣。所以這種字又叫玉箸篆。
行筆要領:中鋒行筆,勻速右行,行筆過程中要仔細體會“提起筆來按著寫,把筆按下去提著寫”這一句真訣。否則要么如清風刮過,要么如耕犁掘土,都不可取。
什么叫中鋒用筆?這里要特別強調(diào)一下,行筆過程中,有一個黑色的線條軌跡出現(xiàn),在行筆中,要控制讓筆尖處于這個黑色軌跡的中央,這就是中鋒用筆。
為什么叫玉箸篆,前面一個玉字,指的就是線質(zhì),行筆過程中,要保證墨色潤澤如玉,不可干枯如枯草,不可兩側帶毛刺,并要力偷紙背,這是縱向力,還有橫向力,后邊再講。
收筆要領:筆行至a點后提起筆尖,注意一定要控制好筆尖,僅留一點尖著紙,然后慢慢上行,再右、下、左繞行,形成一個圓頭效果。
基本要求:能圓起圓收,中鋒勻速行筆,線粗不能超過4毫米,線質(zhì)溫潤,墨色潤澤。達到此要求可以進入下一講學習。
訓練要求:此基本功訓練根據(jù)每個人的自身特點,時間長短不同,有的一上手很快就能掌握,有的練習幾個月也未必能寫好,而什么時候進入下一步學習,需要根據(jù)自身訓練情況。一般人需要練習三五天,每天一小時以上。
(圖文連載,敬請期待!對此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秦篆學習交流群:230579415)
后記:本學篆教程執(zhí)筆人楊修鑒老師,明明德書院專職書法教師,早年師從中央美院油畫系主任蘇高禮先生、潘仕勛先生,油畫系李俊教授、版畫系李宏仁教授等知名畫家學習油畫和素描,師從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博士、祝重壽教授學習美術史論,奠定了堅實的造型基礎和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現(xiàn)師從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書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劉洪洋先生主修秦篆。師從國學明家熊春錦先生學習傳統(tǒng)國學文化二十年。近年來教學相長,在教學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教程,其中不乏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散光點的教學經(jīng)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第一次帶領孩子們投稿由中國書協(xié)舉辦的第八屆全國中小學生書法展,就有兩個入展,其中一個獲最高獎。為了分享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決定逐步將我們這幾年的教學探索成果集結成圖文并茂的博文,屆時再集結出版,以響應當今中小學學習書法的熱潮,為廣大青少年學習書法提供一個拋磚引玉的借鑒,則幸甚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