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個王朝你方唱罷我登場,交替著書寫了中華歷史。每個王朝都逃不過這個規(guī)律,自夏商周到清朝的覆滅都其中。開國君王都想著自己的王朝能萬世永存,然而在王朝后末期就會出現(xiàn)很多奇怪的現(xiàn)象。比如天災(zāi),或者是在皇位交接時出現(xiàn)動亂,這些內(nèi)因外因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導(dǎo)致王朝的覆滅。這一想象多被后世解釋為“氣數(shù)”。
縱觀歷史上的亂世有以下四個時期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
②:五胡十六國時期
③:五代十國時期
④:民國時期
亂世,沒有統(tǒng)一的領(lǐng)導(dǎo)政權(quán),國家四分五裂,相互征伐,民不聊生。
西晉王朝經(jīng)歷了八王之亂以后其國力日衰,五胡紛紛發(fā)兵向西晉故地進(jìn)發(fā),東北地區(qū)戰(zhàn)火紛飛。五胡十六國時期是指304年劉淵稱帝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掉北涼之間的一百三十五年。
西晉八王封地,還有長沙王司馬乂
五胡:匈奴,羯,氐,羌,鮮卑
十六國: 五涼 :前涼,后涼,北涼,西涼,南涼
四燕 :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三秦 : 前秦,后秦,西秦
二趙 : 前趙,后趙
一漢 : 成漢
一夏 : 大夏
其實(shí)遠(yuǎn)不止十六國,只是根據(jù)北魏史官崔鴻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除了這十六國還有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西蜀,翟魏,烏桓,鐵弗,烏孫,柔然等。
注:十六國里也有漢族建立的國家(前涼,西涼,北燕),其實(shí)這個時期的北方大大小小共七十八個政權(quán),史官崔鴻選出享國時間較長,影響力大,有代表性的十六個國家。
匈奴:
匈奴族最早可追溯到夏朝,他們是夏朝的遺民。
《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p>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中記載:“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自皇帝一脈”。
《史記索引》:“淳維以殷時奔北邊。
意思是夏的后裔淳維在殷商時期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匈奴。還有一說法,移居北荒的匈奴首領(lǐng)是夏桀的兒子。
世代居住草原的民族,最出名時期是秦漢時期。當(dāng)時始皇帝北筑長城抵御匈奴入侵,大將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漢朝時期,漢高祖的白登之圍,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縱觀西漢東漢,匈奴都是他們的主要對手。東漢時期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依附于于中原王朝,北匈奴西遷。《史記》《漢書》等史書中皆有記錄匈奴的情況。如今匈奴的族屬問題還有爭論。
西漢初期匈奴疆域
西漢中期匈奴疆域
羯族
羯族,屬于南匈奴的一支,國史稱之為雜胡,冉魏時期對羯族大肆殺戮將近滅種,后有幸存者融入漢人中。關(guān)于羯族的史料太少沒有過多的證據(jù),對其起源記載不詳,直到后趙石勒時期才被寫進(jìn)史冊,之前的歷史是空白。由于史料證據(jù)不足,羯族也是有爭議的。
氐族
孫晁《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注中提到;“氐族,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謂之氐矣?!必担擞傻孛D(zhuǎn)為族名。
關(guān)于氐族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其二,說氐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氐族最早記錄于史的是春秋時期的史籍。由于與羌族相鄰,又經(jīng)常雜居共處,會吸收一些羌族的文化。漢魏之后,氐族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強(qiáng)大的種族。
羌族
羌族,是中國西部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以及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還有四川省甘孜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的平武縣以及貴州銅仁的江口縣和石阡縣。大多羌族人聚居在高山或者半山地區(qū)。
殷商時期,羌是一個小國家,有首領(lǐng)在朝中擔(dān)任官職,族人有的從事農(nóng)業(yè)有的從事放牧。
《詩經(jīng).商頌》中記載了:“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反映出當(dāng)時羌與商關(guān)系密切,另外還有甲骨文的卜辭中有“羌”的記載。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羌人建立了義渠國,與秦國進(jìn)行了一百多年的戰(zhàn)爭。
漢代時期,羌人分布廣闊,部落繁多,特設(shè)羌校尉等官職管理羌人事物。
魏晉南北朝時期,羌人姚氏建立后秦政權(quán)。
羌族人
鮮卑
鮮卑,是匈奴之后又一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興起于大興安嶺。鮮卑起源于東胡,分布于我國北方。秦漢時期,東胡被匈奴打敗分為兩部。退往鮮卑山和烏桓山,這就形成了鮮卑部落和烏桓部落。鮮卑的族屬歷史有四種說法
①東胡說,《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十六國春秋》中都說是東胡的余部。
②東夷說,韋昭在《國語.晉語》中說:“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設(shè)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為盟?!弊⑨尀椤磅r卑,東夷國”。
③山戎說,《史記集解》引東漢服虔云:“山戎,北狄,蓋今鮮卑?!?/p>
④漢人說,《史記索隱》引東漢應(yīng)奉上湊漢桓帝書云:“秦筑長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號。”
鮮卑分為各個部落,在東漢三國時期,被軻比能統(tǒng)一。之后軻比能被刺殺,鮮卑各部紛紛獨(dú)立。其中東部鮮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在拓跋力微帶領(lǐng)下遷到云中。禿發(fā)部從拓跋部分離出來,乞伏部很早已經(jīng)遷到雍州和涼州。
成漢
成漢,氐族所建,都成都,享國43年,歷五主(李特,李雄,李期,李壽,李勢)。
西晉末年,秦,雍州連年旱災(zāi)。流民領(lǐng)袖氐族李特及其族人利用民怨,301年在綿竹聚眾起義。303年,李特稱大將軍。李特,李流死后李特之子繼承位。之后,率眾攻下成都,占據(jù)益州,建立了成漢政權(quán)。338年,李壽改國號為漢。347年,成漢被東晉權(quán)臣桓溫所滅。
漢趙(前趙)
前趙,又稱漢趙,匈奴所建,都平陽,長安,享國25年,歷五主(劉淵、劉和、劉聰、劉粲、劉曜)。
304年,劉淵以復(fù)漢為名,在左國城即漢王位,國號漢。308年,劉淵正式稱帝。309年遷都平陽。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后被庶弟劉聰弒殺篡位。313年,劉聰奪取洛陽,俘殺晉懷帝,316年又滅掉位于長安的西晉殘余勢力。318年,劉聰病逝,其子劉粲即位,不久被靳準(zhǔn)殺害。中山王劉耀起兵殺靳準(zhǔn)自立為帝,改國號為趙,此時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此后劉曜、石勒常相攻伐。
329年初,二趙大戰(zhàn)于洛陽城西,劉曜兵敗被擒,漢趙主力被消滅。
329年,后趙軍乘勝西進(jìn),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于上邽。九月,后趙石虎攻克上邽,殺劉熙及其文武百官,漢趙亡。
后趙
后趙,羯族建立的,都襄國、鄴,享國32年,歷七主(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鑒,石袛)。
319年,劉曜自立為帝,建立前趙。石勒脫離前趙,自封大單于,趙王,這就是后趙。329年,石勒滅掉前趙,330年稱帝。333年,石勒去世,傳位于石弘。334年,石虎篡位。349年,石虎去世。石虎在位期間非常殘暴,殺人如麻,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死后,他的兒子們?yōu)榱嘶饰荒銧幬見Z。冉閔趁此大亂改國號自立為“魏”,351年,石袛被大將劉顯所殺,之后劉顯又被冉閔所殺。前燕趁機(jī)發(fā)兵南下,殺冉閔,后趙滅亡。
前涼
前涼,漢族所建,都姑臧,享國75年,歷九王十世。(張軌,張寔,張茂,張駿,張重華,張曜靈,張祚,張玄靚,張?zhí)戾a,張大豫)
前涼是十六國中享國最久的國家。301年,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發(fā)展農(nóng)桑。314年張軌病死,子張寔襲位。320年,張茂改元永元,不再用晉的年號,此時就成了割據(jù)政權(quán)。
345年,張寔之子張駿稱涼王,監(jiān)督姑臧(今甘肅)。因在涼州故國號為“涼”。為區(qū)別其他國號涼的政權(quán)稱其為“前涼”。張駿及其子張重華在位期間,國力達(dá)到了鼎盛,疆域最大。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nèi)亂,國力日衰。376年,前秦發(fā)兵攻涼,張?zhí)戾a投降,前涼滅亡。(注:關(guān)于前涼的國祚時間有爭議,一說六十年,一說七十五年)。
前燕
前燕,鮮卑族所建,都龍城、薊、鄴,享國18年,歷三世二主(慕容皩,慕容儁,慕容暐)。
337年,慕容皩自立燕王。342年,擊敗后趙,建都龍城。352年,慕容儁稱帝,遷都到薊城。357年,定都鄴城。370年,前秦滅前燕。
前秦
前秦,氐族所建,都晉陽、長安,享國44年,歷六主(苻健,符生,苻堅(jiān),苻丕,苻登,苻崇)。
351年,苻健自稱大秦天王,國號大秦,352年改稱皇帝。355年,苻健死,子符生即位。由于符生是一個暴君朝廷上下都對他不滿,357年,苻堅(jiān)殺符生自立。370年,滅前燕,371年,滅仇池,376年,滅前涼,382年,前秦統(tǒng)一北方。苻堅(jiān)是少見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只可惜一戰(zhàn)就導(dǎo)致了滅國。383年,出兵(號稱百萬)攻打東晉,遭到東晉的抵抗,最后大敗。
385年,讓太子符宏守城,苻堅(jiān)帶少數(shù)兵去五將山,后被姚萇擒獲被殺。
苻堅(jiān)死后,符丕在晉陽稱帝。386年,與西燕慕容永軍大戰(zhàn),不敵逃亡,后被東晉所殺。
之后,剩余的前秦勢力擁立符登為帝與后秦連年作戰(zhàn),394年,符登與姚興作戰(zhàn)兵敗被殺。其子符崇在位兩個月也被殺,至此前秦滅亡。
后燕
后燕,鮮卑族所建,都中山(河北定縣),享國26年,歷七主(主要的有慕容垂,慕容寶,慕容盛,慕容熙)。
384年,淝水之戰(zhàn)之后,前秦大將慕容垂在滎陽自立燕王。385年,定都中山。394年,滅西燕。395年,慕容垂率軍同北魏作戰(zhàn)大敗,此后后燕開始衰落。
396年,慕容垂去世,太子慕容寶即位。398年,慕容寶被蘭汗殺死,慕容盛即位。
后期政治混亂不堪,國力日衰,407年,被北燕取代。
后秦
后秦,羌族所建,都長安,享國34年,歷三主(姚萇,姚興,姚泓)。
前秦淝水兵敗后,羌人姚萇叛秦,384年,自稱“萬年秦王”。385年,擒殺前秦大帝苻堅(jiān)。386年,在長安稱帝,國號秦。393年,姚萇去世,子姚興即位。416年,姚興去世,子姚泓即位。417年,劉裕大軍攻破長安,姚泓投降,后秦滅亡。
西秦
西秦,鮮卑族所建,都苑川(甘肅蘭州),享國37年,歷四主(乞伏國仁,乞伏乾歸,乞伏熾磐,乞伏暮末)。
385年,乞伏國仁在隴西稱大單于,前秦封其為苑川王。388年,乞伏國仁去世,其弟乞伏乾歸即位。400年,后秦發(fā)兵將其滅國。409年,復(fù)國。412年,遷都譚郊。同年乞伏乾歸被乞伏國仁子殺害,這時乞伏熾磐帶兵平定叛亂,自立為王。428年,乞伏熾磐去世,太子乞伏暮末即位。431年,夏王赫連定殺乞伏暮末,西秦滅亡。
后涼
后涼,氐族所建,都姑臧(甘肅武威),享國十七年,歷五主(呂光,呂紹,呂纂,呂寶,呂?。?。
383年,呂光占據(jù)姑臧,386年稱大將軍。389年,稱三河王,后稱天王,建立大涼,史稱后涼。成為當(dāng)時西北的霸主。399年,呂光去世,嫡子呂紹即位。沒過多久,呂纂謀反自立。401年,呂光弟呂寶之子呂隆自立,至此國力日衰。403年,被聯(lián)合攻伐,被迫投降于后秦,滅亡。
南涼
南涼,鮮卑所建,都樂都(青海),享國18年,歷三主(禿發(fā)烏孤,禿發(fā)利鹿孤,禿發(fā)傉檀)
396年,呂光即天王位,建立大涼。派遣禿發(fā)烏孤為征南將軍,397年,自稱大部督,大單于,西平王,建立政權(quán)。398年,攻占后梁大部分地方。399年,遷都樂都,后因醉酒墜馬而亡。其弟利鹿孤即位遷都西平,利鹿孤在位期間南涼越發(fā)強(qiáng)盛。402年,利鹿孤去世,其弟禿發(fā)傉檀即位。414年,降西秦,南涼亡。
西涼
西涼,漢族所建,都酒泉,享國21年,歷三主(李暠,李歆,李恂)。
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涼王朝, 是李廣的后裔,也是大唐的祖先。在敦煌稱'涼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417年,李暠去世,子李歆即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zhàn)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即位。次年北涼軍繼續(xù)圍攻敦煌,李恂戰(zhàn)敗自殺,西涼就此滅亡。
北涼
北涼,匈奴族所建,都張掖,享國39年,歷三主(沮渠蒙遜,沮渠牧犍,沮渠無諱)。
401年,沮渠蒙遜起兵,攻破張掖,自稱大都督,建立北涼。曾多次出兵攻打南涼。412年,沮渠蒙遜遷都姑臧,稱河西王。421年,沮渠蒙遜滅西涼,占據(jù)河西走廊。433年,沮渠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即位。439年,北魏攻打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涼亡。其弟無諱在高昌建國,之后被柔然所滅。
南燕
南燕,鮮卑族所建,都滑臺,享國12年,歷二主(慕容德,慕容超)。
慕容德原來是后燕宗室,397年,后燕被分為兩部分。398年,慕容德在滑臺自稱燕王。400年,慕容德稱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即位。409年,劉裕北伐,410年,廣固被攻陷,南燕亡。
北燕
北燕,漢人所建,都龍城(遼寧朝陽),享國29年,歷二主(馮跋,馮弘)。
407年,馮跋滅后燕,擁立高云為天王,繼續(xù)用燕國號。409年,高云被殺,馮跋即天王位。430年,馮跋病逝,其弟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們自立。436年,北魏大軍攻龍城,北燕亡。
大夏
大夏,匈奴族所建,都統(tǒng)萬城,十六國最后一個政權(quán),享國24年,歷三主(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
418年,赫連勃勃趁東晉滅后秦,趁機(jī)下長安,在霸上即位。425年,赫連勃勃去世,其子赫連昌即位,第二年,北魏攻取長安。427年,統(tǒng)萬城被攻破,428年,赫連昌被俘虜。其弟赫連定在平?jīng)龇Q帝,431年,赫連定滅西秦,之后兵敗被俘,被送去北魏。大夏到此結(jié)束。
五胡十六國,北方戰(zhàn)火紛飛,你爭我奪,殺戮不斷,流民失所。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災(zāi)難。不過在此期間文化思想相融合,各個種族的相互交融,是影響文化發(fā)展進(jìn)程的催化劑。
聯(lián)系客服